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3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火烧了半夜,在天色放亮时终于被救下熄灭。

    看着烧成了黑灰的草料堆,孙孝哲欲哭无泪,昨日一战获胜的欣喜之情,到现在已经荡然无存。

    “大帅,今日是否还强攻?”

    张通儒的声音在耳旁响起,孙孝哲疲惫的挥了挥手。

    “攻,如何不攻?”

    一旦鼓起来的困兽之心被希望所引诱,而这希望又是梦幻泡影,再想重拾这种鱼死网破的决死之念,已经难比登天!因而,孙孝哲的声音中尽是沮丧之意。

    “慢着,派人,继续去搜寻李嗣业藏起来的粮草!找不到誓不罢休!”

    到了此时此刻,李嗣业的粮草就成了他最后的希望。

    张通儒欲言又止,几次犹豫,最终还是叹着气转身离开。

    困啊!

    孙孝哲才回到自己的军帐,困意就像潮水一样的袭来,竟再也忍不住,倒头便睡。

    就在孙孝哲鼾声大起的同时,与之一道城墙之隔,秦晋和郭子仪却都聚精会神的看着地图,甚至连眼睛都不曾眨一下。

    其实,他们面前的地图不过是一些简单的线条所勾勒而成,寥寥数笔画出山川河流,关键的城池就坐落其间。秦晋不理会那些所标注的城池之间距离是否靠谱,只在几个地方不断的比划着。

    这是一张关中北部的地图,随着时间的流逝,秦晋的面色愈发严肃。

    “回纥部一定早就厉兵秣马,此时居然已经抵达盐州,再有三五日功夫恐怕就要到了长安城下。”

    郭子仪长年在朔方为将,手指着标注为白池的地方,徐徐向北移动。

    “白池往北上百里是一片戈壁沙漠,回纥部要想抵达五原,须绕不开此地,三五日功夫能到庆州地界就已经是神速了!”

    秦晋摇了摇头,这地图上所显示的信息太过有限,若非郭子仪熟悉朔方等地的山川河流,恐怕也很难做出如此精确的判断。

    只听郭子仪又道:

    “回纥部的出兵速度的确超乎末将预计,一定是早就有所准备,朝廷借兵正中其下怀!”

    “事已至此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了。”

    郭子仪沉吟了一阵,又徐徐说道:

    “以末将之见,回纥部此时若来,还能对孙孝哲做最后一击,亦能省却朝廷不少气力!”

    其实,关于向回纥借兵的弊端,秦晋早就分析透彻,无非是两点,一则远虑,一则近忧。

    现在连郭子仪都觉得,回纥部现在来了,对朝廷未必不是好事,可想而知,其他官员甚至天子,都可能做一般如此的想法。

    那么,秦晋分析的那一套也肯定就没有了市场。

    现在除了李泌等寥寥数人,再没有敢公开提及回纥借兵一事,很大程度上则是因为秦晋的威信使然。

    思忖了一阵,秦晋也觉得仅凭自己的力量绝无可能把回纥人挡在观众之外。

    “不提回纥,只说李嗣业!联络的游骑可曾入城了?”

    “第一批已经到了,李嗣业现在于京畿以北的甘泉山和石门山一带重新聚集,正等着大夫进一步的命令!”

    “告诉他,就在那里修养,不要轻举妄动,等候命令就是!”

    “还有,昨夜叛军营中一把大火烧掉了半数草料,对咱们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叛军没了骑兵就等于砍掉了一侧臂膀,决战取胜的把握便又进了一步!”

    秦晋似乎早就知道此事一般,表情淡然的点了下头,又忽而道:

    “告诉李嗣业,老弱藏匿于甘泉山中,仅以精锐横扫醴泉、泾阳、栎阳,先断了孙孝哲北逃的通路!”

    闻言,郭子仪精神一震,御史大夫现在就开始考虑断敌后路,想必决战将越来越近,围城解除的日子也近在眼前了。

    秦晋之所以要堵住京畿北部的要道,就是不想孙孝哲通过朔方逃到大漠,再经由大漠返回河北。

    孙孝哲的兵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如果整编过来,对付关东洛阳的叛军正好就可以以恶制恶,也算是给这些恶绩累累之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到现在为止,仅仅断续投奔过来的燕军就已经有一万余人,全数被秦晋安置在瓮城之中。于计划内,秦晋至少要招降五万人,因而堵住去路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关中以南是绵延起伏的终南山,如果孙孝哲往那里逃奔,与走进了死胡同也没什么区别。向东,潼关早就在裴敬的手中,此处也休想逃出生天。至于向西,由陇右奔河西,一路上雪山草地隔壁不断,没有充裕的后勤补给,根本不可能走多远!

