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美女闯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携美女闯三国-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久之后,于冰终于停住了,她转过头来,娇羞一笑道:“夫君,看看冰儿如何?”

    漫长的等待,让李毅有些焦躁不安,他心情烦闷起来。但见于冰恢复女儿装后的妖娆华美,那含情脉脉的盈盈一笑,不禁令李毅怦然心动。这已经久违了的装扮,看起来是那么的舒服,真是难为她了,为了助自己完成事业,冰儿把青春都掩盖起来,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还有英儿,看看过得去不!”又是一个甜甜的声音,在李毅的耳畔响起,令他听了也不禁有些痴迷。

    李毅循声望去,啊!国色天香的美女,矗立着自己的眼前,李毅不觉呆住了,从前看过千万眼,也不觉英儿又此姿容,如今这是怎么了?是良久女扮男装,突然换成女儿身,形成了巨大视觉反差,还是她志得意满,从而使容颜更加怡人?

    “你们姐妹二个,可真是一对璧人!”李毅醒悟了过来,他不知用什么言语赞叹,又恐夸赞一人,而开罪了另一个,只好同时赞美这二人。

    “没想到哥哥也变得圆滑起来,学会左右逢源了!”于冰眉目含笑,明里虽是夸赞,但其中却暗含奚落。

    “好啦,别闹了,我们此行重任在肩,还是尽早赶路吧!”恐两女喋喋不休的闹将起来,李毅自然要招架不住,他忙岔开了话题。

    比起恢复女儿身,寻访有识之士,当然更加的重要,于冰也就不再纠缠,张英也没有为难的意思,三人出了客栈,飞身上了坐骑。但见到两名面容姣好的少妇,竟然有如此身手,不禁引起左近之人的围观。

    在一阵唏嘘赞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的声音中,三人催马飞驰,直奔颍川方向而去。

    一路上欣赏秀丽的风光山色,体察着各色风土人情,品味各地风味小吃,间或射杀飞禽走兽,升起一堆篝火,烤得香酥脆嫩,享受一下野味的口福。

    三人的行程绚丽丰富,充满了欢乐气息,特别是二女多年掩藏身份,终于恢复了原貌,那心情畅快淋漓,笑得是阳光灿烂。

    不过也遇到些不和谐的插曲,其中最让人恶心的,便是途经魏郡之时,遭遇了太守的公子。此子是一个纨绔子弟,任嘛不是,却仰仗其父的威势,狐假虎威,横行无忌。

    事有凑巧,三人想寻一家客栈住上一宿,却让此子撞见。见张英、于冰生得妩媚动人,纨绔子弟便动了歪心,他纠集数十名家丁,吵吵嚷嚷堵住了客栈的大门,要内中的美女,陪他过上一宿。

    真是耗子舔猫屁股──嘬死!张英、于冰对望了一眼,二女立即有了计较。张英不慌不忙的走出了客栈,她美目传情,望了一眼浪荡子,其立即便神魂颠倒。

    “贵公子要奴婢相陪,又何必摆出这等阵仗,这几十条大汉,吓也把奴家吓死了!”张英娇滴滴的声音响起,怎不令人魂牵梦绕。

    “好”魏郡太守的儿子如同着了魔一般,立即摆了摆手,示意身后的众位大汉退到一旁。

    “公子,走吧,妹妹怕羞的很,还在客栈中等着呢!”张英妩媚的一笑,向浪荡子招了招手。

    怎么如此顺利?难道对方得知自己的身份,立即知难而退了?但这个浪荡子并不白给,他还是留上一手,嬉笑的应付着张英,同时偷偷的招了招手,立即有两名大汉会意,远远的跟在了后面。

    “公子请!”客栈的伙计,见到是这位爷,哪里惹得起,急忙点头哈腰的凑上前来。

    浪荡子一撇嘴,便大踏步的走了进去。他的手也没闲着,疾伸出来够奔了张英的小蛮腰。

    “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呢,公子猴急什么。”张英说话间,香肩一拧轻巧的闪到了一旁。

    “咦!”浪荡子见张英有此灵动的身法,不禁惊呼了一声,但他还没来得及退后,便被一双大手牢牢的锁住了。

    “你要干什么?”但浪荡子只喊出了第一个字,他的嘴便塞入了一块破布,下面的话支支吾吾,连他自己都听不清楚。

    “干什么,送你下地狱!小子,你吃了雄心豹子胆,敢打我心爱之人的歪主意,不打发了你,我李毅还能苟活于世上吗?”李毅面露凶光,二目中闪烁着森森寒气,任谁都看得出来,他的杀心已动。

    “不”浪荡子拼命的摇着头,恨不得跪地求饶,任他如何心急,却是说不出半个字。

    “咔吧”一声脆响,李毅手臂稍稍用力,便将浪荡子的脖颈拧了骨断筋折,再看这个浪荡公子,死鱼般的眼睛灰白无神,嘴角流出点点鲜血,脑袋也耷拉了下来,看样子死得不能再死了。

    “快走!”见李毅干净利落,张英微笑的点了点头。

    惹下了不小的祸,这魏郡是呆不下去了,不过于冰已迁来了马匹,静候于客栈门口。

    在众人愣愣地眼神中,三人跨马冲出客栈,自那群打手的身旁窜过,便消失在人流之中。

    “不好!”一个人突然感觉事情有些不妙,怎么公子他刚刚进去,那个狐媚的女子,就与旁人逃了?

