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王朝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塞北王朝金-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岳飞见宋军杀人太多,心中大为不忍,大喊说:放下兵刃做在地上,就算头是投降。

    这一嗓子喊到了八万降兵,这个数字太夸张。在《杨沂中传》中记载是八千人,这个数字还是比较靠谱的。

    岳飞是英雄不错,但后人对其美化也太过了,他只是一个有操守的人,而不是神。

    岳飞还年轻,权柄也不够重,他喊出了:“不从贼者坐,吾不汝杀。”,但却没有能够兑现。

    张俊认为降卒太多,万一发生叛乱,将不可收拾,坑杀了这批降兵。

    不得不说,张俊没有白起之才华,却有白起之阴毒。当然了,老张未来的结果更是羡煞了白起。老白为秦国一生征战,可以是说秦统一中国的两大奠基人之一,可是却被秦王刺了一柄宝剑,了却了余生。

    可人家张俊就是靠着拍马屁,就的了一生几代的荣华富贵,真是不太奇怪了。

    有人说:弱者没有资格要求公平。白起算是弱者吗?这正应了那一句话:地球都是斜的,那有什么公平可言。

    可能有看官要问,秦统一中国的另一个点击人是谁?当然是商鞅了。

    收复筠州、临江军后,张俊向朝廷报捷,高宗大为高兴,赐亲书信要求张俊宜将剩勇追穷寇,取得最后的胜利。

    张俊自然也是明白的,没有等到拜受高宗亲自书写的诏令,就已经发兵追击贼众。

    马进率领残兵到南康投奔李成。

    岳飞所部紧追不舍,夜间于朱家山追上马进,斩杀其将领赵万。

    听到马进失败的消息,李成亲自率领十多万的人马救援马进。

    此时张俊的主力也前汇合。

    贼寇商元占据草山,依凭险要地形布设埋伏。

    张俊派遣步兵从小道直奔山上,杀死伏兵夺得险隘,乘胜追击至江州。

    李成看到形势危急,便渡江而逃。

    宋军收复江州。

    兴国军等处的群盗,听说张俊率兵来到,也都四散逃走。

    张俊率兵渡江到黄梅县同李成交战。

    李成接受奉新丧失险隘失败的教训,占据石幢坡,凭借山险用木石滚压官军。

    在这一筹莫展之际,据记载说张俊是亲自冒着箭矢滚石,率众攻取险隘,贼众数万人全部崩溃。

    张俊是当年抗金军队中下来的将领,应该有点勇武。可惜的是,此人从西北到东南的以后,就沉湎在了温柔富贵乡里不能自拔,没想到在临危之际,竟然生出了当年豪气,难得!难得!!

    马进被追兵杀死,李成逃到北方投降刘豫的伪齐政权,叛乱的各郡全部平定。

    朝廷拜张俊为太尉,杨沂中也被迁任宣州观察使。

    这个世界上很多很多人,隆重地种下西瓜,苦逼地收获芝麻,但人老张绝对是种芝麻得西瓜。

    而我们的岳爷爷,就没受到什么奖赏了。

    根据《岳飞传》记载,岳飞在这场战役之中有上佳表现。

    《杨沂中传》和《张俊传》中几乎没有提到岳飞,只有在《高宗本纪》中提到岳飞率兵到洪州跟随张俊击败马进。

    或许岳飞没有《岳飞传》中记载的大功劳,但一起打仗的,一点奖赏都没有,别的暂且不说,杂牌军的性质就暴露无疑了。

    大宋的局势有了一些好转以后,开始有人出幺蛾子了,有一个名字叫做崔绍祖自称是越王的儿子,受太上皇的诏令任天下兵马大元帅。

    撕碎龙袍是死,打死太子也是死,竟然都冒充皇亲了,应该玩以个大的,自立为皇帝得了,还做什么兵马大元帅?

    有人解释说,这是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在下想要的是,你可拉**倒吧。你不是真的,你是假的,要玩只能玩大的。

    (本章完)

第179章 179假冒的小王爷() 
    这事闹大了,天下不少人都在看笑话呢。

    高宗皇帝很尴尬,他当然明白这小子是假冒,但老百姓就喜欢把假的当成真的,一个弄不好,那就成了裤裆装黄泥,不是屎也是屎。

    高宗皇帝不能直接弄死小崔,必须要走一圈司法流程,就下诏招“兵马大元帅”到行宫。

    以小崔的智商和目的,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认为见了皇帝后,自然是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从此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

    还是那句话,长得丑、却想得美是悲剧,花没开,菊花却开了。

    小崔到了行在发现不对,高宗皇帝对自己并不待见,还派人专门“保护”。

    他也没郁闷,好吃好喝的招待就成,反正自己也不想翻天。你做你的天子,我做我的王爷,大家两不相干好不好?

    不好!

