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慕南枝- 第5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蠢欲动怎么办?”

    柳篱无声地叹了口气。

    李长青,说不定还真有这个福份做太上皇呢!

    不过这样也好。

    至少他们这些跟着李家的人从此以后再也不必担心会有一天李家功高震主,他们跟着颠沛流离。

    ※

    亲们,今天的更新!

    PS:明天双更!

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招() 
如柳篱一样看透了李谦心事的还有董重锦。

    他自从那一年身体有恙没有再亲自带队行商之后,就在家里休息了,但他到底年事已高,没能像年轻的时候那样很快地恢复,加之他这些年经商的股份里有李谦一份,一直以来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的马虎,这也让他压力很大,一直以来心弦都崩得紧紧的,人虽然没有管事,但脑子却没敢歇着,身体也就断断续续的没有好。

    董重锦的二弟来问他今年慎哥儿的生辰怎么办的时候,董重锦正拿着个小小的霁红折枝花的小碗在喂鱼缸里的金鱼,他闻言发了会呆。

    不知不觉间,他和李家已经合作了十几年了。

    李谦倒是个重信守诺之人,说不干涉就不干涉他怎么做生意,只派了刘冬月跟着他,开始是学本事,后来是管理两家的帐目及分红。

    想到刘冬月,他心情颇有些微妙。

    要不是他听到刘冬月接了刘小满出宫荣养,他还不知道刘冬月是个阉人。

    刘冬月不管是从说话还是行事都堂堂正正的,比很多男人还要果敢决断。

    不过,嘉南郡主能用这样的人,也是个很了不起的女子了。

    因而他答非所问地道:“刘先生是不是去长公主府做了总管?”

    董家二老爷笑着点了点头,颇带几分打趣地对自家大哥道:“您说,王爷是什么意思?太皇太后他老人家也不在了,南边朝廷的小皇帝别说管束王爷,就是喝斥王爷一声,也要看王爷爱听不爱听。可王爷怎么还一直住在长公主府呢?要我,早出来开府了!不会是王爷真的像外面传的那样惧内吧?”

    他是见过姜宪,觉得姜宪长得确实是很漂亮,却没有外人传的那样三头六臂、满脸的煞气,如果别人不引荐,从人群中望过去,还是挺招人眼睛的。

    董家二老爷因而没等董重锦说话已自顾自地道:“我倒不觉得王爷是顾忌镇国公府或是嘉南郡主的显赫,王爷多半是老夫少妻,还没有见着老婆心里就先没有了底气,要是郡主是个会撒娇的,别说是王爷,就是换了别人只怕也会惧内……”

    真是越说越不像话了!

    董重锦喝斥了声“你胡说八道些什么”,瞪着眼睛道:“这也是你能随便议论的?”

    董家二老爷忙道:“我这不是在大哥面前才敢这么说吗?其他人想听我还不愿意说呢?”

    董家因为搭上李谦,这几年不仅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就是官场上的人也轻易不敢给董家人脸色看,今年董家二爷的次子要说亲,居然有媒婆上门说给董家二爷的次子说了位知府的女儿,而且还是嫡女,聘礼什么的都按着一向富贵人家的惯例,并没有多要一分钱,据说还有不菲的陪嫁,这在董家人看来是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

    董家也因此更进一步认识了李谦权势之显赫了。

    董重锦如临薄冰,轻易不出门应酬,并约束董家的子弟谨言慎行。

    董家的人虽然个个都遵守着董重锦的规定,内心却不免非常的骄傲,说起话来有些没大没小的,董家二老爷就是其中最放肆的一位了。

    董重锦道:“我那侄儿的婚事怎样了?”

    董家二老爷还真就是在自家的大哥前随意一些,闻言忙道:“这件事我写了信,快马加鞭让人送了珊瑚那里,请珊瑚向郡主讨个主意。要是郡主觉得不好,这门亲就作罢算了。若是郡主觉得没有什么关系,就订下来。”

    董重锦满意地点了点头。

    董珊瑚现在更多的是陪伴嘉南郡主。至于做生意,他董重锦还在,家里有两个侄儿也不错,倒不需要董珊瑚花更多的心思在这上面。

    董重锦道:“慎哥儿的生辰,你也问问珊瑚。好东西不稀罕,稀罕的是那份心意。”

    董家二爷正色地颔首。

    慎哥儿的生辰,历来是董家的大事,会花好几个月准备。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该送的都送了,他们今年准备的几件东西对慎哥儿来说可能都不够稀罕,他这才来向大哥讨主意。

    董重锦压低了声音,道:“听说慎哥儿在王爷身边,是真的吗?”

