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展退稣魇蹦茄

    李自成还和出京时差不多的排场,黄伞开道,骑士护卫,自己则穿着蓝色的袍褂,头戴白色毡帽,肩披红色斗篷。只是面色漆黑,满脸都是污垢,胯下的战马也因为过分疲劳,显得马瘦毛长,一人一骑,都狼狈不堪。

    跟着他入城的兵马也不能和出城时相比,当日他是带着六万大军出征的。现在只带回来不足三万人,大部分人都就近走东直、朝阳二门入城。

    只有李自成带着御营走德胜门,掐准了午时入城——这又是宋献策数指头算出来的,午时走德胜门入城那是大吉大利啊!

    不过李自成还是提不起精神,看见前来接驾的大臣也无话可说,只是让他们一路跟随到了大顺门(大明门内)。随后,大顺皇帝命六政府(相当于六部)的尚书、侍郎回衙门办事,只命刘宗敏、田见秀、牛金星、宋献策、李过、李岩等人在申时初入宫议事。

    回到宫中洗了把热水澡,用了膳食,又小憩了片刻,他在北京新收的妃子窦氏就依着他之前的吩咐将他唤醒了。

    “皇爷,皇爷,皇爷醒来。”

    李自成猛然醒来,看了眼原本是崇祯宫人的窦氏,如花似玉的女子,一对明眸之中却都是忧色。这个女人是李自成的皇后高氏从崇祯的宫中替他选的,目的是为李自成生儿子——李自成前后有过三位夫人,但是都没有替李自成生下一儿半女。其中第二位妻子邢氏跟高杰跑路以后倒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生。。。。。。真是奇怪啊!不过为了大顺江山有人继承,所以“不能生育”的高氏只好从崇祯的后宫中选了几个老姑娘给李自成碰碰运气。

    李自成伸了个懒腰,若无其事地笑了笑:“睡得可真香啊,申时可到了?”

    “还有一刻钟。”

    李自成坐了起来,一边下床,一边说道:“快取朕的袍服,朕还有要事要办咧。”

    窦氏知道李自成传了几个大臣将领到武英殿议事,于是也不劝李自成再稍歇片刻,便取了崭新的蓝色袍服,伺候李自成穿着停当。

    当李自成抵达武英殿东暖阁时,刘宗敏、田见秀、牛金星、宋献策、李过、李岩等人已经到了。其中刘宗敏是让人抬进来的,他在一片石战场上让个满鞑子砍了几刀,受了重伤,走不了路,也不可能给李自成磕头了。

    在其余的几人叩头行礼后,李自成就吩咐大家坐下,然后就问了刘宗敏的伤势。

    “无大碍,”刘宗敏回道,“额的命硬着呢!只是可怜双喜那孩子了。”

    双喜就是李双喜,李自成的养子。一片石之战中他率领御营骑兵发起了最后的冲击,打退了包围刘宗敏的满洲兵,让刘宗敏和中权亲军的残部得以逃脱。可他自己却在战斗中阵亡!

    李自成叹了口气:“京城情况如何?”

    李过回答:“京城人心浮动,谣言甚多,臣已经着手准备守城了。”

    “天津那边怎么样?”

    李岩答道:“还算平静,不过朱贼皇帝滞留大沽口,并没有离开,还在整顿军队,恐怕很快就要反攻了。”

    李自成点头说:“那是肯定的。。。。。。朱贼引了鞑兵助战,也不怕引狼入室,真是可恨!”

    田见秀满脸忧色地道:“刚才臣接到探报,说朱贼和鞑子的联军正追赶过来,有数万之众,都是骑兵,两日内就会到北京。是走是守,今日总要拿个主意。。。。。。”

    他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

    守,大概是守不住的!别的不说,光是北京城内缺粮这一点,就不支持守城了,除非把城内的老百姓都赶走,留下口粮给大顺军吃——可是大顺皇爷仁义爱民,一定不肯这么干的。

    可走。。。。。。好像也有点不妥。

    大顺号称百万天兵,轰轰烈烈而来,一路上那是望风而降,顺得一塌糊涂啊。现在不过在山海关输了一仗,损失了两万多人,就要把北京城拱手送人了?

    这也太怂了吧?让归附大顺的各路人马怎么看?不得把大顺给看扁了?

    “皇爷,”李岩眉头紧锁,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若是朱贼打回来倒不要紧,就怕是鞑子入了北京城啊!”

    “这话怎么说来着?”李自成一愣。

    这不是明白着吗?李岩叹了口气,一个把燕云国门之地拱手让给鞑子的不抵抗皇帝,还能指望天下归心吗?可别说什么北京守不住!北京怎么会守不住?城墙高大坚固,还有十几门红夷大炮,上百门佛郎机炮,守军不下五万,其中老营兵接近四万,如果李自成肯把北京交给自己,再分一半兵,保证可以守上几年!至于没有粮食。。。。。。抢老百姓啊!朱慈烺跑路前把粮食都分给北京百姓了,去抢啊!大顺军干这种事儿还少吗?不该抢的时候没少抢,现在该抢的时候,怎么手软了?

