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王朝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塞北王朝金-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世很多人对这个圣旨有质疑,认为这个是假的。

    但在下觉得,只要确定曹辅带来圣旨这件事,不是虚构的话,圣旨就不会是假的,因为曹辅不是小人。

    这个人因为劝谏徽宗皇帝不要和李师师来往,后又怒斥“六贼”之首的王黼而被贬官,人品官品都是很不错的,说他配合金国或者配合赵构弄这个假圣旨,应该是没有可能的。我们前面也说过,再这段时间金国和大宋确实在有一会,没一会的在和谈。

    靖康二年的正月初三的时候赵构就到达了东平。

    十二日,高阳关(当年杨延昭镇守三关,高阳关就是其中之一)路安抚使黄潜善、总管杨惟忠也率军数千人投奔赵构。

    赵构下令黄潜善屯兵兴仁,留下杨惟忠为元帅都统制。

    金国还真被赵构给忽悠了,真以为赵构在澶渊,就派遣中书舍人张赝带着金国士兵前来招降。当然了,赵构要是不投降,这些士兵就是招呼你的。

    让金国始料不及的是,这里不是赵构,这里是宗泽,被强弓硬弩给射了一顿,金兵退去。

    赵构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心里还是觉得东平也不太安全,在汪伯彦的建议下,前往济州。此时赵构的心已经在忐忑中放荡,一丝去汴京的想法都没有了,只要不提议去汴梁,那就是自己人。打仗?开玩笑,王爷我只做爱做的事,只交配交的人。那些让我汴梁的,都是坏人。

    哎呀,这话听起来怎么这么让人热血沸腾,有吃麻辣烫抑的感觉……

    这个时候,金国徽宗和钦宗皇帝已经被弄到了金国大营里,成了俘虏。于是许多勤王之师调转方向投靠赵构这个皇族大牌,这么一来,赵构手下的人就多的不能在多了,根据《宋史·高宗本纪》记载,有“百万之众”。据一些史家考证确切有九十六万。

    哇,不管是九十六万也好,还是一百万也好,反正相去不远。这个恐怖的数字,如果是金兵的数量,或者后来蒙古兵的数量,估计能让全世界尿崩。

    咱们大宋的军队,战斗力如何,看看那守黄河的十四万军队就该明白。而且宋朝的军队数字往往比较虚。比如说,某个将军原本有三千军队,他会向上报五千或者更大的一个数目,这样一来他领到的饷银就是五千人,那多余的两千人的饷银就归了他了,所以说,百万军队实际有多少未可知也。

    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是,你没有军粮,你拿什么养活这些人,这些人本来战斗力就和月经不调的猴子差不多,你还不给他吃的,他还能给你打仗?

    据说赵构派人四处催饷,最后弄回来了七百多万贯,看起来很多,要是给一家一户用,那是天文数字,可分给九十六万人,只能当二十天工资。

    没过多久,金国就废了钦宗皇帝,立了张邦昌。消息很快就到了济州,家国不保,赵构这次又哭了,估计这次是真哭了,皇帝不姓赵了,意味着自己的特权没了,可以说对每一个宗室都是不折不扣的打击。这种平时感觉不到的优越感,就如内裤一样,失去的时候你才知道它用处。

    当时很多人觉得,金国人随时会追来,就想让赵构到宿州避避风头,但是三军将士一听元帅要跑了,于是很多就开始骚乱了。赵构看这种情况,一个不好就是兵变,所以没敢执行这个计划。为了安抚人心,任命宗泽为徽猷阁待制。当时宗泽的名气已经很响亮了,用来压制这帮乱兵,是非常好用的。

    后又任命任命汪伯彦为显谟阁待制,担任元帅。黄潜善为徽猷阁待制,担任副元帅。对这两个人来说,就天落白馍—狗造化。

    这个时候情况稍微要好一点了,宗泽率部队从大名向开德进发,一路上与金兵连打十三仗,屡战屡胜,进驻开德。

    宗泽率部继续向开封推进,击溃拦截的金兵,接连攻克南华、卫南、韦城,距开封已不远。赵构却辗转后撤至东平、济州,拥兵观望,坐视宗泽孤军苦战。

    宗泽率军与金兵浴血奋战,虽取得了一连串胜利,但毕竟兵力有限,难以打破金兵对开封的重重包围。

    当然这段历史只是记载在《宗泽传》里而已,而且没有明确地点,也没有明确时间,很多史学家都认为这仅仅是后世的附会。事实上也是如此,宗泽的兵马并不多,物质也不多,怎么可能一支孤军屡战屡胜呢?在下绝对宗泽遇到的肯定仅仅是小股金军,否则的话不可能连战连捷。

    (本章完)

第96章 097愤怒的小鸟() 
如果宗泽真打如此风生水起,应该能半路将徽,钦二帝给劫回来。

    宗泽有这个想法,也付诸了实际行动。他带兵经过过黎阳,到达大名以后发现只有他的这一支部队,便放弃了行动。这充分说明宗泽的部队人数绝对不会很多,人数不多,还能连战连胜,多少有些浮夸……

