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外既有狐狼,那么当天色晚时,乡人本该是待在里中、最好不要出外的,大部分的乡人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可龙生九子尚且子子不同,况乎寻常百姓?同样都是百姓,但家里边的情况各有不同。有的人家壮丁多,男子多,有的人家经过战乱则只剩下了孤儿寡母。男子多的,家里在乡中的势力就大,势力大就可以从容找吃食,甚至结队出去打猎,只剩下孤儿寡母的争不过人家,就只能在人家收获归乡后出门碰碰运气。野上的这些妇人、孩童便是这种情况。

    妇人衣不蔽体,孩童蓬头垢面。

    为防狼狐来,妇人们各带了武器,俱是些农家常用的农具,木铲镰棒之类。她们一边带着孩子细心地在野上搜寻野菜,一边时而起身抬头,jing觉地向四面望上一望。

    这个时候,远处的官道上尘烟弥漫,从西边边来了一支部队。(。)

第一百六十九章 宣扬恩德() 
孩童们尚记得前数月黑山侵掠、盗贼四起的可怕情景,看到路上有兵卒行近,顿受惊吓,纷纷躲到妇人们的身后。妇人们亦惶恐害怕,有的护子心切,抱起孩子便往里中跑去,有的则按着孩子伏身野中,希望能不被来兵发现。不过,却也有镇定胆大的,翘着脚望了会儿,说道:“这不像是贼寇,像是郡兵。”

    来的这路人马正是赵云、荀彧所带之部队。

    他们在马服山打了一个胜仗,左须被李宣斩杀后那股黑山余部群龙无首,登无斗志,四散逃跑,被赵云、李典、董直、刘庆四面截杀,伤亡大半。只用了半个时辰,赵云就结束了战斗。战后检点战果,毙、伤、俘获敌人三千三百余人。三千五百多人的黑山只逃出去了不到二百人。

    这逃出去的一二百黑山兵大多逃进了马服山,因为对此处的山形尚不太熟悉,为避免无谓的折损,赵云没有追击,整顿了下队伍,掩埋掉死者之尸体,放走了那些被黑山裹挟的老弱妇孺,全军即转回元氏。这个小乡里正在回去元氏的路上,却是路经此地。——昨晚他们就路过过这里,但当时行军隐秘,没打火把,乡民时又都在里中,所以竟是无人知晓。

    独自指挥部队打了一个胜仗,赵云的心情轻松很多。

    来之前他是很有压力的。这是文丑带着他们来到常山国后的第一战,文丑又特别交代他:只许胜,不许负,他怎能不压力重重?好在仗打得很顺利,没有出什么纰漏,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他受文丑的影响,治军宽严相济,待兵如子,与兵卒同甘共苦,行军的时候从来不骑马。这会儿徒步走在部队中,瞧见了远处野上的妇人、孩童。他扭头往后边瞧了眼,令道:“把车子往外边挪一挪,把我等的斩获都露出来。给乡民们看看。”

    亲兵接令,飞奔向后去传达他的军命。很快,后头的辎车被移到了队伍的两边。三十多辆车上满载人头和缴获的铠甲兵械。赵云又令道:“告诉刘庆,叫他带人走在最前。”

    刘庆部下悉为文丑麾下死士,是猛勇敢战。悍不畏死的,别的部曲在战后都是把斩获的首级放到车上,他的部卒却是或将首级提在手里,或将首级挂到腰上,看起来甚是吓人。何为兵威?从某种方面理解,威就是吓人。越能令人害怕就越有威。得了赵云命令,刘庆带本部兵卒赶到了部队的最前边。荀彧在边儿上听到了赵云的这两个命令,笑道:“子龙,你的这两个命令甚妙。从今天起,马服山自元氏县三十里地间。将无人不知中尉之威矣!”

    赵云笑了一笑。,荀彧看不到他的表情,只见他的眼略微弯了一下,不过很快就又恢复原样。荀彧暗自喟叹,惋惜地想道:“子孝忠孝勇健,讷言敏行,喜怒不形於色,将才虽尚未知,然已有将风,尽管出身乡野。却足堪大用,将来的成就定不止於此,”

    。

    左须部兵卒共有三千五百余人,骑数十。除掉逃走的一二百人,余下的或阵亡或被俘,阵亡的不多,不到千五百人,被俘的多,差不多两千八百来人。赵云问荀彧这些俘虏如何处置?荀彧毫不犹豫地回答说道:“贼寇大势以败。当以怀柔之政引导之,从而使郡中请命。”该怀柔示恩的时候怀柔示恩,该雷霆诛罚的时候就要雷霆诛罚,当下之文丑却需要怀柔之政,以扩展势力。

