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担心朱慈烺的政权不能长久了,哪怕最最悲观的预测,也不过是偏安江南一百数十年罢了——大明已经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国祚了,如果再能有一百数十年,那就是两明四百年基业,和汉朝能有一拼了。

    在江南这里,已经有一些士大夫背地里面称如今的大明为“南明”,将南明和南宋相比较了。。。。。。

    比起南宋,现在的南明似乎还强大一些,看起来能保住江南一百数十年太平了。

    当然了,也有一些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已经知道南明南宋最大的不同在西风东渐。这些人都对南明北伐的前景充满信心,比如泉国公郑芝龙就让护送范。迪门使团的陈鼎顺道又给朱慈烺送去了一批火器、火药。其中的火器都是佛山造和安平造的斑鸠脚铳,有1000支,都是好东西啊!

    在郑芝龙看来,都用火器和火药解决的鞑子,就不是什么威胁了。。。。。。只要东南的丝绸、瓷器供应不断,西洋的火器、火药多少都能买来的。即便是自造,也不是什么问题。

    随着一阵节奏感非常鲜明的鼓声响起,早就列队完毕的克难新军前锋师和第一师的官兵,开始迈着整齐的步伐,沿着宽敞的街道,向仪凤门走去了。

    四个步兵团的八千虎贲之师,都换上了崭新的甲胄。其中半数的长枪兵(约2000人),都换上了板条铁甲,甲面擦得锃亮,在阳光下一片耀眼的光芒。足有一丈长的长枪抗在肩上,枪尖一样磨到锃亮,反射着说墓饷ⅲ对犊垂ィ路鹨黄贫母痔粤帧6盈}人的则是悬挂在这些长枪兵枪尖下面的风干的人头!都是金钱鼠尾巴的鞑虏首级,每根长枪上都挂着三颗,总共有6000颗狰狞的首级,宣示着大明抚军太子的赫赫军威。

    和长枪兵一起行进的是穿着布面铁甲的火铳兵,其中的三分之一扛着巨大的斑鸠脚铳,余下的三分之二都扛着各式各样插着枪刺的轻型火绳枪。

    现在克难新军使用的重型火绳枪,也就是斑鸠脚铳大致上是统一型号的,虽然没有标准化,但总归差不太多。而他们的轻型火绳枪就有点五花八门了,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日本的三匁筒,这是一种非常轻型的火铳,只有在倍装火药的时候,才能确保在30步开外的距离上杀伤披着重甲的满洲兵。威力实在不能让人满意,只能算是凑合型的武器。

    所以在形势稍许稳定后,朱慈烺就决定淘汰三匁筒,而选择了同样传自西洋的佛郎机轻火铳作为制式轻火铳——这种火铳就是西班牙轻型火绳枪,说是轻型,实际上和日本国的六匁筒差不多,弹重七八钱,装药五钱,枪口初动能极大,足以在50步开外打穿清军的盾车。

    另外,这种火铳的长度接近五尺,装上套筒枪刺后的长度可达七尺,足足一人多高,完全可以当成长枪使用了。

    不过选用了西班牙轻型火绳枪作为制式轻火铳,到完成装备替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毕竟南京、上海两地的军工产业群才刚刚起步,远没有达到可以大量生产火铳的规模。

    佛山和安平的军工产业倒是有点底蕴,早就可以生产斑鸠脚铳和鲁密铳,可是产量也远不能满足将克难新军火器化的需求——火铳是个消耗品,在高强度的训练和作战过程中很容易损耗。所以必须有较大的产量才能支撑一支庞大的火器化军团。

    所以外购火器在目前这个时候,还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不是什么买办思维,现在的火铳都是手工艺品,所以产能上得很慢。都靠师傅手把手教徒弟,一个徒弟教三年才出师,没个十年八年的,产能根本起不来。如果硬逼着下面爆产量,手艺不到位,造出来的也是炸膛货。

    所以该买还得买啊!

    但是威力不足的日本铳不能再买了,那只是应急的玩意儿。威力更大,质量更好,而且货源充足的欧洲火枪,才是朱大太子真正需要的。

    不过这底牌是不能让红夷国使者范大门知晓的。

    现在能让范大门知道的,就是大明太子战无不胜,北方的鞑靼人已经被打败了!

    “布鲁斯,你是陆军军官,你看中国皇太子的军队怎么样?够得上欧洲标准的精锐军队吗?”

    安东尼。范。迪门对于那几千颗看着就倒胃口的死人头没什么兴趣,但是他必须弄清楚眼前这支东方军队的真实水平——这将决定他范。迪门是来自远方的朋友,还是邪恶凶残的欧洲殖民者!

