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怕失分,也不会失太多。有第一题的加分,这一科获个甲等,也不是大问题。

    运气好三个甲等,次一点也是一乙二甲。成绩名列前茅,因无问题。

    当然这一切都是他的猜测,真正的结果只能等榜单公布。

    此时此刻耐心等待科举榜单公布的不只裴旻一人,还有万千等着跃龙门的学子,殷勤的翘首以盼。

    唯一不在乎的也只有常浩、卢泽、冯之这三个考生了,因为在他们看来所谓的进士已是囊中之物了。

    他们这三人正是太平公主钦点的进士及第人选:常浩因父亲是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手握羽林军,对太平公主震慑朝堂有着莫大的帮助,定为状元,卢泽是五姓世家里的卢家人,他的叔父卢藏用是太平公主倚赖的心腹之一,因而定为榜眼。至于冯之,一介白身,他在长安是知名才子,太平公主意图千金买马骨将他收入门下,定为探花。

    为了提前庆祝,常浩将卢泽、冯之都请来府中,公然摆上了庆功宴。

    “来,我们兄弟饮满此杯,提前预祝我们高中。”常浩高举着酒杯,意气风发,作为一个官二代,常浩相比他的父兄,十足是个纨绔子弟,文不成武不就。常元楷最早打算将常浩拉入军中,以他在军中的面子,常浩军旅仕途定会一帆风顺。哪料他受不了苦,给他个校尉走后门都受不住,逃回了家。常元楷无奈只好让常浩从文,给他一个进士的身份,使之履历丰富一些,仕途也会相对的顺畅。

    常浩今年刚满二十,生在权位之家的他所思所想莫过于怎么出风头,怎么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心智极不成熟。而高中进士正好满足他这一切,想着高中以后的曲江宴,受着天下学子的朝拜,心中以飘飘然早已迫不及待了。

    卢泽、冯之暗自鄙夷,在他们看来常浩就是一个暴发户,什么也不懂,就仗着自己有个无能却凭借关系爬上高位的老爹,在他们面前指手画脚,却也不表现在脸上。

    卢泽高举酒杯道:“高中是必然的,只是不知是进士及第还是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花落谁家。唉,都怪当今陛下,好好的弄个糊名制出来。令我这心,七上八下……”

    冯之瞧了卢泽一眼,知他言外之意,附和道:“卢兄所言极是,我曾放出豪言必中进士及第,光耀门楣。结果出了这糊名制,好不尴尬。万一那贺知章眼拙,没让我们上榜,或是乱排名次,可大大的不妙。”

    常浩不以为意的挥了挥手道:“我觉得你们就是想的太多,我们事先有考卷在手,哪有考不上的道理。只是乱排名次倒是个问题……不过也没关系,反正都是自家兄弟,谁第一第二,又有什么关系?”他装作大度的挥了挥手。

    若不出糊名制,他的状元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糊名制一出,太平公主的计划都打乱了。

    不过太平公主终究不同凡响,李隆基有糊名制这张良计,太平公主立刻使出过墙梯,她竟然先一步将科考的内容弄到手了。

    常浩、卢泽、冯之事先都拿到了考卷,知道了考试的内容。

    这事先有了答案,高中在常浩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可得到答案的有三人,除他之外还有卢泽、冯之,这样一来状元归属就成大问题了。

    常浩从内定的状元郎变成了一个不确定的状元郎,自是恨透了李隆基。

    卢泽、冯之对于这种局面反而喜闻乐见,能够考得状元,谁又在乎榜眼、探花?只是常浩喜怒无常,万一自己抢了他的状元位置,惹的他不高兴恶意针对,可就不妙。以常元楷在太平公主心中的地位,他们讨不了好处。是故你一言,我一言的套他的话,让他有个准备。

    常浩这话一出口,卢泽立刻就接话道:“常兄说的在理,不管成绩如何,我与冯兄都会以常兄马首是瞻。”

    冯之口不对心的附和道:“卢兄,所言极是,所言极是。”

    常浩心情大悦,他就喜欢这种受人吹捧的感觉,飘飘然的,高叫喝酒。

    几杯酒下肚,冯之道:“不知这成绩什么时候出来。”

    常浩毫不犹豫的道:“放榜还要一天时间,不过成绩今晚就能出来。冯兄放心,我跟你一样急……已经吩咐下去了。只要一有消息,这里立刻就能知道,安心喝酒便是。”

    依照往常流程,知贡举确认成绩后,要将结果交予礼部接着转送尚书省然后传达皇帝之手,皇帝确认之后,放榜公告天下。

    尚书省现在由太平公主的心腹把持,只要消息一传达,常浩这里也能得到消息。

    便在凌晨左右,尚书省传来了此次科举的三甲名额!

    状元裴旻!

    榜眼卢泽!

    探花冯之!

