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美女闯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携美女闯三国- 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二荀的记忆中,汉军就没有击败过胡人,两个人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他们相互对望,荀彧摇了摇头,面露狐疑之色道:“恕我等孤陋寡闻,还不曾知晓有此等人物!”

    但荀攸却闪现出狡黠之色,不过是一闪即逝,继而面色恢复了平和,他面带微笑道:“若真如兄台所言,能凭一己之力,便驱逐胡虏,拱卫河山。那此人即便是旷世之才,恐也做不出这等惊世骇俗之事!”

    荀攸猜到了几分,但他也是常人,对超乎寻常的能力,他真的难于理解。一个国家尚且无法抵敌,一人之力能把胡人打得大败亏输?这任谁都大感怀疑。

    也许是瞥到荀攸的神色,或者是从他言语中听出了什么,总之荀彧也有所感悟,觉得面前这三个年轻人不寻常。而李毅的话另有所指,大有可能是他本人而为,只是这里边存在诸多疑点,即便荀彧这等精明之人,不亲眼所见,也绝难相信。

    荀攸与荀彧对望了一眼,好像明白了对方的意图,他眨了下眼睛,神秘的一笑道:“此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却不足为信,清刚兄切莫当真!”

    李毅流露出一脸的失望,像泄了气的皮球,委顿在一旁。看起来是不成了,自己的寒门出身,在士族眼中不值一提,而英雄壮举,又不为二位认同,这岂不是枉费心机,白跑一趟了吗?

    大汉的交通、通信极为不便,使三人的威名不能远播,这实在令人沮丧。但也有好的一面,三人惹下大祸,经玄菟太守报至洛阳。刘宏拿过奏报瞟了一眼,立即愤怒的掷了出去,近似于咆哮:“全是胡言乱语,年前辽西太守便呈报,言一个叫李毅的汉人,将胡地搅得一团糟,且吞并了胡人的领土。今玄菟太守又送来同样的揍报,这二人真是胆大包天,胆敢欺君犯上,立即将其革职查办!”

    一旁的中常侍张让,见龙颜震怒,忙捡起了揍报,陪着笑脸道:“都是这些臣子不懂事,为了邀功请赏,什么故事都编的出来,真是可恶至极。不过这些人一时糊涂,只需出言痛斥一番,圣上何必大动干戈,令朝野震动呢?”

    是啊,张让说得不错。此事真假尚未可知,但已不重要,只要将此事压下去,****便不失颜面。而那个李毅不犯我疆土,两者相安无事,我还安安稳稳坐在宝位之上,又何必惹是生非呢?

    “卿所言正合我意,传旨痛斥玄菟、辽西两郡太守,不要无事邀功,若再敢造谣欺瞒,定诛其九族!”

    君臣二人心照不宣,采纳了张让的建议,传出旨意痛斥了边郡太守,让其不要无事生非。暗示其三缄其口,装聋作哑,做个忠诚的臣子。

    如此一来,还真没出张英所料,刘宏不愿大动干戈,他盼望息事宁人,强制臣子装聋作哑。

    对二荀的判断,也逐渐应验,荀攸也故意装疯卖傻,用语言搪塞三人。他心里有一本账,即便李毅真的胜了几阵,暂时占了一块地,但那蛮荒之地,民众又不开化,寒冷难耐,毫无前途可言。(。)

第二百三十五章 颍川跑空剑指江南() 
荀彧的想法虽不尽相同,但他也不看好李毅,而荀彧尊崇正朔的思想根深蒂固,他怎么会前往偏塞的建平?

    二荀都流露出些许本意,他们毫无投奔之意,李毅能感觉出来,张英和于冰更加敏感,二人则心知肚明,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就是动用将士,把他们绑走,到时候来个一言不发,反倒空担一个恶名。

    见没有招揽的可能,于冰便岔开了话题,讨教了一些学问上的困难,但又怕二人反问,探明了己方的底细,谈了一阵便告辞离开了荀府。

    二荀何等聪明之人,经过一段短暂的接触,已经完全了解三人的来意,见三位也知道进退,适可而止,及时打住,免除了双方的尴尬,对三人的敬佩之心又增加了两分,将李毅等送至府外。

    对待寒门子弟如此礼遇,二荀可是破天荒,这令李毅三人也心中畅快了一些。

    见荀彧、荀攸回了院内,李毅无奈的摇了摇头:“与二位俊杰失之交臂,李毅遗憾终生啊!”

    张英扑哧一笑道:“遗憾?哥哥现在感到遗憾,若时过境迁,岂不知谁将遗憾终生!”

    闻言于冰也有所感悟,她面带微笑道:“姐姐说得有道理,我们兵锋所指,无坚不摧,席卷整个大汉。到那时,就让这小二就后悔去吧!”