    与此同时,客栈伙计面色惨白的冲了出来,结结巴巴的喊道:“死了”(。)

第二百三十三章 入颍川过府见二荀() 
伙计声音颤抖,语不成句,众打手都是心中一凛,马上有三五个人冲入客栈,却与头前进入的两名大汉撞了个满怀。之见那二人面如死灰,六神无主的样子,告诉诸人事情大为不妙。

    “人逃到哪去了?”其中一名大汉,颤巍巍的喝问道。

    “早就没影了!”一人回答着问话,他已经冲进来客栈,见到了那具倒地的尸体,果然是太守之子。

    “公子被害了,快抓凶手!”

    但去哪里抓捕凶犯?李毅等早已奔出城外,张英、于冰也换上了男式衣服,三人快马疾行,即便是魏郡太守得知儿子死于非命,调动人马追击,也绝对赶不上三人万里挑一的宝马良驹。

    至于其他不愉快的事情,因没有魏郡太守之子那般恶劣,李毅等只是稍加惩戒,或者是口头加以警告,都没有伤及人命。

    不过遭遇些市侩小人,也为这次远行增加了另一种趣味,不使旅途变得寂寞。丰富多彩的经历,让张英和于冰也更加的难忘。

    这一日终于到达颍川,不过此时已进入深秋,南方的秋天不同于建平,当然是更加的绚丽多姿。

    想到人才济济的颍川,三人便没有了欣赏风景的心情,如何劝说各位饱学之士前往建平,迫使三人心中焦虑起来。

    文科成绩优异的张英,在汉代算是三人中学识渊博的,但她的嗓子生了一场重病后,就再也没有痊愈。不能多说话,特别掐着嗓子学男子的声音,只要多说了几句,嗓子立即哑掉。

    李毅不善言辞,理科成绩优异的他,对诗词歌赋不感冒,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张、李哑火,那千斤重担便落到了于冰的肩上。于冰是个可塑性极强的女子,她少年时不思进取,但来到大汉,却一反常态,勤学好问,苦于钻研。学识虽不及张英,但处事圆滑,却是李、张二人无法比拟的。

    颍川乃四战之地,却是藏龙卧虎、人杰地灵之所在,戏俊、荀彧、荀攸、钟繇、陈群、徐庶等能人志士皆生于此。

    徐庶字元直,其原名为徐福,因行侠仗义而吃了官司,后被人救出改名为徐庶。因他出生较晚,此时还在少年时期,鉴于其学识名望不足,很难寻访到此人,因而被三人排除在外。

    钟繇字元常,已过而立之年,其少年便因聪慧过人,而被人赞许。后被举为孝廉,现已入朝为官,身在洛阳而不可得。

    戏俊字志才,因其出身寒门,地位低下,要从一郡之中,寻找一个文弱书生,比之大海捞针还容易不了多少,只能闻名而叹息。

    陈群字长文,其年龄尚幼,也不在三人寻找之列。李毅所能够拜访的,只有正直青年的二荀。

    二荀即荀彧、荀攸叔侄,荀彧字文若,荀攸字公达,这二人均具有经天纬地之才,博古通今之略,绝不在张英之下。

    “荀彧、荀攸是颍川颍阴人,荀彧人称王佐之才,他擅长于战略、战术、荐人,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全才。荀攸有着杰出的战术天才,曽设奇策十二计而闻名于世。但这叔侄二人出自士族,颍川荀氏名满天下,我等一介布衣,想结交二人,恐怕实在不易。”张英望着荀家大门,不免心生惧意。

    “遇名人失之交臂,将是终生遗憾之事,即便其无心归附,我也要登门拜访,看看这饱学之士究竟如何谈吐,也能长长见识!”李毅却显得十分豁达。

    祖父荀淑乃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荀攸的祖父荀昙曽做过广陵太守。荀攸父亲荀彝,任州从事之职。荀家在颖阴几乎家喻户晓,随口一问便找到了荀彧的家。

    于冰上前敲门,过不多时府门开启,出来一位二十左右的年轻人。李毅定睛看去,只见此人身高与自己相若,面白如玉、目如朗星、鼻如悬胆、相貌堂堂。于冰抱拳道:“此可是荀文若的府邸?”

    那年轻人打量过于冰,又扫了一眼李毅和张英,见全是生面孔,他满腹狐疑道:“学生不才正是荀彧,敢问三位仁兄贵姓高名,来自何方?”

