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想复河南、陕西。。。。。。朱慈烺也没话好说了,那么天真怎么能当皇上?而且一当还是十七年,真难为你了!

    “父皇,”朱慈烺道,“设立代、晋、宣三藩是为了筹功啊!这次能击败闯逆,扭转我大明国运,全赖平西伯和高第,以及关宁将士奋勇血战。他们建立如此功勋,朝廷本应该重重有赏。可是现在朝廷流离,国库空虚,又要筹集岁币和犒赏给清国,实在拿不出钱。所以儿臣就准备设立藩镇以筹大功,设代、晋、宣三藩。

    而且此事不能拖延,必须尽快办理。。。。。。否则就会寒了有功将士之心!”

    这话当然是骗人的,设立代、晋、宣三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拖延满清向全国用兵的步伐。

    三藩当中只要有一藩成功设立,并且站在大明一边,那么朱慈烺就能争得至少一年的时间。有了这一年,他就能在南方有所布置了。

    “另外,还有一人为我大明中兴立下大功,必须重赏。”朱慈烺嘴角浮出一丝冷笑,“这人就是洪承畴!”

    “洪承畴?”崇祯点点头道,“这人虽投了清国,可是能领着清兵入关助朝廷大败流贼,的确是有功的。。。。。。此功足以抵偿他兵败投敌的罪过了。”

    朱慈烺叹了口气:“他有什么罪?他压根没罪。。。。。。在松锦大战之中,他率领十三万大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即便不能取胜,也不难全身而退。如果不是父皇被陈新甲说动,下旨催促洪承畴刻期进兵,由让马绍愉、张若麒两个书生去军中督促决战,哪会有松锦惨败?如果松锦之战胜了,又怎会有京师沦陷,朝廷流浪之事?”

    “你。。。。。。”崇祯那个生气啊,“那你上次还说陈新甲不该杀?”

    朱慈烺道:“陈新甲当然不该杀!他只是才能不足以任兵部罢了。。。。。。不过本朝如今的官员,才不配位的大有人在,把事情办砸的也不少。难道都要治罪杀头?”

    他目光灼灼的扫了大堂中的臣子们一眼,“若是那样,今日恐怕只有一群鬼魂和本宫、父皇一起议论国家大事了!”

    逆子啊。。。。。。崇祯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他当权十七年中谁敢这样怼他?

    不过在场的臣子们却都认为朱慈烺的话是对的。。。。。。大明朝的事情本就不好办,大家也的确没那么大本事,不过是想尽办法应付而已。你个皇帝却不顾局势艰难,动辄就把官员下狱,严重的还要杀头!还讲不讲理了?要是让你再掌了大权,国事还可为吗?要不你还是退位让贤吧!

    “还有那袁崇焕也冤枉,”朱慈烺又叹了口气,道,“虽无平辽的雄才,牛皮吹得也大了些,还冤杀了毛文龙。但是父皇既然信了他,还许了五年之期,就不应该在期满之前就把他剐了。。。。。。即便父皇发现他才能不足,言过其实,擅杀大将,也不该以酷刑将之处死啊!就算要他死,悄悄赐死也就是了,凌迟处死。。。。。。这分明是发现受骗上当后在泄愤啊!”

    朱慈烺是很同情袁崇焕的,因为他前世的工作重点不就是吹牛和听人吹牛吗?在这一世,他能走到今天,不也是靠一个吹字吗?从某种意义上说,袁崇焕和朱慈烺就是同行啊!

    吹个牛就把自己吹死了,还是一刀刀剐了三千多刀,崇祯你有没有人性啊?

    再说了,明朝取士的制度不就是“以吹为本”吗?科举考试中除了做八股文,就是什么诏、诰、表、判和策问,其中策问的分量很重。一帮没有什么实际工作经验的书生靠什么写策问?不就是吹牛吗?你取士就取吹牛之士,当官的能不爱吹牛吗?所以当皇帝的必须要能分辨真伪,不能别人吹什么你都相信,回头发现上当了,为了泄愤就把人剐了。。。。。。这是不讲道理!

    朱慈烺接着又道:“还有那位孙传庭,何等忠心任事之臣,无端下狱不说,放出来任事后又不能信任,一味催促他出秦关作战,生生把人家逼上绝路。袁崇焕爱吹牛父皇要杀他,孙传庭说真话父皇又不相信了。。。。。。到现在连抚恤追赠都不给,多叫人心寒啊!”

    可不是嘛!堂上三十来个大臣都深有同感啊!崇祯这个皇帝你和他说瞎话他相信,和他说真话他不相信。。。。。。就这样的君父还自以为英明,真是让下面的人很为难啊!还是下台,快点下台吧!

    “这,这个能怪朕吗?都是臣子们太奸诈了!一会儿真一会儿假的,叫朕如何分辨?”崇祯被儿子怼得糊涂了,一着急真心话都吐出来了。

    “父皇,您怎么能不会分辨呢?当皇帝就得会分辨臣子们的忠奸真伪,怎么能不会呢?”朱慈烺连连摇头,“幸好有儿臣辅佐,要不然大明天下真的要断送在父皇手中了!”