    他的兄弟布鲁斯是个四十多岁的陆军军官,参加过三十年战争,在许多德意志的新教诸侯军队中当过军官。

    当朱慈烺的军队出现在仪凤门外的大街上的时候,布鲁斯就举着望远镜在仔细观察。

    他很快发现了这支东方军队采用的是典型的莫里斯战术——以500人左右的营为基础作战单位,长枪兵和火轻兵各占一半,在团级配属3磅火炮。。。。。。另外,他们还在一部分轻型火绳枪的枪口插上了刺刀,看上去不错,也不知是怎么插上去的?

    而给布鲁斯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则是这支东方军队的严整队列!

    他从来没有在东方见过这样严整的军队,即便在西方,这样的军队也能算得上精锐了!

    “他们很强,军事威胁是行不通的!”布鲁斯放下了望远镜,沉吟了一会儿,低声说,“安东尼,看来我们得重新考虑条约的内容了。。。。。。”

第470章 范大门,你要有契约精神啊!() 
“宣尼德兰联省共和国东印度公司总督,海军上将,安东尼。范。迪门。。。。。。”

    南京紫禁城的文华殿外,宣召唱名的声音响了起来,说的是汉话,范。迪门却能隐约听出几个字眼儿。比如“尼德兰”,比如“安东尼。范。迪门”,所以他知道这是在请自己入内参见。

    “安东尼,”汤若望陪着范。迪门,他是今天会面的翻译,所以就用法语对范。迪门说,“请跟我进去吧。。。。。。我想您会从皇太子那里得到一些让董事会满意的条件的。”

    安东尼。范。迪门微笑点头,表示感谢,然后就跟着一个内侍,大步走进了文华殿。

    文华殿内的光线有点黯淡,但是范。迪门还是可以看清那位端坐在一张案几后面,面带微笑的中国皇太子。他非常年轻,朝气蓬勃,但又不失沉稳。

    而更让范。迪门感到吃惊的是,这位中央王朝的少年统治者脸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奇表情。

    难道他的宫廷中经常有西方人出入?以至于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了?

    即便他见多了西方人,那总该对荷兰红夷国的事情感到好奇吧?

    不对啊,刚才那个阉人仿佛提到了“尼德兰”。。。。。。中国人不是一直称荷兰为“红夷国”的吗?

    朱慈烺同时也在打量范。迪门,这是一个被海上的烈日晒成了红色的欧洲人,个子很高,瘦长的面孔,双目炯炯有神,显得意志坚定。

    “跪!”汤若望的声音忽然在范。迪门耳畔响起。

    范。迪门赶忙单膝下跪——朱慈烺并没有让人和范。迪门使团讨论过觐见礼仪的问题,是跪着还是趴着,是磕头还是鞠躬,他都无所谓了。

    而且他也没把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当成藩属国的意思,两国之间,平等交往就行了。

    “坐吧。”朱慈烺抬示意,让范。迪门在一张椅子上坐下,然后又对汤若望说,“汤先生,你也坐吧。”

    范。迪门虽然听不懂朱慈烺说什么,但是看手势也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于是就大大方方的落了座。

    而另一边,汤若望也在一张椅子上坐好了。

    在朱慈烺的御座边上还摆着张小桌子,是给记录和草拟诏令的官员使用的。徐光启的孙子徐尔默现在从南京军学堂肄业,担任了军令卫文书参军,现在被召到了文化殿,也在小桌子后面坐下,然后提起毛笔,准备记录。

    “迪门总督,”朱慈烺说,“今天的会谈,将使用汉语和法语,没有问题吧?”

    他的话说得很慢,他说一句,汤若望就翻译一句,将他的话翻译成了法语。

    “没有问题。”范。迪门点了点头。

    朱慈烺一指在旁边进行记录的徐尔默,又道:“会谈的主要内容,将会用汉、法两种文字记录下来,作为备忘录。如果能够达成条约,条约文本也将用汉、法两种文字分别书写。”

    “可以。”范。迪门又点点头。

    朱慈烺看着范。迪门,又接着说道:“迪门总督,在正式会谈开始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东印度公司的性质。。。。。。你们到底是一个可以独立自主的国家?还是一家商业性质的商行?又或者是得到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授权,可以代表国家在东方进行军事及外交活动的商行?”

    这个问题大出范。迪门的预料——这位大明太子殿下对东印度公司和荷兰共和国的了解,怕是超出他原先的想象了!

    范。迪门皱着眉头,正琢磨着要怎么忽悠对方的时候,朱慈烺又开口道:“迪门总督,我国在不久之后,会向欧罗巴大陆派出外交使团,使团将会到访阿姆斯特丹,拜会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议会,到时使团会当面向尼德兰议会询问东印度公司的性质,还会将今天会谈的备忘录副本交给尼德兰议会和东印度公司的十七人董事会。。。。。。我想,迪门总督是一位诚实可信的商人,而不是以国家名义招摇撞骗的骗子吧?”