    这件事很多人都不知道。

    董家二爷的声音就更低了,道:“我觉得我们还是像往年那样把东西往京城里送好了。我听珊瑚说,慎哥儿被郡主拘在家里读书。长公主府怕是不喜欢别人议论这件事。”

    这就和他得到的消息一样了。

    董重锦“哼”了一声,垂着眼帘,又开始喂鱼。

    董家二爷以为董重锦没什么话说,正要告辞,却见董重锦一直往鱼缸里丢食,那些不知道饱足的鱼儿就一直在吃食。

    这样下去这些鱼都会被撑死的!

    他这才惊觉自家的大哥不是在喂鱼而是在走神。

    董家二爷忙喊了一声“大哥”,道:“你在想什么呢?”

    “没什么。”董重锦道,回过神来,问自家的弟弟:“若是王爷战败怎么办?”

    他以为自己这个一直在自己羽翼下生活的弟弟会惊慌失措,谁知道董家二爷却洒脱地笑道:“要不举家迁往西域,要么在赵啸打进京城之前逃往辽东,凭着和李家的关系投靠镇国公府的世子爷。”

    董重锦不由挑了挑眉。

    董家二老爷笑道:“哥,我虽然不懂事,可有些道理我还是知道的。我是李家的人,依靠李家得势,就算是改弦易辙也不过是狗延残喘而已,我们这么大年纪了,该享受的都享受了,也没什么可惜了。孩子们生在董家,享受了董家供奉,自然也要接受董家失败,没有谁能怨谁。”

    董重锦不禁“哦”了一声,大感兴趣,道:“那您呢?”

    当初可是董重锦决定“投靠”李谦的,董家其他的房头就选择安于现状,到现在也不过是些普通的商贾。

    董家二老爷狡黠地道:“我和大哥一母同胞,能分得清楚吗?”

    董重锦哈哈地笑,第一次正视自己的这个胞弟。

    董家二老爷则不以为然嘿嘿直笑。

    董重锦突然间就有了万丈的豪情,高声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如做一次大的吧!”

    董家二老爷不明所以。

    董重锦道:“你现在就去收粮,越多越好,然后准备好挑夫,随时往南边送粮!”

    ※

    亲们,今天的更新。

    另一更在晚上的十一点左右。

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后方() 
董家二老爷讶然,想了想道:“北方这几年风调雨顺的,南方也没有听说过缺粮啊!”

    董重锦微微地笑,道:“你只管按照我的吩咐办事就行。现在不缺粮,不代表以后也不缺粮。何况这粮食什么时候还有多的不成?”

    自李谦奉旨南下,董重锦就一直在想这件事。

    按道理,李谦应该先联系上皇帝或是皇帝身边有自保之力时才应该发檄文才是。可按照刘冬月告诉他的一些事,皇帝身边的高岭和杨俊都死了,皇上如拔了獠牙的猛兽,手中根本没有兵权,李谦就这样打着“清君侧”旗号就挥兵南下,皇上的安危怎么办?

    他当时就觉得,也许李谦并不太在乎皇上的安危,而是要一个名正言顺南下的借口。

    后来李谦亲自领兵十万雄兵南征,他又仔细地推算了半天,这才恍然明白。

    刘冬月并不是个多嘴的人,俩人也算得上是忘年之交了,这么多年以来,刘冬月不该说的可一句也没有说过。如今却向他说起了京中的形势……他当时心里一动,觉得这其中肯定有深意。再后来,知道王瓒将儿子止哥儿送到李谦的军中,慎哥儿也跟李谦随行,董重锦心中陡然间豁然开朗。

    李谦,这是要一统天下吧?

    只是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借口把自己推到幕前去。

    可不管怎样,这场仗肯定会打得很艰难,甚至会打个三、五年甚至是十来年。

    他们董家既然已经被贴上了李家的标签,何不再赌一次。

    董重锦决定拿出三分之二的家资,无偿地向李家提供粮草。

    所谓的买卖天下,也就如此!

    他笑意更深,对董家二老爷道:“你把几位帐房先生叫来,把家里的财产盘算盘算,能收多少粮食就收多少?”

    董家二老爷难掩惊讶之色,犹豫道:“难道还要拿出家中的积蓄不成?”

    董重锦说了自己的打算。

    董家二老爷闻言下巴都要掉下来了,磕磕巴巴地道:“难道,难道,临潼王……”接下来的话,就算当着自家的兄长,就算这里只有他们两个人,他也没有办法说出口来。

    董重锦这次却没有喝斥自家的兄弟,而是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告诫般地道:“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不要在外面乱嚷嚷。”

    “我,我知道了!”董家二老爷结结巴巴地道,额头冒出冷汗来。

    京城那边,刘冬月正在和姜宪说话:“我已经跟董老爷私下里说了,至于董老爷有什么打算,我照着您的吩咐,什么也没有问。”

    姜宪“嗯”了一声,很满意刘冬月的办事能力。

    她问起了刘小满:“……他身体还好吧?毕竟是年事已高,你又不用长期在外面奔波了,要多看顾着点。原本在太皇太后身边服侍的也没有几个了!”

