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防御设施。

    即便是用容易携带的轻型火炮轰击,也能轰开几处缺口,再攻城想来也没多困难。

    可是在四月二十一日,双方在石河滩两岸进行试探性交手的时候,李自成就已经发现不对了。

    关宁军的战斗力比他想象的要强得多!他本来以为关宁军和大部分明军一样,不过是少量的家丁能战。可一交手他才发现,关宁军上下都有一定的战力,即便是普通兵士也相当悍勇。这说明吴三桂和他的家丁并没有南下,就在山海关这里!

    而更让李自成感到震惊的是自己的老营兵居然变弱了!二十一日的初战中就表现得有气无力。没有了往日那种人人争先,个个奋勇的气势。

    到了二十一日夜间,李自己不得不召集部将给他们打气鼓劲,还给参战的兵士放了一遍赏。这把部队的士气又鼓起来一些,但也就那么回事了——在进北京之前,李自成的老营兵都以为大顺天下有他们一份,大家是开国功臣,所以干劲十足,士气高昂,打起仗来也积极主动。

    而现在大家都是拿钱卖命,能混就混,和明军之中的精锐也差不多了。

    失去了那份主人翁精神,大顺老营兵的底子也不怎么强悍,数量也不占多少优势。所以在关宁军出城和大顺军野战的情况下,居然也陷入了苦战。

    当然了,大顺军虽然提不起精神来,但是关宁军也一样没有太高的士气。毕竟北京沦陷,而关宁军将士有刚刚抛弃乡土,成了无根之兵。如果不是李自成在北京拷掠逼饷的消息让关宁军的军官都感受到了危险,个个都帮着吴三桂一起在军中宣扬流寇如何凶残,将会屠戮关宁军家眷云云的,关宁军的士兵兴许就因为士气低落而崩溃了。

    就这样,眼下最强大最精锐的两支汉人武装,便在士气都不大高昂的情况下,于山海关内展开残酷的厮杀。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死伤越来越重,气力也越耗越多,都打成了疲惫之军。

    如果没有多尔衮率领的满洲兵突然加入,人数占了优势,而且还占了天时的大顺军,最终应该能赢得胜利。

    可偏偏就在四月二十二日未时前后,多尔衮从十万八旗大军中挑出的两万精锐,从山海关的西罗城穿城而过,出现在了石河滩战场的中央。

    多尔衮从这日上午开始,就在西罗城上观战,已经看得非常清楚,发现李自成的兵力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多。而且他所布下的阵势太宽,从北山一直到海边。根本抵挡不住八旗铁骑的猛冲!

    只要投入足够多的骑兵,一举突破大顺军的中路,就能将他们分成两半。

    当突然刮起的狂风停止的时候,立马在红瓦店高处督阵的李自成正好看见了四色的八旗铁骑如洪水一般冲过来石河滩,从东岸冲到了西岸,如摧枯拉朽一般击破了处于阵势中央的大顺军。然后一部位于石河滩西岸的大顺军营垒,同守营的大顺军展开激战。另一部就直直朝着红瓦店冲来了。

    李自成看得目瞪口呆,忽然有一骑飞奔而来,向他禀报:“鞑子兵来了,汝侯(指刘宗敏)请皇上速避!”

    一旁的宋献策也惊慌地说:“没想到鞑子真的来了,山海关已不可为,请圣驾速走!”

    李自成并不甘心丢下战场上兄弟自己跑路,咬着牙对一个御营将领说:“火速向汝侯和刘芳亮传令,大军且战且退!”

    可是传令的亲将刚走,八旗兵的先锋就冲到了李自成的御营军阵前方,被李双喜率领的御营战士拼死挡住。

    这时在石河西岸,大顺军已经被八旗兵和关宁军分割成了多处,到处都发生了混战,营垒也被攻破。不过大顺军在被八旗兵逼到绝境之时,也表现出了让多尔衮惊讶的战斗力。

    他们分明已经是疲惫之师,之前同关宁军厮杀时也没看出多厉害,现在居然抵挡住了八旗铁骑的冲锋。在各处拼死抵抗,竟然和八旗兵打得难解难分,也给八旗兵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如果换成多尔衮熟知的明军,哪怕是关宁军,打成这样也早就崩溃了!

    “这些流寇不弱啊!”站在西罗城上督阵的多尔衮自言自语道,“难道之前和关宁军交战的时候留了手?”

    站在多尔衮身边的洪承畴也有点发愣,在他的印象中流寇应该是很弱的,就算现在强了不少,遇到八旗天兵也应该一触即溃啊!

    可现在居然没有溃!洪承畴心说:幸好李自成只带了大概六七万人过来,他要是真拉来二十万这样的流寇,山海关这一战就真打得流寇和鞑子两败俱伤了。

    另外,大明的抚军太子朱慈烺好像在天津卫打败过两万这样的流寇。。。。。。这个囚父杀弟的逆子是怎么做到的?

