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5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裴帅一但出征,将无多余的兵力留守长安京畿之地。他们可以趁势归来,以手中的兵权控制京畿。如果能够控制潼关就更好了,将裴帅拒之叛军与潼关之间,打得一手好算计。当然,也不排除是叛军意图离间裴帅与朝廷的关系。只是不大可能,裴帅与现今‘朝廷’的关系,根本无需离间。”

    公孙曦听明白了,怒道“又是那个可恨的忠王,自己没有本事,却来诋毁姊夫……哼,也不想想,姊夫是他能够诋毁的?那些散布谣言的人,还不等我的人动手惩戒,已经让长安的百姓骂的狗血淋头了。”

    张九龄忍不住又是一叹“是非公理,自在人心,忠王阴谋乱局,或可欺瞒一时,终究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过自取灭亡。”

    原本对于李亨,张九龄只是无证据的怀疑,但现在是非黑白已经一清二楚。

    张九龄说道“只是这样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现在的叛军是最不得人心的时候,如果不在此时将事情解决,拖延下去会导致民心生变。而且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我们的余粮已经不多了。耗下去,我们可能会耗不起。”

    关中是天府之国,但天府之国,耐不住人多。

    关中的产粮向来是供不应求的,需要通过漕运将江南、淮南一带的粮食运往关中。

    安禄山占据洛阳,漕运道路不通,粮食自然运不过来。

    先前李琰西逃,叛军攻陷长安,关中的粮仓给洗劫一空。

    而今他们所用的粮食皆是陇右供给的,陇右的粮食那里能够满足关中的需求?

    裴旻怔了怔道“这我倒是忽略了,还好子寿提醒,不然要误大事。还有多少粮食?”

    张九龄道“勉强维持一个月!”

    裴旻想了想,说道“足以,我在等一人,他一动,我这边就动了。你立刻安排下去,通知江南的官员,漕运短期内别想了,让江南将粮食通过襄樊水路,从武关入京畿。非常时期,让他们尽量克服。”

    张九龄立刻下去办了。

    李泌道“裴帅是再等哥舒翰节度使?”

    裴旻笑道“不只是如此,我还给安禄山一个选择,让他选择是早死,还是晚死……”

    。

第十九章 裴旻的致命弱点() 
洛阳,明堂。

    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杨广作为历史上毁誉参半的帝王,他的远见是值得令人称道的。只是过于的好大喜功,好高骛远,硬生生的将自己整成了一个暴君、民贼。

    他的很多布局都具有非凡的战略远见。

    隋唐洛阳城就是其一,在长安发展进入瓶顶的时候,新建洛阳城,施行两京制度。令长安、洛阳遥相呼应,不但压制了关陇贵族,还最大限度的提升了长安、洛阳的经济。

    后来的几位皇帝,不管是李世民、李治、武则天还是李隆基,对于洛阳都极为重视。

    洛阳城整体格局按“天人合一”的理念设计,皇城从东南西三面围宫城,南北轴线高大建筑均冠一“天”字,整个轴线可谓一字天。尤其经过武则天对洛阳城的营建之后,改变了洛阳紫微宫中轴线主殿为单层的传统,使洛阳宫城殿宇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显得更加辉煌壮丽。

    安禄山改名称帝,自然是将明堂据为己有。

    不过这个胖子自身并没有多少喜悦,反而成天皱着眉头,脾气越发的火爆,一点儿也没有成为皇帝的感觉。

    这因为越发不利的局面,被逼的称帝,利用各种高官厚禄的封赏来稳定军心,安禄山心底很不是滋味。

    而且因为过于肥胖,安禄山的后背长了一个大大的疮疖,疼痛难耐,坐躺不得,就连睡觉也只能趴着睡,可谓寝食难安。

    尤其是看到史思明传来增兵求援的消息,更是气得破口大骂:“援兵援兵,去他娘的援兵,五万人,打不过两千,还有脸要援兵,怎么不找块豆腐撞死?废物东西,气死我了。出征前还事事旦旦的说什么,区区河东,大军碾过,轻易夺取。结果呢?丢人,丢死人了。”

    骂骂咧咧的发泄了好一阵子,直到牵扯到背后的疮疖,这才疼的泄了气,半晌才回过神来,带着几分戾气的道:“去将暾欲谷、严庄、高尚叫来。”

    安禄山通过称帝封赏群臣,暂时稳住了军心。

    暾欲谷、严庄、高尚作为安禄山引为臂膀的三谋士,自然也收到了封赏。

    暾欲谷是太子太师,严庄、高尚并为丞相。

    “这是史思明传来的,你们看看。我觉得河东是打不下来了,那个郭子仪有点东西,这两个废物在兵力二十倍于他的时候,都不是他的对手。现在郭子仪给封为河东节度使,手上有了数万兵马。将他们的狗命丢在河东,河东也拿不下来。”

    暾欲谷将求援信递给严庄,说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裴旻未来之前,取河东,势在必行;现在取不取河东,已经无关紧要。与其派兵,不如将军队撤回来,增强我们对中原的控制力。”

    严庄没有看信,直接递给了高尚道:“可要是将史思明撤回来,郭子仪直取河北,那又如何?河北现在是我们的经济命脉,也是我们的退路。河北丢失,我们将成为瓮中之鳖。”

    暾欲谷咳了两声,顺了口气道:“严先生,难道还没看出裴旻的用心?裴旻此人最擅长的就是战略布局,他的每一个行动都有目的。按兵不动,就是想将我们困死在中原。之前我们三人不是讨论过裴旻在等谁?”

