《汤旺河流向远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汤旺河流向远方-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洪暴发,倒背的工人过不来,粮食接济不上就得埃饿。为了充饥,在附近挖野菜,采蘑菇用水煮着吃。采摘一些山葡萄、都柿、山梨等山野果吃。
  有个别人误食蘑菇、野菜中毒的;也有因吃山葡萄后倒牙而不敢吃东西的。更可怕的是有时会受到野兽的袭击,遇到堋⒁爸怼⒗鞘浅J隆H绻糜卸镜牟菖雷佣RШ蟮昧松帜匝祝粝轮丈聿挥暮笠胖ⅲ灿腥宋讼壮隽四昵岬纳?br>  夏天,秋天还算好过,冬天出外业就更难了。有一次为了补调几块样地,来到老白山这个地方。那时林区人烟稀少,冬天也来得早。十月中旬刚过,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连续几天没完没了的下,好像要填平一切似的。大雪下过之后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交通方便了,山上山下可以通汽车、马车、马爬犁了。
  为了完成补调任务,他们迎着刺骨的寒风,趟着没膝深的大雪出外业,有人脚冻坏了,也有脸冻伤的。更怕迷路,如果在深山密林中迷路就有被冻死、饿死的危险。他们住在采伐工人的棉帐棚里,帐棚在一头开门,门上挂一个厚厚的棉门帘,帐棚中间留出一条过道,过道两边用小杆子搭成舖。
  过道上有两个用大汽油桶改装的铁炉子,每天从早到晚有专人用木拌子把铁炉子烧得通红。睡觉时,人们必须头朝里,否则烤得人受不了。如果炉子停火,帐棚里又冷得不行,冻得人又睡不着觉。他们带的午饭往往是揣在怀里的馒头、窝窝头、咸菜,吃饭前先拢堆火,把馒头或窝窝头用树枝串起来,在火堆上烤热了吃,有时饿急眼了没等烤透就吃,再加上经常喝凉水,有的人从此落下了胃病的病根。
  有一个小组做样地调查时发现,在一棵大树的树干上隐约可见刀刻的“抗日”两个大字。
  多年后经过有关部门专项调查,在附近找到了破旧的瓷碗、铁盒,方形洋铁桶等遗物,在早以倒塌的木刻楞房基地里清晰可见石砌的炉灶。这里是抗日联军秘密营地的遗址。
  据《氖纷柿稀分杏卸笨沽险绞客趺鞴蟆⑼蹙⒌热说幕匾湮恼轮兴担?br>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抗日联军根据□□北满省委的指示,抗日联军第三军教导队,第十一军独立师共计二百多人,由李兆麟将军率领进行第三次西征,向小兴安岭西麓的嫩江平原挺进。途经老白山密营时,在这里休整三天,并与第一批西征时留守在这里的部队一起去袭击查巴气的日伪军,缴获一些棉布、棉花等日用品。在老白山密营里,李兆麟将军亲自教战士做棉衣,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露营之歌》第三段歌词。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野火晶莹,敌垒频惊马不前。草枯金风急,霜晨火不燃。兄弟们,镜泊瀑泉唤醒午梦酣。携手吧,共赴国难!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片刻息风烟!”他返复教战士学唱。在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国大地上,这里是唯一没有日寇铁蹄践踏的净土。抗联将士们激昂的歌声,回荡在小兴安岭的上空,震撼着浩瀚的林海,振奋着中华儿女不屈的精神,鼓舞着抗联将士又踏上西去的征途……
  这一天上山,则平他们一路先后去了三个林场、经营所。他们每到一处,首先听主管营林生产的领导关于造林准备工作情况的汇报,然后到
  苗木窖和种子库检查苗木越冬储藏及种子处理情况。到仓库检查造林镐、植树锹、苗木罐等工器具的数量是否充足,最后填写苗木平衡表。当他们回到家时夜幕已经降临,则平感到很累,但她心里很充实。,一路上孙科长给她讲了那么多建局初期他们艰苦创业的故事,对她是个鼓舞和鞭策。同时她也看到山上工人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也仍然很差,营林工作仍旧停留在五十年代手工作业原始落后的水平上。
  在四月下旬的一次科务会上,孙、肖二位科长因为解决苗木不足问题的意见不一致而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这一年,全局的造林任务是45000亩。其中红松30000亩,落叶松15000亩。总需苗量1210万株。他们经过调查统计后,全局现有苗木1100万株,苗木缺口110万株。
作者有话要说:  

  ☆、第 5 章

