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慕南枝- 第5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啸抬头,目光锐利地望着赵玺,道:“皇上,据臣所知,李谦已驻军淮安……”

    “不可能!”没等赵啸的话说完,赵玺已经站了起来,急急地道,“淮安是苏浙之地,李谦怎么可能无声无息就进驻了淮安?淮安知府呢?江苏巡抚呢?怎么一个奏折都没有?”

    淮安虽然属于长江以北,但苏浙一带湖河交错,交通便利,很多地方一日即到,在赵玺和很多朝臣的心里,淮安如同金陵的属城,和北方着有很大的区别。

    淮安若是沦陷,那扬州危矣!

    泾阳书院在扬州。

    顾家的产业和族人都在扬州。

    顾朝也急了起来,加之心里并没有把赵玺放在眼里,也就想不到殿前失仪之类的事了,没等赵啸回答赵玺的发问就已道:“侯爷,此话当真!?淮安、扬州等地都没有多少驻军,若淮安失守,整个江北都会落到李谦的手中。侯爷还是要快些拿个主意才是!”

    当初驻守扬州的杨俊可是赵啸坚持要杀的。

    顾朝此时有些后悔当初没有拦上赵啸一拦。

    左以明、姚先知等几位内阁辅臣也没有想到李谦无声无息的就攻占了淮安,全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赵啸,仿佛要赵啸给他们一个交待才是。

    赵啸在心里冷笑,此时才不紧不慢地道:“臣一直关心战事,这才留了个心,和府中幕僚反复推测,觉得李谦若是想攻打金陵,最好是从扬州和镇江南下,这才派了斥侯在这两个地方探查。消息是我刚刚收到的,最多不过一日。李谦领大军南下,照如今的形势看来,李谦估计会驻守淮安,攻下扬州,从扬州渡江,进击金陵。

    “臣也不知道为何兵部、淮安知府和江苏巡抚都没有奏折或是军情上报!?臣不过是个武官,又只领着闽南的军力,朝中这等大事,皇上恐怕要问兵部和吏部的人才是。”

    李瑶是兵部尚书,却很久都没有上朝了。苏佩文掌管吏部,可自从汪几道死后,他就称病在家。朝中因政党纷争没有个结果,更希望李瑶和苏佩文把这两个位置占着,等他们分出个胜负来再动这两人也不迟。

    此时才出了这样的尴尬。

    出事了需要找人负责的时候,没有可追究之人。

    偏偏还有人不愿意放下朋党之争,道:“皇上,两位尚书不管事,可侍郎还在……”

    言下之意,追究侍郎的责任。

    赵啸一时间感到腻歪极了,撇了撇嘴角,没有说话。

    赵玺则是直接拿起用来压书的沉香木如意朝那位辅臣砸了过去,怒道:“先把你给拖出去斩了!”

    那辅臣忙缩到了姚先知的身后。

    姚先知皱了皱眉头。

    赵玺问赵啸:“那现在该怎么办?”

    赵啸道:“臣既然是靖海侯,又是福建两军都督,战事自然是要听兵部,听五军都督府的!”

    在场的人表情都变得微妙起来。

    如今江南名将能战的如杨俊,被抄了家;如李道,跑去投靠了李谦。只剩下了一个赵啸。就算朝中有人要推荐大将军,也没有办法越过赵啸。

    众臣仿佛这才看清楚赵啸的真实面目似的,心中一阵冰冷。

    赵玺的感觉则比其他人更深一些。

    赵啸这是在向他讨官啊!

    如果名不正言不顺,他是不会带兵到扬州和李谦较量的。

    可若封了赵啸大将军,领了将印,以后这兵权又怎么收回来呢?他若是有了反意又该如何呢?

    赵玺左右为难,只好装着听不懂的样子问左以明:“爱卿觉得应该如何?”

    左以明在心里问候着赵啸的祖宗,脸上的神色却严肃冷峻,道:“术业有专攻。打仗的事还是得请教靖海侯。但不管皇上是如何决定的,臣等一定做好粮草兵马供应之事,保证大军所到之处不缺粮,不少饷。”

    至于说最终会怎样,左家各房都有子弟去了北方,虽然家里严禁对外声张,但是未必一定就能一丝口风也没有透出去,好歹能拖一时是一时,他们这些受了左家供养的,又受了行帝恩惠的,以身殉国,正是为家族后代挣个名声,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

    他道:“只是世也和皇上一样不明白,临潼王怎么就能无声无息地进驻淮安的?靖海侯都知道了,怎么那边的官员却没有一个报信的?”