    刘冬月恭敬地应“是”。

    姜宪想起太皇太妃。

    几次劝她老人家出宫选个寺庙静修,就不必遵守那些宫规了。

    太皇太妃开始还有些犹豫,后来白愫进宫去劝了一回,她老人家就选了姑嫂寺。

    姜宪出手大方,干脆重新建了姑嫂寺。

    如今她和白愫不进宫了,倒时常去姑嫂寺里看看。

    再过几天是重阳节了,慎哥儿又不在家,她寻思着是不是明天去姑嫂寺看看太皇太妃和孟芳苓等人,阿吉急匆匆地走了进来,笑着禀道:“郡主,董家大奶奶过来了。”

    董家大奶奶,指的是董珊瑚。

    这么快!

    姜宪不由望了刘冬月一眼。

    刘冬月面上不显,心弦却提得紧紧的。

    不管怎么说,他和董重锦交往这么多年,两人也算得上是知交好友,特别是当董重锦知道他是个阉人时,不仅没有轻视厌恶他,他隐隐流露出很敬佩他的意思。就冲这一点,他就希望董家能平安顺利。所以他才建议姜宪给董家带个话,趁早让董家明白现在是个怎样的局势。董家也好早做打算。

    董珊瑚选了这个时候来拜访……但愿是董重锦懂了他的意思,派了女儿来向郡主投投名状的。

    他轻手轻脚地退了下去,耳朵却一直竖着,明明知道在郡主的治下,他不可能听到什么,却依旧不死心。

    好不容易等到董珊瑚告辞了,他忙去见姜宪。

    姜宪非常高兴,对刘冬月道:“董珊瑚对我说,他父亲已经命她二叔去买粮,而且是多多益善,准备运往王爷帐下。”

    李谦这么多年以来,虽没有再受军饷的困扰,但姜宪刚开始跟着李谦的时候,李谦是怎样辛苦的筹备粮草,又是怎样像土匪似的打劫邵家的,她全都看在眼里。在她看来,若是李谦粮草充足,就可以安安心心练兵,不会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了。她若是能在这上面帮李谦一把就不如帮一把。

    好在是董家眼睛很亮,不仅很快就明白了她的意思,还全心全意地照着她的吩咐行事。

    刘冬月也松了一口气,觉得他和董重锦又可以像从前一样做个忘年之交了。

    虽然董重锦是得了刘冬月的暗示才明白这个道理的,其他商贾却是通过董重锦的举动明白过来了。特别是当赵玺下旨训斥李谦野心勃勃,是狼心贼子,拟造圣旨、冒充圣命,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实则要谋权窜位时,天下一片哗然,北方的那些商贾则恍然大悟,有观望的,更有学着董家开始在市面上收购粮食、棉絮等军需物资,想效仿董家的——董家这几年赚得盆满钵满,实在是让人眼红。如今有机会走这条路,风险再大,也有人愿意去赌。

    南方的朝堂则一分为二。高嚣着和李谦一决高低的占朝臣的一半,还有一半朝臣则保持了沉默,这其中就有以左以明为首的南籍官吏和以姚先知为首的北籍官吏。

    赵玺坐在高高的龙椅上,望着殿中一边沉默不语,一边义愤填膺的群臣,心里乱糟糟的,觉得自己大约真的做了一件错事。

    但姜宪不是一直都对他爱护有加,他也对姜宪恩宠不断的吗?姜宪怎么能背叛他?居然会利用他的衣带诏起事……或许,姜宪也像他似的自顾不暇了?

    他朝左以明望去。

    可惜左以明眼观鼻,鼻观心,垂着眼帘什么也看不出来。

    ※

    亲们,今天的更新!

    PS:明天只有一更。

    现在就盼着快点放国度节假了……

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无声() 
赵玺难掩失望。

    顾朝却是看见左以明这样就有气。

    他思忖了片刻,索性上前几步高声道:“叛贼已兵临城下,臣等不能不战,只是不知道首辅大人为何从头到尾都没有一句话?”

    大殿里安静下来。

    左以明抬起头来,疲倦地道:“臣自然是听皇上的。”

    赵玺也一直没有说话。

    大殿里顿时比刚才还要安静。

    顾朝朝赵啸望去。

    赵啸淡淡地道:“大家兵部和内阁的留下来,其他人都散了吧!”

    这样越过赵玺直接做主,还是第一次。

    众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最终一个个像鹌鹑似的埋着头鱼贯着走了出去。

    赵啸抬头,目光锐利地望着赵玺,道:“皇上,据臣所知,李谦已驻军淮安……”

    “不可能!”没等赵啸的话说完,赵玺已经站了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