    什么典韦、许褚等猛将不在颍川,而且这二人都是一勇之夫,做护卫确实忠诚可靠,但独领一军恐怕要贻误战机了。说到一勇之夫,李毅还真不缺,新近收的柯杰便是位猛将,就算不如典韦、许褚,但他的脾气秉性,却也适合做一名侍卫长。

    柯杰勇猛有余,其功夫的精细度稍显不足,李毅盘算着有时间,与他探讨棍法,帮他提升一个层次,便可仅次于许褚、典韦这等超一流名将。

    “那就借两位吉言,我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打出一片天地来,让那些瞧不起咱们的能人志士后悔去吧!”李毅重游大汉,入眼全是萧条与荒凉,这给了他无尽的力量与希望。

    颍川之行受挫,让李毅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士族阶级投奔平民的几率很小,再进行不切实际的探访,便是浪费时间。还是务实求真,找比较有把握的招募。

    但放眼天下,谁又能投奔他李毅?蔡邕!李毅想起了这位老学究,他曾为搭救蔡家,屡次与官兵发生械斗。虽然当时蔡老伯拒绝了约请,但此一时彼一时,也许这次他得知自己的伟大壮举,已经感激涕零,哭着喊着要赶往建平也说不定。

    “我们下一个目标是江南。”李毅想了半晌,终于确定了方向。

    “江南?一定是蔡老伯,别好了伤疤忘了疼,上次这老先生可极不开面,我们舍生忘死的救他全家性命,到头来却拍拍屁股走人了!他学问大是没得说,但这一点都不仗义,恐怕还得扑个空。”于冰面现一丝忧色。

    经于冰这么一分析,李毅心中打起了鼓,他心虚啊,比学问他十个顶不住蔡先生一个。就是跟稍稍长大的蔡琰相较,恐怕也占不了上风。

    真是无奈呀,自己一个理科生,到了汉代可以说是自废武功,被迫用残破不全的文科,和各种天才较量,这不公平啊。但命运如此安排,又有什么办法?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跪门苦苦相求,也要请蔡老出山,他总归是老前辈,这个脸我还能舍得下。”李毅思索良久,终是没有良策,他实在不甘心空手而归,竟然想到一个最笨的办法。

    真是逼急了,否则也不会出此下策,张英莞尔一笑道:“这样不行的,你自降身份,是会被对方看扁的,如此却适得其反,老先生决计不会出门。”

    “那那该当如何?总不能强拉硬拽,把蔡老抢到建平吧!”李毅脸色涨红,他的思想越加的混乱,哪里还想得出正常的办法?

    “这还不至于。”李毅方寸大乱,引得于冰扑哧一笑,她很快郑重其事的说道:“这次我们依旧多管齐下。”

    “对,就是多管齐下。上一次准备不充分,没有掌握住火候,最终遗憾收场。此次要吸取教训,抓住蔡家众人的心,让他们难于拒绝。”张英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这也难怪,两年多的时间,她翻阅了大量的经史典籍,加之几乎过目不忘的本领,如今的脑袋可非比从前了。

    多管齐下?于冰、张英各有各的长处,可是自己呢?还与钟山讨教武功吗?经过几年的磨练锻打,自己的功夫突飞猛进,早已是今非昔比,除非钟山有什么奇遇,否则已不是一个档次。再者说,钟山甘愿为奴,蔡老不点头,他是不会离开半步的。

    李毅的顾虑没有错,钟山怀着感恩之心,发誓任蔡家驱使,自从伴随其赶往江南,只奉命到太平村送信,离开了富春,便再也没有出去一步。

    因牵涉了多起人命官司,老辣的蔡邕也惊异非常,他方寸大乱,一路赶往了吴地,进入了较为荒凉的富春山,便隐居了起来。

    富春可谓山高皇帝远,蔡家来到此处,还真的过起了平静安稳的生活。一年多风平浪静,蔡邕每日凭借记忆整理书卷,能默写的都跃然纸上,只能令钟山外出租借,誊写下来后,再还给原主人。

    汉代不流行买卖书籍,李毅等相赠的钱财巨多,却根本用不上,这给蔡邕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不过隐居的日子也不好过,除了教教女儿,就只有誊抄书卷打发时间了。

    安定了下来,便想起李毅等临别之言,派出钟山前往太平取得联络。不巧的是,钟山一路跋涉至太平村,看到的却是一片废墟。

    心头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钟山策马往返,走遍了方圆数十里,所过村庄有的完好,有的则沦为断壁残垣,就是不见一个人影。

    钟山近乎绝望了,就在他打道回府之时,见到了一群汉民,经询问才知,这些人的目的地是赶往建平。

    建平?钟山如坠云雾,他在经过辽西之时,未及细问,并不知道还有这个地方。而这些赶往建平,都满口的称颂之言,将李毅捧得极高,就如同救星一般。(。)

