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岩说:“东虏现在不用士大夫,而且北方士绅也走的走,死的死。。。。。。自然挡不住多尔衮圈地授田了。”

    朱慈烺的眉头拧了起来,这事儿的确有点出人意料了——原来大清不是非得一帮汉奸士大夫帮衬不可的!

    有他们帮衬,清兵南下是容易一些,有带路党了。可是另一面也限住了多尔衮的手脚。让他没办法圈占更多的土地,也没办法搞计口授田。

    钱谦益叹了口气,接着汇报道:“太子殿下,荆州知府堵胤锡上奏,说襄阳的流贼日前也有异动,似乎有南下荆楚的打算。日前荆州府内各大小城池,都有流贼细作活动,张贴布告,也宣称要取湖广,然后‘均分田地’。。。。。。”

    “什么?”朱慈烺惊了一下,“李自成也要计口均田?他们怎么都一起来了?商量好的还是怎么着了?”

    “太子殿下,”李岩插话说,“李自成一直有这想法,只是过去没人替他办事儿,也不知该如何下手。现在他圈了襄阳、陨阳、南阳三府的地分了,下面总算是满意了,肯帮着去办计口授田的差了。”

    计口授田原来是这么个搞法的,先得是自己人圈够了,然后才能给小老百姓计口授田!要不然没人肯帮着执行,啥都干不成!

    多尔衮现在能搞成这事儿,一来是北地的“灭霸模式”,人口少了八成!二来就是他前前后后圈了两遍土地,现在有八旗、绿旗(不包括镶绿)快二十万户了,也算是有人能帮着办事儿了。而李自成的情况也差不多,一样有了可靠的封建干部队伍。

    “李自成什么时候会出兵?”朱慈烺眉头皱了起来。

    李岩想了想,“秋后。。。。。。他也缺粮!不到秋后,他不可能凑齐南进的军粮。另外才分了土地的将士总也要过几天好日子吧?”

    朱慈烺吐了口气:“那就还有些日子。。。。。。大不了年节前出兵,只要抢在李自成前头拿下武昌府就行了!”

    他说着就望了钱谦益一眼,“钱先生,还有什么要紧事儿?”

    没什么事儿的话,朱慈烺就想和李岩、吴襄一块儿商量一下怎么打李自成了!

    “太子殿下,还有件事儿,”钱谦益又道,“上海知县罗大公上奏,说近日有红夷国总督范大门率使团、商团总共数百人,乘坐两艘红夷大船,由泉国公府参军陈鼎陪同抵港。”

    “范大门?”吴襄听了钱谦益的报告忍不住就笑了起来,“这是什么名儿啊?”

    钱谦益笑着说:“罗大公的折子上说,这红夷总督姓大门,名叫鄂东尼,范是红夷国文先生的意思。如果要意译,就是大门先生了。”

    “大门先生。。。。。。”朱慈烺连连点头,“行啊,这个罗大公不错,把这事儿打听得挺清楚的。”

    钱谦益又道:“太子殿下,臣听说这些红夷人不遵王化,畏威而不怀德,咱们是不是应该先示之以威,而后在待之以德?”

    “示之以威好说,”朱慈烺看着钱谦益,“待之以德是什么意思?”

    “就是。。。。。。”钱谦益眉头大皱,心说:这待之以德是套话啊,写在青史上面的。再说了,咱们堂堂大明,礼仪之邦,当然要怀柔远邦了。人家红夷国的大门先生那么老远来一趟也不容易,自然要好好招待的。。。。。。另外,夷人如果送来了贡品,大明也得看着价回赠一份,还得是薄来厚往!

    朱慈烺说:“给罗大公下旨,让他赶紧陪着大门先生及其随从,由陆路入南京,务必在。。。。。。八月初一之前抵达!”

    “八月初一之前?”钱谦益不大明白,“为什么是八月初一?”

    朱慈烺沉声道:“因为本宫将在八月初一奏凯还朝,当日将要举行盛大之阅兵典礼!

    本宫要让红夷国人亲眼见一见我克难新军之盛大军容!”

    红夷国就是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又名荷兰共和国,是如今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海上强权,同时也是陆军强国!虽然在中国近海,郑家的水师不怵荷兰人,在历史上还多次取得海战的胜利。

    但那是在水文和风向都非常复杂的近海,郑芝龙一战成名的料罗湾就是位于金门岛南部的一处海湾。真要到了远海大洋上,郑家水师还是不够瞧的。

    要不然历史上的郑明也不会困死在台湾岛上了。。。。。。

    而朱慈烺现在很想要沿着海路向南方扩张,现在有八千万到一亿人拥挤在大明东南这点地盘上,粮食供应和生存空间都紧巴巴的,到东南亚去找点吃食是事在难免的——现在的越南国可在玩“四国大战”,自己人打得不亦乐乎,而湄公河流域那一大块几乎是“无主”的。

    如果大明能从海上过去,哪怕开垦个上百万亩水田,每年从海路运个一二百万石回福建(福建是非常缺粮的),也能多养活几十万一百万人啊!

