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既占山水之形胜,又临南北之官道◇须部从西北边黑山的山谷里出来,人马众多,为便於行军,不能走小路,只能走大路。欲去元氏,必经此山下。

    这两个骑士驰马至山下,没有往主峰去,而是径直奔到主峰南边的丘岗地区。丘岗者,山丘土岗。较之北边的群山诸峰,这边的地势较为平缓,外有山丘土岗遮掩,实为藏兵之佳地。此两骑士奔入丘岗中,行不多远,绕过一处数丈高的山丘,转个弯,眼前豁然开朗,是一大片沙石空地。夜色下,空地上黑压压坐五千余甲衣矛剑的兵卒。

    从兵卒队伍中,出来七八人。这七八人多披重甲,带红披风,当先一人身,脸上蒙着个黑巾,却正是赵云,在他身后是个儒生打扮的人,乃是荀彧,再其后分别是典韦、柳仲、李典、李宣、董直等人。

    赵云、荀彧等从兵卒中穿行出,迎上这两个骑士。这两个骑士风尘仆仆,驰行了数十里地,旁边有人递来水,他两人却不接,急至颜良面前,低声说道:“左须带部出山谷了!”

    “何时出的山谷?”

    “不到两个时辰前。”

    “有多少人?”

    “隔得远,看不清楚,只见行伍似拉得挺长。”

    赵云是个话不多的人,两句话问清敌情,便不再问,令左右:“取地图来。”

    刘庆随身带着地图,当下拿出,铺在地上。

    今晚的月色不错,光华如水,洒落地上,赵云也不打火把,先请荀彧蹲下,接着自己也蹲到图边,就着月色,凑近细看。董直、柳仲、刘庆、李典、李宣等也蹲将下来,围成了一团。

    地图上绘制的是常山国山川地势。董直找到马服山,又找到左须等藏身的那个黑山山谷,顺着山谷往东南划,停在了马服山和山谷之间偏西北的一处位置上,说道:“此地距左须藏身处约有六十里,左须部主要是步卒,晚上又行军慢,不到两个时辰他们最多走到了这里。”

    荀彧颔首说道:“等他们来到马服山外,最早也是明天中午了。我等有足够的时间布置设伏!”

    柳仲满脸喜色,说道:“果如文君所料,这左须真的率部出谷了!”

    柳仲笑道:“据斥候探查左须部总共不到三千六百人,我部以逸待劳,又是设伏突袭,消灭他们不难啊!”

    赵云目注地图,不说话。他脸上蒙着黑巾,只露出一双眼在外,别人看不到他的表情,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在场诸人里边,董直和颜良的交情最为莫逆,当年在真定时他俩就义同兄弟。董直笑问道:“子龙,你在想什么呢?怎么不说话?

    “我在想主公的交代。”

    文丑的叮嘱交代在赵云脑中浮现而过,他对荀彧说道:“荀君,贼已出谷,我部开始设伏吧。”

    赵云是文丑的旧交,荀彧与其相识,知其忠孝勇敢,本就敬他三分。文丑起兵以来,赵云充任爪牙,冲锋陷阵,助文丑掌控部曲,功甚高焉,文丑以他为心腹重将,荀彧对他更是礼敬。听得赵云客气地询问,他笑道:“君为主将,彧但听命而已。”(。)

地一百六十七章 埋伏待定() 
来前文丑已经做了具体的部署。便按照文丑的部署,颜良把部下五千二百分为四部。

    一部千人,由刘庆统带,去北边的马服山主峰附近埋伏。两部各千二百人,分由李典、典韦统带,李典埋伏在官道西边的丘岗里,典韦埋伏在官道东边的林中。剩余两千人,由赵云亲自统带,埋伏在李典部的南边。

    整个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左须带部渡河到后,刘庆放他们过去,待其至李典、典韦的设伏点,董直、典韦击之◇须部若向前突围,则赵云拦之,他们若向后逃跑,则刘庆凭河阻之。

    依照此部署计划,李典、董直、刘庆诸人领命,各带本部分去预定的设伏地点,赵云亦带三百人向南边行了一段,停下歇息等待。荀彧、典韦在赵云部中。

    赵云、刘庆、李典、董直都是文丑军中出名的勇将,其所部也都是文丑军中的精锐。文丑把他们全部派来设伏,对此战是志在必得。

    赵云等人才勇不同,在对给他们的任务的安排上,文丑也是煞费苦心。“穷寇莫追”,逃跑求生的兵卒很可能会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所以把勇猛的刘庆放在拦截的位置上;在诸将中李典有心机,董直稳重谨密,用他两人做主攻最为合适;赵云是主将,适宜在前拦击。

    诸将率部各就其位,等待左须自投罗网。

    左须部的行军速度不快,直到次日下午才抵达马服山北的河边。河面不算太宽,然亦数丈,渡之不易。好在岸边有船,左须部搜罗到了十二三艘,用了小半个时辰,千余步骑悉数过河。