    算来算去,仅有北方一途,是孙孝哲最有可能的出逃之路。

    “末将担心,李嗣业的人单势孤,挡不住困兽之斗的叛军!”

    秦晋则道:

    “孙孝哲决死之心已经淡了,其下军卒更是人心惶惶,尤其昨夜烧了他半数草料,没了战马又拿什么逃命?”

    郭子仪低声发问:

    “大夫可定下了决战反击的日期?”

第五百七十三章 :临阵现倒戈() 
“发动决战反击的日期视乎于接下来进展的如何。”

    秦晋对待孙孝哲的策略一直都是步步蚕食其军心,能避免与其正面作战就尽量避免,如此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此前,秦晋之所以急于破局,因为河东战事危殆,神武军几乎有全线崩溃的危险,但是卢杞最后在绛州一线站稳了脚跟,史思明的攻势受挫,他才能沉下心来做此筹谋。

    经过数月的接触,郭子仪已经十分了解秦晋的用兵风格,看似总爱兵行险招,但每每都以保存人命为第一要务,不过,这么慢慢磨要等到猴年马月啊。

    “叛军至今仍有十余万众,自从在关中各郡收缩兵力以后,七成以上都集中在长安,倘若不做奋力一击,不止要僵持到哪一月了!”

    郭子仪说的委婉,但秦晋清楚,他这是在劝自己,最好改变保守的用兵方式,尽早击败孙孝哲,即便付出代价也是值得的。何况回纥部骑兵南下的消息也像一道催命符,如果不能在他们抵达京畿之前破局,唐朝的处境就被动了。

    “从今天开始,加大心理攻势的力度,想必叛军早就不堪忍受了。”

    秦晋没有采纳郭子仪速战速决的建议,在他看来现在每一个军卒都是极为宝贵的,与其都在长安城下拼光了,还要保住绝大多数人,留待应对将来的麻烦。他可不像其他人一般,认为只要长安之围一解,平定局面就会指日可待。

    用他的话来说,解长安之围只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的硬仗,恶仗恐怕还在后面。如果现在就拼光了,将来就会更加被动。

    长史李萼亲自出马,在东城延兴门外对着叛军做心理攻势。所谓心理攻势,就是集合了数百嗓门大的军卒,轮流齐喊事先拟好的说辞,大意就是弃暗投明,既往不咎,还会升官发财,更重要的是,吃食管够。

    前事既往不咎,升官发财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头,只有吃食管够这一条可是立马就会兑现的。

    为了增强说服力,李萼特地在瓮城中的投诚叛军里挑选了不少能言善辩之人现身说法。

    选中现身说法的人,当日都会奖励一碗猪肉,一碗水酒,这对他们可是极大的诱惑。因而人人争抢这相对不多的名额,被选中者庆幸之余,更是卖力表现,甚至于使出了浑身的解数,生怕那位李长史不满意,此后就不派他们优差了。

    “兄弟们,孙贼孝哲如此对待咱们,为啥还给他卖命?看看兄弟,投诚了朝廷以后,御史大夫非但既往不咎,还酒肉管够,好吃好喝的供给着……何苦,何苦还守着那阴损刻薄的小人呢?”

    这些话说的半真半假,但于听者而言却如海浪蚀堤一般,来自内心的抵抗会住家销蚀瓦解。

    “长史君,咱们整日如此嘶喊,能来投奔的却每日不过十数人,至多时也才数十人而已,何年何月才是个头啊?”

    一名佐吏忍不住在李萼的耳边抱怨。对此,李萼并不像身边人一般的心浮气躁,忽而一阵风由东南方刮了过来,他禁不住耸动了一下鼻子,因为空气中带着一种淡淡的腐肉气息。

    李萼抬腿踢了踢脚下化成稀泥一般的雪地,天气越来越暖和,长安城外堆积了数万具尸体,一旦不能及时处理,恐怕立时就会引发一场大瘟疫。

    还有,佐吏的抱怨也是个大问题,他相信日积月累的心理攻势一定是有效果的,只是叛军营地壁垒森严,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能逃出来。此前讯问那些投过来的叛军,多半都是趁着值夜放哨的机会逃出来的。

    如果人为的给他们创造一个逃出来的机会,李萼相信,一日投过来上千人也未必不能。

    念头及此,李萼便马不停蹄的返回长安城中,他要去见秦晋,把突然生出的想法悉数告之。

    当秦晋得知李萼的大胆建议以后,不禁眯起了眼睛,思忖着这么做的得失利弊,片刻之后他还是选择了赞同。

    很快,一支大约五千人规模的步卒鱼贯出城,对此叛军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唐。军日日都在城外集合演练,他们都已经见怪不怪了。然则,这一次,五千步卒显然不仅仅是只做集合演练,大约半个时辰以后,大约十架石砲被组装完毕。

    随着一声令下,绷紧的绞筋骤然失去了制约,霹雳炮被石砲抛射至高空,快速的向前疾射而去,最后落在叛军的层层壁垒内炸的四分五裂,很快叛军营地内就腾起了浓烈的硝烟。

    这种在白日里明目张胆的挑衅,于神武军而言还是头一次,所有目睹这波攻击的人都惊呆了。

    距离东城墙较近的神武军都听到了此起彼伏的爆炸声,各营的校尉都被突如其来的攻击弄懵了,今日并未接到出击作战的军令,如何便有霹雳炮在叛军军营爆炸的大事发生?