    常浩榜上无名!

    “怎么可能!”常浩面色青紫,自己竟然榜上无名……

    卢泽呆了半响,突然道:“我想起来了,这个裴旻是贺知章的贵客,初到长安便住进了贺府。”

    黑幕,一定有黑幕。

    常浩酒意上涌,将手中的酒杯砸在了地上,喝道:“芝麻绿豆点大的小官,竟然徇私,岂有此理……”

第83章 撤销资格() 
踏着夜幕,贺知章骑着骏马打着灯笼,看着漫天星空,心情格外舒畅。

    此次科举与往日不同,以往的科举知贡举的任务很轻,几乎科举完结,三甲的名额就已经出来了。

    因为之前的科举采用的是淘汰制,三场考试,第一场经史不合格的直接出局,剥夺考取第二场第三场的资格,第二场诗文不合格也如第一场一般,剥夺第三场考试的资格。因故两场考试下来,大部分的考生已经出局,余下来的在除去策问不合格,几乎没有几人了。从少数的几人中选择出三甲,任务并不繁重。

    此次科举却不一样,采用的是全新的糊名制,取的是所有考生的综合成绩,进士科所有考生的成绩皆要认真批阅评分,任务极重。而依照晚年习俗,科举放榜日虽不固定,但必须在三月三之前。

    因为三月三是上巳节,是纪念轩辕黄帝的节日,也是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日子。

    在神龙年间,为了安慰科举落第的学子,朝廷在三月三这个日子里与曲江设宴,并且允许落第举子留在长安,借宿庙宇,潜心研读诗文,准备再度考试。但是到了唐中宗的时候,赐宴对象发生了变化,由落第举子变为新进士登科,曲江宴饮也因之盛极一时。

    曲江宴饮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进士登科庆功宴了,而是长安所有百姓欢聚游玩的日子。那时候曲江河畔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可见宴会之盛大。

    贺知章开始忽略了这点,直到科考结束,准备阅卷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这知贡举的任务比以往的知贡举多了近乎十倍,而且三月三又近在咫尺,依照晚年的进度于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贺知章当年也是状元,深知曲江宴在士林中的分量。为了自己这个知贡举不遭骂名,他小半个月都耗在礼部,日夜吃住皆在工作的地方,只为能早一些放榜,赶得上时间。

    终于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二月末,三月还不到,所有考卷批阅完毕,在礼部侍郎的见证下开真卷对比抄卷内容,定出今科三甲。

    他的小兄弟裴旻,不负众望的夺得了魁首。

    这小半个月滴酒未沾,贺知章的肚子里的酒虫早已爬到了脑袋上,哪怕现在是凌晨时分,他也决定赶回府邸,将裴旻、张旭叫醒,提前来一个庆功宴会:反正明日放榜,私底下将状元的归属告诉本人,算不上犯法。

    凌晨时分的长安早已关闭了坊门,实行了宵禁,除了负责巡夜的武侯与坊丁,整个长安一片寂静。

    贺知章身负要任,有权利夜行以及令武侯开坊门,宵禁并不能给他带来任何麻烦。

    即将抵达贺府,贺知章竟然发现前面大街火光冲天,人声鼎沸,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涌向前方。

    贺知章皱眉皱起,策马上前了十余步,高声道:“前面何人喧哗,宵禁期间,禁止随意走动!尔等胆敢藐视国法?”

    “哪个田舍汉敢管小爷的事?”在火光的拥簇下,一个满脸通红,醉醺醺的青年走上了前来,挑事不满的目光落在贺知章的身上,正是落榜的常浩。他为了庆贺自己高中,本就喝了半醉,突然得知自己名落孙山。而原本应该在他之下的卢泽、冯之一个榜眼一个探花如愿以偿的获得了进士及第的头衔,心底不平衡到了极点。又得知抢了他状元的裴旻竟然与贺知章的关系密切,在贺府住了将近三个月,酒劲上头,主观的判断贺知章徇私,将自己的状元给了裴旻,气恼之下,带着一群护卫连夜杀往贺府,意图讨个说法,却不想给个程咬金叫喝住了……

    此刻的常浩醉的看人是一片模糊,又是大晚上辨不清在他前面不远的“程咬金”正是他要找的贺知章。

    贺知章素养极好,只是皱了皱眉头。对面灯火通明将常浩的丑陋嘴脸照的清晰可见,贺知章冷笑道:“原来是常大将军的三公子,果然威风,却不知这大半夜的是要去哪里耀武扬威?”

    常浩的脑子让酒精怒火麻痹了,竟然听不出贺知章的嘲讽,得意洋洋的道:“知道还不滚,小爷没空搭理你。小爷要去找贺知章这田舍奴,问问他凭什么小爷会落榜?”

    贺知章当场就气笑了,昂首大笑起来,厉声道:“千辛万苦找了考题,让人做了卷子,却没有考上榜,恼羞成怒了?”

