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抗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大抗战-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今年初,我受命带领远征军十万精兵出国门入缅甸,战车如云铁流滚滚,何其壮哉!而如今,丢失缅甸放弃滇缅路,损兵折将大败而退。以致归国无路败走野人山,促入异国为外人耻笑。十万大军伤亡过半,大批武器装备化为乌有。真是丧师辱国,罪无可恕啊!”

    杜聿明说到这里,不禁潸然泪下。

    杜聿明擦擦泪水继续说:“印度非我久留之地,英国人也不会长时间管吃管喝。在野人山饥寒交迫受尽苦难,现在活着走出野人山,就是要回国呀!回我中华,这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可有许多人又怕回国。原因是:打了大败仗臭名远扬,有何脸面去见父老乡亲呀!缅甸战役失败,不光是我杜聿明的耻辱,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只要将来有一天,中国官兵打回缅甸,消灭日本鬼子,报了国家民族的深仇大恨,我杜聿明才算雪仇消恨了!”

    8月上旬,重庆军委会来了命令:新22师、新38师残部留印度接受美式装备,严格训练,并扩编为中国驻印军,由史迪威将军指挥,伺机反攻缅甸;杜聿明率第5军军部回国。

    留驻印度扩编整训,准备反攻缅甸,这道命令给中国官兵以极大振奋。

    同时也给杜聿明带来新的痛苦。他和其他官兵一样发了誓,要反攻缅甸消灭日军,涮洗今日战败之耻辱。现在他办不到了。杜聿明这个败将的名字,将永远留在缅甸这片土地上,这是使他最痛心的事情。

    杜聿明把师长廖耀湘叫到指挥所,解下腰间的勃朗宁手枪,双手捧着交给廖师长,郑重其事地说:“好好练兵,练好了兵,反攻缅甸,报仇雪恨,拜托了!”

    廖耀湘接过军长赠送的手枪,坚定有力地说:“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想到长眠野人山的无数官兵,杜聿明心情沉重。离开印度之前,在列多设下灵堂,献上鲜花果品,祭奠烈士亡灵。灵堂内外庄严肃穆,数千官兵垂手肃立。

    杜聿明亲自祭辞:

    “痛乎!我远征军烈士诸君也,壮怀激越,奉命远征,别父母,抛妻孥,执干戈卫社稷,挽长弓射天狼。三月赴缅,深入不毛。与寇初战同古,首建奇勋,为世人瞩目。再战斯瓦河、平满纳、同古,众官兵同仇敌忾,奋勇争先,杀敌无数。缅战方酣,不意战局逆转,我远征军官兵转进丛林,身陷绝境。

    诸烈士也,披荆斩棘,栉风沐雨,茹苦含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蚊蚋袭扰,瘴气侵凌,疾病流行,惨绝人寰。惜我中华健儿,尸殁草莽之中,血洒群峰之巅。出师未捷身先死,壮志未酬恨难消。悲夫,精魂忠骨,永昭日月。兹特临风设祭,聊表寸心。”

    祭礼完毕。杜聿明向即将移防(迪布鲁加尔)的数千官兵告别。

    他思潮翻滚,激情难抑,放声说道:“官兵兄弟们,我对不起你们,更对不起死难的官兵。我走了。缅甸的仗,拜托了。野人山死难官兵的遗骸,托付给你们了。我在国内等你们的好消息!”

    全场官兵振臂高呼:“反攻缅甸,报仇雪恨!”“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是的,中国远征军还要打回来!缅甸之战并没有结束!

第333章 美籍参谋长史迪威() 
1941年12月31日,经罗斯福提议,盟军设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任战区总司令,指挥在中国、越南、泰国的盟军作战。蒋介石表示同意并在委任书上签字。为表示对罗斯福的报答,蒋介石委托外交部长宋子文,前往华盛顿求见罗斯福,请派一位美籍参谋长,来华协助指挥中国战区作战,并由这位美籍参谋长出面替中国要美援,这样许多事情就会好办些。

    罗斯福答应了蒋介石请求,决定派史迪威中将来华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

    史迪威将军1883年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1904年于西点军校毕业后,被派往菲律宾美军第2步兵团服务。1911年途经中国,他在北平住了13天,目睹辛亥革命风暴,对中国产生了深刻印象。1919年至1923年,史迪威第二次来华,任北平美军汉语教官期间,对中国五四运动颇有见地。1925年回国入指挥参谋学校,与艾森豪威尔同级。

    1926年至1929年,史迪威第三次来华,任美军驻天津第15步兵团营长,马歇尔时任该团执行长。1937年史迪威第四次来华,任美国驻华武官,不久卢沟桥事件爆发,国共合作抗日。1939年史迪威离任回国时,在重庆拜谒了蒋介石。他同蒋介石夫妇虽然只会晤15分钟,但双方都留下较好的印象。

