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魏武侯- 第3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魏无忌那里会给他们解释那么多,见众人没个态度,他便沉声问道:“怎么,诸位这是不同意此事?”

    “君上任用本帅接管燕山事务,便对政务亦有监督职权,难道你们连这点儿道理都想不通?”

    下面官员依旧是不说话,魏无忌心里的怒火不由就上来了,这些混蛋是给脸不要脸啊!

    于是,他的脸色顿时就垮了下来,然后道:“有反对者便站出来,没有便就此施行!”

    大家虽然打心眼里不同意,可真有敢站出来的,却是一个人也没有。

    这让站在一旁的江时洵都着急地不得了,但他同样也没站出来,谁特么现在站出来就谁傻。

    魏无忌再次笑了,这些人还真是够惜身的。

    然后,他便郑重宣布道:“既然无人反对,那么此事便就此做定!”

    “周彦”

    在听到魏无忌念自己的名字后,周彦立马上前一步,然后拜道:“臣在!”

    “今任你为燕山巡查使,监督上下官吏一应不法之事!”魏无忌沉声道。

    周彦再次叩首,然后道:“臣领命!”

    就在这一唱一和之中,这巡查使的位置就这么定了下来,低下官吏无疑敢置喙之。

    “诸位,都记清楚了,秉正受罚,若有逾越,休怪军法无情!”魏无忌再次出声道。

    这里他说的是军法无情,便让底下官吏心头一紧,军法可比魏律严苛多了,动不动便会要了小命的。

    “臣等谨记!”下面官吏顿时拜道。

    于是乎,就这么简单的,燕山上下官吏的脖子上,便被魏无忌给套上了绳索。

    

第670章 如此以自重() 
(现在才码出来,转折章真的是不好写!)

    暖春三月,燕山最难熬的冬季已经过去,而时间也进入道魏侯十七年的轨道上。

    在过去的这个冬天里,因为天气逐渐趋于寒冷,中原地区秦楚魏三国的鏖战不得不停止下来。

    倒是南边交战的齐吴两国,在年关之际仍是打得不可开交,在许国的土地上杀得血流成河。

    而这个冬天对魏无忌来说,既是好过又是难过。

    好过在于,匈奴人被赶出去后便没了战事,他也不需要提心吊胆,防备随时可能到来的冰灾。

    难过之处在于,几乎每天魏无忌都会接到报告,下面哪里哪里饿死冻死了多少人……

    魏无忌再是铁石心肠,可这毕竟是自己治下之民,不是死多少都不在乎的异族。

    好在,这一切都熬过去了,进入春天便能耕种,日子虽然仍旧艰难,但也会逐渐恢复正轨。

    这段时间以来,魏无忌一直都待在靖北城内的府邸中,日子过得还算是滋润。

    而此时,魏无忌则在府邸之中,摆宴袁明杜俢两位老将。原本他是该将韩啸凌一块儿请来的,但人家半个月前就被调回武安了。

    说是摆宴,其实也就是几个小菜,再加上几壶老酒。

    虽然燕山危机已经解除,可魏无忌却不是高枕无忧,武安可有很多人想将他拉下马来。

    放下酒盏,满面红光的袁明便打开话匣子道:“公子,如今秦楚二国虽未退兵,但与我军之间却未再次大战,还不知西边的战事何事才能收场呢!”

    是的,如今魏国西面虽然没有大的战争,但是秦国和楚国也没有退兵,所以现在魏国也只能跟着一起消耗国力。

    好在,东边的齐国和吴国正在交战,否则对方要是撕毁合约进攻的话,那情况就糟透了。

    虽然表面忧心忡忡,但实际上袁明对此也是见怪不怪。在他戎马数十年时间里,整个天下未起刀兵的时候实在不多。

    这就真的印证了那句话,和平只是战争的间歇而已,在这个诸侯并起的时代更是如此。

    “老将军,不光是西面战事拖延,我燕山也同样会如此!”魏无忌很是平静道。

    这话听来却是没有道理,现在匈奴人已经被赶跑,那里还有什么战事。

    “公子,如今燕山一片太平,您这话是什么意思?”杜俢不解问道。

    今天魏无忌叫这两人来,其实也就是想给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的,于是他便道:“匈奴虽然远遁,可骚扰长城的东胡人却不愿,本公子真是要教训他们!”

    “这次匈奴来袭,这些人也给咱们造成了不小麻烦,不收拾一下他们,心里……不痛快啊!”说道这里,魏无忌还摸了摸自己的胸口。

    这话听在袁明两人耳中,却是十分荒唐的,军国大事岂是儿戏,怎么能因为自己痛快不痛快而肆意妄为。

    但他们也知道,这位公子虽然有时做事偏激,可也绝不是无脑之人,这个时候又怎么会胡闹呢!