    洪承畴正胡思乱想的时候,多尔衮已经在下达命令了:“传令给多铎、谭泰和鳌拜,让他们率领两白旗和两黄旗的大队出击吧!今天咱们人多,哪怕是用人堆,也要堆死李自成!”

    “喳!”

    随着两白旗、两黄旗的大队人马通过山海关西罗城进入战场,战场上的形势对人数处于劣势的大顺军更加不利了。但是在刘宗敏和刘芳亮的指挥下,大顺军的抵抗依旧顽强,硬生生的将战斗拖到了夜色降临之后,然后才在夜色的掩护下向西撤退。

    因为是利用夜色掩护撤退的,而且多尔衮也不愿意猛追穷寇,给八旗兵造成太大的损失,所以只派出了吴三桂率领关宁军骑兵一万多人尾随而去。

    所以李自成在山海关下并没有输光老本!实际上,他还有翻转局面的机会!

第151章 好鞑子?有古怪!(求推荐)() 
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也就是一片石大战后两天。

    一艘从山海关驶来的小型沙船,停泊在了大沽口海沙岛的码头上。从船上下来的是吴三妹的表哥祖泽溥和朱慈烺原先的伴读太监邱致中,两人下船之后,就在看守码头的锦衣卫带领下直接去了朱慈烺的抚军大元帅府。

    “臣祖泽溥叩见太子千岁。”

    “奴婢叩见千岁爷。”

    两人给端坐堂上的朱慈烺行了大礼,朱慈烺却盯着祖泽溥的后脑勺愣了愣,才让他们平身,又赐了座位。

    朱慈烺之前发愣,是因为他发现祖泽溥居然没有剃发!

    没有剃发,就是还没有当汉奸!

    你爸爸是祖大寿啊!你全家都当汉奸了,你居然没有当汉奸,这是为什么。。。。。。有古怪!

    “山海关那边打完了?”朱慈烺问。

    “打完了!”祖泽溥喜气洋洋地说,“臣给千岁爷贺喜了。。。。。。我明清联军大获全胜,逆贼李自成的十数万老营兵伤亡殆尽,只有几千人逃离战场。”

    其实李自成败得没有那么惨。大顺军逃跑的本事比寻常明军强太多了——他们是流寇嘛!所以李自成丢在一片石的老营兵约有三万,损失刚刚及半,实力犹存啊。要不然在历史上,他也不可能在后来的撤退途中,在真定和定州两度组织反击战。所以吴三桂上报战功肯定是夸大的,翻个一两倍都是良心账。

    邱致中也满脸喜色,向朱慈烺报告:“王制军和平西伯以定王的名义同大清摄政王多尔衮达成了盟约,共讨流寇,事成后就以山海关和长城为界,北清南明,互为兄弟之邦。另外咱们再给百万岁币,再一次犒劳清兵三百万即可。。。。。。千岁爷,看来满鞑子还是通情达理的好鞑子,我大明中兴有望了!”

    啊?好鞑子?骗小孩吧?朱慈烺心说:本宫只是看上去年幼,心理年龄都四张以上了,而且前世的专业就是忽悠!会上多尔衮和洪承畴的当?

    “哦,”朱慈烺点了点头,脸孔上的笑容也绽放出来了,“还好本宫英明,保着父皇从京师杀出来到大沽口暂避。。。。。。要不然可就看不到现在的大明中兴了!”

    “千岁爷英明!”

    “臣等恭贺千岁爷。。。。。。”

    大堂上还有不少太子一党的官员,吴襄、曹友义、朱纯杰、沈廷扬四个卫帅,还有五个大学士,一个兵部尚书,还有大元帅府长史毕酒城和另外几个校书、侍书(都是文书),这个时候都一起起身向朱慈烺道贺。

    不用说,一个个都乐得跟什么似的!

    朱慈烺护驾出城,走通州,战天津,退据大沽口,虽然展现出了极强的组织能力和忽悠能力。但终究没有领导大明走向胜利啊!可现在流寇被打垮了,北京眼看也能收复,和大明怼了几十年的东虏居然也讲道理了。。。。。。这大明不就中兴了?

    这大明可是在抚军太子的领导下中兴的!

    这就说明太子殿下领导有方,是大明中兴之主。。。。。。崇祯皇帝是不是应该退位让贤,让中兴之主全面执政啊?

    只要北京城能收回来,朱慈烺就是人心所向,不仅大沽口行在的大明忠臣都要哭着喊着劝进,就是北京城里那帮贰臣,还有南京六部的官员,还有各地的地方官,都得上表劝进。朱慈烺不干都不行,全国人民都不答应啊,到时候就是黄袍硬往他身上披了!

    等朱慈烺当皇帝了,这间大殿之内的诸位,可就是新主的功臣、近臣,还怕没有荣华富贵?

    朱慈烺站起身,对大堂内的几个大学士和兵部尚书陈锐道:“诸位阁老,陈先生,咱们一起去向皇上禀报此事吧。

    大宝,去把其他出席小朝会的重臣都请来,大家一起去吧!”