    大家的目光又重新盯上了赵啸。

    赵啸觉得他要想痛快,就得先把左以明弄得致仕或是闭嘴。

    “臣也正命斥侯在查。”他道,“估计下午就应该有信回来了。”

    很多人都松了口气。

    在他们看来,李谦这个人素来温和敦厚,对朝廷也是恭谦有加,并没有因为辖制北方几省而飞扬跋扈。虽说赵啸声称衣带诏是假的,可大家心里却已认定赵玺肯定写了诏书秘密送往北京,不然李谦不会无诏私自带兵南征,这得费多大的力气啊!因而在他们的心里,李谦完全是被赵啸给坑死了,若是想活命,想保全家族,无论如何也要打上几个胜仗,让赵啸没有办法,然后再由皇上出面,好好地安抚两边,权力均分,再一人南一人北,对峙平衡,也就完了。

    李谦就算是打到了金陵,不还是得像从前一样敬着皇帝吗?

    这就好比神仙打架似的,他们这些“小鬼”不要说参与了,就是站在旁边也会被飓风尾给扫到,不如就老老实实地躲在墙角里,就当看一场大戏,等戏收尾了,他们也就都能站出来晒晒太阳,收拾这场闹剧了。

    赵玺听着,心情好多了。

    可赵啸的下一句话却让他心里立刻又跟着纠结起来。

    ※

    亲们,今天虽然是周末,可依旧要加班,只单更了,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明天双更!

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拖延() 
“若晚点得到消息确认李谦在继续南下,还请皇上这时拿个主意才是。”赵啸道,“皇上定下了迎战李谦之人,臣也好准备福建那边剿倭之事了。皇上从前不也跟臣说,让臣多学学镇国公府世子爷,不过短短的年余时间,就要收复高丽了。臣那边的倭寇却还依旧猖獗。金陵这边的战事,实在是有心无力!”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在座的又无一不是人精,没有人听不出赵啸地言下之意——赵啸这是明着向赵玺讨要大将军的职位,否则就不管金陵的事了。

    赵玺听着也是一乐,心里盘算着,若是赵啸真的不管金陵的战事更好,正好让李谦接管了金陵。

    虽说这次的事李谦对他也带着几分恶意,但他和李谦并没有多少矛盾,他还几次示恩于姜宪。与其和赵啸虚与委蛇,还不如和李谦徐徐图之。

    赵玺觉得自己这主意不错,遂装作没有听懂赵啸的话,问几个内阁辅臣:“诸位觉得还有谁可以担当大任?”

    没有谁会傻的在这个时候推荐自己的人。

    或是沉默不语,或是推荐他人,说着“臣不懂兵略,不知道哪位大臣擅长此道”的推脱之词。

    赵玺和赵啸心里都有些冒火。赵玺是觉得臣子们不给他面子,赵啸则是觉得赵玺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处境。他索性道:“既然朝中没有大臣能担任大将军之职,皇上不如和我一起去福建暂避些时日。金陵这边的战事,就交给金大人好了。”

    大殿上顿时寂静无声。

    赵啸总是一副谦和有礼的样子,让他们忘记了这场战事的起因。

    左以明不忍地闭了闭眼睛。

    姚先知则是破罐子破摔地道:“还请皇上拿个主意。”

    赵玺的脸色已经铁青。

    他若真的被赵玺带回福建,不要说后半辈子的命运了,史书上也会把他写成亡国之君的。那还不如就让李谦破城好了。反正他也是被赵啸威胁的,到时候他封了李谦做摄政王,再好好地给姜宪陪礼道歉,想必李谦和姜宪都会原谅他的。特别是姜宪,架子非常大,就为了不给韩太后行礼,宁愿不进宫。

    到时候他当着群臣的面亲自给姜宪行礼,姜宪肯定会喜笑颜开的。

    赵玺瞬间就打定了主意,道:“那就由靖海侯任大将军吧!左爱卿,李大人那边,还请你去说一声,让兵部给靖海侯出具任命的公文。李谦那边的战报,以后一式两份,给一份给靖海侯……还有就是淮安那边到底出了什么事,还请靖海侯快点探明才好。”

    不然大家心里都不踏实啊!

    若是李谦用同样的方法攻陷了扬州,就能从扬州直下金陵,金陵还有个什么打头?

    这里面最急的当然是顾朝。

    他在他们从大殿移去御书房廷议的时候已悄悄给自己随行的随从带话,让他想办法联系上家中的族人,问问淮安的事,让泾阳书院赶紧收拾那些藏书立刻到金陵来避祸。

    靖海侯毕竟和李谦是对手,对李谦的关注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后院。

    李瑶刚刚从家里赶到御书房,他的斥侯就送来了消息。

    李谦对淮安不战而胜。

    据说李谦一面兵临城下,一面写了几封信,分别送到了淮安知府和江苏巡抚手上,诉说自己的不易,请淮安知府和江苏巡抚帮忙,借道淮安南下扬州。

    两位大人一商量,居然答应了李谦的请求。

    李谦没费一兵一卒,就这样进驻了淮安城。

    不仅如此,那江苏巡抚还从扬州城亲自赶到了淮安城迎接李谦,两淮盐运使做东,淮安知府、江苏巡抚等人作陪热情地给李谦接风洗尘。和扬州知府是同年的两淮盐运使还应李谦的请求,给扬州知府去了一封信,劝扬州知府作壁上观。那扬州知府不知道是因为是泾阳书院的弟子还是有其他的什么想法,一直没有给两淮盐运使回信。李谦也沉得住气,没有去催促,而是对江苏巡抚和淮安知府等人说,那扬州官宦之家众多,藏书丰富,园林林立,一旦动了兵戈,这些东西都难以保全。既然扬州知府不愿意,那他就从淮安继续南下好了。

