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3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就是秦晋?”

    直呼秦晋姓名,明显的表达了自己对他的不满。对于这种因个人好恶而产生的情绪,秦晋只能置之一笑,他相信郭子仪是个有抱负的人,也是个识时务的人,倘若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还食古不化,就算果真含冤而死也只能说明他是个直的起却弯不下的人。

    “正是秦某,早就听闻郭子仪乃伟丈夫,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秦晋少有的恭维了郭子仪七尺二寸的魁梧身量,实则他是想进一步试探此人真正的心意究竟若何。

    岂料郭子仪却有气无力的惨笑一阵。

    “空有一身力气,还不是要任人鱼肉?”

    此言一出,秦晋顿觉有戏,心中不由得一喜。

    “世事无绝对,谁能保证今日被人鱼肉者,来日不会咸鱼翻生。执掌他人性命?”

    “郭某虽然不是君子,却也不会做那种睚眦必报的龌龊小人!”

    话语间字字辛辣,似是在嘲讽秦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秦晋仍旧不以为意,但心中却腹诽着,都说郭子仪处事老于世故,可今日所见却是十足的棱角十足,看他年纪至少也在四十岁以上,如此直愣的个性能在官场上多年不倒也算是奇迹了。听说他在潼关陷落以前已经通过杨国忠的关系谋求到了朔方军节度副使的差事,也真真是官场福星。

    但好运气也会有用尽的时候,杨国忠一死李亨登基,此人立时就成了阶下囚,甚至险些稀里糊涂成了刀下之鬼。若非自己无意中看到了他的名字,他现在还能好整以暇的于此间说话吗?

    笑过一阵以后,秦晋又不由自主的轻叹了一声。

    “看来是我高看了你,原来也是为了个人际遇耿耿于怀的凡夫俗子。”

    秦晋现在的确需要人才,但收用这种一根筋性子的人,实在不好说利弊哪一头更大。也正是如此,他竟有些意兴阑珊。

    岂料,郭子仪闻言之后竟纵声大笑,连气力似乎都比此前强了许多。

    “御史大夫高看郭某,郭某不敢当,但若为了朝廷危亡,愿凭大夫驱策!”

    短短的一句话,让秦晋心头本已经熄灭的那一丝火星又陡得旺盛了起来。就知道郭子仪既然能在安史之乱以后愈发险恶的官场中得以善终,绝对不可能是个一根筋的直性子,眼下见他忽而开诚布公,不禁喜道:

    “驱策不敢,总不能使良马蒙尘!”

    至此,两人对视大笑,就在秦晋打算与之细谈一番时,外面忽而骚乱声起。不待他着人询问,便已经有几个浑身带血的军卒闯了进来。

    “大事不好,叛军声东击西,已经,已经强攻上开远门了!”

    屋中气氛立时紧张,几至凝固。

    “声东击西?攻上开远门?”

    秦晋一连声把那军卒的话又反问了回去。

    同时又离榻起身,打算到开远门去亲自坐镇。被叛军攻上城头还是长安被合围以后一个多月以来头一次出现的情况。看来孙孝哲的伤势应该已经大为好转,所以才能策划出所谓的声东击西之策。

    郭子仪竟也撑着身子起来。

    “大夫也带郭某去吧,多个人也好多杀一个叛贼!”

    秦晋看了郭子仪虚弱的样子,本打算安抚他几句,将他留在这里。但一转念之后又改了主意。

    “你在牢里受了不少罪,身体还能支撑得住吗?”

    郭子仪咧开嘴笑了,又一拍肚子,强作精神道:

    “断头饭上有酒有肉,郭某吃的饱,自然就有力气杀贼!”

    秦晋点点头,这倒不是夸大,那些官差就算再虐待犯人,死囚的断头饭却不敢马虎,而凭郭子仪的心性也一定敞开了吃个痛快。

    “如此甚好!不过杀敌未必须得你动手。叛军上得了城,却未必能如愿呢!”

    郭子仪诧然,见秦晋似乎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心中也有些发痒,揣测了一阵实在难以想到此人究竟因何有如此信心。据说这个秦晋不过二十出头,倘若现在就有这般智计城府,将来到了自己这种年纪,岂非……

    秦晋可不会站在原地等着郭子仪想明白了再走,他们从西市的另一侧避开围观百姓,悄悄离去。郭子仪拐上西市大街,回首看了看围观人群,他们似乎一点都没被外面如火如荼的血战所影响,比起一个月以前天子西逃时的人心惶惶,竟有恍若隔世之感。

    再望向前面纵马疾奔的背影,郭子仪也跟着催马加速。仅凭稳定人心到如此地步,他就自叹弗如!

    远远望见开远门时,入眼处处都是团团弥漫的浓烟,现场比秦晋想象中要惨烈的多,城门下居然横七竖八的躺着几句胡兵尸体,显然是从城上突进城门下又被杀死的。

    而这一幕落在郭子仪的眼中却是另一番感受,他从未见过神武军的火器,自然对团团弥漫的浓烟抱有天然的恐惧。

    “不好,哪里大火?”