    于是,杜俢便问道:“公子如此决定,怕也不仅是如此打算吧!”

    就知道瞒不过这二人,魏无忌便道:“老将军说对了,事情确实没那么简单!”

    这时袁明也道:“请公子赐教!”

    魏无忌点了点头,然后道:“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二位将军想必也清楚,如今匈奴退去之后,朝堂诸公可就用不上我了!”

    “若是我自己不弄出点儿事端来,恐怕他们就有理由,将我召回武安去了!”魏无忌缓缓道。

    上次被召回武安魏无忌之所以不怎么抗拒,那是因为封君的爵位在吸引他,他迫切需要这个头衔。

    可现在,魏无忌已经坐到了爵位的最丁点处,魏侯已经封无可封,除非他愿意将太子的位置给他。

    所以,魏无忌便绝对不会回武安,回去了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眼下名正言顺的执掌岭北大营,便更要将这来之不易的权力撰在手心,无论如何都不能再放下。

    世族能忍受到他成为封君,实际上在魏无忌看来都是不可想象之事,这些人早就该弄死自己才是。

    当然了,这就不得不提起当初魏无忌遇到过的那几次刺杀,可能这些人多番尝试无果之后便放弃了。

    听完魏无忌这番话后,联想到已经被召回武安的韩啸凌,袁明便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于是便听他道:“所以公子会主动出击,挑起和胡人之间的矛盾,让朝堂上没有理由,将公子召回武安去!”

    魏无忌点了点头,现在燕山上下乃至于全国,谁不知道他魏无忌才是胡人的克星。

    若是真的与胡人起了摩擦,武安朝堂便不敢违逆天下臣民的呼声,将他强行召回武安去。

    杜俢此时也道:“这倒是个好办法,可是公子……如今我军皆损失惨重,又该派出那支军队完成此任务?”

    虽然杜俢对魏无忌的打算已经有了猜测,可这种事情当然还是说清楚一些比较好。

    魏无忌也没多想,便道:“此事本公子已有打算,将派武扬驻军完成此事!”

    魏无忌有这番打算当然也是有自己道理的,对魏无忌来说,新组建的轻骑兵恰好适合于远距离出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提高其战斗力。

    说实话,魏无忌这想法也是够粗暴的,提高战斗力的法子可不只有实战这一种啊!

    这话却让袁明杜俢二人放下心来,总算是不会让自己的军队去了。

    倒不是说他们吝惜手下人马实力,而是确实大战之后他们手下伤亡颇重,已经不能胜任长途出击,且并没有什么把握的仗了。

    想到这里,袁明则告诫道:“公子,武扬驻军虽然勇猛,可草原毕竟是胡人的天下,勿要深入草原过甚才是!”

    魏无忌点了点头,这话说得没错,他之前却也考虑到了。

    这时,一边的杜俢突然道:“公子,我有一议不知当不当讲!”

    对这种客套话,魏无忌笑了笑便道:“老将军但说无妨!”

    杜俢便道:“公子逐渐之兵,纵横沙场无敌手,一直以武扬驻军称之,实在有损其威名……”

    “我大魏已有魏武卒单独成军,公子不若也以此例,为此军单独命名?”

    想了想后,魏无忌也觉得这话有些道理,便听他道:“老将军可有想法?”

    杜俢当然是有想法的,只听他道:“公子封号武扬,手下之军亦然,不若直接称其为武扬军如何?”

    虽然感觉有些儿戏,可这名字确实也没什么不妥的,然后魏无忌便点头道:“便依老将军所言!”

    于是乎,那支将匈奴人吓得胆寒的铁甲骑兵,便成了现在的武扬军了!

    但此时魏无忌关心的重点却不是这个,而是自己方才提出的方略,他在心里还盘算着是否有什么疏漏之处,也好与这两位老将一起商量。

    良久后,魏无忌则在心中感叹道:“人家都是养寇而拥兵自重,自己则是击寇而自重啊!”

    

第671章 草原难安宁() 
(朋友们,订阅走起来啊!还有就是,推荐票能不能帮我投到一万?)

    魏侯十七年三月十六,这是无数日子中最为普通的一天。

    但对河内草原上的部族来说,今天却是最为危险的一天,在长城内那位公子的威逼之下,他们必须渡过月亮河进入格尔木草原。

    格尔木草原可是东胡人的地盘,他们这些外来者进去了,不被东胡人剥了一层皮才是怪事。

    但让这些小部族略微安心一些的是,跟着自己等人将跨过月亮河的,还有那支将匈奴人打得狼狈而逃的天兵。

    对于魏无忌手下的铁甲骑兵,这些人一向都是称为天兵的,也正是他们驱赶着这些小部族进入格尔木草原探路。

    其他小部族知道得少,还以为仅仅是探路而已,但身为唯二大部族首领之一的阿济格,却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若真的只是探路的话,用得着这么多人来?