    朱大太子还是有孝心的,他在大沽口的这些日子天天去给漂亮妈妈请安,却很少见崇祯这个爹爹。今天有了特大喜讯,第一个想到的还是老爸。

    当下他便带着自己的一群手下,出了元帅府,去了隔壁的行宫——其实就是相邻的两个院子罢了。

    崇祯皇帝看到朱慈烺带着一大群人过来,心里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是不是来逼宫的?应该不至于啊,现在都还没到登州呢,这逆子就等不及了?

    他连忙看了看左右,只看见曹化淳和王之心两个太监,哦,还有一个总戎朱纯臣正在往墙角挪步。。。。。。这是要逃走还是要去搬救兵?

    大感失望的崇祯皇帝只好深吸口气,在御座(就是一把太师椅)上坐直了身体,一副怒气冲冲的模样,准备要呵斥谋朝篡位的太子爷。

    朱慈烺瞧见崇祯皇帝气呼呼的样子就是一愣,是谁惹父皇生气了?朱纯臣那个家伙怎么缩到墙角去了?一定是他惹怒父皇了!

    把目光从朱纯臣身上收回后,朱慈烺就笑着给崇祯行了一礼,“父皇,刚刚收到山海关的奏报,流寇的二十万大军被咱们和清国的联军击败,李逆精锐尽丧,率数千骑仓惶而逃。北京也许不日便可收复,我大明中兴在即了。”

    啥?李自成已经败了,大明这就要中兴了?这怎么可能?

    崇祯皇帝被惊的连生气都忘记了,只剩下诧异惊讶了。他那么英明,那么勤勉的一明君,兢兢业业治理天下十七年,居然落得个几乎亡国的下场。

    而春哥儿这个忤逆不孝的太子篡权才一个月,大明就中兴了。。。。。。这也太快了吧?李世民都没那么快啊!

    “臣为陛下贺,为抚军太子殿下贺!”

    “臣为大明万世贺。。。。。。”

    大堂内又是一片恭贺之声,跟着崇祯的臣子和太监,已经和朱慈烺一起过来的内侍外官,全都一块儿为崇祯帝和朱慈烺道贺。

    崇祯皇帝也不能再发火了,甚至不能再骂朱慈烺是逆子,也不能质疑朱慈烺声称的高皇帝托梦说了。没有太祖高皇帝在梦中提点,他一十六岁的小孩子怎么可能那么厉害?

    这太祖高皇帝也是,为什么不托梦给朕啊?崇祯心想:难道是自己太勤勉了睡觉太少,没时间做梦?

    朱慈烺这时已经找了把椅子,大模大样坐好了,笑着拿出了祖泽溥带来的奏章,递给曹化淳,让曹公公转给崇祯看。

    崇祯连忙接过奏章翻开以后逐字逐句看了起来,原本舒展开来的眉头也渐渐拧了起来。

    “哥儿,东虏要以长城为界也就罢了。。。。。。可这百万岁币和三百万的劳军银子,朝廷怎么拿得出来?另外,吴三桂他们立了那么大的功劳,也该重重犒赏吧?朝廷现在有多少银子?能给得出吗?”

    朱慈烺笑了笑,心想:给个屁,鞑子和汉奸在骗人呢,你还真相信了!

    “父皇,朝廷手头就有五百多万两银子,”朱慈烺道,“其中大沽口这里有四百多万,余下的在登州。不过这些银子可不能给清国!“

    “不能给?”崇祯一愣,“哥儿,现在可不是小气的时候啊!咱们要是不给钱,清国怎么肯退兵?和京师的百万生灵相比,银子不算什么。”

    朱慈烺没有回答崇祯皇帝的问题,而是淡淡地道:“流贼大败。。。。。。清兵很可能会把控住山海关咽喉,我们必须有所防备。”

    吴襄问:“千岁爷,您是担心清人图谋不轨?”

    朱慈烺笑了笑:“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吴襄又问:“千岁爷,您想怎么防?”

    朱慈烺道:“得正式改封定王为代王,统御大同重镇。封吴三桂为晋国公,统御太原府,封高第为宣国公,统御宣府。命王永吉为大同、宣府、太原三边总督,加大学士和兵部尚书衔。

    此外还有一人,也必须加以重赏和重用!”

第152章 诤臣诤子,众正盈朝(求收藏,求推荐)() 
一个代王,一个晋国公,一个宣国公。。。。。。这就是三藩了!

    虽然朱慈烺给吴三桂的上中下三策中就有册封藩镇的计划,但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形势仿佛大好了,还有必要履行诺言?

    另外,大同、宣府、太原可是九边重镇中的三个,那是能设立藩镇的地方吗?

    这三个地方要设了藩镇,北京还能建都?

    “哥儿,”崇祯皇帝终于忍不住发问了,“你要封藩镇也不必封在京师附近啊,等复了陕西、河南再封也不迟啊。”

    还想复河南、陕西。。。。。。朱慈烺也没话好说了,那么天真怎么能当皇上?而且一当还是十七年,真难为你了!

    “父皇,”朱慈烺道,“设立代、晋、宣三藩是为了筹功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