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3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段秀实还有一桩心事,直至现在仍旧耿耿于怀,在离开长安的前夜,李泌以私人身份造访了驿馆,虽然口口声声是因私的名义,但话里话外却都不离天子,也因此他才将信将疑的为其转送了信笺。

    收信人正是他们在武威救下来的仆固怀恩,仆固怀恩是铁勒仆骨部的杰出人物,一次惨败并不会使其就此销声匿迹,朝廷为了安仆固部人心,也必不会深究此次兵败。要知道,铁勒九部中,仆固部是唯一一个彻头彻尾归附唐朝的,其族中的杰出人物均在唐朝为官为将。

    这都不是段秀实耿耿于怀的焦点所在,问题在于李泌拖他携带转送给仆固怀恩的信笺,竟是让仆固怀恩北上草原大漠借回纥之兵。

    在借兵这件事上,段秀实的看法与秦晋大致相同,但凡能够自己解决的,长安乃至关中最好不要让胡虏染指,否则后患无穷。

    尽管段秀实和李嗣业在安西十数年,凭借区区五万唐。军能羁縻西域数十国,凭借的就是借调各国的人马,这种以胡制胡的手段早就玩的炉火纯青,然则关中长安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唐朝京畿腹地若容胡虏染指,只会使百年积威一早尽丧,自此以后曾经臣服的四夷将再不会把唐朝放在眼里。

    “还在想回纥部借兵的事?”

    李嗣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段秀实转身施礼。

    “末将为此后悔不已,如果知道李泌竟是包藏祸心,宁可得罪了他,也断不会……”

    “李泌有心相欺,就是我也得着了道,你又何必时时记挂在心?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尽快配合御史大夫,肃清京畿以北的叛军。”

    此时,叛军的战斗力已经低落到远超李嗣业的想象,几次交战以后,才发现与去岁入冬时的叛军已经迥然不同。不过,长安城外的叛军依旧有着不俗的战斗力,那一日虽是佯败,但贼兵依旧让他损失颇重。

    “李泌此贼,若得势岂非成了杨国忠第二?”

    段秀实有些愤愤然,发泄一阵之后又冷静了下来,回头看着沉默不语的李嗣业。

    “杨国忠第二有些夸大其词,但总归是个私心甚重之人,全然没有名士风范!”

    李泌其人成名甚早,在天宝初年就以道家名士被李隆基招入翰林院。但是,直到有了交集接触之后,段秀实才感慨,闻名不如一见,所谓的名士也多是沽名钓誉之辈。

    良久,李嗣业才说道:

    “你我皆为边将,得罪了天子近臣绝没有好处,看看封大夫与高相公的下场……总要先自保,才能有所为啊!”

    啪的一声,段秀实一掌重重拍在了夯土的女墙之上。

    “道理虽如此,秀实也明白,但就好像吃了沙子一般……”

    只听李嗣业道:

    “又所为者,就不能做不自量力之事,李泌其人于天子亦师亦友,就算你我绑在一块又能奈之何?看看秦大夫,还不是被掣肘的有苦难言!”

    李嗣业是个事事谨小慎微的人,此次安西军东归勤王,若非段秀实一意相劝,他也未必会在节度使梁宰面前力争。

    然则,他只是谨慎而已,却绝不是个贪生怕死的人,否则也不可能仅仅凭借五千人就和数万叛军周旋了整整一个冬天。

    很快,两个人转而商议进兵之事,高陵和栎阳都是关中重镇,位于华阴、冯翊三地交界的冲要之处,可以说是此战最为关键的目标,容不得有半点马虎。

    “孙孝哲并非易与之辈,未必会眼睁睁看着你我用兵而无动于衷!”

    段秀实点头道:

    “确是如此,末将已经在长安通往栎阳、高陵的官道上撒满了游骑探马,看看他究竟会如何应对!”

    “小心谨慎没错,但咱们也得有所冒险,用最短的时间拿下高陵与栎阳是形势使然,否则秦大夫在长安的进一步动作,可能就要延后……”

    三百里外,孙孝哲对着一名军将狂吼怒骂,只见这名军将盔甲破乱,满身上下血迹斑斑,痛哭流涕。

    “末将无能,请大帅责罚!”

    孙孝哲无力的向后靠去,声音变得尖利而急促。

    “责罚,责罚你如果能使泾阳失而复得,我恨不得剐了你一万遍!”

    说到最后已经是咬牙切齿。他将自己的亲信派驻到最关键的几处重镇,不想竟被一个败军之将打的屁滚尿流。但很快,他就在脑子里将这个想法纠正了,李嗣业根本就是不是败军之将,那一日的兵败可能就是祸乱自家军心的佯败之举。

    不是可能,而是必然!