    “你,你,你要气死为父吗?”崇祯给气得脸红脖子粗的,又说不过儿子,又不敢动手打儿子——朱慈烺可是杀人不眨眼的,崇祯也怕啊!

    朱慈烺却站起身,向崇祯施了一礼,“父皇误会儿臣了,儿臣是在向父皇进谏啊!新唐书云: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父有诤子,虽无道不陷于不义;故云子不可不诤于父,臣不可不诤于君。儿臣就是诤子和诤臣啊!”

    你是诤子诤臣?崇祯皇帝心说:那朕就是那个无道的君父了?

    “陛下,皇太子孝义忠厚,正是陛下诤子啊!”

    “陛下有这样的诤子,实乃社稷之福,陛下之福。”

    “老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崇祯还没有发火,堂上的大臣们已经纷纷向他道喜了。朱慈烺听到这一片称赞自己的声音,也是相当欣慰的。如今的大明果然是众正盈朝,中兴大业有望了!

    “好啊,你们都是诤子诤臣,”崇祯皇帝都快给气哭了,“就朕是无道昏君,行了吧?等复了京师,朕就退位让贤!”他一指朱慈烺,“让你这个诤子来做皇帝!”

    诤臣们马上异口同声道:“陛下圣明,大明中兴有望。。。。。。”

    朱慈烺却叹了一声,向崇祯皇帝行了一礼:“父皇如果实在想要内禅,可以等朝廷到了南京,诸事大定,然后再祭扫孝陵,禀明太祖高皇帝后再施行。”

    “什么?”崇祯皇帝一愣,“京师眼看就能收复了,朝廷还有南幸的必要吗?”

    朱慈烺叹了口气,摇摇头道:“父皇,朝中的臣子们大多喜欢吹牛,辽东的鞑子难道是老实人?鞑子在骗我们啊!我们不能回京师,那是鞑子的陷阱!咱们要去了北京,那可就死无全尸了!”

第153章 鞑子奸,我更奸!(求推荐)() 
什么?鞑子的陷阱?

    崇祯皇帝一愣,喃喃道:“都已经割辽东之地,许岁币百万了。。。。。。他们还不满意?”

    “父皇又上当了!”朱慈烺松了口气——崇祯就是反向指标啊!他相信的事情有极高的概率是错的,只要和他反着来就对了。所以朱慈烺已经完全确定,鞑子在使诈!

    “又上当。。。。。。”崇祯心说:朕难道一直在上当吗?唉,朕真是命苦啊,怎么遇到的人都那么狡诈!

    朱慈烺点点头,似乎认同了崇祯皇帝的心思——人心险恶啊!当皇帝的,还是要足够奸诈才行啊!你太老实了,要不还是我来干吧!我可是狡猾狡猾的!

    他在自己的椅子上大模大样做好,然后又招呼群臣落座,而后才道:“根据祖泽溥的奏报,一片石大战后,东虏的摄政王多尔衮马上派郡王阿济格率八旗兵三万同吴三桂所率的关宁骑兵一万多人追击李自成。关宁军的精锐就是这一万多骑兵,现在都被吴三桂率领西征。

    留在山海关一带的明军步兵仅三万余人,又分别由高第,郭云龙(关宁军副将)、王永吉三人分掌,难以形成合力,根本不是七万八旗兵的对手。所以山海关已是东虏囊中之物!

    山海关为虏所得,由辽东入京师的大路就通畅无阻了。而我大明如今又没有多少可战之兵,流贼又刚刚大败,同样无力抗拒东虏。东虏摄政王又怎么会放过这个入主中原的机会?他们会放过夺取天下的机会?

    他们现在提出百万岁币的要求,不过是想把我大明朝廷骗往北京,他们好途中下手截击,将我们一网打尽!”

    “鞑子竟如此狡诈?这可如何是好?”崇祯皇帝吃了一惊。。。。。。不过更让他吃惊的是鞑子的奸计居然被儿子一眼识破——朱慈烺这逆子该奸成什么样了?这么奸诈的太子如果当了皇帝,大明还能好得了?

    朱慈烺却面带微笑,侃侃而谈,看上去哪儿有一丝的奸诈?

    “现在鞑强我弱,”朱慈烺道,“鞑子又如此狡诈,我大明要战胜鞑子,就必须比鞑子更狡诈!”

    就知道你狡诈!崇祯心说:就让臣子们看清你的真面目吧!

    “千岁爷,”吴襄开口发问,“那咱们应该如何应付鞑子提出的要求?”

    朱慈烺笑道:“咱们现在要保三桂入晋,保慈炯入代,还要设法使原大同总兵姜瓖和原宣府总兵王承胤反正。。。。。。晋代之地有高屋建瓴之势,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燕山之险已失,晋代之地就是中原屏障了。

    所以明知鞑子使诈,我们也得将计就计。。。。。。不仅要许以割地、岁币,而且还要更进一步,许以和亲!”

    “和亲?”崇祯一怔,“难道要把坤兴公主许配给东虏的皇帝?”