    烟势如此之大,火势就一定小不了,一旦放任烧下去,这一段城墙的防御就会陷于瘫痪状态。到时叛军借机大举攀城,只要等着火势稍小,便能趁机夺占这一段城墙,如此一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秦晋要循着甬道登城,却被城下的守将死死拦住。

    “请大夫放心,叛军钻了空子才登上城墙,半个时辰之内,必会将叛军悉数赶下去!”

    开远门守将是神武军出身,原来只是个队正,现在已经成为千人将,见他如此笃定,秦晋也就打消了上城的念头。毕竟刀枪无眼,长安城中有人马近十万,哪里轮得到自己这个大军统帅上城亲自厮杀。

    忽闻城上杀声大盛,那守将面色一寒。

    “他奶奶的,大夫且在城下坐镇,末将这就带人上去!”

    那守将一面命人将城下横七竖八的胡兵尸体抬走,一面又收拢部众登上城墙,显然他是带着人亲自狙杀了试图窜到城门下打开城门的胡兵。

    与此同时,早有人为秦晋搬来了胡凳,只是他并不就座,而与郭子仪说道:

    “莫惊,那些浓烟是神武军霹雳炮所发!”

    郭子仪仍旧不解,刚要开口询问,却听哨音阵阵传来,一队整齐的团结兵沿着大街自东向西而来,见状他更是不解,刚才自己与秦晋寸步不离,可从未见秦晋下达调兵的命令,对于这种突发事件,难道还有旁人可权宜调兵吗?

    要知道军中对调兵权管束极严,超过五百人就必须有主帅印信才可以。

    “这援兵是从何处调来?”

    秦晋身旁的一名随从解答了他的疑问。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这些都是神武军中事先做好的预案,应对各种情况会有相应的处置措施!”

    这个回答更让郭子仪好奇,但也大致明白了神武军中调动的基本方式,这些兵力调动看似不经主帅之手,但实际上都是事先规定好的,一如特事特办,任何人都不具备寻常调兵的权限。

    如此一来,省却了层层上报,又层层反馈的环节,即或是有些主将开通了前方直达帅帐的特别渠道,仍旧需要在研究决断上有所耽搁,而且仓促之间又未必不会出错。

    不过,郭子仪在赞叹的同时,也觉得这种办法似乎也有不妥之处。比如预案毕竟是死的,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谁又能保证神武军所制定的预案就能包治百病呢?

    然则,秦晋毕竟是在河东打过打胜仗的,神武军也是关中唯一一支敢在长安坚守的军队,至今已经一个月有余,士气仍旧如此高涨,想必把爬上城头的叛军赶下去也只是迟早之事。

    郭子仪戎马半生,亲身经历指挥的大小战不下上百次,仅凭只鳞片爪的信息就已经分析出了大概,长安防守之战必然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长安日渐耗空,等着他们的境况也必然是一日紧迫过一日。

    他现在只想迫切的知道,秦晋还有什么后续策略,倘若只是一味的被动坚守,长安又能在重兵围城的情形下坚守多少时日呢?更何况,天下又不仅仅只有一个长安,安史叛军在围困长安的同时亦可四面出击。比如富庶的淮南与江南,那里是天下盛产粮米之地,倘若这些郡县也都落入叛军之手,大唐也许就真的复兴无望了!

    秦晋并不清楚郭子仪的这些心思,他让郭子仪前来,也不过是先见识见识神武军军威而已。

    “大夫,大夫……”

    忽闻呼唤之声,秦晋扭头一看却是李萼一溜小跑的从城墙甬道上下来,只见他手中提着横刀,身上亦是遍布暗红色的血迹。

    “叛军被打下去了,打下去了,大夫不必忧心。”

    下了城,李萼喘息未定,忽然瞧见了同样坐在胡凳上的郭子仪,瞪大了眼睛,脱口道:

    “郭兄?如何是你?”

第四百八十章 :波澜平又起() 
郭子仪也愣住了,李萼的出现同样让他吃惊。

    “你,如何也在这里?”

    原来,李萼在陈玄礼麾下做龙武军参军的时候,因为公事与郭子仪相识,两人虽然年龄差了二十多岁,地位又相差甚多,却因为脾性相投而结为忘年之交。郭子仪后来在杨国忠那里谋求了朔方节度副使的差事以后,曾有意让李萼到朔方去一展所长,岂料世事变幻无常,潼关突然陷落,天子与重臣纷纷西逃,一时间大厦将倾,谁还顾得上郭子仪那还没有走完流程的诏书呢?