    想到这里,他又叹了口气:“皇爷,如果朱贼进北京,那朱贼就继续挡在咱和鞑子之间。为了保住北京,朱贼就得努力应付鞑子,没有多少余力对方咱大顺。而鞑子又会被朱贼纠缠,暂时没功夫和咱作战。咱们大顺就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并不困难。

    现在怕就怕朱贼以退为进,继续南迁,跑去江南。把中原丢给咱们和鞑子,那样鞑子就会先对付咱们大顺,然后再南下去江南。。。。。。”

    李岩甚至怀疑鞑子不会南下去打明朝!因为他老婆红娘子也算善于水战,可是卫河上被朱贼水师一条炮船就打得兵败被擒了。

    鞑子马背上厉害,到了水面上可就不行了。水战不行,淮河、长江都是天险,凭什么南下攻明?所以依着李岩的心思,如果李自成肯回心转意,死守北京,那么大顺还有可为,否则。。。。。。他就得另投明主了!

    “有些道理。”李自成想了想,“不过无论北京城落在谁手里,额都得走了,这北京城,额管不了啦,就由鞑子拿去。”

    李自成果然铁了心要放弃北京了!他放弃北京的原因,除了“缺人心和缺粮”,也有舍不得留下两三万老营兵的因素——要他自己守北京是不可能的,他毕竟是皇帝,让人围困在城内还这么统治?可要留兵留大将。。。。。。不舍得,也不放心啊!

    李岩叹了口气,接着又对李自成说:“皇爷,臣觉得朱贼多半会南走,咱们要做最坏的打算。”

    “哦?你有什么打算?”

    “陛下如果觉得北直隶已经不可为,大军就应该尽快退走。但是山西和河南必须有重臣大将去全权经营,否则就不能屏障陕西根本之地了。”

    李自成点点头,看着李岩,“谁可以去山西?”

    “陈永福可以去山西。”李岩道,“另外,大同府的姜瓖靠不住,皇爷一定要小心他反水。”

    “河南呢?”李自成冷眼看着李岩。

    李岩心中有鬼,被他一看,心中就是一惊,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是说:“中州是天下腹心,总是需要人去经营的,特别是河南府(洛阳一带)最为紧要,如果能让一位侯爷坐镇,当可无失。”

    李自成的脸色缓和了一些,李岩并不是侯爷。。。。。。

第155章 感动洪承畴(5。1上架,求订阅,求月票)()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到了东暖阁外,大声奏道:“启禀皇爷,骆养性、光时亨、高宇顺、杨观光、李元鼎多位臣工来到武英门,请求召见。”

    李自成收起了脸上的阴冷,“这般新降之臣这个时候来做什么?”

    牛金星道:“大概是为劝进而来的,皇爷出征前就准备登极大典,后因为出兵而推迟,现在诸臣见皇爷回来,就想请皇爷把这事儿办了。”

    李岩却轻轻摇头:“在北京登极就等于向天下宣布皇爷是北地共主,若再将北京丢给鞑子,那全天下会怎么看皇爷?”

    李自成叹了口气,心中十分沉重:“这一趟不该来啊,死了那么多兄弟,还让鞑子入了关,最后只落一个在北京登极。唉,若不登极就走,就更是白来一趟了。

    登极吧!明日登极,然后便走了。。。。。。城中的金银财宝,还有朱贼皇帝的两个儿子,一个贵妃,还有那个王太监,今天就安排他们走吧。陈永福也走,日夜兼程去太原。”

    “臣也回天津卫收拾人马吧。”李岩不敢依着计划请命防守北京,只想早日离开。

    “好!”李自成点点头道,“天津也不可守了,你和你娘子收拾一下,就往山西撤退吧。”

    。。。。。。

    “大哥,怎么样?皇爷是不是要走了?”

    带头劝进的骆养性黄昏前后才愁眉苦脸的回到自家的宅邸当中,刚一进门,就遇上了等候了不知道多久的兄弟骆修身。

    “哦,”骆养性点点头,低声道,“明日登极,后天就走。”

    “什么?还要登极?”骆修身一笑,“都什么时候了?还登极。。。。。。”

    “说什么呢?”骆养性瞪了兄弟一眼,左右看看,没有发现旁人,这才松了口气,迈步向自家的书房走去。

    骆修身又事情和哥哥说,就跟着他一路也去了书房。

    进了书房,骆养性又把丫鬟和书僮都支走了,骆修身则关上门窗,又点上了一盏油灯。

    兄弟两人,就借着昏暗的灯光,大眼瞪着小眼。

    “说吧,什么事情?”骆养性问。

    骆修身指了指书桌,书桌上面摆着一封书信。

    骆养性拿起信封,撕开后取出了信纸,看了一眼,就脸色微变:“千岁爷的亲笔信。。。。。。二弟,你和大沽口那边有联络?”

