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城墙上的军卒正在清理战场,一具具叛军尸体被抬入了城内。李萼诧异道:

    “这些胡兵尸体推下城去岂不省事?搬到城内又是何原因?”

    郭子仪苦笑道:

    “这是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倘若把尸体都推下城去,来年开春天气回暖,尸体尽数腐烂,不生了瘟疫才怪!最好的法子只能是搬到城里统统烧掉!”

    秦晋带着郭子仪和李萼在长安西城的城墙上步行了至少有十里路程,才从另一处城门沿着甬道返回城中。

    回到军营中,秦晋又和李萼与郭子仪说了一会话,正打算收拾收拾到宫中去向李亨回报今日的战果,顺便为郭子仪求情。忽然却有信使抵达,是来自河东的信使。

    这个信使不是别人,正是秦晋带到军中的家奴,秦琰。

    秦晋与河东卢杞、裴敬二人所联系的计划十分重要,甚至牵扯着长安一战的功与败,而秦琰经过河东大战的考验,足以胜任这个任务。更重要的是,他在长安的神武军中筛选了一圈,相对于多为胡人的同罗部,只有此人是最合适的。

    而且秦晋一向笃信人尽其用的用人方针,只有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会有正面效果,否则……

    乌护怀忠人如其名,一旦认准了秦晋,其忠心程度远甚于那些口口声声把君臣挂在嘴边的汉臣。因而,同罗部的骑兵就像秦晋手中的一把锋利的尖刀,不论哪里有多大的困难,只要将这把尖刀捅出去,必然会使对方血淋淋一片。

    长安守城之战的月余时间里,秦晋不曾派出过同罗部骑兵一次,为的就是等待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只是这个机会现在看来还遥遥无期。

    “卢将军和裴将军都说万事已备,只等约定的日期一到,就立即展开动作。具体如何,都写在信中了……”

    秦晋看着秦琰,短短小半年的时间,此人从秦狗儿变成了秦琰,汇报军情时也从嬉皮笑脸逐渐开始适应不苟言笑。看来当初把他带出来的决定没有错。

    “好了,你们兄弟也累了,都回去好好休息休息,接下来还有更要紧的任务交给你们!”

    听秦晋如此说,秦琰立时原形毕露,咧嘴嘿嘿笑道:

    “请主君放心,狗儿不会让主君失望的!不过,主君答应的事……何时兑现呢?”

    秦晋抬脚作势欲踢他,秦琰灵巧的避了开去,扭身离去,只在外面留下一阵嬉笑之声。

    这主仆二人间的交流把李郭二人看的目瞪口呆,如此纵容家奴逾越礼制,也只有秦晋才能做得出来吧。李萼本就是不拘一格之人,反而觉得秦晋真性情,对待家奴都如此亲近异常,又何况他们这些一心投奔之人呢?

    是以,再看向秦晋之时,目光中又多了一些神采。此前可是很难想象,一向不苟言笑的秦晋,竟也有另一面。

    秦晋打开秦琰送回的信笺,仔细阅读了一遍,这才抬起头来,对静候的李郭二人道:

    “我知道你们两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那就是除了坚守长安以外,究竟是否还另有策略!现在就告诉你们吧……”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可在否?天子有诏!”

    宦官又尖又利的声音很不合时宜的从外面声声响起。天子有诏,当然不能耽搁,秦晋示意两人留在里面,他先出去接诏。

    “天子口诏,请御史大夫即刻入宫!”

    宦官的口气很是慌乱,秦晋心中顿时一沉,不知宫中又发生了什么变故,便上前询问因由。

    岂料那宦官却欲言又止,最后只吞吐道:

    “御史大夫去了便知……”

    秦晋眉头突突一阵乱跳,这些宦官往常见了自己,哪一次不是痛快回答,现在如此吞吐,究竟是何事,他却一头雾水!

第四百八十一章 :感同显真情() 
由于在战时,为了效率起见,所有官员但有公事一律骑马,只有向陈希烈这种德高望重有年事已高的重臣才有资格乘车。秦晋与那传诏的宦官一路往太极宫中去,却无意间发现他在抽泣,面露伤心之色。

    这反而让秦晋稍稍放下心来,也许并非国事有了问题,能让宦官们抽泣的无非也就是他们日夜伺候的主子。但一念及此,秦晋竟又差点惊的从马上掉下来,难道是李亨的身体出现了状况?

    如果李亨的身体出现状况,秦晋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做了十几年太子,长期陷在精神的压抑与苦闷中,潼关陷落以后更是心力憔悴。但凡身体稍有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彻底垮掉。假使他的这个揣测是真的,那对风雨飘摇的唐朝而言不啻于晴天霹雳。李亨这杆大旗一旦倒下,李隆基派往各地做节度使的儿子正可以明目张胆的造反了。

    尽管李亨的嫡子今年已经29岁,已经算得上年长皇子,但比起诸位叔叔,都是李隆基儿子的身份,毕竟还差着一层。要怪就只能怪李亨执政日期尚短,试问一个继位连半年都不到就挂掉的皇帝,外界会怎么看待他呢?无论他有多少雄心壮志,有多么废寝忘食,殚于国事,最终人们只会说他没有天命,否则也不会如此命短吧?