    小崔是没想翻天,只是天却不想载他。

    绍兴元年十月的,小崔假冒王子的事情被查了个水落石出,冒充皇族和造反也差不了多少,于十月二十五日被处死。

    小崔从三月十三日开始诈称王子,到被处死也有七个月的时间。

    也有人说,高宗搞死小崔,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还是那句话:你可拉**倒吧。

    他即便是真,也只是越王的儿子,既不是钦宗皇帝,也不是钦宗皇帝的太子。怎么可能对高宗皇帝产生地位影像。

    和后来的柔福帝姬案不同,小崔铁定是假冒王子。

    遗憾的是,小崔同学没能享受到皇族的待遇,就身死人手了。哎……幺蛾子不能乱出的呀,否则会要命的。

    富平之战后,金宋两国都暂时罢兵了,金国需要休整,消化占领区域。宋朝也致力于平定内乱。

    当然了,双方虽然没有大战,但小规模的冲突还是不断的。

    三月十八日,金军攻破阶州。

    四月初,阶州统领杜肇就收复了阶州。

    此时的金国,更多的是掠夺性征战,打完就抢,抢完就走。所谓的收复,听起来牛逼哄哄,实际上牛逼怂怂。

    完颜昌占领泰州和通州后,打算彻底消灭驻扎在兴化县缩头湖的张荣所部。

    本以为打这种民兵,等于是天上馅饼的好事,结果这一次天上掉的是大铁饼,把完颜昌砸的是七荤八素。

    三月,完颜昌率领上万水军,用大战舰作前导进攻张荣水寨。

    张荣只有几十只小船,但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他为人也颇有谋略。

    他认为:“金人止有战舰数只在前,余皆小舟,方水退,隔泥淖,不能触岸。我舍舟而陆,杀棺材中人耳!”

    老张同学不仅分析的头头是道,干的也是有模有样,果然把金兵引入沼泽。

    金兵陷入泥淖,不能自拔……

    张荣军砍瓜切菜的杀了过去……

    金将完颜忒里被杀,完颜昌的女婿、万夫长浦察鹘拔鲁被俘。

    这场战斗对完颜昌来说,只是像脚底的一粒米,不要因为一点不舒服,你就要去拿,因为拿了也不能吃。悲催的是还被米粒粘在了受伤,甩也帅不掉,太尴尬啊。

    张荣乘胜克复泰州、楚州。

    完颜昌一直撤至淮河以北。

    淮东路大部分州县又重归宋朝。

    这场战役是南宋立国后空前的大捷,缩头湖后来也因而改名为“得胜湖”。

    刘光世任命张荣为泰州知州。

    张荣这仗打的,刘光世一辈子也比不了,可却还要刘光世手下某差事,还是官二代好呀,就算是一坨屎,也可以当成烂泥扶上墙。至于是不是豆腐渣攻城,并不重要,反正纳税人买单。

    也就在这个越,陕西的金军逼近兴州,张浚退保阆州,任命端明殿学士张深为四川制置使,命令参议军事刘子羽前往益昌。

    四月,完颜昌渡过淮河屯兵宿迁县马乐湖,数月以后北归。

    回去其实也挺好,老婆孩子热炕头,闹什么闹呢?把小命闹了,又能得到什么呢?得到的就是惨兮兮的死去,完颜昌诠释的很好,我们将来会说到的悲剧。

    十四日,元祐孟太后逝世。谥昭慈献烈皇后,葬会稽县上皇村。

    绍兴三年(1133年)改谥昭慈圣献皇后。

    当初汴京城破,宋皇室几乎全数被俘北迁,孟氏与高宗是极少数幸免者。

    在绍兴十二年(1142年)高宗生母韦太后自金国放归以前,孟氏一直是当时宋室母仪之表。

    高宗南渡不久,金人再次南侵,于是乘船入海,孟氏向江西逃亡。

    金人一再追击,孟氏随行兵众溃散,甚至到了以步行躲藏的窘境。

    高宗知道孟氏处境后,说:“朕初不识太后,自迎至南京(应天府),爱朕不啻己出。今在数千里外,兵马惊扰,当亟奉迎,以惬朕朝夕慕念之意。”并派人迎至高宗行宫所在。

    孟氏性情恭谨,没有什么不好的事见闻于朝廷。唯一嗜好饮酒,高宗皇帝表现的很孝顺,他认为越酒不好喝,命人另外再买甜酒。

    孟氏也很识得的进退,差人前去付帐,从不强取而不付酒钱。

    孟氏经常头晕目眩,有宫人给她出主意,用符水治病。出这个主意的人,脑袋里不知道那根筋脉背叛了自己!