    还不好欺骗了。。。。。。范。迪门心说:打不过,又不好骗,这生意要怎么做呢?

    范。迪门如实回答:“皇太子殿下,东印度公司是得到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议会授权的,可以代行国家职能,可以在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的范围内,代表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进行军事和外交活动,并拥有贸易垄断权的商业公司。。。。。。”

    朱慈烺说:“我希望得到书面的解释和东印度公司的公司章程。”

    “没有问题,”范。迪门说,“我们可以提供。”

    “那么,”朱慈烺道,“我就先假定东印度公司可以代表尼德兰联省共和国。”

    范。迪门很肯定地回答道:“我们当然可以代表!”

    朱慈烺点点头:“好的。。。。。。也就是说,你们在西历1640年时,是代表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同我大明福建总兵郑芝龙签订贸易条约的?”

    “不,不,不。。。。。。”范。迪门连忙摇头,“1640年的条约,仅仅是东印度公司和郑芝龙将军之间的商业合同。”

    朱慈烺点点头,思索着道:“根据这份合同,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不得直接进入任何一处大明所拥有的港口进行贸易,东印度公司所需要的大明货物,一律由郑芝龙代买。另外,所有从福建附近海域通过的东印度公司商船,每年必须向郑芝龙缴纳3000两白银的船税。。。。。。这些款现在还在履行吗?”

    “还在履行。。。。。。”范。迪门站起身,向朱慈烺鞠躬行礼,然后又道,“皇太子殿下,这是不公正的条款,不仅不利于东印度公司的自由贸易,而且对大明帝国的海外贸易也相当不利!我代表东印度公司,恳请殿下废除这些不公正并且有碍自由贸易的条款。”

    朱慈烺看着范。迪门,眉头微皱:“总督,你们东印度公司既然是商业性质的公司,那么就应该有商人的契约精神!既然签订了合同,就应该要严格履行。即便想要更改,也应该通过协商,而不是请求本宫降旨。”

    什么。。。。。。契约精神?范。迪门真有点云里雾里了,这位大明皇太子什么意思啊?

    朱慈烺笑着:“过去大明闭关锁国,是不许西夷商人进入长江口贸易的,而你们一直试图突破我们的限制,给我国沿海地区的稳定造成了威胁。所以郑芝龙和你们签订的条约,是非常恰当的。

    但是现在,本宫决定开国贸易,在南北洋和长江的交汇之处开办上海商埠,将准许一切外洋商人自由出入贸易和长久定居。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商人,当然在一切外洋商人之列,所以你们和郑芝龙所签订的商业合同,就必须要进行修改。郑芝龙的损失,应该得到相应的补偿。”

    “那我们应该怎么补偿郑芝龙呢?”范。迪门连忙问。

    朱慈烺笑了笑,“这个问题,应该由你们和郑芝龙去商量。。。。。。毕竟你们双方达成的是一份商业协议,而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协定。本宫只能从中撮合,不能强令郑芝龙同意对他不利的修改条件。”

    怎么那么绕呢?范。迪门都快给朱慈烺绕晕了!这位真的是中央王朝的皇太子吗?怎么有一种狡诈的阿姆斯特丹银行家的气质呢?

第471章 自古以来的问题() 
南京紫禁城,文华殿。

    大明抚军太子朱慈烺和荷属东印度总督,安东尼。范。迪门的会谈还在继续。

    此时会谈已经有了第一个成果——也就是大明将会向荷兰东印度公司开放贸易。第一步是准许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自由出入上海商埠,准许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公民在上海商埠居住并经营工商业!

    但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和郑芝龙达成的商业合同,必须在自愿协商的大原则下,进行修改。郑芝龙的损失,必须要得到补偿——朱慈烺如此坚持当然不是为郑芝龙做主,而是另有目的!

    他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用东印度公司商船在中国沿海的自由航行权换取郑氏商船在南洋海域的自由航行权。

    想要在南洋殖民,首先得去得了啊。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商船虽然在中国沿海打不过郑家的水师,但是将战场转移到马六甲海峡、爪哇岛周围或是香料群岛,郑家水师就没有什么胜算了。

    而且,荷兰东印度公司也不是大明在南洋扩张的主要对手。荷兰不过是“海上马车夫”罢了,一个“赶大车”的,能吞下多少地盘?荷兰毕竟是一个弹丸小国,而且本土还在列强林立的欧洲大陆上,也不可能全力在海外扩张。

    所以比起后世的日不落帝国,现在荷兰的势力根本不足为道。

    而荷兰在南洋的势力范围,不过是东印度群岛和香料群岛一带,也没全部控制,只是建立了一些据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