    1942年3月初,缅甸战局紧张。蒋介石飞抵缅北腊戍部署军事。还没有上任的史迪威接到蒋介石命令,从加尔各答直飞腊戍向他报到。在腊戍波特酒家,史迪威会见了蒋介石。

    蒋介石说,他真诚地欢迎史迪威的到来,并询问途中天气如何,旅程是否顺利,能否适应远东高温,印度的榻榻米床睡得惯不惯?交谈不足十分钟。从客厅出来,史迪威看见中国远征军将领们,正在楼梯下等候蒋介石训话。蒋介石热情地把史迪威介绍给中国将领,然后站在楼梯上,发表了冗长激昂的训词。将领们頜首挺胸,洗耳恭听。

    午后,蒋介石夫妇登机回国,史迪威奉命飞往重庆。

    3月6日,在重庆黄山官邸,史迪威晋谒蒋介石。

    史迪威呈上罗斯福给蒋介石的信件,用流利的中国话开门见山地说:“就本人之地位而言,特向钧座声明如下。”

    蒋介石无法适应这种谈话方式。他把看过的罗斯福信件放下,抬头扫了史迪威一眼,很不情愿地点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史迪威说:“第一,本人奉命指挥在中国、缅甸及印度的盟**队;第二,本人奉命监督及管理美国对中国的国防援助;第三,在军事会议中,本人以美国政府代表资格出席;第四,本人为蒋委员长与韦维尔将军之间联络员;第五,管理维持及改善缅甸公路;……”

    蒋介石打断史迪威的话问:“吾愿知道,将军是否为余之参谋长?”

    史迪威立即挺胸回答:“是的。本人为钧座之参谋长,直接受钧座命令而工作。”

    蒋介石又问:“将军与韦维尔是何关系?”

    史迪威说:“本人不为他工作,只为他与钧座间之联络员。在中国战区钧座为最高统帅,本人为钧座之参谋长。”

    蒋介石心想:你身兼六职,是美国司令还是罗斯福的代表,我怎么指挥你?要是指挥不了你,我怎么能把远征军交给你?

    沉默片刻,蒋介石说:“将军,关于你作为战区参谋长的具体事务,你去同何应钦及商震洽商吧。”即把史迪威打发走了。

    3月7日,蒋介石未与史迪威见面。

    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指挥权,蒋介石与史迪威已形成了僵持,而史迪威却在云雾中。

    3月8日,日军攻占仰光。蒋介石慌了神,当晚召见史迪威,笑吟吟地对他说:“将军,入缅华军归你指挥。”

    10日和11日,蒋介石又两次召见史迪威,反复地说:“史迪威将军,此次入缅作战,能胜不能败。第5军、第6军为**精锐,苟或败北,不仅缅甸反攻无望,即中国战场欲发动反攻,亦不可能。此次作战,不属二三军之效果,足以决定军心之振颓,影响全国人民之心理。胜负在此一举矣。”

    蒋介石还提醒史迪威:“3月10日是日本陆军节。日军攻下仰光后,气焰甚盛。我应视敌人兵力大小决定是否反攻。若敌人兵力小,我军可即行反攻;若敌在两师团以内,我军仍可反攻;若有三师团,则反攻不易。故第5军主力仍应在后方集中。”

    蒋夫人宋美龄唯恐史迪威不能领会总司令深意,再三嘱咐道:“千万小心谨慎。”

    蒋介石颇不放心地把远征军指挥权交到史迪威手中。

    史迪威怕夜长梦多,11日下午便匆忙离开重庆,飞往缅甸前线。

第334章 蒋介石与史迪威() 
史迪威把总部设在眉庙(梅庙)一座教堂红楼里。他雄心勃勃,打算指挥中国远征军,击溃日军进攻,挽救缅甸和滇缅路。当时缅甸战局已很危急。

    英国驻印缅军总司令韦维尔,在给丘吉尔信中说:“倘若日本坚决进攻,我认为,我们不能指望久留缅甸。许多部队仍旧缺乏装备,打缅甸的经验还使他们动摇。余下的几个缅甸步枪营能起多少作用,很可怀疑。炮兵不多了。目前,再要切实增援是办不到的。

    中国方面的合作并不容易。他们怀疑我们的战斗力,有退缩倾向。他们对抗日军的丛林战,能否比我们现在打得更成功,尚难肯定。”

    在眉庙,史迪威见到印缅战区总司令亚历山大。他告诉亚历山大,他打算用中国远征军第5军和英军一道,发动强大反攻,夺回仰光。

    亚历山大笑吟吟地表示赞赏。夺回仰光,谈何容易。

    史迪威反攻计划很难实施。一是日军进攻的压力,二是中国将领的抵制。史迪威发出的进命令,经过中国远征军副总司令杜聿明和部将们讨论后,常常通不过。聪明的史迪威很快发现,缅甸的仗,实际上是蒋介石直接指挥杜聿明打的,他这个前线总指挥不过挂名而已。

    同古失守后,史迪威气冲冲地从缅甸飞回重庆,对蒋介石大发其火说:“钧座委我缅战指挥之责,而不予指挥之权,无权何以为将?无权何以尽责?”

