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3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形中也算拍了李隆基一个马屁。

    这为官之道,以奉承为上。

    在这方面,裴旻固然没有赵高、蔡京、贾似道那般专业,也不像安禄山那样没脸皮,却也颇具功底。

    至于结尾一点,也需要改。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这句话说的就是玄宗朝的神童刘晏,但是此刻刘晏的母亲认不认识他爸都是个问题,更别说刘晏这个神童了。

    这段话也不能删掉,这末尾的一大段分别例举苏老泉、梁灏、蔡文姬、谢道韫这些人,分别代表着男女老中青少几辈代表。

    刘晏代表的就是少年一辈,删了立刻就给人感觉少了什么。

    思考了许久,裴旻以初唐四杰的王勃代替。

    王勃出身儒学世家,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以他代替刘晏,也是相得益彰。

    此刻裴旻还真是很庆幸自己是个文科生,做过这方面的论文,脑中能够记得古今的三字经。

    裴旻写好全文,反复检查了好几遍,主要针对有无历史性的错误。

    确定无误之后,心满意足的将编写好的三字经,放在一旁,打算明日交给张九龄、王昌龄他们检阅检阅。

    而今他也不怕高调,反而越高调越好。

    越坐实一代文宗的身份,对他的利处就越大。

    为了试验三字经的效果,裴旻还亲自给小七、小八上课。

    虽然只是短短的半个时辰,却能很明显感觉到效果显著。

    三字经以前,孩子的启蒙读物只有六甲、千字文。

    六甲不用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没有一点的意思。

    千字文倒是绝妙的文章,对仗工整,条理清晰,可谓文采斐然。

    但是先对孩子来说太深奥了。

    小七、小八算是聪慧的了,让他们学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也是一头的雾水。

    至于写?

    想都别想,古文是深奥的繁体字,也就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馀成歲,律呂眨枺浑咈v致雨,露結爲霜”

    别说是小孩,就算是大人,没有一定的毛笔功底,这开头的一段话都写不下来,生僻字太多。

    小七、小八,学了两个多月,也就写写天玄日月,你要是让他写張、寒、暑、藏、歲、眨㈥柹踔潦球v,他分分钟就哭给你看。

    相较起来三字经明显更通俗、顺口、易记,最适合孩子,在深度上也不逊色千字文。

    不过三字经最大的缺陷就是字数多有重复,不像千字文。

    但相较儿童读物,三字经明显更胜一筹,千字文要高深一些,学懂三字经再学千字文最好的选择。

    也很明显的也可以看出,小七、小八更加喜欢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念得不亦乐乎。

    有了小七、小八的实验,裴旻对于三字经的推广更有信心。

    第二天就将整理好的三字经交给了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王维、王翰、高适一行人。

    昨天才听裴旻要编写一份儿童读物,今天就实物在手。

    张九龄、高适与四王都惊呆了,半响迫不及待的将多份三字经分别拿在手中研读。

    三字经三字一句,更为难得的是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

    是以古人还有一句话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虽说有些夸张,却也说明了三字经的魅力。

    最先出声的是王翰,他对着裴旻就是深深一拜道:“国公之才,世所罕见,王翰拜服。此文远胜六甲,可与千字文媲美,但内容简约易懂,更胜千字文,最适合启蒙之用,必将千秋盛传。”

    张九龄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深深一拜。

    余下王昌龄、王之涣、王维、高适也不知怎么说了,跟着一拜,一切都在这一拜之中。

    张九龄与三王还好受一点,他们跟着裴旻久了,深知裴旻时不时的会展现出超人之处,也已习惯。

    王翰、高适直接就是惊为天人,眼中闪着异彩。

    裴旻将文章交给了王维,让他去影印个千八百册,分别送给之前聚会的河西士林翘楚,余下的赠给境内的书塾,以及地方官府,告诉他们若有人开私塾的,可赠去一本。

    王维当即领命去了。

    这三字经一出,立刻引起了凉州士林的轰动。

    尤其是甘旭这样资深的教书先生,更能体会三字经的好处。

    千字文固然奥妙,却过于难懂,六甲易懂,却无深意。

    三字经正好在两者之间,取两者所长,在合适不过了。

    甘旭本就怀着对裴旻的一份歉意,帮助裴旻推广起来,不愧余力。

    凉州是经济要地,往来西域、长安的商旅,不计可数。

    三字经以令人疯狂咋舌的速度传播开来

    有一旁导人向上的千古文章,再加上育人子弟的三字经。

    裴旻这一代文宗的身份,已经无人置疑了。

第十七章 书信被劫() 
有甘峻山集会中的教师颂为基,再加上三字经为辅。

    河西的文教事业在万众瞩目下展开。

    新建学堂,排斥封建思想,一步步的执行。

    其中严禁寺庙道观以不正当的方式手段蛊惑百姓,裴旻亲自负责过问。

    裴旻自己不信佛道,但不排斥他人信佛问道。

    他可以接受百姓有自己的信仰,但是对于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蛊惑百姓生病,求神拜佛,不寻医问药的道观、寺庙,他是零容忍。