    另外,万里之外还有个澳大利亚大陆荒在那里没人要呢!

    朱大太子倒是很想圈下来搞个“澳明”什么的,要跑那么老远,郑家的航海技术都不够瞧的,所以他现在不想和荷兰人撕破脸。

    不过他也得让荷兰人知道厉害!知道现在的大明随时可以拿下荷兰在台湾岛上的两个据点,而且有足够强大的陆军,可以保护自己免遭来自海上或者北方的敌人入侵。

    也只有这样,大明和荷兰之间才有可能达成一个平等互惠的贸易及外交协定。

第468章 不平等条约都准备好了() 
荷兰人范大门其实是个真正的大人物,他可笑的姓名如果翻译的更加准确一些,应该是安东尼。范。迪门。他是耶诞1593年生人,出生地是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库伦博格市。长大后当过水手和商人,还曾经拥有过自己的商船。不过最后因为糟糕的运气而经商失败,不得不加入荷属东印度公司打工。

    而他在荷属东印度公司里面却是如鱼得水,干成了不少大买卖。从1618年起,他就被公司派到了东方,常驻荷属东印度的大本营巴达维亚。从船长一直干到了荷属东印度舰队司令官,还得到了海军上将的军衔。

    到了1636年,他的官运更加亨通,成为了荷属东印度总督!

    在他担任总督的两年以后,他就挑起了对葡萄牙东方殖民势力的战争!并且在1641年占领了葡萄牙在锡兰岛的殖民地,在1644年占领了葡萄牙在马六甲的殖民地,并且迫使葡萄牙人的果阿总督向荷兰东印度公司求和。

    而在同葡萄牙人交战的同时,安东尼。范。迪门还和荷兰人的死敌西班牙开战——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战争从1568年开始,一直到1648年才结束,前后持续80年,史称“80年战争”,现在这个时代正是80年战争的末期。西班牙帝国渐渐衰落,而荷兰共和国则如日中天!所以荷兰在远东同西班牙人的战争,也取得了胜利,而台湾岛上的据点,则是荷兰人从西班牙人手里夺来的。。。。。。

    另外,安东尼。范。迪门在位期间还开启了荷兰同越南、日本两个东方国家的贸易。

    不过这样一个成功的欧洲大殖民者在东方的冒险,也是遭遇过重大挫折的。

    现在可不是19世纪。。。。。。统治东方世界的大帝国中国,虽然已经到了内外交困的时候,但也正是因为中央王朝的衰弱,使得原本受到压制的中国海商(海盗)势力得到了大发展。而其中势力最大的“十八芝”,还更进一步,变成了大明的“海上领主”,还建立起了以大鸟船和半中半西的戎克船为主力的强大近海水军。

    并且在1633年的料罗湾大海战中击败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军!

    这场海战之后,荷兰人就失去了到中国沿海进行贸易的权利,这等于将荷兰东印度公司排挤在了庞大中国市场之外!

    荷兰东印度公司虽然在干着国家的事儿,但是它的本质还是一家以赚钱为目的的公司,失去中国市场就等于失去巨额的利润!

    所以在安东尼。范。迪门接任了荷属东印度总督一职后的头等大事,就是重新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但是他却不能利用自己最拿手的手段,也就是战争去对付中国。

    因为他打不过郑芝龙的那支数量庞大的近海水师。。。。。。哪怕从荷兰本土调集庞大的舰队,也不足以彻底摧毁郑芝龙的水师,并且迫使中央王朝屈服。

    而中央王朝只要不屈服,郑芝龙就能很快重建舰队,即便他不能通过舰队决战击败荷兰人,也能利用海盗战术不断袭击荷兰人的商船,从而切断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日本贸易线。

    同时失去中国和日本两大市场,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财务报表而言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公司的股东想要的是利润和分红,不是公司的舰队击沉了多少中国人的海盗船。。。。。。

    因此安东尼。范。迪门在任的十余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就只能在中国市场外围转悠,无计可施。。。。。。当然了,也不是完全无计,发动一场陆上的入侵战争,或许可以迫使中央王朝屈服。

    但是安东尼。范。迪门手头只有可用的兵力,就只有在台湾的1000多陆军,靠这点人连驱逐郑家在台湾岛上的打手都不一定能成功!

    而更多的陆军。。。。。。那就意味着更多的投资和更大的不确定。以公司的财力,根本无法进行这样的豪赌——别说打输了,就是打成持久战公司也倒闭啊!