    于冰心道:原来这个白面书生便是荀彧,年纪这么轻,其能有真才实学?莫不是夸大其词,把他形容的神乎其神?其能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依我看未必!于冰暗自思量,表面上却一笑道:“学生姓于名冰,家住幽州辽西,因久仰颍川荀家大名,这才不远万里,来到中原大地,拜访博学多才的文若先生!”

    边赞颂着对方,于冰并未忘却施了一礼。

    于冰?没听说过。幽州于家也闻所未闻,也许是相继甚远的缘故,即便辽西有此名门,也传不到我颍川来。

    荀彧暗自思索,却不忘与三人见礼,张英和李毅都做了自我介绍,宾主客气了几句,荀彧将三人让进厅堂。

    李毅等跨步入屋,见里边还坐着一位文弱书生,年龄比荀彧要大上几岁,清瘦的一张瓜子脸,一双不大的眼睛,却十分的有神。随着书生起身,荀彧含笑为三人介绍:“这位是荀攸荀公达,其学识比学生还要高出一筹!”

    荀攸虽早生几年,却是荀彧的从子,叔父夸赞的言语,他却不能当真,忙客气了几句,并与李毅等相见。

    听此人便是荀攸!此行是拜会二荀的,没想到在荀彧家,能同时遇到两个人,这也省去了很多麻烦。李毅心中升起了一分窃喜,与荀攸、荀彧寒暄了几句,分宾主落座。

    李毅在建平用惯了高桌大椅,如今又回到从前,似跪似坐的尴尬姿势。他不似张英、于冰女子之身,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半跪着也能忍受一两个时辰。而他李毅呢?生得身材粗壮,这样的姿势长久下去,必然是腿脚麻木,如坐针毡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 枉费口舌毫不动心() 
但客随主便,李毅又是求贤访能,他只能咬着牙忍受着煎熬。

    我等三人在塞外家喻户晓,那是何等的威名?但从荀攸、荀彧那平淡的神情可以清楚,这叔侄对边外之事一无所知。建平与颍川远隔千里,消息传递不畅也是正常。

    李毅暗自琢磨着,张英和于冰对望了一眼,二人对于经史子集研究不深,恐被二荀问及短处露了怯,张英先声夺人:“久闻文若、公达才学渊博,何不出仕报效朝廷?如此上可为君主分忧,下能为万民造福。二位何以闲居家中?”

    见张英生得俊秀不俗,荀彧、荀攸便对她多了两分主意,如今见她言语犀利,一针见血,不禁又打量了几眼。

    荀彧年龄虽轻,但作为长辈,他看了荀攸一眼,当仁不让的作答:“弟子年龄尚轻,学识浅薄,不堪为朝廷所用。文苑兄却是青年才俊,何不为朝廷效命?”

    不愧为当世俊杰,一句轻描淡写的话,不但把尖锐的问题搪塞过去,反而抛给了自己,足见荀彧少年老成,足智多谋了。

    张英坦然一笑,不慌不忙道:“张英乃一介庶民,空怀一腔报国之志,却找不到为君解难之门!”说话间,流露出一脸的无奈之状。

    在荀彧看来,张英却是坦诚直率,他心中存有的一丝戒备之心消除了。但荀彧又生了几分疑虑,一介草民?能有此等见识?这可是极为难得。

    见荀彧沉吟不语,荀攸一笑道:“不瞒三位兄台,颍川荀家虽有些名望,但外戚宦官轮番专权,致使政令不张,陷于党锢之祸。我等恐引火焚身,恐避之不及,便暂隐于乡野,待朝政恢复,再出仕也不迟晚。”

    荀攸城府不深,见张英坦诚相告,便也据实而言,把二荀不敢入朝的实情泄露出来。确是如荀攸所言,朝廷权臣当道,政令不张,即便强行出仕,也只能左右逢源,全力周旋,哪里还有精力做些实事,如此为官还不如隐居的好。

    见堂侄漏了实底,荀彧也放弃了伪装,他满脸气愤的道:“并非我等贪生怕死,实乃阉人当道,阻塞言路,天下有识之士无报效之门。”

    荀彧和荀攸都出仕无望,这对李毅则是利好,他看到了希望,知良机稍纵即逝,便面露微笑道:“塞外有一汉人,打得胡人大败亏输,望风而逃。他夺了胡人的领地,并以此为根基,广收贤才,以谋大事。只可惜此人名望微薄,中原能人志士都不愿投奔。若此人伸出招贤之手,二位先生是否愿共商大事?”

    汉人能大败胡人?这还要追溯到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将军大显神威,打得匈奴望风逃窜。而其后虽也屡败匈奴,但缺少了痛快淋漓之感。至桓帝初期,匈奴苟延残喘,不得不西出西域。但大汉也就此衰落,给了鲜卑人崛起提供了良机,尤其是檀石槐,在对汉作战中,几乎碾压的存在。

    在二荀的记忆中,汉军就没有击败过胡人,两个人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他们相互对望,荀彧摇了摇头,面露狐疑之色道:“恕我等孤陋寡闻,还不曾知晓有此等人物!”

    但荀攸却闪现出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