    绝对不允许治下这种情况出现,即便是你情我愿,也容忍不得。

    凉州这边的信仰深受西域影响,以佛教为主,而佛教向来有治病咒语一说。什么佛说咒时气病经、佛说咒目经、佛说咒齿经、佛说咒小儿经、佛说疗痔病经、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等等都是这类的东西。

    裴旻即便是穿越者,还是灵魂穿越,对于鬼神之事,怀着一定的敬仰,却也不信听几遍经就能治病。

    真要这样,那还要什么大夫。

    这完全是和尚打着信仰的旗号,愚弄百姓的骗钱行径。

    为此裴旻直接下令,查封了海藏寺,勒令其整改,并且传令河西所有寺庙整修。

    海藏寺是河西最大的佛寺,位于姑臧城西北五里处,是前凉张茂修筑的古寺庙,被誉为“梵宫之冠”是整个大西北最有影响力的佛教活动道场。

    裴旻连海藏寺都说封就封,其余寺庙莫不是心惊胆寒,纷纷取消了咒语治病这个项目。

    一个个和尚高僧少了一项主要收入,对于裴旻是敢怒不敢言,不少人在背地里念恶咒诅咒裴旻不得好死。

    裴旻也不屑理会,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几只蚂蚁的耀武扬威,他真不放在心上。

    “国公,这是您的私信!”

    王维将几封私信,递给了裴旻。

    裴旻位高权重,一般人想见他一面极不容易。即便是私信,也是由门房代收,经过王维整理,转交给裴旻。

    因为就算是私信,也有很多是一些意图投效自荐的举荐信。

    通常这类信,王维会整理起来,在空闲的时候拿出来。

    裴旻迫不及待的接过,并不急着看信的内容,而是一封封的看着寄信的人,信共有五封,分别是李白、张旭、贺知章、萧嵩、韩瑜的来信,并没有他期待的公孙幽,不免有些失落,忍不住追问了一句道:“没有长安的来信了?”

    王维摇头道:“都在这里了”

    裴旻表情有些莫名,离他给公孙幽写信已经有两个多月了。

    这两个月发生了很多事情,先是为李白鸣不平,又是三字经,河西推广文教,裴旻甚是忙碌,但对于迎娶公孙幽的期待之心,却未有半点的冷却。可谓日思夜盼。

    只是等了许久也不见公孙幽的回信

    最初裴旻还站在公孙幽的角度思考,她需要交待许多事情,毕竟她掌控着青羽楼与青羽盟,考虑准备个一时半刻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今过了那么许久,还没有回应,那就有些不正常了。

    裴旻将担忧暂放心底,拆开了李白的来信:

    来信言明,李白已经回到了蜀中,与父母相聚,还带来了李父、李母的问候与感谢。

    李白自己的言语中也透露着几分感动,对于自己特地为他正名的行为充满了感激,并表示此生不辜负似海师恩。

    裴旻不以为意的笑了笑,他助李白,根本不图什么回报,将信收好,也不打算回信。

    蜀中的路更加难行,离凉州相隔万里,此刻就算他写信送往蜀中,也未必能够送到李白手上。

    张旭的信,让裴旻开怀大笑。

    “太好了,张老哥不日即来姑臧,摩诘,你可要提前准备酒了,免得请不动他!”

    王维看过信的落款,知道“张老哥”就是大名鼎鼎的张旭,当今世上书法第一人,亦带着几分激动的道:“一定,一定,不知伯高先生喜欢喝什么酒?属下退衙后立刻准备,定让伯高先生满意。”

    裴旻笑道:“只要是酒就行,我那老哥哥不挑食,只认人。你大可放心,以你的才华,定会受到青睐。不过酒量得提一提,免得两杯酒下肚,脸就红的跟大姑娘一样。第一次喝的不尽兴,第二次就别想他再去作客了。回头我们私下里喝几杯,提提你的酒量。”

    王维听出了话外的意思,道:“裴帅是说伯高先生会留下来长住?”