    随即,孙孝哲又否定着,肯定着。阵阵绝望与悲凉在他的心底里泛起,既然李嗣业是佯作惨败,那么他心念已久的军粮恐怕也不可能成为自家的囊中之物了。

    没了军粮,所有的希望随之落空,最后弥漫所有情绪的,就只剩下深深的绝望。

    这根本就是秦晋那竖子挖好的坑!

    就在日间,刚刚有五千燕军公然临阵倒戈,以至于他再也不敢派出人马回应神武军的挑衅,万一再引发更大规模的临阵倒戈,不用等到最后一战,他的所有人马就得烟消瓦解。

    “一群废物,蠢货!”

    骂了一阵,孙孝哲又觉得坐立不安,便提起了案头的酒坛,咕咚咕咚灌了一大口,酒劲上涌,脑子一阵昏沉,如此才好似轻松了不少。他就像上瘾了一般,又捧起酒坛,猛灌了两口,才重重的将之顿在案上。

    孙孝哲乜斜着眼睛,看向跪在自己面前的部属,重视叹了口气,只这一叹竟叹出了眼泪。

    “退下吧,好生收拾收拾,吃顿饱饭……”

    剩下的话他没有说出口,但在场的人又有谁不知道呢?几名部属神色黯然至极的离开了中军帐。

    仆役端来了一盆热腾腾的肉食,可孙孝哲才吃了一口就忍不住全数喷了出来。

    “混蛋,竟敢连发臭的肉都送了过来!”

    如此勃然作色,吓得那仆役扑通一下跪倒在地。

    “大帅饶命,实在不是卑下所愿,近来气温回升,反复化冻,军中肉食大半都,都有了味道,只,只是不曾**,还,还能吃!”

    闻言,孙孝哲连声惨笑,看着盆子里发臭的熟肉,心中更是悲凉。

    “我孙孝哲竟也有今日!”

    其实,这几日他就已经觉得军营中的味道不同寻常,但长时间住在其中,已经难以分辨其中的区别,直至今日才恍然,这不就是腐烂的气息吗?

    春天明明是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的日子,可随着这腐烂气息一日重过一日,他仿佛听到了丧钟响起,似乎看到了死期正一步步走向自己。

    完了,全完了!所有的抱负都完蛋了!

    孙孝哲的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这种念头就像老鼠毒蛇一样,反复的啃噬着他的心脏和躯体,痛道麻木,痛到想死!

    然则,自古艰难唯一死,抚摸着青筋暴起的脖颈,手中横刀迟疑了许久难以划下去。

    “大帅,你这是要作甚?”

    一个声音刚刚在耳朵边炸响,他就觉得手腕处一痛,手中的横刀随之撒手飞了出去。

    这时,孙孝哲才看清楚,来人竟是张通儒。

    “大帅万勿如此,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就算形势坏到不能再坏,咱们还能轻身而去……”

    张通儒口中所谓的轻身离去,无外乎就是逃,孙孝哲清楚的很,但他带着几分冷笑的反问道:

    “留得青山在?你告诉我,青山在何处,本帅又如何奔青山而去啊……”

    酒坛捧起,又是一大口酒灌下,孙孝哲抬手抹了一把醉酒的酒液。

    “你还不知道吧,就在刚刚,本帅得到军报,李嗣业的人马一连攻克醴泉、泾阳,如果所料不差,他们马上就会挥师高陵、栎阳,弄不好还会南下,卷土重来……”

    大军的退路在北方,只有通过朔方才能避开**,返回河北。然而现在唐。军却先一步堵住了退路,这不就是要将他们困死吗?

    张通儒傻眼了。

    “李嗣业不是兵败溃散了吗?如,如何还能连克醴泉、泾阳?”

    “说你是蠢货一点都不冤枉。咱们,咱们被姓秦的给戏耍了,如今士气已泄,纵然再想做困兽之斗也是不能了啊!”

    越听越是心凉,张通儒这才恍然,难怪大帅生出了自刎的心思,他们距离绝地竟只有一步之遥。

    “不,不,大帅,只要咱们轻身而行,未必便到了绝地,唐。军又不能封锁所有山口大路,希望,希望总是有的啊!”

    此话不假,任何封锁都不可能密不透风,但孙孝哲却从未想过弃军而逃。

    “你是说让本帅丢下十数万人,独自逃命吗?”

    如此就算逃出生天了,活着又与死去有什么区别?

    张通儒的声音已经带了哭腔。

    “大帅!大帅一个人逃了出去,也比全部死在这里强啊!”

    孙孝哲咬牙道:

    “不必多言,若大军不能脱困,本帅绝不会独生!”

    说着,他又看了一眼张通儒,继续说道:

    “至于你们,不必陪着我在这等死,都逃命去吧!”

第五百七十五章 :架在火上烤() 
“大帅也太小看俺张通儒了,纵然不能死国,也绝没有弃大帅于不顾,自己逃命的道理!”