    正当他们急吼吼打探情况的时候,传令军卒也到了,命各营战备警戒,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战斗。

    各营的校尉们都炸开了锅,这么做就是明晃晃的宣战啊,前两日还要天天防御叛军的进攻,现在居然主动出击了,御史大夫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但想法归想法,所有校尉都不折不扣的执行了军令,立即进入战前戒备状态,随时随地可以投入战斗。

    不过,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一轮又一轮的霹雳炮抛入叛军军营后,叛军居然久久没能做出反应。正对延兴门的叛军军营上空弥漫着一团有一团的浓烈硝烟,仿佛下面燃了一场大火般。

    终于,叛军辕门大开,叛军蜂拥冲了出来,但却一个个盔歪甲斜,毫无精锐之气。

    “弩箭齐射!”

    为了防止叛军冲阵,十架石砲周边的五千步卒立时以神臂弩进行齐射阻断。

    三轮之后,叛军果然放慢了速度,几乎原地止步。

    叛军本就毫无战意,在三轮箭雨的打击下,只进退两难的与五千神武军对峙着。

    显而易见,这股叛军是被硬生生逼出来的,到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军心斗志都已经低到了谷底,拼死一战?怎么可能!

    李萼目不转睛的盯着战场,这个主意虽然是他出的,但心中还是好想有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紧张的不得了。

    “喊,快喊,大声喊!”

    李萼事先早就交代了那些现身说法的投诚叛卒们,现在是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兄弟们别给孙孝哲卖命了,俺是静塞军镇将……俺是雄武军镇将……投到御史大夫麾下吧,到这里有吃有喝,酒肉管够……孙贼是秋后的蚂蚱,没几天好蹦跶了……别犹豫了,咱们都在一个营里待过,日日吃的那是什么……”

    见对方没什么反应,这边厢又加大了心理攻势。

    “听兄弟一句劝,自家人不打自家人……”

    如此僵持了小半个时辰,这支五千左右的人马终于有了反应。

    “如何保证唐朝不食言?万一这是诡计,岂非死无葬身之地了?”

    “兄弟听好了,这完全是不必要的担心,咱们有上万的兄弟投了过来,都是好吃好喝的养着,不曾有一人冤死,兄弟们都可以作证的……大伙说是不是啊?”

    一声自问,得到了纷纷响应。

    “李镇将说的没错,唐朝待咱们兄弟不薄,快弃暗投明吧,咱们今夜就可以痛痛快快的吃酒喝肉……”

    这种临阵劝降的戏码,若是发生在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荒诞不堪,但今日却切切实实的动摇了五千叛军的军心。

    经过短暂的摇摆之后,五千叛军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丢掉了武器,高举双手拉成了长队,等着唐。军的收编。

    瓮城成了安置这些人最好的地方,于内不能有所异动,于外不会遭到叛军的打击报复,好吃好喝的养着,一旦打散了重新整编,就是一支可以立马投入战场的精锐之师。

    一天的功夫就收编了五千人,而且还是临阵倒戈,如此战绩迅速传遍了长安城,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孙孝哲叛军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

    就在长安城内如火如荼加大心理攻势的同时,李嗣业于京畿北部的军事行动也进一步展开。先下醴泉,再下泾阳,这几处重镇都是孙孝哲极为看重的地方,驻留了不少的人马,但在李嗣业的偷袭之下竟轻而易举的就陷落了。

    段秀实站在泾阳城墙上,从明日开始,他就要和副帅兵分两路,一路攻栎阳,一路攻高陵。

    泾阳之战以后,又有数万百姓壮丁来投,人马的规模已经再次膨胀。若集中在一处,反不如分两路进兵来的效率。

    现在唯一困扰着李嗣业的就是粮食供应问题,但当地的百姓们则提供了意想之外的全力支持,百姓们就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了不知掩藏在何处的粮食,虽然都是豆饼一类的粗粮,但却能够饱餐果腹,大军人马的士气也越发旺盛。

第五百七十四章 :逃命或可生() 
段秀实还有一桩心事,直至现在仍旧耿耿于怀,在离开长安的前夜,李泌以私人身份造访了驿馆,虽然口口声声是因私的名义,但话里话外却都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