    徽,钦二帝没有被劫回来,是遗憾的事情,但是对赵构来说,这真的是好事情。将来赵构愿不愿意,把老爸和老哥迎接回来,咱们现不去论证。此时这两位爷被抓,对赵构来说,也是一个狗造化,太幸运了。

    而且宗室是全完啦,所以一直都不愿意干皇帝的张邦昌,就派遣吏部尚书谢克家把玉玺送到了赵构的手中,表示自己干皇帝是不得已的是事情,并请求赵构回到汴梁。

    这个时候,耿南仲这个小人挑头带领幕府中人劝赵构称帝,现在的赵构自然不同意的,现在金国正因为抓不到自己而恼火,自己那能往这个火坑里跳。

    汪伯彦这帮小人不甘人后,害怕这么大的功劳,落不到自己的头上,也急忙赶来劝谏赵构登基。这帮人渣,手下百万之众,战斗力虽弱,但是也是一股力量,竟没人建议去拦截金兵,救回被俘的两位皇帝,却在这里蝇营狗苟,谋一个从龙之功,这样真的好吗?

    赵构只有十九岁,身边都是这帮奸佞小人,原本英明神武的性格也会被陶冶的不堪入目。此时的赵构没发一兵一卒去营救父兄,也成了他人生最大的污点,跳到银河里也洗不清。

    救或者不救,你爹就在哪里,做不做皇帝,汗青就在那里……

    历史不能假设,如果赵构为营救父兄做出努力的话,即便不成功,那么在汗青之中,他的地位甚至可以媲美汉之光武。

    就在这个当口,宗泽也来信了,在信中也劝说赵构登基,但宗泽考虑的和耿南仲,汪伯彦大不相同,宗泽是希望赵构早匡正帝位,兴复赵宋,不是拍马屁。

    而门下侍郎吕好问送来的劝进书很打动了赵构,该书说:如果不谋自立的话,恐怕出现不应该当皇帝而当上皇帝的人。

    这话很客观,现在赵构作为太宗这一脉在中原的极少存在,你要不做皇帝,那么太祖那一脉或者涪王那一脉就会有人跳出来做皇帝。而且柴周也是有后人的,甚至无相干的人出来做皇帝也未可知。

    于是赵构只能放开恐惧,干皇帝。估计这个时候经过无数次劝进以后,赵构也想明白了,《雷电》中的一个道理,既然不想打飞机,那就躲子弹呗。干皇帝也没什么不好,你金国有木马,我以后就不设置密码,我只管一路跑,反正换个城市接着玩,大宋真的很大的哟。

    赵构是一个精细人,知道现不能这么爽快的答应,否者真的会给别人留下不孝不悌的骂名。这个是最需要做的是,顶风扛一面大旗,上书四个大字:“我带了套!”这养才能让天下知道他的纯洁。

    初九的时候,济州老百姓前来向赵构建议说:在济州的四方可以看到济州城里有火一样的光芒,这是吉利的象征,请求赵构在济州即位。

    济州这什么破地方,赵构虽然这个皇帝干的有些勉强,但是也不愿意太过于寒酸,更加不会答应了,恰好这个时候宗泽的一份信给赵构解了围,宗泽在信中说:南京(今河南商丘)是太祖兴起为王之地,距离四方位置适中,漕运又很容易,您应该去那个地方。言下之意就是前往南京称帝。

    这个时候,被张邦昌弄出来垂帘听政的孟太后,派遣侄子卫尉少卿孟忠厚持手书给高宗,要求赵构称帝。张邦昌自然也不会落于人后,率东京城内的文武百官请求赵构称帝。赵构还是端着,不接受。

    于是来回再三,在四月十八日得时候赵构答应代理处置军国事务。

    十九日得时候,赵构命令宗泽先率军分别驻扎长垣、韦城等县,防备发生意外事件。这其实就是为登基做准备了。这个时候东道副总管朱胜非到济州,宣抚司统制官韩世忠率军来投奔高宗。

    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人。崇宁二年(1103),考中进士。靖康元年(1126)任东道副总管并代理应天府。在金兵攻城的时候,这个家伙跑了,后来金兵被韩世忠给打败,老朱就又回来了,和韩世忠一起来投靠赵构。

    朱胜非这个人有点投机派的意思,到了之后对着康王赵构,一顿马屁,强烈要求康王登基。因此给康王赵构留下可深刻的映像。这个人我们以后还要提起,先按下不表。

    说金国的历史,靖康之变是必须说的,而赵构、岳飞、韩世忠、吴玠等人也是必须要说的。

    赵构正在详细说,作为“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我们下面也要铺开了细说。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身材伟岸,目光如电,勇猛过人,据说可以驯服烈马。可以说硬件设施精良。