    阿济格倒是想起,匈奴人每次出征,不一样要带上那么多小部族吗?为的是什么?

    若是阿济格是现代社会的人,立马便能脱口而出,自己这些人可能是要当炮灰了,准确的说是被当炮灰。

    此时,阿济格就驻马于月亮河南岸,越过面前二十几米宽的河面,便是他此行的目的地格尔木草原。

    此时,虽然眼中看到的是春草无限,可阿济格脑子里想的却是血色一片。

    直到现在他都还能想起,两个多月前那个可怕的夜晚,那是他此生离死亡最近的一天。

    自年前长城内外烽火一片之后,阿济格和手下的铁林部便失去了武扬城的管束,为避兵祸便迁到河内草原的东边,这里是东胡人和匈奴人都不会注意的地方。

    安顿好了之后,阿济格的心却安定不下来,为了谋求好处、或者说是为了部族的生存,阿济格便带着人帮东胡人效力过,也曾帮匈奴人看守过牛羊。

    这些事情并不只他一家在做,据阿济格所知,哪怕是与匈奴人有着血海深仇的狎夷部,照样再为自己的仇人效力,以此来维持自己的生存。

    原本他们以为这事没什么,事实上也正如他们预料的那样,匈奴人退走之后魏军也没来问罪他们,于是他们还是安然的生活在河内草原上。

    可他们终究是高兴的太早,就在半个多月前,魏军还是找上了他们。

    阿济格根本不敢率领族人反抗,因为前来拿人的是魏军天兵,是他们不可能战胜的存在。

    而到了武扬城内之后,阿济格才发现不止自己一人被带到,河内草原大小部族头领都在这里,其中就有老熟人狎夷部的古达。

    那天夜里,他们如猪狗一般被绑在了行刑架上,随后接受魏军官吏的严厉问讯。

    但再是刑罚严苛,阿济格都忍住了没交代,并不停的表忠心,最后才得以存活了下来。

    其他得以活下来的小部族,则是因为他们确实没什么威胁,再加上他们对魏军确实有利用价值。

    但那一夜的惊险仍是让阿济格后怕,当时的两位魏军军官,对是否杀他可是相持不下,有人就是想拿他的脑袋去邀功。

    而实际上救下阿济格的,还是因为他本人还有利用价值,而另外一个悲剧的人便是古达了。

    狎夷部本不是河内草原的土著,相对来说便不好掌握,再加上这人背地里干的事魏军这边也知道一些,于是古达便悲剧了。

    作为河内草原最强大的两支部族之一,狎夷部对魏军来说无疑很重要,但古达却不等于狎夷部。

    所以,给狎夷部换个头领,便方便于魏军更好掌控。

    在这多层次的考量之下,古达便被送上了断头台,陪同他的还有几个小部族的头领。

    杀鸡儆猴,虽然这个词语阿济格不知道,但和其他人一同观斩是他却有这样的感受。

    作为刀下余生之人,即便知道自己前路未卜,但阿济格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往前。

    东胡人虽然凶狠,可离阿济格更近的却是魏国人的屠刀,该怎么选择根本毋需多想。

    此时,阿济格抬起头一看,便发现自己手下人已经渡河大半,时间在他回忆的过程中过得很快。

    就在阿济格想要看看后边还有多少人的时候,便看见远处飞驰而来的一支队伍,人数大概有四五十人。

    阿济格眼下对魏军军制也有了些了解,知道来人应该是魏军的一“”队人马,统领这支人马的便称为队率。

    于是阿济格立马就迎了上去,哪怕人家只是一个小小队率,可那也是手持武扬君之命行事的,他阿济格是不敢怠慢的。

    阿济格才迎上去,还没来得及说上几句好话,便见那队率身旁一人先开口道:“武扬君命你部渡河之后,北上三十里驻扎,督促前方部族!”

    这人说的是胡语,所以阿济格能听明白,也就此判断出对方应该是魏军中的译者。

    随即,阿济格便对魏人话里的意思感到欣喜。

    让自己所部负责督促,那不就是说自己不用往前冲?还有这等好事?

    阿济格虽是胡人,但也学了几分中原人的世故,便弯腰对那译者道:“多谢大人,我等必将尽职尽责!”

    这译者便道:“阿济格,你该谢的不是我,而是上面的公子,我们的武扬君!”

    这话阿济格自不敢反驳,便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