    ,

    装载斩获的三十余辆辎车上,其中有十辆装的都是人头。

    远处野中的妇人、孩童确定了道上的这支军马是郡兵。李瑾施政宽仁,在地方上声誉不错,黑山起后他尽力约束郡兵,郡兵也极少犯民作恶,因此这几个妇人、孩童倒是不惧郡兵。

    远见这支郡兵队列整齐,辎车上装满了不知道什么物事,堆积得如小山也似,似是刚打了胜仗。他们壮起胆子,沿着田垄从野上过来,想到近处仔细看看。

    还没走到路边,有眼尖的妇人看清了辎车上装的东西,吓得一屁股坐倒地上,惊骇之余,没忘了孩子,一把将孩子拉到怀里,捂住了孩子的眼睛。只见前边一长列的辎车上撞载得尽是血淋淋的人头。人头尽皆散发,有的人头上还留着抹额的黑山,横七竖八地堆垒在一处,把辎车填塞得满满腾腾,车缝里滴滴答答地还在往下边滴血,洒了一路,恐怖骇人。

    又见走在队伍最前头的百十兵卒剽悍粗蛮,竟是人皆手持首级或腰带人头。此地离元氏县不远,这些妇人此前见过郡兵。若论骇人,以往她们见过的那些郡兵却又哪里比得上眼前这支?

    乡下本来就消息闭塞,妇人对郡中的人事变动又不感兴趣,加上文丑又是初至,这几个人妇人却没人知道国中的中尉已然换了人,更不知道这支兵马乃是文丑所部。

    荀彧对赵云说道:“常山国狼狐多,暮色将深,天时已晚,乡人多归於家中以避野兽,这几个妇人却持铲镰、携孩童在茫茫野上寻吃,此必是家无男子、釜无余食的孤寡贫寒之人。君卿,可给她们些粮食,告诉她们我等是文君的部曲。”

    荀彧这是要给文丑扬名,敌人的首级可宣扬文丑之威,给妇人孩童粮食可宣扬文丑之仁。

    赵云点头应诺,他率带的诸将里董直最是相貌堂堂,便即令董直去野上分粮。

    董直取了些军粮,去到野上对这几个妇人说道:“汝等不要害怕,我等是常山中尉文君的部曲,刚在马服山剿灭了一股黑山余贼,斩获五千余。”指车中人头,“那些都是贼之首级。”把粮食分给她们,温和地笑道,“天晚了,野外有狼,你们快点回里去吧。”

    这几个妇人千恩万谢,拿了粮食,带着孩童目送赵云等远去,这才归乡回里。回到里中,免不了要去相熟的人家说一说刚才的见闻。(。)

第一百七十章 文丑的愿() 
如此这般,赵云、荀彧走了一路,为文丑宣扬了一路的威德。为了能更好地扬威宣德,他们在入夜后即停下了行军,就地露营歇息,待到天亮,乡人们从家里出来后才接着继续行军。

    次日下午,将至元氏县,遥已可见元氏县城。

    赵云命部队稍停,把各部、曲的营将召集过来,令他们重整队伍,以能以最佳的姿态出现在元氏县民的面前。诸将得令,各自归回本队去整顿部曲,大胜之后,诸将均兴高采烈,唯李典面有不怿,悻悻然的。赵云与他亲若兄弟,见他不快,因便单独留他询问,问他怎么了。

    李典不肯说。赵云了解李典的脾姓,知他必是遇到了什么事儿,固问之,李典见推脱不掉,只好回答说道:“我有一短处落在李宣的手里,我私下请他毋对外言,他却默不作答日前击贼,李宣阵斩左须,待回入城中,文君必会召他去见,我恐怕他会将我短处告诉文君,所以为此担忧。……,阿兄,要不你再去给他说说?让他谨慎毋言!”

    他这话没头没尾,赵云莫名其妙,待问清楚了前因后果,正色对李典说道:“大丈夫坦荡磊落,既然有错,改了就是,何必为此担忧呢?你更不该私下对李宣说那些话!他劝谏你的内容很对,要非他之劝谏,你险些铸下大错!你应该感谢他。此子是个人才。

    “这……。”李典吞吞吐吐,说道,“我知中尉必不会因此怪罪於我,可这次是我初掌一部之兵,头一回带这么多的兵卒担负主攻之责,若是被中尉知道我险铸大错,我怕以后会……。”

    他却是担忧以后会得不到文丑的重用,再不能担当主攻之责。

    赵云怫然不悦,说道:“曼城,大丈夫岂可如此行事?李宣使你免铸大错。你本当报之,不报,是不义。我等是中尉的部曲,李宣有功。自当报与中尉,不报,是不忠。隐李宣之功,瞒其才而不举荐,是不忠不义。不忠不义的人怎么能立於世间、为大丈夫?你我情逾骨肉。故此我方劝你将此事主动上报、举荐李宣。既然你不愿意,那便就算了,我会告诉中尉的。”

    听得赵云此言,李典连忙改口说道:“阿兄莫要动怒!典知道错了。等回到城中,我就将此事报与文君、荐举李宣。”

    赵云转怒为喜,说道:“这才对嘛!”