    总而言之,李亨若不能平安,才真是唐朝的末日了!

    心事重重的抵达太极宫,早有宦官在宫门内翘首期盼,见到秦晋便立刻道:

    “御史大夫总算来了,圣人一连崔了三次……”

    宦官引着秦晋径自往李亨处置政务的便殿,秦晋又觉松了口气,只要不是去寝宫,就说明李亨的身体不打紧。

    不过进了便殿以后,秦晋却愣住了,里面的情形与自己揣测的完全不同。

    只见李亨正身端坐在御案之后,虽然面色阴沉焦虑,可却毫无病态。两侧分别还坐着陈希烈、魏方进、李泌三人,显然他们三个也是刚刚接到了天子诏书才赶来的,脸上都被北风吹的通红,此时仍旧没缓过来。

    “秦卿来了,快落座!”

    秦晋落座后就急不可耐的询问究竟发生了何事。李亨却又不说话了,只不停的唉声叹气。反倒是陈希烈眉飞色舞的说起话来。

    “御史大夫来的晚,可能还不知道,寿安公主出虏疮了!”

    虏疮二字从陈希烈的口中蹦了出来,端坐在御案后的李亨竟然掉下泪来。

    秦晋很惊讶,不就是生疮了吗,如何哭成这个样子?然而,当他从记忆深处搜寻虏疮的信息时,却也瞬间目瞪口呆。他将从记忆中搜寻出来信息,与前一世的知识做了比对之后,得到两个字,天花!没错,陈希烈口中的虏疮就是天花。

    其实秦晋现世这具躯体在十岁就生过虏疮,不过身体生疮的规模相对较小,也许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才得以逃出鬼门关,挺了过来。也因此,不懂的任何当代医术病理的秦晋才能第一时间确认,这两种名称的恶疾实为同一种病!

    在这个时代,一旦得了天花几乎就等于不治之症,只有极为少数的人才能活下来。如果寿安公主得了这种病,无异于被宣判了死刑。这也就解释了宦官因何落泪,李亨因何落泪。

    揣测中最坏的情况没有发生,可秦晋却无论如何都轻松不起来,寿安公主就算不是他的聘妻,仅仅是一名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女人,得了这种绝症,无药可医,要么等死,要么以极小的概率挺过来,活下去。这对于一个花朵般的少女来说,实在太过残忍。

    而且这还不算,在天花发作的过程中,浑身长满了水泡,红疹,惨不忍睹,对于爱美的女人来说更是难以忍受的折磨。

    陈希烈的嗓音很独特,磁性中透着几分沙哑。

    “虏疮堪比瘟疫,圣人召御史大夫入宫,就是商议一下,寿安公主绝不能留在宫中了……”

    滔滔不绝的话秦晋没听进去几句,却似乎从中觉察到了满满的幸灾乐祸。

    “陈相公请直言吧,是否已经有了定计?”

    秦晋有些沉不住气,一反常态的,不客气的打断了陈希烈。

    不过回答他的却是被刚刚任命为门下侍郎的李泌。

    “当然已经有了定计,当此围城危亡之际,不可能因一人而害了全城,唯有壮士断腕,大义灭亲!”

    这几句话说的有点不伦不类,若是往常秦晋一定会暗暗嘲笑他,但现在根本就笑不出来。他已经猜到了李泌和陈希烈的意思。

    而既为皇帝又为兄长的李亨只是落泪,却一句话都不说。

    秦晋又将目光转向魏方进,这货和他同坐一条船,可现在竟将头别开,眼睛看向它处,根本就不敢与之对视!

    “御史大夫,老夫劝你一劝,切莫因为一己之私而害了大局,害了朝廷。圣人一向疼爱寿安公主,纵有万分不舍,为了江山社稷也只得忍痛割肉……白绫一匹,御史大夫若舍不得就去送上一程……”

    抖着三缕花白美髯,陈希烈口唇开合,磁性透着沙哑的声音接连吐出。

    “放屁!”

    良久,良久,秦晋终于爆发了。

    殿中诸位都被这一声怒吼惊呆了,在他们的印象里,秦晋是个从不发脾气又十分冷血的人,似乎没有什么人什么事可以左右他。就连李亨都认为,只要秦晋答应下来,虫娘的命运就算是大致确定了。毕竟比起疼爱的妹妹来,江山社稷过于重要,过于沉重,就算牺牲掉自己的儿子,又能说什么呢?这就是身为皇帝所必须承受的命运,也必须肩负的责任。

    然则,当秦晋一句“放屁”把陈希烈骂了个狗血临头时,李亨心底里竟忍不住腾起了一丝丝快意与希望,是陈希烈这老家伙头一个提出要以一匹白绫结束虫娘的性命,如果秦晋能够坚持己见,说不定虫娘就有可能挺过去呢?