    早年的时候韩世忠家道比较贫寒,而且韩世忠,不善于做营生,虽然有着种地的身板,但没有种地的心。一直以一个泼皮身段勉强度日。

    自己心中也是郁闷,认为自己这辈子算是玩完了,就这么浪荡一生了。以至于,有一个术士,给他看相说,你以后可以位居三公之列。老韩都觉得这个术士在讥讽自己,老子作为一个成功的失败典型,你这么说真的好吗?于是老韩就把那个术士一顿臭打。

    可以看出,韩世忠早期并没有多少英雄气,毕竟能够处淤泥而志向高远的人是少之又少。所谓的成功都是生活他*M*逼的,当然了还要看最终是坚持了,还是妥协了。

    正当韩世忠一以贯之的做无赖的时候,有人给他建议说,你既然有这一膀子力气,还不如去当兵,当兵总还能混一口饭吃。

    韩世忠一想,是这个理,于是在乡州招募士兵的时候报名参加,经过一段时间的军事训练,韩世忠是弓马娴熟,勇冠三军。

    (本章完)

第97章 0098搞笑的刘光世() 
在下怀疑,给韩世忠出注意的这个人,多半是想让韩同学早点滚蛋,别再这里晃荡烦人。不管目的如何,对韩世忠来说那就一盏锃光瓦亮指路电灯泡,韩同学开始从孙子一步一步走向大爷。

    在崇宁四年(1105)时候,西夏骚扰大宋边境,延安郡调兵抵御,韩世忠作为一个小卒是破关斩将,将对方首领的首级斩下,扔出西夏营寨外……

    这是什么感觉,闭上眼睛想想,常山赵子龙!

    宋军一看,唉呀妈呀,小韩行呀,于是大兵一起杀向夏军,大破西夏。

    又一次和西夏交战,西夏监军驸马兀口移非常勇猛,杀的宋军是没人敢去单挑。

    韩世忠到了以后,单骑突击,便剁了兀口移,西夏再次溃败。

    这是什么感觉,闭上眼睛想想,有没有关云长斩颜良劈文丑的感觉。

    更何况,当年关老爷是仗着马快,乘颜良抱拳通名之时,把颜良给剁了的。韩世忠就是小兵,或者是一个小军官,没有曹老爷送马。而驸马作为最大的马,自然胯下的马也精悍之极,否则也做了不驸马。这么一算,韩世忠已经在起跑线上落后了。

    立了这么一个大功劳,该升官了吧。可童大公公很风骚,他不相信一个小卒能斩杀对方的监军驸马,认为是经略司虚夸,只是给韩世忠加升一级。

    不过韩世忠也不气馁,本来也就是混口饭吃的,没有太多的抱怨。更有可能,年少轻狂的老韩,也没弄明白斩杀的这个人,在西夏是多大的干部。

    是金子一定会闪光,在西夏战场这个平台,韩世忠靠着勇猛无匹的武力,升迁到进义副尉,进勇副尉,成了为一个下级军官。

    方腊起义,韩世忠跟随王渊前往江浙平叛,韩世忠打西夏人都打的是风生水起,手起刀下敌首落。打起这种农民起义,更是杀鸡用牛刀,旗帜所指之处,所向披靡。

    王渊叹服其能说:“真万人敌也。”于是深相接纳,把所携带的白金器具,全部赏给韩世忠。银子绝对不少,为什么这么说。根据史籍记载,王渊这个官是一个敛财的好手,到哪打仗都带着巨款。

    方腊败落以后,躲在睦州青溪峒,据说这个峒有三窟,地形很复杂,宋兵不知道该如何进入。

    当时朝廷可是下旨说:得到方腊的首级者,就授为两镇节度使。这个诱惑太大啦,宋兵是急的嗷嗷叫,也没办法。。

    韩世忠比较聪明,知道着急是没有用的,就带着几个手下在山涧溪谷中寻找。

    该到韩世忠发迹了,他碰到一个当地的老妇,老妇把路线告诉了韩世忠。

    韩世忠也没通知兄弟部队,自己就挺剑前往,越过险阻,直捣方腊的巢穴,仗剑格杀数十人,生擒方腊。这个貌似比水浒中说的,武松单臂擒方腊还要传神。

    倒霉的是,韩童鞋刚把方腊给抓了出来,被自己的顶头上司,辛兴宗撞了个正着,这份功劳就成了辛老湿的嫁衣了。韩世忠都没有被封赏,这个亏吃的大了。

    好在别帅杨惟忠回朝,把这件事告诉了天子,韩世忠被升迁为承节郎。这其实没有兑现当初的诺言,一个承节郎和两镇节度使能一样吗?

    大宋收复燕山,大军被击败,韩世忠前往增援刘延庆,于与苏格等五十个骑兵一齐抵达滹沱河,碰上金兵两千余人。

    这五十个其骑兵,吓都痉挛了,这下玩完了。

    韩世忠怕不怕,咱不好说。但他却在危难之中,展现出一代将才的的素养。

    首先命令苏格等人站在高冈之上,不用走动。而后命令从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