    重整过队伍,刘庆带部居前,董直压阵,赵云、荀彧、李典、典韦等率部行在其中,辎车在外。精卒在内,数千人旗帜鲜明,耀武扬威行至元氏县外。

    赵云等率部出兵时,除李瑾等寥寥数人,满县吏民不知,今见其军归,初以为是贼,后知是胜军凯旋,沿途的乡人奔走相告,观者如堵。元氏数败。如李瑾所言,前数月尝一日三惊,文丑至未及一月而竟获大胜,杀贼“数千”。缴获二十余车,县民雀跃欢呼。

    ——1,葵菹。

    葵“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可防荒俭”,两汉学童的识字书《急救篇》列菜名十三。均以此菜居首,可见其地位,“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少”。菹,腌菜。葵菹就是咸干菜。

    赵云在昨天获胜后就遣快马回元氏送捷报给文丑了,文丑转告与李瑾知晓,李瑾欢喜无限,当即就对文丑说:“等子龙文若凯旋,我将与中尉共同出县迎之”不过却被文丑辞绝了文丑对他说到道:“公为相君,千金之躯,小人侥幸获得小胜,怎能劳相君玉趾亲迎?”

    文丑很谦虚,尽管部曲打了个胜仗,却不骄不傲,说这只是“小人物侥幸取得了一场小胜”罢了他这样的谦冲自牧,李瑾越欢喜,更加坚持要亲自出县迎接。

    文丑於是又说道:“国中贼寇满溢,遍布山谷,赵云荀彧所败之仅是其中一股,而且还不是最大的一支郡北山中有名王当者,众至近万,又有名黄髯者,众亦近千,其余种种股股,恐怕不下数十相君如果亲自出迎子龙文若,也许会被他们小看,以为我郡中无人,以至子龙文若只是取得了一场小小的胜利而却就劳动相君亲迎!传出去,恐涨贼骄恣之势

    “再则,《秋外传》云:‘先王耀德不观兵’太平时需耀德,乱时更需耀德今战乱方罢,国内不定,县乡纷乱,民多狐疑,林有聚集之贼,野藏不轨之徒,当此之时,非忠孝礼乐不能定之,贞窃以为,相君眼下应当以德为重,远兵事,崇教养善,如此,国将不治而化”

    《秋外传》即《国语》汉人视《国语》为《左传》的外传,而《左传》又被汉人视为是解释《秋》的一本书,所以《国语》又被名为《秋外传》

    李瑾是个纯儒,很赞同文丑的话,深以为然,当下欣然纳谏,抚着胡须说道:“中尉所言甚是!好,那我就不出城迎接子龙文若了中尉不但多谋善战,而且崇教敬德,真伟士也!常山国有中尉,实在是常山国的幸事啊那么从今以后,兵事就多多依托中尉了耀德有我,扬威有君,郡中盗贼虽多,不难平也;国民虽然狐疑,不难安也”说到高兴处,哈哈大笑

    文丑也是开心喜笑

    一国之中,虽然中尉掌武职,但国相才是最高的长吏

    汉初,国相的地位极高,乃至秩中二千石,系金蝇位在郡守之上,直到吴楚反后才改为二千石,系银蝇又在前汉元帝初元三年,朝廷下诏书,明令“诸侯相位在郡守下”,其在帝国高级官吏中的排次方才落到了郡守之下,不过这却都是为了杀诸侯王的气焰,是为了避免再出现诸侯王造反的事情,与国相在国中的权力无关在国中,国相一直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王国里二千石的官吏共有两个,一个国相,一个傅,“傅当导王以善,礼如师不臣也”,位虽尊崇却无实权,不得参与国政,国中一切政务悉归国相,总纲纪,统众官,无所不包,必要时有典兵之权,实际拥有国中的一切权力,并对诸侯王实行监督(。)

第一百七十一章 元氏元氏() 
所以,文丑虽有“掌武职”之权,可如果没有国相的配合、总而言之,若是碰上一个好揽权的国相,就像颍川的那位文太守,不肯放权给他,那么他也只能徒呼奈何现如今,得了李瑾“兵事就多多依托中尉,耀德有我,扬威有君”这句话,挟赵云荀彧大胜之威,就可以用街头遇刺为借口,逐一地开始着手进行控制城防整编郡兵插手县中治安诸事了

    较之赵云、荀彧获胜,这件事更让他开心喜悦

    赵云、荀彧归来,文丑出城迎之

    县内县外来看胜军的百姓多不可数,人头簇拥,欢声雷动

    铁千文霸等谨慎惊觉地从卫在文丑左右,拦阻热情的百姓太过近前前天才刚出现黑山余部行刺的事件,他们不得不提高警惕

    在县门外,文丑迎到了赵云、荀彧、李典、刘庆、董直、典韦诸人下拜行礼

    文丑把他们一一扶起,笑对他们说道:“诸君辛苦了”

    赵云请他去看斩获,他却不看,带着赵云、荀彧等先去看军中的伤者,抚问慰劳,随后,他示意文霸把他的乘车驾过来,登於车上,扶住车辕,对列在县前的数千兵卒大声说道:“汝等从我征战数州,累与黑山血战,今又於马服山破贼左须部,劳苦功高!我已令营中给你们备下了醇酒好肉,今天可以破例在营中饮酒,等会儿我也会去营中,与诸位把酒同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