  但是,他们现有的落叶松苗木比计划用苗多,只是红松苗不足。孙科长先说:“咱先把实际情况向主管局长汇报,同时与外局联系红松苗木调入事项。按季节及天气情况,至少还得十多天以后才能开始造林,外调苗木完全来得及。”肖科长却说:“我看先别声张,现有的苗木也够用。哪一年造林都有造不到边儿的,或者密度达不到的,按现有苗木数量分配下去就行了。造林密度稀点不怕,只要面积不少就行了。”
  孙科长说:“我们作为业务主管部门自己不能放松要求,只有我们从严要求,基层单位才能认真去做,咱们不能自己唬弄自己。”
  肖科长不满的说:“我这也是从实际出发嘛。哪一年都能发现有成捆埋苗子的。苗子多了浪费的也多。”
  孙科长一听这话火就来了,站起身来历声问到:“你这叫什么实际,你这是自欺其人。你是怕麻烦,怕别人说你工作有漏洞。我不怕,我去找局长汇报,要批评就批评我好了。”说完转身离开座位走了。
  则平和其他几位技术员都面面相视,谁也没吱声,其实根本也没他们插嘴的份儿。则平暗想,争执的实质是要不要实事求是的问题,她佩服孙科长的认真负责精神,同时也为他担心,现在弄得这么僵,以后他俩的关系还怎么处啊。孙科长在□□前是营林科的正科长、市政协委员。□□中靠边站,下放锻炼好几年,刚回科里工作不久,他虽然不是党员,仍列在党员肖科长之前。三天后,安排夏技术员去外局调运红松苗,可见局领导支持了孙科长的意见,则平也觉得松了一口气。
  春季更新造林大会战结束后,则平开始填报上年度的森林资源统计表。由于刚刚结束全省范围的森林资源清查,这次统计年报按清查结果填报即可,则平没用几天工夫就填报完毕,经科长审查,局长审阅签字盖章后就上报林管局资源科了。
  在去林管局送报表时,则平心里有点忐忑不安。虽说自己是学林的,填报森林资源统计年报还是第一次,不知到填报的是否合乎要求。另外,她还是第一次去林管局,谁也不认识。她自己边走边往坏处想,大不了不合格,回去返工重填吧,反正既然来了总得试试吧。她给自己吃了颗定心丸,按着事先别人指点的路线来到林管局三楼的资源科。
  她进去后觉得临窗坐的那位女同志非常面熟,她想起来了,是高她一届的东林校友,但不知道她名字,就没往这上提。她拿出报表交给离她最近的一位男同志,正是他负责审表。则平就坐在一旁等侯。这时,临窗坐的那位女同志走过来,给则平倒一杯水说:“你是哪个局的?”
  则平说:“青山林业局的”
  “你以前在营林科了吗?”
  则平答:“没有,我是去年九月从外地调到营林科的。”
  “从哪儿调来的?”
  则平说:“从新河林业局”
  “你以前作过资源统计吗”
  则平说:“没有,这是第一次”
  “你好像是东林毕业的吧”
  则平说:“是,我是东林毕业的,我叫张则平。你也是东林毕业的吧。”
  是,我是东林六五年毕业的,我叫于坤。”
  则平说:“我们在学校食堂吃饭时,饭桌离的不远,看着人挺面熟,就是不知道名字。”
  于坤说:“是,都这样。我们不在一个年级,互相没啥来往,这以后就认识了。”
  这时,负责审表的男同志说:“今年的报表这样就行了,明年增加一项内容,加上每年的林木生长量。具体怎样加,等林管局开过会再定。” 则平第一次报表就这样顺利地通过了。
  则平从林管局回来后,就去林业局森调队正式接收去年秋天完成的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归档。她首先从林班,林场,到全局汇总的各种表格逐项横打竖刻进行核对,从中发现了多处笔误和错误。然后回到科里开始建立森林资源档案。
  则平在按着黑龙江省林业总局的文件要求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时,为了今后使用方便,自己设计了一套存档、查档的办法。她在林班卡片的边缘上按着项目不同,剪出不同形状的豁口,比如,她把一九七七年的新造林地的林班卡片上剪三角形口,在新采伐迹地的卡片上剪半园口。
  如果要查询当年新造林地都在哪儿,只把剪三角口的林班卡片都挑出来新造林地的情况就一目了然。新造林地所在小班的地理位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造林树种,造林密度,株、行距等都有详细记载。她这样做工作量增加了许多,辛苦点,但达到了档案卡片使用方便有利为林业生产建设服务的目的。后来当黑龙江省森工总局资源科的领导来检查工作时,对此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初冬时,则平接到林管局资源科的会议通知。地点:响河林业局森调队。会议内容:按照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的文件要求,在一九七七年的森林资源统计时加上现有林木生长量这一项,这是过去从未做的新项目,讨论时大家提出的问题较多,原计划一天的会,只好延期到第二天结束。
  由于是临时决定,会议承办单位没有在晚上安排娱乐活动,为了解除大家的寂寞,王队长把自家刚买的九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拿到会议室给大家看。那时,林区有电视机的人家很少很少,则平第一次看到电视机。那天,电视里播放一部老电影《老兵新传》。