    眼见着张通儒声色激动,孙孝哲的眼睛居然湿润了,不知何时生出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强忍住才没有滚落下来。他上前一把揽住了张通儒的手臂,神情也异常激动。

    “好兄弟,我孙孝哲对天立誓,若有朝一日得以脱难,必不相负!”

    说罢,两个壮汉竟搂在一起,抱头痛哭!

    中军帐的哭声惊动了外面的随从,有人从门缝向里面看了几眼,都不免心情沉重,大帅和张副将在一处抱头痛哭,是不是证明他们已经求生无望了呢?

    这个消息迅速在军营中蔓延,不到半个时辰,竟已经传遍了大半个军营。

    孙孝哲平素里在军中的形象那是何等的刚硬,现在抱头痛哭的传言被描绘的有鼻有眼,经过口口相传早就变的面目全非,甚于真实状况十倍不止。

    “大帅要弃了咱们兄弟独自逃命……”

    “如何,如何?当真?”

    “消息是从大帅亲卫营传出来的,还能有假?兄弟们也得早早谋个后路啊!”

    “大帅说过,就算撤兵,也会次第开拔,不会放弃过任何一个营!”

    “你也信?骗鬼呢吧!以大帅的脾性,至多也就带着千把亲随逃走,咱们这些后娘养的带多了也是拖累……”

    军帐内,一众军将们议论纷纷,大多都认为孙孝哲要连夜逃走,因而众人倍感危机的同时,又不知该如何是好。

    “他娘的,总不能劫了大帅,让他带着咱们走吧?”

    “走?往哪走?俺听说大帅拍在醴泉的亲随守将只身逃了回来,唐。军已经在筹谋断咱的后路呢,要不了旬日功夫就该层层合围,到时哪里还是咱们围了长安?”

    这种说法一经爆出,聚在一起的军将们立时就像开了锅一般,持各种说法的人比比皆是,然则就是没有一个人能力排众议定下个调子。

    “大不了咱投唐朝去!”

    此言一出,众人稍一愣怔,便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对,投唐朝去,听说先一步投了唐朝的兄弟酒肉管够,总比天天吃这烂肉强得百倍千百!”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一边倒的赞同降唐,不少人也表示了担忧和反对。

    “唐朝那个秦晋奸诈狡猾,万一只是以虚假谎言迷惑咱们,实则包藏祸心,那可如何是好?”

    “瞻前顾后的,总比坐在这等死要好的多,晚了,只怕想投诚,人家还不收咱了。”

    这种说法也未见起没有道理,一旦大军瓦解,唐朝守军的压力骤然消失,谁还会出钱出粮养这么多降兵降将呢?更何况,他们哪个人手上没有累累血债?试问关中本地人出身的唐朝守军又怎么可能轻易放过他们?

    突然间,军帐的大门被撞了开来,一名黑衣铁甲的军将冲了进来。

    “尔等大胆,妄议投降,都活腻了吗?”

    众人都是一愣,发现此人乃是张通儒的亲信,在军中一向跋扈,只见他声色俱厉,显然是愤怒至极。

    “别,别当真,俺们也是私下里胡说的……”

    只见那军将冷笑阵阵。

    “胡说?俺记下你们了,这就禀明大帅,看你们还敢胡说不……”

    一个“不”字才刚出口,尖利愤怒的声音就戛然而止了,紧接着,壮硕的身体死猪一样扑倒在地,身体下隐隐有暗红色的血液溢出。

    “陈三你疯了?”

    被唤作陈三的军将把横刀上的鲜血抹了抹,神色厉然。

    “赶去告密,老子先宰了他。兄弟们怕个甚来?大不了咱们今夜就一起冲出去,投唐朝!”

    众人面面相觑,开始绝大多数人只图着过个嘴瘾,实际上没几个人真心以为会去投了唐朝。可是变故来的太快,看着倒毙在地的军将,都呆愣愣的不知作何反应。

    良久,终于有人出声附和:

    “投唐朝去,事已至此大家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张通儒还能饶了咱们吗?”

    一旦见了血,形势就必然不可挽回,孙孝哲治军之严,刑罚之重那是有目共睹的 ,在场诸位都明白等着他们的将是什么下场。

    “杀出去,投唐朝!”

    霎那间,便已经有半数的人低呼赞同。

    “大帅,大帅,大事不好,中军戊字营造反了,嚷嚷着要,要去投,投唐朝……”

    一名亲随连滚带爬的冲进了中军帐,说话时已经好似哭号一般。

    此时,孙孝哲和张通儒两个人抱头痛哭后喝的已然半醉,孙孝哲醉眼惺忪的瞪着那亲随。

    “瞅,瞅你那德,德行,慌,慌个屁?好好说,甚,甚事?”

    “大帅快快派兵镇压,戊字营反了!”

    见到大帅以后,亲随的心绪稳定了不少,说话也连贯了许多。

    不过,孙孝哲听的还是不甚清楚,刚要再度开口询问,一旁的张通儒却两腿一软,扑通一下摔在了地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