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王朝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塞北王朝金-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思来想去,为了防止再起波澜,就把完颜亶给推了出来。

    完颜亶的父亲是太祖阿骨打正室慈惠皇后所生的完颜宗峻的长子,也就是太祖嫡长孙。这个身份继皇帝位,那是天理人情国法都符合,没得毛病挑,当然了除了实力。

    完颜亶一个小崽子,能有什么实力?但实力这个东西,除非你有压倒性的优势,否则并没有什么卵用,不过是彼此的砝码而已。只有名份才是最为重要,孔夫子曾经曰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尤其是在三方平衡的时候,名分太重要了。

    咱们前面说过宗峻早死,依照女真旧俗,宗岭的老婆孩子都归了宗干,这其实不仅仅是女真的风俗,古代中国的少数民族机会都有这个风俗。

    兄弟取嫂子,儿子取除亲生母亲外所有父亲的遗孀,这叫做收继婚。

    这么办肯定有好处,否则谁会这么办?因为遗孀嫁往别处,就会带走嫁妆,一则失去了老李,二者失去了财力,收继婚则可将其约束于本家或者本族内,让肥水不流到别人的田里去。

    宗俊死的时候,完颜亶不到五岁。

    据说少年的完颜亶聪明好学,宗干也很靠谱,对这小子如亲子一般,留在身边言传身教,并令汉臣名儒授其儒家经典。这以手很有意思,这为女真汉化打下了基础。

    汉化好吗?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下也不揣冒昧的说道两句。

    现在有一些人,很莫名其妙,他们把少数民族汉化当成衰落的标志,这一点很搞笑,简直不值一辩,咱们随便列举几个强大的少数民族王朝。

    辽是从世宗耶律阮到景宗耶律贤再到萧绰完成了汉化,最后在圣宗一朝彻底繁华,才有了鼎盛的辽国。

    在说活金,金从熙宗完颜亶开始到海陵王完颜亮再到完颜雍完成了汉化,在章总完颜璟时期金空前强大。

    清朝在康熙时期完成了汉化,最终成就了康雍乾盛世,当然了这个盛世的水分很大很大,咱们又机会的话在讨论,但起码比多尔衮时期要靠谱的多。

    所以,汉化意味着强大。

    很多人又要说了,你说的是不错,汉化之后这些王朝是强大了,但也迅速的衰落了,这难道不是汉化带来的恶果吗?

    这不是在下yy ,这是当今的一派主流思想。

    对于这个主流,在下送两个字:脑残。

    说的好像不汉化,这些少数民族就能千秋万代?这不是扯淡吗?

    蒙古人怎么样?那是横扫亚欧大陆的无敌之师,结果怎样?拒绝汉化的结果是胡虏无百年之运,不到一百年,蒙古人又回到了草原继续放羊,除了军事,他们从来都没有真正的强大过。其他拒绝汉化的民族,或者没来得及汉化的,在下就不列举了,都是过眼云烟罢了。

    其实啊,汉化不是专属符号,不是汉人同化了少数民族,让少数民族变得和汉人一样手无缚鸡之力。而是汉人掌握了当时最为发达且文明的文化,建立了架构完整的国家,这是先进的,你不这么玩,你就容易出乱子。

    一个民族在刚起步的时候,是可以靠着血缘、裙带的简单关系,建立一个强大的团体,但团体变大以后,还能只靠裙带和血缘来管理吗?显然是不行的。

    所以他们必须要学习先进的文化,而当时的汉人掌握了最为先进的文化,于是就有了汉化一说,仅此而已。

    于是汉人掌握的文化又成了攻讦的对象,文化嘛,总有纰漏,你要以鸡蛋里挑骨头的想法去看待文化,那么没有什么是完美的,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也就不同了。

    你敢说西方文明优于中华文明?我看未必,雅典民主文明都几千年历史了,不也知道了工业革命后才辉煌了几百年,而中华文化辉煌了几千年,不也才没落了几百年,你就敢轻易的嘲笑吗?那些嘲笑者,你们不配。

    又说了很多题外话,咱们还回到立储的过程。

    有了这层关系,年幼的完颜亶坐了皇帝,就等于宗干当皇帝一样。

    人选确定了,事情就要开始办理了。

    太宗病重,宗翰从云中返抵京师。

    第二天,宗干把宗翰、希尹和宗辅召至家中,商讨立皇储之事。

    具体怎么谈的,已经不太清楚了,除非在下yy,但宗翰的一句话被记录了下来,说:“储嗣虚位颇久,合刺先帝嫡孙,当立,不早定之,恐授非其人。宗翰日夜未尝忘此。

    估计这话也有几分水分,最大的水分来至于是谁说的,以宗翰的智慧,他为什么要说,反正自己没打算当皇帝,你们爱立谁立谁,我为什么要说呢?这话宗干说才最为合理。

    冒昧的揣测再一下,这盆脏水是在宗翰死后,才由太祖一系泼在了他的身上,让太宗一系更加的恨他,也让后人对宗翰多了一分鄙视,你宗翰你个走狗而已,主人不急,你急个啥劲呢?

