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王朝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塞北王朝金-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咱们也知道宇文虚中不是汉奸,那是大大的忠臣,他的委曲求全都是为了赵宋。

    这一拒绝就让金国来了精神,于是高官厚禄接着又来了,就看看你小子到底能撑到什么时候。

    这一撑,就撑到了绍兴十二年,宋金签订和约,南北罢兵。

    绍兴十三年(3年),完颜亶生了儿子,大赦天下,允许宋朝使者回归,洪皓与张邵、朱弁等都在被赦之列。

    绍兴十三年的八月,洪浩回到南宋来了。

    八月十四日,洪皓回到临安,高宗皇帝在内殿接见。

    高宗为老洪点赞,说:“爱卿出使金国,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岂能让你舍我而去呢!”

    这真是神赞啊,苏武在北方过的一直不好,老洪还行,有时还能接济别人,这虽然说明了他人格的高大,也说明了他的环境要比苏武要宽松的多。所以说老洪只是形而上的苏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苏武。

    后来老洪和秦桧不合,然后被贬再家,这都是后话了,咱们在回到现在。

    话说回来了,读书不过是尽人事而已,希尹最终还是没能保命。

    宗翰和高庆裔死后,看出风头不对的希尹于天眷元年(1138年)请求下野。

    朝廷虽然一心想要打击宗翰一党,但也不能做的太明显,给人留下口实,但又不想就此放过,于是不准完颜希尹告老还乡。

    只有你在位置上,才能露出破绽。即便如此,朝廷还是把相位给罢了,任兴中府尹。这级别降的不少。

    到了这一步,朝廷以宗干为首的太祖一系发现了一个问题,完颜希尹是被撸下去了,可接替希尹的是宗磐的亲信完颜宗隽,这让太祖系很敏感,这么玩下去了,宗翰一党是被玩死了,可宗磐要成大尾巴狼了,而且这小子并宗翰还要野蛮。

    更让完颜宗干感到恐怖的是,一向撒泼惯了的宗磐因为陕西、河南两地(下文详述)如何处理的问题,当着熙宗的面拔出腰刀,刺向自己!

    这尼玛玩大发了,本以为掌握朝廷军政实权就可以控制宗磐,没想到这小子比完颜宗翰还没品。

    装的人不一定腹黑,腹黑的人不一定会装,能不能还含蓄点儿!?咱们以后还能快乐的玩耍吗?

    到了这一时刻,太祖一派与太宗一系的冲突,已达到不可调合的程度。精于谋划的完颜宗干,已经控制不住局面了。

    这不能怪宗干,宗干绝对是能干的,但他的能干是用来对付人的,对付疯子,除了强行压制,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但宗干不想把事情做的太血腥,还是采取了徐图进取的办法。

    第二年正月,宗干再次启用完颜希尹为左丞相兼侍中,封陈王。这一手很明显,是想用宗翰旧部压制宗磐。

    六月,郎君吴矢谋反。

    这次谋反明显是一件小时,小到了在浩如烟海的史料里,你都查不出过称。但希尹却巧妙把这件事和宗磐牵连在一起,最终将宗磐干掉(下文详述)。

    这手玩的漂亮,宗干觉得很靠谱,这么一来,希尹就成了宗干一党的外围人员了,所以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过的还算不错。

    转眼就到了,天眷三年九月,希尹随南巡至燕京。

    当时完颜宗弼攻克河南、陕西地,赶到燕京朝见熙宗。

    宗弼在回元帅府的饯行宴会上,希尹与宗弼言语上其了冲突。

    你说希尹也算是狗血,真还把自己不当外人,宗弼那是宗干的心腹,心腹你懂不?你最多算是完颜宗干的爪牙,爪牙你懂不?你用爪牙去挠心腹,你这是作死的节奏!

    (本章完)

第205章 205境界的差别() 
    要按在下说,这其实是也不是什么大事,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可宗弼这种人不是这样,总以为四海之内皆他妈,谁都得惯着他!所以矫情的希尹就倒霉了。

    二人发生争执后,宗弼在向皇后裴满氏辞行时,告了希尹一状,说玩希尹有不轨言行。

    裴满氏明白宗弼的意思,这事得和皇上说。

    皇上一听,这还得了,你得罪了我叔,你什么意思,不闷死你,你就不知道我是波霸!

    倒霉的希尹瞬间就从人工智能,变成了天然傻逼,被冠以“奸状已萌,心在无君,言宣不道。逮燕居而窃议,谓神器以何归,稔于听闻,遂致章败”的罪名处死,两个儿子同修国史完颜把答、符宝郎完颜漫带也连带被杀。

    诛连这事很不靠谱,就因为他是他射出来,所以他死就得他死?不过话说回来了,这也成立,你老子当年风光的时候,你不也跟着吃香的喝辣的?