  这是一部由著名演员崔巍主演的转业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的故事。偌大的一个会议室里,与会的三、四十人都围坐在这个小电视机前,聚精会神的看着那块巴掌大的屏幕。则平的眼睛近视,离的再远点,她看不清楚,又不好意思往前挤,只见影影绰绰的人影在动。好在她以前看过这部电影,熟悉这个故事,只是一为好奇,看看电视是什么样子,二为消磨晚上的时间,不得不在这里听一幕广播剧。
作者有话要说:  

  ☆、四

  四
  一九七八年春天,林业局成立了林木生长量调查办公室。这是根据林管局的文件要求,由林业局营林科牵头,抽调部分领导和技术人员组建的临时机构。
  任务是调查本局施业区内的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年生长量,时间为一年。
  这是一项技术性强、要求高,与以往的森林调查有很大区别的工作。由孙科长任林木生长量调查办公室主任。抽调林业局森调队的牟技术员为技术总负责人,则平是技术负责人之一。
  他们的办公室设在林业局招待所的两个大房间里。按照林木生长量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需首先把从各林场、经营所调来的技术员、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短期的技术培训。按技术负责人之间的分工,则平负责讲课的内容是树干解析这部分。这正是则平在大学四年级的课程,是《测树学》的重要内容。遗憾的是在校时并未上满应上的学时,原本在一九六六年下半年开的课,因为“□□”而停了。
  后来在“复课闹革命”时听老师用两、三周的时间讲完了原本一学期的内容。则平找出了那本《测树学》教课书,她利用业余时间又重新学习了一边,结合这次生长量调查的要求写了份讲义。她暗自庆幸自己当年没有躲在家里当消遥派,而是一直在学校里依然很听话的服从领导。
  让开会就去开会,让上课就来听课。那时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不来听课了,谁也不知道何时能毕业,更不知道毕业后自己将干什么,更不在意专业不专业了。到毕业离校时,很多人都把书当废纸卖了。则平把书和笔记装箱后同行李一起发运到工作单位。后来由新河林业局往青山林业局搬家时也没舍得扔。她想为自己读大学留个纪念,没想到这次还真派上用场了。
  由于培训班的时间短,参加培训人员的文化程度,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则平要力求做到讲课通俗易懂,尽量让大家听明白,掌握最基本的要领。如:在外业时,怎样选择有代表性的解析木,怎样划区分段,怎样截圆盘并做好原始记录。
  在内业时应掌握怎样数年轮,怎样画树干纵剖面图,如何计算树高生长量和直径生长量等。她的老师在两、三周内讲述的内容,她必须在两、三天内讲完,并力求学员在实践中能会做,不出错,这可真让则平犯了难,在写讲义时费尽了脑筋,几经删改,数易其稿,力争做到少而精,通俗易懂。
  参加培训的学员听课时,大部分人都很认真,觉得这次林木生长量调查与以前的森林调查不一样。新的东西多,他们学习热情也很高。课堂上或下课后有技术员和工人向则平问这问那,有时还挺较真儿的。则平只好就事论事,问到什么就解释什么,本着先会做,别出错的原则,在实践中再慢慢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
  有个工人曾坦率地对则平说:“张技术员,我真没想到,咱营林还有这么复杂的技术活儿,过去一直认为营林就是刨坑,栽树,森调就是卡卡尺,喊喊数。这回才知道这活儿既重要又有难度,还真得好好学学。”
  通过这次培训效果很明显,从培训结束时考试的成绩看,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有很大提高,完全能胜任这次调查工作。把成绩突出的作为技术骨干分配到两个小组里,此后,外业调查正式开始。每天,两个组分别去南沟、北沟两片进行调查。
  这次调查没给他们配专用车,只能提前一天的晚上与局调度室预约。车辆够用时,他们能连续几天出外业;车辆紧张时,调度室就先安排木材生产用车。他们用车时有时无,外业时有中断。这让孙科长、牟技术员、则平他们生气又很无奈。
  几天后,又给他们派车了。牟技术员带队去北沟,孙科长和则平他们去南沟的青山河九支流那里,调查人工红松林的生长量。
  这时是六月中旬,正值天气转暖,万物复苏,草木蓬勃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