    河离马服山约有五里地,刘庆距河最近,相距约五六里,李典、董直较远。相距约十来里。因为离河远,看不到左须部渡河的情况,在接到刘庆遣人急报,说左须已在渡河的消息后。李典索性悄悄登上高处,极目眺望,远望之,只见长河如带,船行河上如蚁。瞧不真切。

    等了多时,好容易左须部离开河岸,整好队伍,继续沿官道向东南行进。

    越走越近,随着距离的缩小,从只能看到些黑点,慢慢地可以大概看清其队伍。李典手搭凉棚,眯着眼望了会儿,说道:“咦?似乎不太对头。”

    跟着他登到高处的有几个偏裨之将,一人问道:“怎么不对头?”

    “荀君说贼只三千五百余人。你们看,他们行军的队伍拉得那么长,尘土飞扬,怎么看也不像是只有三千五百余人啊。”

    诸将细看之,点头称是。他们跟着文丑打了半年的仗,小场面见过,大场面也见过,皆知一千多人行军的时候该是什么样子。一人说道:“瞧这行伍、尘土,确不像是三千五百余人,这怕得有上万人。”

    “探马不是说左须部只有三千五百余人么?哪里来的上万人?”

    一人猜测说道:“戏丞遣人侦察山中。得报说:青、黑诸山的山谷里藏有多股黑山余部,并有大股寇贼。也许是左须联合了他们中的一些?”

    李典蹙眉说道:“要真是如此,可就难办了。”

    “这话怎么说?”

    “设伏的我军只有五千二百人,贼若三千五百余人。自可击之;贼若上万?”

    他这话一说,那几个偏裨之将恍然醒悟,一人说道:“贼若上万,远超过我,是我部的二倍,确实有点难办。”问李典。“要不遣人去告之赵君和荀君,问问该怎么办?”

    李典犹豫了下,正要说话,猛闻得一人反驳说道:“‘三军之灾起於狐疑’,临阵击敌应当专一劲勇!设伏击贼的部署昨晚就定下了,如今贼已近在眼前,如何能再去询问赵、荀二君?贼现距我只有三四里,赵、荀二君距我三里,来回六里,等得到许、荀二君之命,贼已早过!”

    李宣的话在理,李典自知理亏,他在军中也是向有勇名的,今却被李宣指责,颇是讪讪,心中不喜,勉强说道:“正因中尉叮嘱赵君此战必须胜,故此我才稍微犹豫。”

    “‘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江君,贼将至,请下令吧!”李宣少年时学过兵法,学了三年,成就不大,或许称不上“知兵”,但引用几句兵书里的话却是不难。

    李典在家乡,听李乾给他们讲过兵法,知此数句包括前边的那句“三军之灾起於狐疑”都是出自吴起的兵书,心道:“李宣虽然无礼,但说的话不错。今天要是不出击,回去无颜面见主公。罢了,狭路相逢勇者胜!”他很快就把心态调整了过来,下了决心,拔剑在手,令道,“诸曲备战!等到贼至,李宣率部先击,汝等紧随出战,我在后头督战,敢有退者,斩!”

    诸偏裨之将里,虽仍有对李宣不满的人,但李典军令既下,血战在前,却也无暇再去与李宣计较了。诸人齐齐应诺。李宣领了先击的任务,行了一礼,转身大步先去准备。

    一句话就振奋起了诸人的斗志。文丑以为李典有心机,确然不假。

    左须部至李典、董直埋伏处。

    抢在董直部前头,李典抢先击响了战鼓,传令进击,李宣一马当先,舞槊率众从丘岗中奔出。紧跟着,对面林中亦传出鼓声,却与李典在后督阵不同,董直身先士卒,亲带部众从林中杀出。

    左须部从昨晚到现在,只在早上休息了两个时辰,出山渡水,走了五六十里地的路,早就疲惫。李典、董直部养精蓄锐多时,以逸击劳,以备击不备,只一个冲锋就把左须部打懵了。

    李典在后边为本部掠阵,看得清楚,却见左须部哪里有上万人?顶天五千人。这五千人里,还有至少一半是老弱妇孺,——这却是左须出谷之后沿途掳掠来的乡中百姓。至於为何五千人能做出上万人的声势?却是左须采用了那个谋士的计策,虚张声势,骗住了李典。(。)

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大胜之() 
想起李宣先前劝谏之言,李典羞惭,暗恨心道:“左须部若真有四五千人倒也罢了,今观其能战者却至多千余人,正合荀君说他们只有千五百余人的话。可恨,我却竟被他们骗住!”眼往前望,找到正率部与黑山搏杀的李宣,又心道,“今天这件事不能传出去。等会儿战罢,我得找李宣说一说,叫他不可乱传今ri我犹豫击贼之事。要不然,落入荀君耳中,损我之名。”