    朱慈烺摇摇头道:“福临才六岁,还没到娶妻的时候。。。。。。而且东虏国中掌权的也不是福临和太后博尔吉特氏,而是多尔衮。不过多尔衮无子,唯有一女,名曰东莪,和福临同年。本宫要聘其为妃!”

    “什么?你,你是太子啊!”崇祯嚷嚷起来,“你身为大明储君,怎么可以聘胡虏之女为妃?”

    朱慈烺扭头看着气呼呼的崇祯,摇摇头道:“父皇。。。。。。儿臣在用计啊!东莪才六岁,也没到出阁的年纪,便是许了婚姻,也不用娶进门。过不多久,咱们和清国就会再启战端了!和亲之事,不过是缓兵之计,让多尔衮深信父皇和儿臣将会返回北京。如此才能为三桂、慈炯争取到一些时间。”

    “可是用计也不能这样。。。。。。”崇祯连连摇头,也是无语了。

    这太子真是太奸诈了,什么样的瞎话都敢说!

    “除了以和亲诳骗多尔衮,”朱慈烺顿了顿,又道,“父皇还应该写信向洪承畴认错,并且请他回朝,担任首辅大学士!”

    ”这。。。。。。这洪承畴的确有功!”崇祯点点头道,“松锦之败也不是他的过错,朕倒是可以写信请他回朝。。。。。。只是不知道他肯不肯回来?”

    “父皇,”朱慈烺摇摇头,“这也是一条计策啊!洪承畴是不会回来的,因为他深知我朝虚实,又被东虏强兵所震慑,早就铁了心为东虏效忠了!”

    “不至于吧。。。。。。。”

    朱慈烺冷笑:“洪承畴的心意如何,一二十日内就能知道了!

    魏学士,你的文章好,就由你来代笔。以父皇的名义写两封信,一封给多尔衮;一封给洪承畴。

    给多尔衮的信中提和亲之事,就说本宫要聘其女东莪为妃,将来她就是大明皇后,母仪天下,清明两国,也将结为翁婿之好!

    给洪承畴的信一定要诚恳道歉,还要感谢他忍辱负重,引清兵为国除贼的大功,再请他回来当首辅,还要给他封侯!再提一提他母亲和弟弟。。。。。。具体怎么编你看着办,你是状元,一定能编好的。”

    “臣领旨。”魏藻德连忙起身恭领令旨。

    朱慈烺又对崇祯道:“父皇,等魏学士写好书信,您抄一抄,然后发出去。那洪承畴认得您的笔迹,也知道您的为人,一定会上当的。”

    这话什么意思?崇祯心想:是轻视朕的为人吗?这倒是个机会,只要逆子以为朕老实可欺,朕就有机会夺回大权!

    他点点头:“好吧,朕就抄上一抄!”

    “谢父皇。”朱慈烺谢过崇祯,然后又问臣子们道,“现在还需要一位使者,朝中有谁可以走一趟山海关?”

    “陛下,”兵部尚书陈锐奏道,“臣推荐原户部主事周泽睿,其人机敏多智,能言善辩。”

    “好。”朱慈烺点点头,“去叫他到抚军大元帅府见本宫。”

    。。。。。。

    朱慈烺已经回到了抚军大元帅府的都堂,能在这里和他议事的都是心腹,所以就能说点更加秘密的事情了,把无关人等打发了之后,他对众人道:“本宫需要一个人去用反间之计!你们有人可以推荐吗?”

    “殿下,”锦衣卫指挥使朱纯杰追问,“是要在鞑子和洪承畴之间用计吗?”

    朱慈烺点点头。奸计当然是连环的,靠崇祯皇帝一封感人肺腑的亲笔信是没有办法除掉洪承畴这个祸害的。

    “臣举荐一人。”朱纯杰道,“锦衣卫百户林一虎一定可以胜任,其人是武进士出身,文武双全,心思机敏,可堪大用。”

    “好!”朱慈烺点头,“马上宣他来见。。。。。。纯杰,你亲自去一趟。”

    朱纯杰起身道:“臣领旨。”

    看着朱纯杰离开,朱慈烺又对吴襄笑道:“老泰山,本宫向多尔衮之女求婚,其实也是为了给三妹铺路。多尔衮的女儿身份尊贵,自然是正妃人选。那么宁氏和三妹就都只能屈居才人了。等本宫和东莪的婚事黄了,就升三妹为正妃!”

    这倒是真心话,朱慈烺从一开始就认定傻白甜的吴三妹当自己的正妃了。因为有她这个正妃,吴三桂那个汉奸在鞑子那边的日子是不会好过的!

    吴襄闻言马上起身道谢,朱慈烺摆摆手道:“本宫和三妹情投意合,正妃之位非她莫属。。。。。。即便暂时不能让她成为正妃,婚事还是要操办一下的。就在海沙岛上办一办,让大家也跟着一起乐一乐,老泰山意下如何?”

第154章 不抵抗皇帝(求推荐)() 
大顺永昌元年四月二十六日午时,李自成终于在两三千御营将士的护卫下,进入了北京城的德胜门。

    李过、牛金星、陈永福和得到消息从天津赶来的李岩等文武百官,都在德胜门内跪着迎接李自成归来,一如当日恭送他出征时那样。

    李自成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