    说道这里,他苦笑一下:“裴旻现在可用之兵不多,也亏得他安排了王忠嗣去攻打阿拉伯。否则,就凭河西、陇右大军,我们早已成了刀下鬼了。”

    “现在他手中的兵马不多,不只要对付我们,还要防着李亨,相形见拙是必然的。在这种情况下,叫外援是唯一的法子,剑南军哥舒翰无疑是最佳选择。”

    高尚负责情报工作接话道:“哥舒翰是裴旻一手提拔起来的,李亨早就对之忌惮多时,特地安排了皇甫惟明去夺他的兵权。”

    “没用的!”暾欲谷道:“哥舒翰文武兼之,坐镇川蜀十年,皇甫惟明拿什么跟他斗?要不了多久,哥舒翰就会出现在襄樊一带,成为插入中原的一把尖刀,到时候我们可就危险了……”

    安禄山听的是心烦意乱,说道:“那怎么办,干脆直接跑了?有那混蛋在长安,老子这洛阳呆的一点都不踏实,做梦都怕一觉醒来,这脑袋就不是自己的了。只是……”

    他没等人应话,自己就皱眉道:“这跑也不成,长安、洛阳那么近,他们顺黄河而下,不要一天时间就能杀到。我敢保证,我们这里一撤,那混蛋必定就跟闻了腥味的猫一样,立刻追上来。”

    高尚摇了摇头道:“现在跑,那是断绝了为我们所有的胜算,然后让自己活得更长一点而已。”

    安禄山道:“照这种情况,除非我们能够在短时间拿下江淮,掐断唐朝的经济命脉,不然死的更快。这是要我们在早死与晚死之间做选择?”

    这时一直没有出声的严庄眯眼笑道:“其实陛下不用这么悲观,你们都忽视了一点,裴旻现在有一个致命弱点,也不知他们发现没有。”

    安禄山一脸期望的看着严庄。

    严庄神秘兮兮的道:“关中缺粮!”

    安禄山惊愕道:“不对吧,我记得他们从陇右调了一大批粮食,足够他麾下的兵马吃上好几年了。”

    严庄脸上露出了一抹笑意道:“这就是障,陛下忽视了一点,那些粮食不只是军队再吃,长安百姓都要吃。那可是百万人口,就算除去那些大富大贵,家中储蓄米粮的,还有十数万,甚至数十万呢。几下一分,还有多少?淮南、江南是关中的粮仓,我们无心中截断了他们的运河粮道。他们也不可能将粮食运到川蜀,走蜀道入关。只有一个选择,利用襄樊水道,把粮食从武关运往关中。”

    安禄山霍然道:“只要我们截断这条粮道,关中必乱。”

    “南阳!”暾欲谷激动起来:“陛下,请立刻出兵南阳!只要我们能够攻下南阳,主动权就在我们手上了……”

    高尚起身道:“据臣所知,南阳太守许叔冀狡猾多诈,是一个有野心的人物,无需强攻,可以利诱。陛下,臣愿亲往!”

第二十章 狡猾多诈许叔冀() 
南阳。

    许叔冀看着面前的一纸调令,脸上有些阴晴不定。

    调令出自张九龄之手,但是所盖的印记却是尚书令的大印。

    裴旻是当朝辅政大臣、尚书令,在实权上甚至可比皇帝。

    换作以往,对于裴旻的调命安排许叔冀不敢有任何的迟疑,但是现在这位南阳太守心底充斥了不满的情绪。

    人心是会随着环境而变的。

    就如安禄山,当年他最大的愿望不过就是有用不完的钱,找一个美得跟天仙一样的女人,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哪里会有逐鹿天下的意思?

    许叔冀也是如此,一开始他的志向就是安安心心的当着官,管着一方百姓。

    但是随着安禄山造反,北地失陷,中原动荡,许叔冀开始有了别样的想法。

    他心生了一个念头是英雄生乱世,还是乱世出英雄?