第二百三十六章 见蔡邕三人喜洋洋() 
众人所说的李毅,是自己要寻找的人吗?钟山满脸的疑惑,大有不敢相信之意。但详细询问,那些人也是道听途说,除了知道李毅大败胡人,在建平推行耕者有其田,减免赋税劳役,就再也不知到更深层次的事情了。就是询问张英、于冰之名,这些人也连连摇头。

    是空手而归,还是走一趟建平?钟山稍作犹豫,便毅然决定,跟随这些人继续北上。

    终于来到了建平,但还是没见到传闻中神乎其神的李毅,因为他率领人马远征扶余了,同行的还有张英、于冰等人。

    其他人都不重要,有张英、于冰,那这两个李毅已铁板钉钉,完完全全是一个人了。虽然钟山有些心里准备,但他还是大吃了一惊,这三个兄弟,竟然有此神通,在鲜卑人的巢穴中,打出一片天地,建设得像模像样,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色。

    奇才,不世之奇才!钟山浮想联翩,他有一种恍惚之感,明明眼前的事物真真切切,却不敢相信这些都是真的。

    得知钟山是主公的故交,又为大儒蔡邕差遣,建平留守人员自然不敢慢待,由甄豫出面,接待了钟山。

    钟山把来意讲述了一遍,最后留下了蔡家的地址,便与甄豫作别,骑着赠送的骏马返程了。

    得到蔡邕的住址,李毅三人南行的信心大增。这位老人家才学渊博,德高望重,若是招揽他至麾下,那对吸引其他名士,可以起到一定的助力。

    三人一番计较,自然是志在必得,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蔡邕能否同意北行,那可要花上一番心思了。

    带上五十随处,众人先自淮水顺流而下,再经邗沟渡至长江,这才弃舟登岸,纵马赶往富春山。一路顺风顺水,节省了许多行期,不但弥补了之前的冤枉路,还多省出数天的时间,让原来破败的心情大有好转。

    众兄弟留于富春县城,三人带了些礼物,直奔那个不知名的小山村。就如同心有灵犀一般,人还未进村,却遇见了出行的钟山。

    “钟兄弟,可算见到你了!”李毅一眼便认出了老朋友,他跳下马来,一把抱住了钟山。

    “李兄!”钟山也是激动异常,他万没想到,独领一方的李毅,会亲自赶到这个无名山村,以至于不知该称呼什么,急切间用了多年前的称谓:“扶余一战,情况如何?”

    见钟山始终挂记着己方三人,李毅大笑道:“扶余乃未开化之地,其民风虽然彪悍,但战略战术等还是差强人意,一战有惊无险,万里沃土已经姓李了。”

    扶余可是一个国家啊,钟山远赴建平时,对这个地方有些肤浅的了解,知道其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兵强马壮,勇士悍不畏死。

    啊!这样的结果,钟山有所预料,但听到李毅的口气,他还是张大了嘴巴,半天都没能合上。

    “我等得了胡人的战马,打造出强悍的建平铁骑,岂是扶余兵所能抵敌的?战败他们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这没什么可炫耀的。”于冰神色十分坦然。

    摆出一副傲气十足的态度,是三人商量决定的,要给钟山一众无形的压力,让他自然而然的向往那个遥远的地方。

    “太好了,老爷和夫人也不必担心了。”这种策略果然奏效了,钟山的眼睛中露出崇拜、羡慕的神情,满面含笑道:“老爷看到三位兄长,不知要多高兴呢,咱们快进村吧!”

    四人说说笑笑,畅谈离别之情,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整洁的小院前。

    “到了。”钟山勒住坐骑,飞身下了马背,健步奔入院中,兴冲冲的呼喊:“老爷,你猜谁来了?”

    “僻静山野,谁能来这里?”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停顿了片刻复又响起:“是来自建平的小友。”

    “老爷真是神了!”钟山大吃了一惊,用难以置信的眼神,打量着老人家。

    “从你那掩饰不住的兴奋之情可以判断,一定遇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友。你能有此一问,表明此人不但与你相熟,而且与老夫也有一面之缘。这就简单了,同时与我二人相交者寥寥无几,除了建平的三位小友,还有谁值得你这般口气呢?”蔡邕突然提高了嗓音道:“小友一路跋涉,辛苦之极,还不入屋歇息吗?”

    “老人家是越发精明了,能凭空猜出我等身份,真是佩服之至!”张英朗声大笑,第一个进了小院。

    李毅、于冰紧跟其后,二人也纷纷与蔡老打着招呼,小院立即充满了欢声笑语。

    “三位小友全部到齐,这可大大出乎老朽的预料。”蔡邕现出了一脸的惊异之色,他曾是朝中重臣,明白统御一方的艰难,特别是抢了胡人的一块地方,要想扎下根,又谈何容易?

    蔡邕当然不知其中缘故,李毅等也不可能公开这个秘密,见老人心生疑虑,于冰一笑道:“难道老先生忘了,咱们当初分别时的约定?只要得知先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