    左须万万没有想到文丑乃是诈死,落入了埋伏。

    他部众只有千五百余人,便不说是不是李典、董直的对手,只他沿路掳掠来的那千余乡民一乱,这仗他就打不下去了。外有强敌,内有乱民,兵卒疲惫,陷入绝境。在数十个亲兵的拼死护卫下,他边战边向来路退去,试图逃出包围。退未及远,北边的兵卒大乱,遥见一汉将率众从南杀来,此将面黑如铁,雄壮健硕,提双铁戟勇猛奋击,横冲直撞,无人能挡。

    左须惊道:“是黑脸贼!”认得来将是文丑麾下猛士,名叫刘庆的。

    他知刘庆之勇,当即转变方向,又在乱军中往南奔逃。他的亲兵驱逐前边挡路的人,拥着他向南没多远,又见前头西边的丘岗中杀出一彪人马,一黑巾蒙面之将居中指挥。他哀声道:“是疤脸贼!”文丑麾下最好认的人有两个,一个是赵云,貌美,一个是颜良,威猛。

    前有赵云,后有刘庆,两边受围,无路可逃。这个时候,他想起了他的军师,急问道:“先生在哪儿?”一个亲兵答道:“刚与汉贼交战,先生就被一支冷箭射死了。”

    左须的这个军师颇有谋,依其计划,左须还真有可能称霸常山国。只可惜生不逢时,又未能投得明主,时运不济,默默无名。死在箭下,倒於群尸里,无声无息。

    左须在一干亲兵的护卫下,北突南逃,引起了李宣的注意。李宣的部众皆是黑山降卒。他就近召拢过来了十余人,指着远处的左须,慷慨说道:“吾辈降卒,中尉宽厚仁爱,待我等虽一视同仁,然别部将士却常轻视我等!他们是男儿,我等也是大丈夫,焉能受此轻蔑?那个披精甲的人,胡须浓密,扈从者众。肯定就是贼渠帅左须!汝等可敢从我去斩了他么?”

    众人皆道:“愿从君!”

    李宣即率此十余人穿行乱军中,挥槊奋战,接连杀散四五股黑山的乱兵,渐近左须等人。

    典韦阵斩胡轸一战里,刘庆时在其侧,一拳击倒了胡轸的坐骑◇须畏惧刘庆的神力,因此虽然刘庆带的人少,赵云带的人多,他却不敢再往北边逃,而是拼命地往南边杀去。既已陷入埋伏。谋士又死了,无计可施,再不死战,必死无疑。亦有勇力,虽不及其兄,然死战之下,却也被他带亲兵连着冲破了董直、李典部曲的数次拦截。

    正往前冲,他身边一个亲兵忽然骇然说道:“将军,那、那、那个人?”

    他抬头看去。见前头不远西边的一个山丘上站了五六个人,中间那人儒衣高冠,是个儒生,他不认识。儒生的身边立有一人,膀大腰圆,体态魁梧,手拿双铁戟,这个人他认识,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这人可不就是典韦?典韦看到了他,居高临下扫了他一眼。

    儒生是荀彧,荀彧也看到了左须,笑对典韦说道:“此人须浓甲精,从者数十人亦皆精甲,必是左须。阿韦,战功送到了眼前,还不快下山丘去击杀了他?”

    典韦毫不心动,瓮声说道:“韦不能去。”

    “为何?”

    “中尉叫韦护卫君。”

    荀彧失笑,心道:“典韦忠诚谨重,是个难得的忠勇虎士啊。”文丑本来用典韦为侍卫,后因征战需要,改用他掌兵,荀彧暗道,“可却也必会引来黑山余部的仇视,待今日战罢回去元氏,我当谏言子孝,应再把典韦调回身边充当护卫。”

    左须近在咫尺而典韦不去杀之。典韦是遵奉文丑的命令,左须却不知道。他见到典韦,吓得魂不附体,只恐典韦来杀他,又掉头改向后逃,慌不择路,逃出十余步,迎面一人大呼高喊,带着数人从乱军中冲杀出,疾奔舞槊,击散他的亲兵,扬槊劈头击来。他躲闪不及,被击中脑门,登时脑浆迸裂,哼也没哼一声便就栽倒,尸横当场。

    汉之风俗,在这个月要收枳实、治场圃、修窦窑,同时制作葵菹、干葵。

    十二月十一这天薄暮,元氏县西北二十来里处,距马服山最近的一个小乡里外,田地上稀稀拉拉地散布着些妇人、孩童,弯着腰在田中、垄上和起伏在野间的丘陵中搜找秋葵等诸般野菜。

    常山国多山林,野上常见狐、狼,太平时还好说,狐狼不敢近人烟密集地,然而今年从天战乱到上个月,民死者狼藉,最乱的时候出乡里不多远就能见到伏尸,这就引来了许多的狐狸豺狼出没附近。如今常有狼群野狐在各个乡外转悠,觊觎里中。

    外既有狐狼,那么当天色晚时,乡人本该是待在里中、最好不要出外的,大部分的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