    就在安东尼。范。迪门彻底对中国市场死心,转而开始谋划一场对爪哇岛的全面征服的时候。他的侄子,同时也是公司派驻日本的贸易代表布鲁斯。范。迪门突然来到了巴达维亚,并且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中央王朝的皇太子兼摄政王殿下希望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派出一个高级代表团去南京访问。。因为中央王朝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帝国的北方领土被鞑靼人所占领,皇太子殿下为了收复失地,正在寻求西方人的帮助,特别希望得到强大的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帮助!

    对于安东尼。范。迪门而言,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啊,因为军火和雇佣兵本来就是公司的经营范围。

    现在中国皇太子找上门来了,东印度公司还客气什么?当然是大刀磨了又磨,准备狠狠宰上一刀了。

    开放贸易已经不再话下了——不开放怎么买卖军火提供雇佣兵?

    安东尼。范。迪门想要的更多!譬如和濠澳一样的租界地,以及由东印度公司垄断的自由贸易,当然还有东印度公司舰船在中国沿海及内河的航行自由。。。。。。

    所以安东尼。范。迪门也等不及那场在历史上要了他的性命的瘟疫开始在巴达维亚流行,就登上一艘盖伦船,又拉上了一船枪炮和火药,北上而去了,在航行途中,他和他的兄弟布鲁斯就急不可耐的为朱慈烺准备好了厚厚一大摞的不平等条约!

    就等着北鞑靼人吓得胆战心惊的中国皇太子签字画押了。。。。。。

    到了1645年秋天的时候,终于抵达了正在建设中的“上海自由市”,而且还得到了“市长”罗大公的热情接待。

    正在兴建中“上海自由市”的港口和街道,还有中国官员出人意料的高效,以及从上海到南京这一路上所见到的富庶的城市,发达的水陆交通网络,繁荣的工商业,以及松弛的武备,都让安东尼。范。迪门看到了诱使中国皇太子签订有利于荷兰东印度公司条约的希望!

    “这是不可能的。。。。。。总督阁下,可以向您保证,您一定会从中国满载而归,成为联合省的英雄。但是中国皇太子不会在这份条约上签字的,完全不可能,您的要求太荒唐了,他怎么会同意将上海出租给荷兰东印度公司?难道您准备和大明帝国开战?您难道把联合省的陆军都带到台湾?”

    在大明崇祯十八年八月初一的上午,南京仪凤门城楼上,一群西洋人正在韩霖、罗大公和徐尔默等大明官员的陪同下,等着观看凯旋的大明新军的赫赫军容。其中还有一个既是西洋人,又是大明官员的汤若望。

    汤若望这个时候就站在安东尼。范。迪门的身边,用法语和他说着条约的事情——安东尼。范。迪门是一天前抵达南京的,在礼部同文馆担任司业的汤若望则负责招待范。迪门一行。而范。迪门则趁机塞给汤若望一笔咨询费,然后就把实现准备好的不平等条约交给汤若望研究了。

    “为什么需要那么多军队?”范。迪门很有一些不解。

    汤若望只是笑着:“您很快就知道了。。。。。。很快就知道了!”

第469章 还是有朋自远方来吧() 
“大明太祖高皇帝再世。。。。。。战无不胜!”

    当朱慈烺骑着战马的英姿出现在龙江关码头外的时候,提前下船,在南京外城宽阔的街道上列队以待的新军官兵们,突然爆发出了最大声的欢呼。

    他们的欢呼,又让沿着长街挤挤挨挨,前来欢迎凯旋而归的将士们的百姓们陷入了癫狂。龙江关码头旁边,所有的仓库、商铺、衙门前面都挤满了人,围墙上都趴满了人,有些地方连房顶上都站满了人。所有人都在这个时候大声呐喊,扯开嗓子嚷嚷着“太祖高皇帝在世”的口号,有些人还激动的热泪盈眶。

    当然了,这些迎接朱慈烺的百姓,大多不是久居金陵的土著,而是从北方或是淮地过来的“北人”,有些是克难新军官兵的家眷,有些则是失去家园的难民,被朱慈烺派出的官员救济接纳到了南京城。

    这些人差不多都是吃朱家饭,穿朱家衣,也指望着朱慈烺这位抚军大太子可以带着他们打回老家去的。因此也就成了朱慈烺的“北人政权”在南京最坚决的拥护者!

    眼看着就要年满十八岁的朱慈烺,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身上穿着郑芝龙进贡的用水力锤打出来的板甲,显得英气十足。不过比起这次出兵前,更多了一份从容,更有了一种顾盼自雄的气度。李岩、吴襄、郝摇旗、王七、石瑞恩、费雷拉这些中西将领,也都穿着板甲或是板条甲,骑着马簇拥在朱慈烺的身边。一个个也都是胜利者的姿态,浑身上下都透着必胜的信心。

    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担心朱慈烺的政权不能长久了,哪怕最最悲观的预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