    江苏巡抚很不好意思,私人赠送了李谦一把龙泉宝剑,并祝李谦旗开得胜。

    当着赵玺的面赵啸都没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把茶盅砸在地上,并破口大骂:“他们是脑子进了水,不好使了吧?”

    天下竟然没有一个人相信衣带诏是假的!

    可见在天下人心目中,李谦忠贞事君的形象是多么的深刻。

    他是怎么做到的?

    赵啸在御书房里来来回回地走着,没有遮掩自己的浮躁。

    其他的人也表情诡异,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兵临城下,一帮臣子居然还以为这是一场游戏。

    李瑶想到前朝太宗皇帝打进京城的时候,那些百姓还看热闹似的为太宗皇帝指路的事。

    他不由深深地吸了口气,看了赵啸一眼,道:“侯爷,我看扬州是指望不上了,还是集思广益地想办法守住金陵吧!”

    顾朝不禁捏了捏拳头。

    赵啸气得脸色发青,和李瑶商量怎样守城。

    姚先知是不懂这些的,自然插不上话,不免开始分心想些其他的事。

    他觉得,就算是大家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也不可能阻止那些臣子悄悄地给李谦开城门。因为就算是皇上要清算,那也得是李谦战败。虽然李谦从来没有和赵啸交过手,不知道谁更厉害,但姚先知却觉得,李谦在短短的几年间就把个北方经营得如铜墙铁壁一般让朝廷没办法插手,赵啸却陷入了那些妇人的争斗里坏了名声,格局高低,胜负已现。

    恐怕那些人更愿意跟着李谦吧!

    等到傍晚时分,一些具体的事物还没有着落。

    主要还是因为赵玺不积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进度。

    赵啸知道赵玺心不甘情不愿,索性将众人留了下来,借口赵玺太累,让人带信给刘皇后,把赵玺“请”回了后宫。

    众人的神色都有些不自在,也有些不用心。

    赵啸这才惊觉自己做错了事。

    既然他已经走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步,这样遮遮掩掩为示公允的征求众人意见的行事,完全是吃力不讨好,而且还会坏了他的大事。

    他当机立断,安排了李瑶等人去休息,叫了自己的幕僚进宫,商讨和李谦的战事。

    这个时候大家都有话说。

    李瑶就和左以明一个屋。

    ※

    亲们,今天的更新!

    晚上还有一更,在十一点左右。

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浑水() 
李瑶问左以明:“李谦那边可有什么消息?他到底有什么打算?”

    赵啸那边的斥侯说江苏巡抚和淮安知府是主动迎接李谦进城的,他却不相信。

    不管是江苏巡抚还是淮安知府,都曾经和他是同僚,这两人俱是老奸巨滑之人。与其说他们是主动迎接李谦进城,还不如说他们看见李谦兵马临城,明知自己打不过,又不愿意与城共存亡,索性装糊涂,把李谦勤王之事当成李谦和赵啸的私人恩怨,袖手旁观以求一条活路。

    李瑶相信,李谦以这种方式进城,肯定也有自己的打算。

    左以明是李谦的姻亲,两人应该互通有无才是。

    谁知道左以明苦笑,道:“我真不知道王爷有什么打算?至少现在不知道。”

    李瑶顿时面色凝重。

    他能理解赵啸的不得已,也能理解李谦此时的尴尬,可他们也不能像玩家家似的,拿天下人做棋子,这也太不负责任了!

    李瑶问左以明:“以你之见,李谦接下来会怎么办?”

    “我猜不到!”左以明一副老老实实的模样,真诚地道,“我派人去问候嘉南郡主,还没有回音!”

    如果想知道李谦有什么打算,当然最好是去问嘉南郡主。

    这是北方官场上私下里流传的一句话。

    李瑶的面色更冷峻了。

    左以明却在心里苦笑。

    李谦出征之前就派人给他送了封信。李谦说,他要清君侧。这话虽然说得委婉,实则是在告诉他,李谦要和赵啸不死不休了。

    他还能说什么?

    而此时,左以明谁也不相信,就是李瑶问他,他也把话烂在了心里。

    李瑶在左以明这里问不出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