    在宫里用符水,你这不是找死吗?立马让孟氏想起了当年悲催的日子,马上命令将这个宫人赶出宫外……

    孟皇后的一生很是跌宕,本无心争名夺利,但是却卷入了新党和旧党之争,使得自己大起大落,最终功沦落在道观居住。却因祸得福逃过金人的毒手。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五月,金军兵分两路攻打川陕。

    东路由没立率领,从凤翔西上。

    西路由乌鲁率领自阶州(今甘肃武都)、成州(今成县)东出大散关,合攻和尚原。

    天苍苍,野茫茫,天边来了一群狼。

    西路金军先到和尚原北山。

    和尚原守将吴玠将士卒分成数队,轮番和金兵交战。

    金兵远道而来,未及休整,在加上路狭多石,金军被迫舍马步战,离开了马的金军,抵不住以逸待劳的守军。

    (本章完)

第180章 181和尚原大战() 
    经过富平之战,及战后的小规模交战,金军基本拿下了陕西全境。

    从表面形式来看,宋朝是惨败,靖康之变后的积蓄基本付之东流,之后的北伐,再无法聚集起如此强大的军力。

    但对金国来说也惨胜,最后的一个战神娄室病入膏肓,宗弼之流抛开演义的成份,不过是二流的将军罢了。富平之战宋朝唯一的胜仗就是从宗弼抢来的。

    有宗弼这样的人领军,金国有败仗要吃的。

    从兵源素质来说,那些“耐饥渴苦辛”的野兽几乎也不存在了,唯一的优势不过是存在在心理上。之后的战争,我们也可以看的明白,双方开始互有胜负了。

    即便是如此,金国的高层还是存在灭宋的想法,但全面进攻已经不可能了,所以金国分了两步走。

    第一步保证原辽国地区的稳定,所以让刘豫夹在宋金之间,作为两国的缓冲。

    第二步集中优势兵力,对宋朝进行重点进攻,以图牵一发动全身,使宋朝在金国的压力下崩溃。

    第一步已经完成,但第二步并不容易,在东线有淮河、长江阻隔,在西线有李彦仙等名将,更重要的西线的宋军战斗力强大,金军的推进速度极为缓慢。

    但是张浚和曲端的傻13行为让金国看到了希望,陕西拿下,只要拿下四川,便可控制长江上流,然后顺江东下,动东西线夹攻宋朝。

    如果这个战略目标实现,宋朝必死无疑。后来蒙古灭宋,就是走的这条路。

    然而让金国没想到的是,吴阶击败了没立和乌鲁,金国的入川计划失败。

    但金国没死心,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吴阶传》里有这么一段话:“全人自起海角,狃常胜,及与玠战辄北,愦甚,谋必取玠。”

    这段话的意思很直白,想要进入四川,就要先搞死吴阶。

    绍兴元年秋,接替娄室掌管陕西战场的宗弼,率领金军主力近十万人驻与渭水北岸。

    宗弼这次很小心,精心准备了近两月,于十月初九在宝鸡渡过渭水,并且垒石为城,在神岔口留一军守住山口,主力直抵和尚原宋军阵前。

    吴玠命令诸将选择劲弓强弩,轮番对金兵进行射击。

    这些劲弓强弩号称“驻队矢”,弓箭连发不断,密如雨下。

    从中午至晚,宋军击退了金军三次大规模进攻。

    待金军锐气耗尽,吴玠用率军从侧翼进袭,断绝金兵的粮道,且在金兵退走路线神岔口设了埋伏。

    十一日夜二更,吴玠遣发诸将全面反击,袭破金军数个营寨。

    这一战打的极为惨烈,许多金军被逼得跳崖自杀。

    四更,大散关的援军赶到,宋军攻打完颜宗弼的主营。

    金军接近崩溃,宗弼无法坚持,他顾不得神岔口的宋军伏兵,于十二日寅时全军拔营撤退。

    宋军掩杀而至,金军到没溃败,在宗弼的指挥下且战且走。

    寅至酉大小三十余战,金军终于支持不住,好在有韩常等人的拼死掩护,宗弼杀出神岔口,但其后心连中两箭,辛亏重甲护住了一命。

    宗弼成功逃走,属下的百战精兵几乎全军覆没。

    宗弼出战前带有数百匹从马,杀出重围后仅剩六匹!

    和尚原大败是金立国以来最大的败仗,这一仗让金国死了入川的心事,当这个念头再起的时候,就是到了吴曦时代了,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这一仗,惊动了金国朝廷,吴乞买本来没有什么机会过问军事的,这下反而是个机会,你宗翰搞不定的事情,我吴乞买来搞。

    当然了,吴乞买不是真的要谋划南伐,而是借着这场败仗打压宗翰和太祖一系。

    金廷下诏斥责宗弼,褒奖撒离喝,任命其为陕西经略使,屯驻于凤翔,同吴玠对峙。

    张浚上表报捷,朝廷任命吴玠为镇西军节度使,,吴璘为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

    吴璘(1102—1167)字唐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是吴玠的弟弟。智勇双全,与兄长吴玠一起成为著名的抗金大将。

    十一月二十六日,金国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