    皇统三年(3年),熙宗终于缓过劲了,明白希尹根本无罪,实无奸状,也就恢复其名誉,赠以开府仪同三司、邢国公。

    奸不奸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需不需要,人都死了,一切也都无所谓了。所以要想活的长远,尽量不要选边站队。这样或许活的憋屈,但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希尹是有大才华的人,和宗翰一样,对金国有大功劳,可一旦政治需要,甚至是个人需要,不过也就是一张随意可以丢弃的旧报纸。

    到了世宗完颜雍当政时期,追谥希尹“贞宪”,这并不是多么显赫谥号,以希尹的功劳,享“文正”的谥号不为过啊。

    韩企先,辽燕京人。辽太康八年(1082年)生。九世祖韩知古为辽为中书令,累世显贵。

    韩企先于乾统年间中进士,金天辅六年(1122年)在中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县)降金,任枢密副都承旨,此后任转运使、署西京留守等职。

    天会六年(1128年)代替去死的刘彦宗为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

    次年,迁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封楚国公。

    天会十二年(1134年),韩企先为尚书右丞相,召至上京会宁。

    太宗令其议礼制度,老韩损益旧章,建立了金朝各项典章制度。

    他做这个工作,是非常称职的,据记载韩企先博通经史,知前代故事,“或因或革,咸取折衷”。

    作为宰相级别的人,就会涉及到选材的工作,在这方面老韩做的也相当不错,是金国当时有“一时台省多君子”的佳话。

    在未期间,能够向太宗谏议,拾遗补缺,博得女真贵族的敬重与赞扬,世称“贤相”。作为二等功公民,能得到一等公民的认可,这点很了不起,显然老韩不仅仅智商高,情商也是相当的高,也正因为如此,宗翰倒台后,作为宗翰党徒,竟然能安然无恙的继续活下去。

    世宗完颜雍做老大时期,就多次感慨老韩的才华,一次对大臣说:“汉人宰相,惟韩企先最贤,他不及也。”

    后来又说:“丞相企先,本朝典章制度多出斯人之手,至于关决大政,与大臣谋议,不使外人知之,由是无人能知其功。前后汉人宰相无能及者,置功臣画像中,亦足以示劝后人”

    皇统元年(1年)封濮王。

    皇统六年(6年)病卒,终年65岁。

    大定八年(1168年),配享太宗庙廷。

    大定十一年,图像衍庆宫,位列开国功臣。

    大定十五年,谥简懿。

    为了心中的执念慨然赴死,是无比的悲壮,但为了心中的执念苟且的活着,即便被不明真相的人唾骂,依旧能够生命不止战斗不息,这才是真正的勇士。

    老韩做到了,你可以说他软骨头,可以说他见风使舵,但他的功绩是不能抹杀的。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快哉、快哉!可是仁义之外的苟且,就真的一文不值吗?

    高晓松说:“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下以为:“生活不只是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有的时候,你不的不承认,务实就是一场苟且,仅此而已。可是希尹不懂啊,他想要在宗弼面前表现出前辈的尊严,然后仅此而已!这就是境界的差别。

    咱们在说说大宋这边境界的差别。

    二月初八,高宗皇帝在行在接见了岳飞,君臣还在蜜月期,相见甚欢。

    不过两人之间对话,却也让人感到两人之间的代沟,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二人相见后,高宗皇帝从容问道:“卿得良马否?”

    岳飞回答说:“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这段话很长,在下不揣冒昧的解释一下:我有两匹马,每日吃掉几斗草料豆子,饮掉一斛泉水,但如果不是精料洁水便不吃不饮。披挂上鞍甲奔驰,开始时跑得并不快,等到百里之后才开始奋起加速,自午时到酉时,还可以再跑二百里。卸下鞍甲依然气不喘汗不流,好像没事一样。它能吃能喝但又不乱吃滥饮,力量充足而不求逞一时之速,是能飞跃千里的良才,然而不幸相继死亡。现在所乘坐的马匹,每天吃的草料不过几升,而吃不择食,饮不挑水,缰绳还没有拿好,便踊跃急奔,才跑了一百里,便力量用尽而喘汗交加,好像要倒毙的样子。这是它吃喝不多容易得到满足,喜好逞能卖弄而力量容易枯竭,是平庸低下之才。”

    高宗称赞岳飞回答得好,说:“卿今议论极进。”

    (本章完)