    之后的故事版本中,不少人说,宗翰拥立完颜亶,原因在于完颜亶年幼好摆布。

    这不是扯淡吗?以宗翰当时的实力,谁当皇帝有区别吗?太宗活着的时候,又能拿他怎样?

    计议定下,一起向太宗上奏,病重的太宗皇帝抗拒了几次,但效果不大,他明白自己无能为力了,自己的儿子是烂泥扶不上墙。

    万般无奈之下,也是为了宗磐能够安度下半身,吴乞买只好册立完颜亶为接班人,下诏说:“尔为太祖之嫡孙,故命尔为谙班勃极烈,其无自谓冲幼,狎于童戏,惟敬厥德。”

    (本章完)

第203章 203女真的仓颉() 
    立储的过程大致就是这样,咱们还回到宗翰的话题

    宗翰是一个野蛮的人,这点无可厚非,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他也是一个有功的人,至少对女真人来说,他是大大的功臣。

    狡兔死、走狗烹,宗翰最终也没有能够逃脱这个宿命。表面上他是因为权利争夺被杀,实际他是被时代淘汰了,现在的女真已经不需要他了。除非金国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否则宗翰就变成了多余的武夫。

    犹记得当年意气风发,灭辽国,灭北宋,弹指之间强虏灰飞烟灭,到头来又得到了什么呢?

    如果在望后看看,看的在远一些,他的悲剧在完颜乌古乃时代就已种下了,他的爷爷完颜劾者不受乌古乃的待见,使得劾者这一支彻底和皇位绝缘,那怕劾者拥有撒改那样的儿子,和宗翰这样的孙子,也不能走上老大的宝座。

    当他们找到了成功的钥匙,受到了万人敬仰,才发现锁心被人给换了,他们还要继续站在门外,为别人看家护院。

    还能说什么呢?无奈啊!这都是命啊。

    也许在某个时候,宗翰动过取完颜亶自立的想法,但那也只是想法,他最终没有做啊,他还是交出了权利,回到了朝廷,当上了一个看似荣耀,却没有任何实际权利的太傅,在这一点上他是高尚的,他为国家放弃了自己的私欲。

    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不想当皇帝的权臣不会有好下场。

    他究竟是稀里糊涂的被人裹挟着死去,还是看透了一切,顺应了时代呢?

    在下相信,以宗翰的智慧,他肯定看透了,他一切都看透了。哪怕他看打了未来,悲惨的未来,他也在所不惜,现在的女真是他一生的心血,他只能呵护,不敢有半点非分之想。

    审判别人,每个人都可以,但审判自己太难了,宗翰成功了,他审判了自己,放逐了自己,在这一刻,他不在是一个铁血的军人,而是一位智者。

    既然要注定了凋落,那就死的安详一点吧。

    时也、命也,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命运或许会阻碍你的成功,但绝对不会阻挡你成长。因为成功需要外部因素,而成长则取决于外部。

    高庆裔曾规劝过宗翰,千万不要回京,就在南京做一个土皇帝,但他拒绝了,也许在宗翰的心里,他希望女真强大,希望完颜家族强大,哪怕被剥夺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利。

    他放弃了,他也成功了,女真也成功了。

    宗翰的被杀,可以看成一个分水岭,一个时代的终结,女真要从马上下来了,走了几步之后,他们上马也变得困难了。

    这不怪汉文化,只能怪大家都只是小姐的身子而已,都是一样的人,只是恰好你出生了中原,而我出生在了白山黑水之间。

    趁着宗翰的死,咱们把宗翰的几个亲信给交代一下,他们贯穿了这个时代,有助于咱们回顾过往。

    完颜希尹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140年,幼名古神,也有译作兀室、悟室,其父是完颜欢都(大家还记得吗?)

