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王朝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塞北王朝金-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宗泽上任后,化成了愤怒的小鸟,勇敢的向那群猪撞去。他上书朝廷,陈明实情,请求予以罢免这种穷百姓、富国家的行为,得到了应允,为登州百姓免除了额外负担。这种积德的事情,现在的官员真尼玛要好好学学。

    后来朝廷派遣马植等人由登州入海联结女真,结盟于海上,图谋夹攻契丹,宗泽感叹说:“天下从此多事了。”

    宗泽虽然得到了提拔,但是也越来越看了解宋朝统治集团的腐朽,觉得自己已难以有所作为,一生高傲却被迫发霉。

    (本章完)

第93章 中兴四将() 
宣和元年(1119),年届六十的宗泽乞请告老还乡,获准授予主管南京(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鸿庆寺的虚衔。其实宗泽只是想和朝廷撒个娇而已,没想到朝廷真的当真了……

    郁闷的宗泽,只好退居家乡义乌邻县东阳,结庐山谷间,著书自适以度晚年。后被人诬告蔑视道教,宗泽被发配镇江“编管”。宗泽被编管期间,夫人陈氏病逝。

    宣和四年(1122),徽宗举行祭祀大典,实行大赦,宗泽才重获自由。宗泽复出后,又被朝廷启用,先掌监镇江酒税。二年后,调任巴州通判。

    此时,辽、金、宋之间正在展开激烈的斗争,忧国忧民的宗泽却被远置西南边陲巴州,完全背离了他的意愿。

    年过花甲的宗大人,面对这几乎不可能改变的一切,学会了微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隐藏,当然还学会了写作。在这期间宗泽的著作有:《古楠赋》、《重修英惠侯义济庙记》等。这些著作都是借景抒情,表述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直到靖康元年(1126),御史中丞陈过庭等联名举荐,朝廷召宗泽进京,出任台谏。新皇帝的诏书,又让宗泽看到希望,不顾六十八岁高龄,立即日夜兼程驰赴京师,抵京后即向钦宗“奏对三策”,力主抗金,反对求和,此后又多次上书陈述抗金主张。

    宗泽被任命为宗正少卿身份,充任和议使。宗泽说:“此行不打算生回了。”有人问他原因,宗泽说:“敌人能够悔过撤兵当然好,否则怎么能向金人屈节以辱君命呢。”一副随时要自爆的样子,当时朝廷担心这手雷影响议和,最终没有让宗泽前去。

    金国第二次南下的时候任命他为磁州知州。

    宗泽带了十几个老弱士兵,匆匆北上赴任。到了磁州后,发动群从修缮城墙,疏浚护城河,招募士卒,组织义兵,施行兵民合一、边耕边战的战略。据说当时是:“应者云集”,又尽府库所有库银,还捐出自己的俸银,高价购买粮食数万斤,备足军粮。

    在宗泽的感召下,百姓纷纷“争献金谷”,支持抗金斗争。

    宗泽上奏朝廷说:“邢、洛、磁、越、相五州各屯精兵二万人,敌进攻一郡,则其余四郡都应援,这样一郡的兵力经常保有十万人。”得到了朝廷的应允,获得了募兵的权利。一时之间河北形式有了一丝转机。

    钦宗皇帝对宗泽的表现也是相当认可,任命宗泽为河北义兵都总管,这个权利看似空头,但实际上很有内涵,一旦宗泽用这个头衔拉拢了北方琳琅满目的义军,那绝对是不可小觑的力量,说不定这是大宋的一个转机。

    不过金国没给大宋机会,出兵围攻北方门户真定,钦宗皇帝无兵可调或者调了也没用,无非就是在添上几条人命,只好命宗泽他率部前往救援。

    宗泽的部队还没出发,金人就攻破了真定,紧接着南取庆源,从李固渡渡黄河。由于金兵担心宗泽率兵从后路追踪,便派遣几千骑兵直攻磁州城。

    不知道这几千金兵是否有拿下磁州的想法,但不管怎样,宗泽这种个性的人,那是到了望乡台依旧能拔剑四顾的主,怎么可能如同一般的软蛋。老爷子亲自披甲登城,命令壮士以神臂弓将敌骑射走,然后开门乘势纵兵追击斩杀敌人几百人。所缴获的羊马金帛,全部赏给士兵。

    这是宋军首次击败金兵,这绝对能鼓舞了河朔各地宋军的斗志。这样一来宗泽就算在磁州暂时站住了脚跟,也就在磁州等到了赵构。

    宗泽很具有智慧,看明白了,金国要赵构前去和谈的猫腻,劝阻赵构说:“现在肃王已经被扣在金国,金国人过了黄河以后,并没有放还肃王。现在大王前去无非是让金国人获得更多的人质罢了,请大王留在磁州。”

    赵构还没来得及说话,死不要脸的王云就说急吼吼的说:你一个小小的知州,知道什么国家大事,阻挠大王前行。这话有点茅房里打灯笼—找死的意思了。

    当时在城外,很多吃瓜群众都在围观,康王赵构和知州大人宗泽。本来老百姓也没注意到王云,这一嗓子吼的,在加上长得分辨率很高,让老百姓认出了。

    诶,就是你小子当年建议皇帝坚壁清野,把我们家给烧了的,你烧了就烧了,就当我们为国家做贡献了。你现在去和谈是什么意思,我们家白烧了?