    直至后来,风云变幻,杨国忠在马嵬驿被杀,李亨重返长安,又在秦晋等人的力保下登基,郭子仪的命运也随之彻底改变,不但朔方节度副使的差事没了,还被冠以杨国忠逆党的首要党羽之名,锒铛入狱,甚至险些糊里糊涂的被施以斩首之刑。

    幸亏有秦晋的出现,他才得以侥幸逃得一命。

    命运反转来的太突然,郭子仪一时间没有顾及个人感受,但突然间见到故人,一直深埋心底的各种滋味立时翻涌上来,冲的眼圈都隐隐发红。

    “说来话长,想不到兜了个大圈子,你我兄弟还要在一处为国尽忠!”

    警报解除,叛军被全部驱赶到城下,留在城上的也都成了一具具死尸。

    李萼了解清楚了郭子仪这段时日以来的遭遇以后,顿时愤愤然。

    “一定是李辅国那老阉货从中作梗!”

    其实秦晋也一直对郭子仪因何成了杨国忠首要逆党而奇怪,杨国忠的心腹几乎都在马嵬驿死的死,逃的逃。留在长安城的自然也都是些外围人物。而且郭子仪为官为将,官声甚好,为人也极为低调,就算有攀附杨国忠的关系,公道而论也当在赦免之列,就算不能赦免也罪不至死。

    从李萼口中听到李辅国的名字,秦晋顿时就不觉得奇怪了。

    李辅国这个宦官也是口蜜腹剑,睚眦必报的人物。虽然此人现在与秦晋和神武军结成政治同盟,打的火热,但终究是以利而合,不代表他也认同这货的人品。

    然则,秦晋马上又眉头紧紧皱了起来。倘若郭子仪治罪一事涉及到李辅国,那就十分棘手了。既然李辅国处心积虑要弄死郭子仪,自己要力保他就必须得拿出过硬的理由。

    李萼见秦晋脸陈皱眉,便道:

    “李辅国包藏祸心,大夫若不早些除去此贼,他日必为国之大患!”

    秦晋苦笑,李萼的见地果然不差,中晚唐以后宦官专权,动辄废立皇帝就是从李辅国开始的。历史上,唐肃宗李亨出于安史之乱的原因,再也不信任大臣掌兵,将禁军兵权交给宦官掌握,但他晚年又多病卧床,掌握禁军兵权的李辅国就趁机发动宫变,铲除了政敌张皇后,但李亨也在宫变中受到惊吓而死。

    堂堂皇帝竟被宦官惊吓而死,这是何等的悲哀。

    然则,明知道李辅国是头养不熟的野狼,但李亨现在对此人的信任和依赖并不弱于秦晋,除非秦晋也能发动一次兵变将其诛杀,否则根本不可能用正当手段将其铲除。而且,秦晋也清醒的认识到,现在根本就不是内斗的时候,在内忧外患之间,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弥合各方势力,如此才能一致对外。

    既然李辅国主动示好,他又怎么可能不顾眼前就嫉恶如仇的把此人杀死呢?这么做除了让刚刚稳定的朝局变的动乱以外,于当前的危局没有半点好处。

    郭子仪立时从秦晋复杂的目光中读懂了其中的部分意思,当即说道:

    “大夫若实在为难,郭某又何惧一死?要紧的是朝局再也禁不住折腾了!”

    秦晋心中了然,李萼与郭子仪身份年龄地位大不相同,能够成为忘年交自然有其相似之处,不过两人性格亦区别鲜明,前者正义、激进。后者智慧、沉稳。相比较而言,郭子仪更能够托付以大事。

    “放心,秦某就算拼着官位不保,也要使良臣得以一展所长!”

    秦晋甚少向人许诺,这么说无异于向郭子仪打包票,不但要力争使其无罪,还要让他一展所长。

    瞬息之间,郭子仪眼热鼻酸,月余以来所受的委屈苦楚竟一股脑的涌了上来。面对政敌的折磨与威逼,他由始至终不曾有过一丝示弱,然则纵使铮铮铁汉也有软弱之处。秦晋与他此前素不相识,却能做到这般地步,怎能不使人动容?

    郭子仪不是个善于表达情感的人,这时反而不会轻易的对秦晋说出个谢字,只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辅助此人成就一番大业,恢复两京,重振大唐盛世!

    “走,上城去看看!”

    秦晋不想再纠缠这个话题,与李辅国打官司的事,迟早得由李亨决断,至于李萼和郭子仪在其中半点忙都不可能帮得上。

    一行人沿着甬道登上城墙,郭子仪真正的惊讶了。

    此时,浓烟已经散去大半,城外原本应是白皑皑一片雪原,现在却遍布大小不一的深坑,其间充斥着叛军尸体,早就冻的青黑冷硬。更有许多残破损毁的攻城器械丢弃其间,可以想见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城外这片土地经历了怎样的浩劫。

    城墙上的军卒正在清理战场,一具具叛军尸体被抬入了城内。李萼诧异道:

    “这些胡兵尸体推下城去岂不省事?搬到城内又是何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