    蒋介石威严地说:“将军之言差矣,我为战区统帅,无不可过问之事。你是我的参谋长,不是太上参谋长!”

    史迪威干脆撂挑子,说:“既然总司令事必躬亲,依我看,参谋长一职可以勾销。”

    你一言我一语,两人互不相让争了一阵,还是蒋介石转而和颜悦色:“将军求战心切,肯于负责,我已深知。不过,我过问前线战事,实亦一片好心。我平素指挥作战,惯于用电话与前线将领联系,必要时不分昼夜。如此可依将领习惯及能力,纠正其错误。中国抗战能支持至今,此实为一重要原因。”

    “原来是这样!”史迪威摇摇头淡然一笑,心想:总司令,你说的全错了。中国抗战之所以一败再败,原因正是你专断独裁,插手过多。现在缅甸战场的日军,全是从中国战场调过来的。第18师团攻打过上海,第33师团占领过南京,第55师团攻陷过华东,第56师团从华南调到新加坡,又从新加坡调到缅甸来的。要是中国战场打得好一点,何须缅甸作战?

    蒋介石似乎感觉到难以说服史迪威,便叹了口气说:“要是我能写英文,那就好啦!这样,我可以直接与将军函商军情,再不用假手他人。以往你我间疏于直接联系,实因文字之障碍。”

    其实史迪威精通汉语,中国话比蒋介石讲得还好。

    史迪威对蒋介石故意给他兜圈子极为不满,直截了当地说:“既然你我之间诸多不便,钧座还是另派一位方便的人去缅甸为好。我在重庆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可办,比如管理美援,训练部队等等。”

    蒋介石担心美援掌握在史迪威手里,喃喃地说:“这,怎么可以?将军,这,太不合适。”

    这时宋美龄走进来了。她笑容可掬地说:“史将军,你瞧外面阳光多好,我们到花园散步去,别在这儿磨牙斗气,走吧。”史迪威无法拒绝她。

    散步在花园里,总司令和参谋长和解了。

    史迪威设身处地地说:“我总是个英国老毛子吧,不能奢望全权指挥如此庞大的中**队,不过,我倒希望单独拨出一支小部队,一个军,一个师都行,由我指挥,按我的计划办。”

    蒋介石说:“不,你还是做你名副其实的总指挥官。”

    史迪威说:“即使总司令把远征军都交给我,我也指挥不动啊!像杜聿明这样有才华,有个性的将领,不是我能驾驭得了的。”

    蒋介石说:“我把罗卓英派去,他会同你很好合作的。”

    宋美龄将一束玫瑰花递到史迪威手里,笑吟吟地说:“史将军,还有什么困难吗?我可以作你的后盾。我在战线的另一端支持你。”

    史迪威满脸笑容地说:“夫人,我愿意效劳。”

    4月7日,蒋介石夫妇亲自把史迪威送回缅甸。新任远征军司令官罗卓英随同前往。

    在腊戍,蒋介石主持军事会议,当着全体高级将领的面,郑重确认史迪威的指挥权。

    他宣布道:“第一,余委托史迪威将军全权指挥入缅华军;第二,罗卓英服从史迪威,杜聿明服从罗卓英;第三,史将军有权奖惩军官;第四,与英军联系由史将军洽商。”

    这次史迪威满意了。

    4月上半月,缅甸战局顺利。仁安羌一仗给战局注入生机,缅甸战局转好。

    4月下半月,形势逆转。史迪威独立设计的平满纳会战计划陷于危机。此时英军已经准备撤退,史迪威还蒙在鼓里高喊进攻。

    4月20日,日军第55师团和第18师团一起攻占了平满纳。中国远征军向北撤退。史迪威认为缅甸作战已成败局。他打算利用密支那机场,把中国远征军空运到印度,在那里彻底改组和严格训练后,从印度打回缅甸。史迪威接到马歇尔的通知,空运部队25架C47大型运输机已在印度待命。

    但是出人意料,日军先是飞兵腊戍,切断远征军后路。接着兵分两路夹击中央,瓦解曼德勒会战计划。日军又轻取密支那,使史迪威空运计划破产。最后,日军将中国远征军一步步逼进野人山。

    4月30日,英军按照既定计划在曼德勒签署了总撤退命令,亚历山大完成了奉丘吉尔之命,利用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撤退的任务。

    分手前去见史迪威,亚历山大笑眯眯地说:“史迪威阁下,在缅甸我们合作得很好。我期待着再次合作。”

    史迪威瞪了他一眼,说:“这样的合作,难道一次还少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次日,亚历山大带领大批英军,从预先准备好的公路撤向印度。

    史迪威也只好带着百余名随从,沿着山间小道向印度败走。中国远征军数万精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