    “不是从大沽口来的。”骆修身摇摇头,“是太子爷离开北京前交给小弟的。。。。。。太子爷真是神了,那个时候就预料到李自成在北京呆不了两个月!现在果然应验了!”

    骆养性拿起书信看着,越快越皱眉头。

    “怎么了?信上说什么?”

    骆养性摇摇头:“千岁爷要我当三臣。。。。。。贰臣当了不过瘾,还要当三臣!”

    “哦?”骆修身问,“怎么当?”

    骆养性哼哼道:“自是出面召集旧部,封闭城门,不让鞑子兵入内。”

    “那怎么是当三臣?”

    “哼!当然是三臣!”骆养性道,“只是暂时不让鞑子兵进城。。。。。。终究还是要开城投降的,等洪承畴到了就投降,拖延一点时间罢了。”

    “哦。”骆修身笑着,“那就拖吧。。。。。。不过小弟这次不能陪哥哥一起当三臣了。”

    “怎么?”骆养性看了眼弟弟,“你去哪儿?”

    “去大同。”骆修身道,“哥哥和大同总兵姜瓖有旧吧?”

    “姜家世代将门,和咱家是世交。”骆养性道,“怎地?千岁爷想让姜瓖反正?”

    “嘿嘿,什么都瞒不过大哥。”骆修身道,“赦免姜瓖的令旨千岁爷在离开北京前就准备好了。。。。。。连票拟和批红都有!现在就求大哥一封亲笔信,小弟今晚就出城。”

    “什么?”骆养性愣了又愣,“这他也料到了?他不是比诸葛亮还厉害?”

    骆修身佩服地点点头,“那是啊!千岁爷肯定比诸葛亮厉害!大哥,您就在北京安心等待吧,不出十年,大明一定回来。”

    “唔,”骆养性翻了翻眼皮,“到时候你哥哥我就得再投降一次。。。。。。那就是四臣了!合着这辈子就是投降来,投降去了!”

    “你这不是潜伏嘛!”骆修身道,“你是奉旨投降的,将来可以名垂青史的。”

    投降还名垂青史了。。。。。。

    骆养性只是摇头,但也还是拿起纸笔,开始给姜瓖写信了。拿到了哥哥的亲笔信后,骆修身马上就骑上马,带了几十个随从出了城。他是汝侯刘宗敏的手下,身上有汝侯的令牌,城门的守军当然不敢阻拦,只得任凭他飞马而出,去山西大同府搅动风云了。

    而将会被他搅动起来的这场风云害惨了的大清兵部尚书洪承畴,这个时候正拿着崇祯皇帝的亲笔信在抚宁卫指挥使司的大堂上抹眼泪呢!

    也不知道是洪承畴的演技好,还是魏藻德的文章妙。总之洪承畴洪汉奸看上去是被感动到了!

    “呜呜,没想到皇上还念着老臣,还向老臣道歉,也不责怪老臣投了大清国。。。。。。”

    看着獐头鼠目,一副奸臣模样的洪承畴在伤心落泪,被朱慈烺派来的使臣周泽睿也跟着一起拿着手绢抹眼珠子,居然还真挤出了眼泪!

    “实不相瞒,皇上前几日提到督师时也在朝堂上泣不成声了。”周泽睿道,“皇上说,这一次大明得以中兴,全都是督师的功劳啊!督师虽然身在大清,但心中还是向着大明的。如果督师能回大明,皇上就要给督师封侯,还要让督师当内阁首辅啊!

    督师的娘亲和兄弟都在福建,督师又是至孝之子,难道不想和他们团聚吗?不如就和大清摄政王说说,放您再回大明吧。到时候督师就能以侯爵之尊在北京一边侍奉母亲,一边为大明执掌朝政了。”

    当侯爷,当首辅,还能当孝子。。。。。。说真的,洪承畴还真有那么一点动心。

    不过也就是一点而已!

    他现在已经坚信明亡清兴是大势所趋,回到大明只能给朱家王朝陪葬。留在大清这边,才能真正辅佐明主,一统天下,然后名垂青史——历史上他可是光荣的登上了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贰臣传!

    “本官现在是大清的臣子,”洪承畴斟酌着用词,并不把话说死,“即便要回大明去,也得征得摄政王的允可,而且大清待我不薄,我也得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啊。”

    “那是自然的。”

    “周侍郎(朱慈烺给他加了个礼部侍郎的衔),”洪承畴顿了顿,“流贼在山海关一战中损失惨重,要不了几日就该弃北京而走了。。。。。。不知皇上和太子什么时候可以回京?”

    “哦,这个啊。”周泽睿笑了笑,“这北京肯定是要回的,不过具体的日子,下官可不知啊。

    另外,东虏,哦,是大清还有十万大兵在北直隶,朝堂上有不少人心神不宁啊,就是皇上也有点害怕。”

    “有什么好怕的?”洪承畴眼珠子转了转,“大清图财而已,只要拿到了银子,自会退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