    完颜希尹在反辽战争中,或随完颜阿骨打,或随完颜撒改,或与诸将征伐,屡立战功。

    女真反辽初战告捷,希尹即与宗翰自撒改军前来致贺,并完颜阿骨打劝立国称帝。这个事情咱们说过,当时阿骨打还欲拒还迎了一把。

    希尹不仅是善于谋略的军事将领,还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改革家,还是一位造诣深厚的文化人。

    公元1115年金朝建立,完颜希尹受命创造了女真文字,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功劳。

    为华夏民族造字的仓颉,那是被我们尊为神一般的存在。可惜完颜希尹是女真人,生活在一群貌似有品位的流氓中,日子不好过啊,他也没能成神,他还只是一个人,是人就会有是非,希尹也不能免俗。

    史书载:“金人无文字,国势日强,与邻国交好,乃用契丹字。太祖命希尹撰本国字,备制度。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

    天辅三年年(公元1119年)8月字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女真字从颁行起,到明万历27年(公元1599年)创制满文颁行国中止,通行了400多年。

    文字很重要,有了文字,才能会有历史,才会在斗转星移中留下符号,即便有一天,这个民族消亡了,我们也能在字里行间中找到他们曾经的辉煌。所以说,创立文字乃是有大德行于民族。

    天会三年(1125)10月,金国建立元帅府,而后大举侵宋。希尹任元帅右监军,与左副元帅宗翰率西路军自西京取太原,而后开封。

    二次伐宋,掳宋徽宗、钦宗二帝以归。

    天会七年,宗翰、宗辅受命追击高宗赵构,希尹率军攻至扬州,屯兵江北,接应江南作战的宗弼等军。

    其后,驻西京元帅右都监耶律余睹谋反,完颜希尹首先觉察,最终耶律余睹伏诛。

    天会十年(1132年),希尹随完颜宗翰入朝。

    议及立储嗣,希尹与宗翰、宗干力请完颜亶为谙班勃极烈,天会皇帝无奈,勉强同意。

    宗翰一党在金廷的三股势力中,最无奈,也是最没有选择。

    以宗翰的智慧和对民族的忠诚,他是不会做老大的,他们只能在太祖一系和太宗一系选边站队。即便这一党当初支持了完颜宗磐,就一定会有好下场?

    宗翰一党太强大了,强大到了不该存在的状态。

    天会十三年(1135年)完颜亶即位,在宗干等人的推动之下,以三省六部制取代国论勃极烈制度,希尹被任命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加开府仪同三司。

    希尹长期跟随野蛮的宗翰,但是对汉文化的态度,两人却截然不同。金兵入汴,将争取府库珍异财物,希尹则先收宋朝图籍。

    自扬州返西京后,适值宋朝遣洪皓为大金通问使,宗翰却将使者扣下。

    (本章完)

第204章 204宋朝苏武() 
    希尹爱惜洪浩的才华,便将老洪带到了自己的家里,让洪教授子孙研读儒家经典。

    这个洪浩是一个值得说道的人,堪称宋朝版的苏武。

    建炎三年,朝廷任命洪皓为大金通问使,假礼部尚书衔,出使金国,商议和好停战。

    问题是,当时的金国根本没有议和的意思,是宋朝一头热而已。这种情况下的出使,使者很容易被扣留,当初王伦、宇文虚中等人,就是这么被扣下的。

    这年的五月八日,洪皓从建康出发,但他没能走多远,仅仅是到了淮南,就受到了李成的威胁,所以返回了朝廷,且要求朝廷给李成买路钱。

    朝廷为了和谈,也为了收买李成,给他送去五万斛大米,咱们看洪浩后来的表现是不错,但就这一次,显得有些胆小,不让过你换个方向,何必让朝廷花这么多钱,给一只永远也喂不饱的狗东西呢?

    当时的宰相大约也是在下这么想的,于是老洪被降了两级。

    洪皓见宰相大人发火,只好转道滁阳(今安徽滁州)、寿春(今安徽寿县)前往北方,一直到了八月,洪浩才到了顺昌(今安徽阜阳)。

    一直到了冬天,洪浩终于到达了太原,金国哪会轻易接受和谈?于是老洪就被扣留。

    到了建炎四年的冬天,洪浩被带往云中(今山西大同)。

    老洪终于见到了说话算的人了,但是宗翰根本不可能答应他任何要求。双方发生了争执,老洪因逆了宗翰鳞,被流放到了冷山。老洪不怕死,可有人怕死,副使龚王寿选择了投降,但老龚表现的太丢人了,金国都懒得收留,直接把他扔给了伪齐,去做了奴下奴。

    冷山在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北,距离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只有一百来里。

    洪皓一行在金军的押送下行走了六十天才到达冷山。

    在这里老洪遇到了希尹,都是文化人,双方较量一番,都觉得彼此有点本事,于是就有了老洪给希尹当家教的事情。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绍兴十年,希尹以带着洪皓赶赴燕京(今北京),想要派遣洪皓归宋进行议和。

    由于太祖一系和太宗一系的矛盾,宗翰党的希尹被牵连杀害。

    洪皓又被移至云中,再后来,洪浩在燕京遇到昔日好友宇文虚中,宇文虚中劝洪浩变节当汉奸,当然被洪浩拒绝了。

    咱们也知道宇文虚中不是汉奸,那是大大的忠臣,他的委曲求全都是为了赵宋。

    这一拒绝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