第206章 206刘光世罢官() 
    岳飞是想表明自己做好了北伐的准备,我的力气不仅仅是跑个二百里,后面才是我发挥的空间。

    高宗认为岳飞是想多要一些“草料”和“清泉”。

    “豁然开朗”的皇帝任命岳飞为太尉,接着又任命岳飞为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这就尴尬了,当你展示蜡烛时,有的人想到的是蛋糕,有的人想到的是皮鞭……

    人的境界决定了想法的不同,而地位的差别又不能彻底沟通,所以就有了误会,直到有一天,彼此翻了脸,还都认为是对方的错。

    而后,岳飞随高宗来到建康。

    高宗把王德、郦琼的部队交给岳飞指挥,诏令晓谕王德等人说:“听飞号令,如朕亲行。”

    高宗皇帝这点做得很和岳飞的心意。岳飞需要强大力量,实现自己北伐的目标,这是一股及时雨。

    还是那句话,高宗皇帝是否有北伐的念头。

    这个暂且搁一搁,咱们来说说王德和郦琼的故事。

    王德咱们之前说过,那是刘光世的部将,郦琼也是。在老刘的军中,两人地位相等。

    前面咱们说过,刘豫集结三十万大军南下,刘光世一脑门子全是逃跑的想法,并付诸了实际行动。

    刘延庆虽不是高明的统帅,但也是一个敢战的猛将,怎么就生出了这么一个玩意?

    生个好儿子确实不容易,怪不得曹操当年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找爹当找***。”

    还是张浚下了死命令,才把刘光世给弄了回来。

    刘光世为了保住脑袋,这次调兵遣将,派遣王德、郦琼领军从安丰出谢步,击败金兵,这才算把防线的缺口给堵上。

    张浚眼里揉不进沙子,刘光世最后打了胜仗,但是张浚还是参了刘光世一本:“刘光世骄惰不战,不能当大将,请求罢免老刘。”

    不想变形的金不是好钢,高宗皇帝知道刘光世不是带兵的料,别说金刚了,你让他打¥飞%机,他都够呛喷的出,太不爷们了。

    不过,高宗皇帝没打算在为难老刘,一则呢,老刘确实还有用,别管他跑不跑,他横在那里,就能牵扯金军的兵力,第二,他有军队在手,不能轻易的动他,万一激起兵变就不好玩了,只是让张浚和赵鼎商议安置刘光世。

    按照张浚的意思,肯定是一撸到底。赵鼎和皇帝想法差不多,他认为刘光世是军门世家,很多将校都是出自于其家门下,贸然罢免刘光世,可能会激起兵变,应徐图之。

    赵鼎的方案更加合理,朝廷改任刘光世为护国、镇安、保静军节度使。

    这个诏书下来后,遭到了右司谏陈公辅的反对,并上书弹劾刘光世,说:“刘光世这种沉酣酒色之中,不体恤国家大事,对他这种恢复中原,根本提不起兴趣的将军,应该直接罢免流放,现在还让他身居高位,不是让其他将领不服吗?”

    一直是踏遍青楼人未虚的老刘,知道这次玩大了,遇到采阳补阴的高手,得赶紧喝汇仁肾宝。于是上书朝廷,请求罢免自己军政职务,又将所剩余的财物献给朝廷。

    朝廷本以为老刘在拥兵自重,打金国一路跑是为了保全实力,没想到刘光世被谏官弹劾了一下,竟然吓成了这样,这孙子太怂了。

    既然你这么怂,那我只好配合了,中书立刻就坡下驴,拜刘光世为为少师,充任万寿观使,奉朝请,荣国公,赐给第一等府第,所属兵将拨给都督府统辖。等于说朝廷用一连串的虚职,换走了刘光世的兵权。

    老刘主动让出兵权,是为了换的以后的荣华富贵,可没想到墙倒众人推,中书舍人勾龙如渊要求收回赐给府第的命令。

    高宗皇帝是厚道人,目的已经达到了,何必要搞死人呢?于是下诏说:“光世罢兵柄,若恩礼稍加,则诸将知有后福,皆效力矣。”

    老刘这么多年是没打过什么仗,至少为国家保留了一只军队,何况他也没有做出什么特别出格的事情,主动交出军队,换一生富贵,从朝廷的角度来说,他值了,非要弄的生生死死才过瘾吗?和谐一点不好吗?

    宋朝的文官,尤其是御史台和知谏院的一帮愤青,啥事也不会,就会乱喷,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大宋的灭亡,多半就是因为这帮人互喷的结果。

    而且中国人很有意思,就喜欢侃侃而谈吹牛b的人,比如说欧阳修。咱们又憎恨干实事的人,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