    张旭游历天下的事迹,只要是在这一行混迹的,大多了解。

    裴旻看着信笑道:“我那老哥哥快五十了,哪里还能跟年轻人一样满天下跑?他早已决定在一地方定居,安心的读书练字。就他那随心所欲的脾性,一天到晚酒不离口,也不是当官的料。我打算给他一个闲职,供他衣食无忧,免得一天到晚用名贵字画换酒。河西、陇右最不缺的就是名山大川,想住哪里,由他选择嘛!”

    说着裴旻将张旭的信也收了起来,看向第三封贺知章的。

    贺知章的信就是诉说一些常话,他们因住址固定彼此书信往来频繁。

    裴旻当即回了一封信。

    余下的御史大夫萧嵩、兵部尚书韩瑜就是官场往来了。

    萧嵩是裴旻在御史台一手提拔起来的,如今已经混到了御史台第一把手。韩瑜是受到募兵制的好处,两人与之是紧密的官场交情。

    裴旻也分别给他们回了封信。

    想了又想,裴旻再次给公孙幽去了一封信。

    凉州姑臧与关中长安相隔万里,不过信使沿途替换,日夜不歇,十余日间以到长安。

    书信分散而出,裴旻的信是送到裴府宁泽的手上,再由宁泽转交给公孙幽的。

    事故当天夜里,公孙幽才收到裴旻的来信。

    看着书信的内容,公孙幽神色更是严肃,她的回信,在一个月前已经送出去了。

    以信使的速度,是没有理由还没有送达的。

    唯一的解释是她的信在途中给劫了,有人在想断了她与裴旻的往来。

    公孙幽带着几分嘲讽的笑了起来,她从来未有将裴旻牵扯进来的想法,对方却心虚的不愿见裴旻掺合进来,这其中猫腻可是不小。

    她再次写了一封信,信中绝口不提信被劫之事,而是说有些事情走不开,待处理了手中之事,再往凉州。

第十八章 李隆基的惭愧() 
长安,尚书省!

    此时此刻主宰着朝堂大权的六位宰相宋璟、苏颋、张嘉贞、张说、源乾曜、卢怀慎聚在了一起。

    他们一个个无计可施,不知如何应对当前的局面。

    大唐依旧蒸蒸日上,一切都运作正常。

    本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六位宰相却一直愁眉不展的,心底万分凄苦。

    一切缘由就在李隆基的身上。

    这位李家三郎最重感情,他在武婕妤身上是动了真心的,三千宠爱于一人。

    如今心爱的人,给满朝文武逼得进了冷宫,对于朝臣就没有什么好脸色,而且对于政务处理的都是有气无力的,甚至小事全部都让高力士裁决了。

    远没有当初那个立志与秦皇汉武,隋文唐宗一比高低的兴唐明主,反而唉声叹气的,就如进入迟暮之龄一样,对于什么都不感兴趣。

    要是寻常事情,他们几个做臣子妥协就妥协了,让君王一步,给他一个台阶也没有什么。

    但是对象却是武家女,武则天的侄孙女。

    唐朝发展至现在,也算得上是历经风雨,到现在百年有余,最大的变数就是武家人。

    从武则天开始,武承嗣、武三思、武延秀再加上一个武家的媳妇太平公主,这一个个不是将朝堂搅的天翻地覆,就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他们这些人除了武则天能够说一句功过相抵之外,其余人都给天下带来了莫大的威胁,给大唐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对于武家人,李唐王朝的臣子,莫不心有余悸。

    也是因为如此,武婕妤此次犯错,瞬间遭受文武百官的抵制,令得李隆基都没有办法抑制。

    “实在不行?”卢怀慎做事向来是畏手畏脚的,他并非当真是一个只知道吃饭的宰相,实是魄力不足,胆气有限。面对姚崇的一言堂,不敢说话。

    今姚崇下台,他才略有表现的机会,见李隆基与他们的关系闹得极其僵硬,心中再次把握不定原则,有心妥协了。

    “没有不行的!”宋璟是一如以往的刚毅,好似魏征一般,决然道:“武氏心思狠毒,她嫁祸皇后其心可比当年司马昭。若武氏复位,必然贼心不死。而今太子敦厚,定不是其对手。让其复位,必起萧墙之祸。”

    众人皆默然不言。

    宋璟一字一句,可谓见识卓然。

    源乾曜叹道:“只是短期内如此倒是无妨,若陛下就这样消沉下去,也不是个事。此前在下让高内侍劝劝陛下,高内侍都表示他无能为力,还有能谁能劝动他?”

    张说眼中一亮,道:“我倒是有一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