    贺知章在评卷的时候,在状元这个位子上犹豫很久,因为有两个人的考卷三场考试都得了甲的高分。

    一个是裴旻,另一个当时贺知章没有看见名字,所以不知道是谁。

    之所以认出了裴旻也不是因为看到了裴旻的名字,而是从他的字体以及经史的文风上看出裴旻的影子,何况改府兵制本就是裴旻最先提出来的,很好辨认。

    另一个考生的卷子经史这一科答的无懈可击,贺知章发现对方经史的水平不只超越裴旻,连他都有些自愧不如。在经史这科,裴旻虽然是得了同样的甲分,但是对方展现出来的实力是碾压的。接下来诗赋,裴旻诗句中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震撼人心,这一局裴旻远胜对方。相互打了一个平手,关键的第三科策问:裴旻的兵制改革,他早已听过,得到了李隆基与张九龄的认同,束水冲沙是闻所未闻的治水奇招,展现出了裴旻自身在治世上的天赋。但是另一份卷子虽不如裴旻的创新,但可一字一句,字字珠玑,将治水边患分析的井井有条,也深得他三味。

    左右权衡,贺知章最终选择了裴旻作为状元,在做出选择的那一刻,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这番选择是因为裴旻的诗句还是因为他制度上的创新,甚至关系……

    而那一份与裴旻水平相差无几的,给他评为榜眼……

    然后就在开卷的时候,那人在策问这份考卷上竟然粗心的没填写自己的名字户籍,对比字迹以及另外两份考卷才知道对方叫常浩……

    贺知章绝不信一个打残启蒙恩师劣迹斑斑的纨绔子弟会有这般深奥的经史功底,能写出字字珠玑的治世之道。

    所以他以未填名姓之由,直接撤销了常浩的资格。

第84章 劲力增强() 
贺知章如此笃定,并非没有原因的:常元楷早年当任朔方军总管,负责北方的军事。那时常元楷给自己的儿子常浩找了一个当地非常有名的大儒,但因常浩顽劣,走马猎鹰,对读书全无兴趣。惹怒了大儒,将常浩逐出了门墙。常浩觉得丢了面子,放狗去咬那大儒,招呼人将大儒毒打了一顿,直接将大儒打残了。

    此事影响颇大,常元楷尽管动用权势将事态强压下来,依旧难挡天下悠悠之口。从那时起,但凡有头有脸的学者都不愿意担任常浩的先生。

    常元楷调回京师,成为羽林大将军,常浩更是依仗父亲干了许多荒诞的事情:这种人哪天改邪归正,贺知章也许会信,但是说他跟研究经史多年的老学究一样,做出一份无懈可击的答卷,跟一个从政多年的政客一般,点评时势,字字珠玑,怎么也不信。

    贺知章的话如同凉水一般,将常浩从头淋到脚,整个人都打了一个哆嗦:他不像卢泽、冯之一般,他们两人有真才实学,考题在手,事先翻书阅览寻找答案,凭借自己的才学能够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而常浩不同,他就是所谓的学渣,拿着书本让他考,他都考不出像样的成绩。因故拿到考题的他第一件事不是翻书作答,而是找人求人,让人作答。鉴于此事不能宣扬,常浩只能让他父亲出面。常元楷为了自己这个无能的儿子,也是尽心尽力,他找到了宰相崔湜。

    崔湜是天下第一豪门崔家的人,如今官居辅宰位列宰相,也是昔年的状元郎。崔湜心底瞧不起常元楷,但却非常清楚常元楷在他们政局中存在的价值:常元楷身为左羽林大将军手中握着北衙禁军的兵权,负责皇宫北面的护卫,而尚书省早为太平公主所控制,南衙禁军是太平公主手中的利刃。只要常元楷心向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等于手握南北禁军,对她未来的大业,有着莫大的帮助。

    因故对于常元楷的请求,崔湜一口答应,所有的答案都是他一人所写的。经史,他翻书作答,一字一句,全无错漏;诗赋,他琢磨三日而成;策问:他官居宰辅,对于治水、边患,自有独到见地与应对之法……而常浩唯一需要做得只是将答案记在脑海里,仅此而已。

    此事极为私密,常浩让人一语道破,做贼心虚的心情可想而知,喝道:“瞎说什么,小爷行的端做得正,你……你,再诬蔑小爷,担心小爷撕烂你的嘴……”他自己都不知道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有些色厉内荏了,上前了几步走到近处,终于看清了贺知章的身份,惊怒道:“贺知章?”

    贺知章再度冷笑道:“正是鄙人,你不是要找我讨说法,那我就告诉你,你的策问成绩无效,是我给取消的。”

    常浩脑子瞬间就炸了,伸手就想将贺知章拽下马背,口中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