    “把江山社稷全都压在一个身患恶疾绝症的女人身上,还要你们这些七尺男儿作甚?如此冷血又恬不知耻的说辞竟出于堂堂宰相之口,羞不羞愧?今日秦某人倒想问上一问,潼关陷落关中危殆,你陈希烈在哪里?天子西狩,长安大乱,你陈希烈在哪里?叛军围城,三军将士浴血奋战,你陈希烈又在哪里,都做了什么?躲在温室内,琢磨着如何杀掉一个身患重病的女人来拯救天下危局吗?还是怕虏疮传到你陈家?朝廷养着你这种吃人饭不说人话,不做人事的老东西有何用?”

    秦晋点指着陈希烈和李泌,胸膛剧烈的起伏着。

    陈希烈何曾受过这种近乎于羞辱的责难,脸都被气的变了色,口唇哆嗦不止。

    “你,你……”

    别人不清楚,秦晋却知道,陈希烈得知李隆基逃离长安以后,就收拢家小等待安史叛军入城,打算转投安禄山。只可惜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李亨旋即重返长安,可叹这厮脑筋转的极快,立时又倒向了李亨。

    这种人道貌岸然,口中正义无比,内心实足的卑鄙无耻。若是以往河水不犯井水也就罢了,然则此时却无论如何也难以隐忍,对于一个身患虏疮的女人,难道就只有彻底毁灭一条路了吗?不论出于何种目的,将原本就身患恶疾的女人残忍的杀死,又冠以大义之名,想到如此种种,他就气的浑身发抖。

    两世为人的秦晋一向自认有着极强的自控能力,几乎不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可今日的一反常态实在让他自己都有些诧异。也许是当世秦晋的经历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恍惚间他仿佛看到那个身患虏疮的少年被乡里人扔到野地里自生自灭,少年想回家,人们却用石块砸他,木棒打他。最终只有相依为命的母亲对少年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然而,少年活了下来,母亲却生疮而去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陈希烈被秦晋骂的哑口无言,李泌却不甘示弱,冷笑着反问:

    “虏疮状似瘟疫,无药可医,若不及时有效控制传染开去,御史大夫就算以死谢罪,恐怕也担不起这个责任吧?”

    至少李泌的话听起来还算中允,魏方进竟也附和起来。

    “李侍郎言之在理,御史大夫三思……”

    殿中的空气好像都要凝固了一般,

    而李亨默不作声,显然也是默许了他们的意见,秦晋直觉浑身发冷,他本想详细解释,只要隔离得当,再以生过虏疮之人小心照顾,所谓虏疮也未必会扩散开去。但看眼下的情况,几位重臣的态度空前一致,恨不得立时就把寿安公主像阿猫阿狗一样处置掉,如此才能高枕安卧,长舒一口气。

    秦晋只觉得脑子里好像有两个声音在不断的争执,身子剧烈的颤抖着,面色急速变化,汗珠自脸颊噼里啪啦滚落。

    陈希烈那一口老气终于喘了过来,气急败坏道:

    “她不死,难道留在宫里,把虏疮传给天子和皇子们?”

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夫亦妄为() 
“既然御史大夫心中只有私情,枉顾圣人安危,那么老夫不介意代为动手……”

    陈希烈也真是被秦晋激怒了,一扫在人前刻意表现出来的儒雅,露胳膊挽袖子好像要当场动手一般的大吵大嚷。秦晋虽然在长安城内各种事务上说一不二,但此时此刻面对寿安公主虏疮一事却被群起反对,究其根源褥疮的传染可不分高低贵贱,而且只要染病几乎必死无疑,假如真相陈希烈所说,传给了李亨那又如何?

    所以,在秦晋心里其实也是矛盾至极的,天人交战间,一时便无以应答陈希烈的咄咄逼人。

    便殿之上,除了秦晋反对,天子默不作声,几位重臣几乎异口同声的表示寿安公主只能提前处置。

    宦官李辅国一直站在李亨身后,低头不语,此时忽然说道:

    “奴婢有句话不知中听不中听!”

    若在李隆基当政时期,敢在君臣议论时插话的只有高力士一人,但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这个人换成了李辅国,而且此人行事比高力士更加的高调和睚眦必报。陈希烈对秦晋满口的不客气,却不愿当众得罪这位天子身边的近人。

    “但说无妨,陈某洗耳恭听!”

    李辅国清了清嗓子。

    “其实城南有大片的无主之地,只须开辟出来一处地方,将寿安公主安置过去养病,如此既远离皇宫和百姓,也不必做下那等绝情之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