    而且更要命得是,老百姓看到了他的随身包袱里有“皂裘”,这种黑色的皮衣只有当时的金国人穿,这么一来老百姓就窝火了,原来你还是个奸细!

    自古以来燕赵之地多是慷慨悲歌之士,那能受得了这个?于是乎这帮百姓低头不语这不是百姓在沉默,而是在找板砖。七里闶阆一顿猛拍,将王云放到在地,从此世间无王郎……

    这也是因为宗泽很鄙视王云,就没有劝阻这帮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的老百姓。而康王赵构也不敢因为王云犯了众怒,别搞不好把自己也搁进去了,于是刚干了没几天的刑部尚书的王云,被老百姓上一顿私刑给报废了,一缕奸魂飞往奈何桥。

    人可以无脑,关键别装逼,否则会死人的。

    这帮百姓弄死王云以后,鸡血被打出来,围着康王赵构要讨个说法。赵构是眼睁睁的看着王云是怎么死的,现在这帮人提着板砖来质问自己,吓得两腿筛糠,感觉裤子热了几下,又凉了,有点冷的感觉……

    当然宗泽肯定不会让老百姓把赵构放到,而赵构也不敢再提去金营的事情了。

    更何况赵构本人也不想去金营,宗泽的话是很有道理,自己在去就是添油战术,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身陷囹圄,于是赵构就留在了磁州。

    不过也没能待上几天,宗翰和宗望的部队,在十四万大宋守军不战而逃的配合下,轻轻松松就过了黄河。

    (本章完)

第94章 做爱做的事,交配交的人() 
金军度过黄了,磁州可就成了前线。磁州城下已经有了金国骑士,这些骑士扬言是来抓赵构的。赵构非常害怕,别使者没干成,到成战俘了,但是又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正当自己六神无主的时候,相州知州汪伯彦邀请赵构退回到相州。赵构当然乐意,屁颠屁颠的就带着随从到了相州。

    汪伯彦这个人烧冷灶的眼光真的相当不错,看出来赵构是将来可以依靠的人,亲自到黄河边迎接赵构。十分寒冷的赵构感受到了相当的温暖。相逢,不是恨晚,便是恨早。如此恰到好处的相见,让二人一见倾心。

    赵构十分感动说:“以后我见到天子,一定推荐你做京兆尹。”从此以后汪伯彦就成了赵构的心腹。但在下还是要说:不要轻易的许诺,许下的承诺就是欠下的债!

    这一年的闰十一月,朝廷也知道赵构没有前往金营,就人到相州命令赵构,招募士兵入卫京师。

    这个时候金兵已经包围京师了,朝廷派遣门合门祗候秦仔持蜡书到相州,这个蜡书被秦仔藏在头发里,送到了赵构的手里,诏令: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中山府知府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招募训练士兵。

    兵马大元帅听起来,那绝对有左青龙,右白虎的气势,可赵构现在的实力,就一米老鼠。他到哪里去弄兵马,配合自己当大元帅?

    据说当时赵构得知京城被围,痛哭流涕,搞得士兵也跟着十分感动。痛哭也好,流涕也好,这只是表象,我走我的阳关道,你过你的奈何桥。我是不会去送死的。

    在这个时候,到有一个利好的消息,宗泽进兵李固渡,断绝敌人归路,遭遇金兵。宗泽派遣秦光弼、张德进行夹击金兵。金人败后,留兵分别屯守。宗泽派壮士乘夜袭击金营,攻破三十余砦。

    十二月初一,赵构建立大元帅府,分手下一万人,为五军,任命武显大夫陈淬为军马都统制。几天以后,京师再次派遣使者下令赵构勤王。

    陈淬,字君锐,莆田(今属福建)人。哲宗绍圣初应进士试不第。当时吕惠卿知大名府,对陈淬青眼有加,陈淬被补三班奉职。后与辽兵战于乌原,杀十余人,擒其砦主,因功升左班殿直、鄜延路兵马都监,累迁武经郎。

    宣和四年(1122年),授真定路分都监兼知北砦、河北第一将。淬镇守北砦三年,敌人无敢越雷池半步。不久,升任忠州团练使、真定府路马步副总管。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入侵真定,淬以孤军奋战,虽然击退金兵,但终因寡不敌众,手下三千将士人殉国,陈淬全家八口遇害。

    都说赵构不去勤王,是赵构不念兄弟之情。咱们用事实说话,勤王这种事情,不是说说就可以的,虽然赵构手下有一万多人,至于其他河北州府,能自卫就已经很不错了,那有什么兵力来相助?