    许叔冀觉得自己既然身在这个时代,理所应当的趁乱干一番大事,成为历史的弄潮儿,而不是随波逐流,平平淡淡的过这一生。

    于是,许叔冀利用职权的便利,污蔑南阳城守袁松通敌,将之处死,收缴了袁松的兵权,并且散尽家财并以抵御叛军为由,招募乡勇,组建了一支军队。

    安禄山的重心放在河东、淮南,对于南阳兴趣不大,只派了小股部队劫掠袭扰。

    许叔冀自身还是有一定才华干略的,将来袭的叛军通通击溃。

    在乱世,手中有兵,等于有权。

    许叔冀在南阳表现出色,李亨为了拉拢他,以其为御史大夫,并且授予南阳侯的爵位,另之镇守荆襄门户。

    许叔冀一跃数级,自是志得意满,雄心勃勃,将军中将校都换成自己的亲信,把南阳守兵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许家军。最近他甚至琢磨,等自己再立大功,便向朝廷申请为荆襄节度使,将荆襄一地纳为自己的统治,成为唐王朝的封疆大吏之一。

    然而这一纸调令却打乱了他的如意算盘。

    在这关键时候,裴旻居然安排了一个人叫张巡的人,担任一直空缺的南阳城守。

    这简直岂有此理!

    张巡此人许叔冀还是听过的,是一个很了不得的人物。

    之前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地方小令,叛军因黄河冰冻渡过黄河,击溃了王晙、杜暹,河南上下不是望风而降,就是为叛军的兵马击溃击败。

    唯独一个小小的巩县让叛军吃尽了苦头。

    巩县令就是张巡。

    张巡进士出身,是一文人书生,但是他满身的气节、义气,就如昔年的秦叔宝一样,义薄云天,对遇到困难来依靠的人,都倾囊相助,豪无吝色,因故身旁聚集了一群英杰,而且他治绩优良,很受民众拥护,直接号召了千余兵勇抗贼击敌。

    在叛军的腹心地,张巡外无援兵,内无粮草,他硬生生的扛住了压力,从巩县打到了汜水,击破了杨万石的三千降兵,南下郑州投奔李巨。

    郑州李巨怀疑张巡投降了叛军特来诈城,将张巡拒之门外。

    张巡无奈转战去密县,燕军将领张通晤攻陷宋、曹等州,听闻张巡这股散兵,亲自率兵来战。

    张巡知道自己无兵无粮,死守密县无异于坐以待毙,大胆的弃城出动出击,打了叛军一个出其不意,杀的张通晤丢盔弃甲。

    张巡缴获了粮草、兵器,离开了密县,撤往阳翟。

    这时的雍丘县令令狐潮反叛郑州李巨,取其首级投向安禄山的燕军。燕军任令狐潮为军将,率兵追击张巡。

    张巡抵达阳翟,与阳翟太守贾贲合兵。

    贾贲有兵两千,而张巡只有六百,但贾贲敬服张巡转战千里的才略义气,尊他为帅,将两千兵马托付。

    令狐潮会同燕军将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率兵四万余,攻打阳翟。

    张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两千余数,坚守阳翟三十一日,历大小百余战,歼敌近万。

    张巡与贾贲商议,阳翟战略意义不强,且城墙久攻破败,不利于防守,连夜弃城撤退。

    张巡、贾贲最后撤到了临颍,与李琰亲自任命的河南都知兵马使鄂王李瑶汇合,从此没了音讯。

    对于张巡的销声匿迹,许叔冀并不觉得奇怪。

    叛军占据河南一地,朝廷在第一时间下令御敌,命徐州方面、淮西方面以及河南地区反击叛军。

    但是不论哪一路,他们取得的成绩都远不如在河南转战千里,闹得天翻地覆的张巡更要出色。

    他们一个个手握重兵,战绩却不如一个小令,这脸都丢在姥姥家了。

    面对如此了得的人物,让他销声匿迹才是最好的选择。

    许叔冀万万想不到张巡居然得到了裴旻的青眼器重,直接升为南阳城守。

    若是换一个人,许叔冀不会如此慎重。面对张巡,却由不得他不谨慎。

    许叔冀注意到了,张巡是带兵前来的,有着自己的班底,他那三千百战强卒实力绝不可小觑。一但让他在南阳站稳脚跟,自己辛苦积累下来的班底只怕要改姓了。

    “怎么办?”

    许叔冀心底琢磨着,想着自己现在近乎倾家荡产,恶向胆边生,嘀咕道:“张巡战功彪炳,却未受到公允的待遇,反而给鄂王李瑶冷藏,早已怀恨在心,与叛军勾结,意图诈取南阳。某察觉异样,先一步将之擒杀……这死无对证,谁能证明。”

    念及于此,许叔冀迫不及待的走出大厅,一脸喜意的叫道:“快,快派人准备仪仗,大英雄张巡三日后即将来我南阳担任城守,我要亲自迎接,为大英雄洗尘!”

    他大声说着,心底却念了两个字:“送终。”

    当天夜里,许叔冀得到了高尚暗中求见的消息。

    许叔冀本能的叫道:“不见,让他滚蛋!”

    许叔冀心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