    朝廷这是造孽,你让阿凡提放马过来,开玩笑,人骑得的是驴,放毛的马?

    面对朝廷的两次催促,是驴是马已经不重要了,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赵构下河北兵马大元帅令:命河北各地兵马南渡黄河前往京师勤王。

    十四日,赵构离开相州。

    十五日,军队踏着黄河结的冰过了黄河。

    十六日,军队进驻大名府,宗泽率两千军队率先赶到,紧接着信德知府梁扬祖率领三千人随后赶到,张俊、苗傅、杨沂中、田师中等人也随着张俊来到军中。所谓三个臭皮匠,臭死一个诸葛亮,何况这帮人虽然比不上诸葛亮,但比起臭皮匠那是绰绰有余,到真有点打仗的样子了。

    张俊和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同列“中兴四将”。

    张俊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人。这个人箭法不错,十六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三阳地区的弓箭手。不过这也成了他后来不要脸的资本,先勇猛后无耻的典型,后来弄死岳飞就有他的份,当然是后话。

    政和七年(1117),随从征讨南方少数民族,因功任都指挥使。

    宣和初年,随军进攻西夏仁多泉,升任承信郎。后来平定郓州贼盗李太以及河朔、山东武胡群盗,被提升为武德郎。

    靖康元年,因为守卫东明县有功,转为武功大夫。

    我们前面提过,金军包围太原,朝廷派遣种师中增援,行军到榆次,遇金兵数万骑兵,当时张俊就在种师中军中,张俊率所部于金兵交战,张俊是毫不含糊,斩杀甚多,光马匹就缴获了一千有余。

    张俊一战成功,请求追击金兵,种师中认为应该慎重,就没有采纳张俊的建议,金国集合部队以后把种师中所部包围在榆次,而后被金兵攻破,种师中战死。

    张俊带领少数士兵突围而出,走到乌河川,再次金兵,张俊斩敌五百,突围投靠梁扬祖,就有了和梁扬祖一起前来投靠赵构这出戏。

    杨沂中,字正甫。绍兴年间高宗赐名存中,代州崞县人。是军旅世家,祖父杨宗闵任京兆府路总管,守卫永兴,金军攻陷城池,力战而死。

    有演义说杨宗闵事杨家将的后人,杨延贵的儿子,这个应该靠不住,因为他如果是杨家将的后代,《宋史·杨存中传》不可能只字不提他的祖上。

    当然了,杨家将没戏曲演员中那么牛逼,什么风波府,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这都是后人附会。以杨沂中后来取得的江湖地位来说,杨家三代中地位最高的杨延昭,也不能与其相提并论,所以杨沂中不至于要攀这门亲戚。

    杨沂中父亲杨震,知麟州建宁寨,也死于和金兵交战之中。杨沂中成了烈士遗孤,和金国人自然是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不共戴天。抗金从来都不是问题。

    杨沂中继承了祖父和父亲优秀基因,身材魁伟,善于骑射,力气超人。当然作为一个将军这是大多数人都必备的,然而于他人不同的是,这个人少时机敏,好读书,算的上是文武双全。有了这些基础,就等着发光了。

    宣和末年,杨沂中参与平定山东,河北的盗贼有功升迁为忠翊郎,后隶属梁扬祖,同投赵构。

    (本章完)

第95章 打飞机和躲子弹() 
正当大家摩拳擦掌的时候,朝廷命令签书枢密院事曹辅前来传令:现在朝廷正在和金国议和,各路将领只需要把士兵驻扎在京师附近,不要轻举妄动。

    赵构顿时就松了一口气,不用去送死了。宋朝往往数万甚至数十万军队不能对抗金国,赵构这一两万人去勤王,真的也和送死无异。

    还的说一句,这真不能怪赵构。铁杵能磨成针,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签。给个萝卜让人切出肉丁,你这不是安排工作,你这是逼死人。

    不过当时宗泽却不同意停军,认为这个密信是假的,并说:“金人狡猾狡猾滴,这是他们逗我们玩的。皇上现在急切盼着我们前去营救,我们怎么能停兵不前呢?我们应该直趋澶渊,依次建造营垒,以解京城之围。万一敌人有别的阴谋,我们也有了准备,不会不知所措。”

    汪伯彦反驳说:“你凭什么质疑这个圣旨是假的?”老汪喷出的口水比sars还致命,宗泽也无法反驳。

    这话很无耻,因为你也无法证明这圣旨就一定是真的,大家都是瞎子拉琴—瞎说,你凭什么要我证明?

    当然赵构肯定听从了汪伯彦的建议,把队伍开往东平,同时并让宗泽打着自己的旗号往澶渊驻扎,此意看是给宗泽面子,实际上是排挤宗泽,此后宗泽再也没有能够参与到赵构团体的决策层。

    后世很多人对这个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