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在古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种田在古代-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是把野菜放到开锅的面汤里,然后再加上油盐。”小二放下碗,一把抱起还闹着要吃的小姑娘:“妞妞乖啊,你要是听话,回头二叔还给你做好吃的。”
  别看姑娘才两岁,可能是家里的几个大人说话的时候从不避着她,小小的一个小人已经非常清楚,这个家里最当家的是她二叔。
  她爹是比二叔大好多,可爹想到镇上买二两猪肉,那也得先问问二叔才行。
  因此,先前挣扎要吃的小姑娘瞬间不要了,只是改揪小二的头发:“叔。。。叔。。菜菜。。。。”示意他说话要算话。
  不知为何,小二就听懂了她话里的意思,就说:“好,回头二叔还给你做好吃的菜!”
  韩大娘想笑小二说话好玩,她一个小人知道个啥啊。谁知小姑娘一咧嘴,往小二怀里一钻,安安分分的晒太阳了。
  韩大爷看着也忍不住眨眼:“妞妞这是知道你说的啥?”
  看到爹娘一脸不敢相信的样子,王韩氏些许得意的笑道:“她精怪的很着呢。”
  小二道:“懂的可多了。昨儿还问大哥咋还不回来,然后又对大嫂说铜板,估计是想问大哥回来能挣多少钱。”
  老两口一听这话,真真无言了,不过,看到小二这么疼外甥女,老两口暂时也不担心闺女没给王家生个儿子,日子会不好过的事了。
  小二见老两口放下碗,就说:“大嫂,陶罐里面还有,你去给大爷大娘再盛一碗。”
  韩大娘忙说:“不了,不了,又不干活,吃那么多干啥!”
  质朴的语言听的小二心中又酸又涩,接着就把妞妞放在地上,到灶房里直接把陶罐端出来放到方几上,不由分说的把二老的碗添满,然后又递给他们一张大饼。
  小二是个什么德行,韩家二老可没少听闺女提起,看着碗里的蛋花和浓浓的面汤,不由得人就想到了家里的两个儿子。
  韩大爷沉沉的叹一口气,这小气鬼咋就不是他儿子呢。
  “吃吧,不吃的话饭就凉了。”韩大爷见老伴端着碗不动,猜着她可能也想到了那两个闹心的儿媳妇,然后端起碗,边吃边问:“小二,你大嫂说你要弄什么土坯,咋弄,我给你搭把手。”
  现在是翻地的时候,小二咋能让他搭把手,连连摇头:“我自己可行。”
  “你这孩子,明儿要是下雨了,还可行吗?”韩大爷嗔怒道。
  小二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只能拿眼看大嫂,这是她爹娘。
  王韩氏是想让他爹来搭把手,可也要分啥时候:“爹,等你家里的地整好了再说吧。”
  韩大爷吃小二的两碗饭吃的心里特别暖和,就高声道:“我来都来了,还改天干啥,整地哪就差这半天功夫。”随后放下碗,指着闺女说:“刷锅洗碗去,他叔你跟我来!”
  王韩氏见他爹急急的走在前头,就对小二点点头,小二只能跟上去。
  “他叔,是先和泥还好想先把麦秸秆子放到泥土里?”没等小二走到泥堆跟前,韩大爷拿起铁锨就问。
  小二道:“麦秸和土搅在一起,我去挑水。”
  麦秸垛就在墙边上,韩大爷按照小二的交代干起活来也快,等太阳快要下山了,小二看着扑满后院的土坯,很是诚心谢道:”大爷,要不是你给我搭把手,我可能得干好几天呢。”
  “这些就够了?”韩大爷问。
  小二说:“可能还差一点,明儿半天我就能弄好。”说着便招呼韩大爷回前院:“大爷,天不早了,你和大娘早点回吧。”
  韩大娘一听这话:“他叔来了,快劝劝你嫂子!”
  “咋了?”小二疑惑。
  “这不我给小妞妞带点稻米么,你嫂子非要我拿回去,哪有这样的理啊。”韩大娘埋怨的看闺女一眼道。
  小二点头:“大嫂,把米倒下吧。你下午不是跟大娘一块去挖野菜来么,把野菜都给大娘带上,他们家里人多。”
  王韩氏知道娘家不差这点米,可不让她娘把米带回去的话,两个嫂子回头再和爹娘生气。。。。
  听到小二的话,王韩氏也不和娘拉扯了,把菜筐子里的野菜都倒步袋子里,然后又说:“娘,村子里人要是看到了,你就说你背的野菜,但是,是啥菜可不能让他们看清。”
  “我知道。”韩大娘瞪眼,当她是傻子啊,王家村的人都知道地头上的野菜可以的话,把野菜挖完了,赶明儿她闺女一家人吃啥去。
  “大娘,有的野草和这野菜长的有点像,你回头挖野菜的时候可要看着点。”小二忙提醒道。
  “他叔,你放心好了,咱们不会乱吃东西的。”韩大娘说。
  韩大爷道:“你的意思是妞妞他叔乱吃东西了?”
  “这不是话赶话赶的么。”韩大娘笑了笑,然后就和老伴走了。
  不过,他们还没走出王家村,韩家老两口来看闺女,走的时候背一袋子野草的事就在村子里传开了。                    


  ☆、计算县太爷

  王赵氏听到孙子说韩家两口子走的时候背着一袋子“野草”,撇撇嘴:“小二那鬼崽子这下子小气出名了。”
  “对!奶奶,你可不知道今儿有多少人都在笑话小二。”王来福比划着手指说。
  王赵氏一听这话:“你以后见着小二绕道走,要是叫他的抠门染上,等以后你儿子连媳妇都讨不到。”
  王来福点点头,难怪小二十八岁了还没找媳妇,原来是这样啊。
  当然不是!王小二的爹娘去了,他一直在守孝啊!要不是一年的孝期过去了,王韩氏也不敢让邻居帮小二相看姑娘。
  王来福注定想不到这一点:“奶奶,你放心,我会离小二远远的。”
  这样正合小二的心意。
  小二要是知道王赵氏这样说,绝对会喜天普庆,奔走相告。
  话说回来,送走韩家两老小二就顺手把门关上,然后煮点咸面汤和大嫂侄女随便吃吃,烧点热水洗漱好之后就准备回屋睡觉。
  “小二,你等一下。”王大搜抱着闺女忙说。
  “啥事?”小二回头问。
  “你明天到镇上买口锅的时候,买俩陶罐再买几个碗?”王韩氏说这话的时候一眼不眨的盯着小二,就怕他说不去。
  小二道:“家里的碗还够咱们用的,大哥和小山回来了我再去买。”
  王韩氏想说早晚都要买,能胜一次性买好么。但也知道小二没说过两天再去买锅,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翌日一早,天未明,小二就醒来了,全赖昨晚睡的太早。
  南方的初春早上有些阴冷,小二烧点热水洗洗脸,弄点盐水漱漱口,就去后院看他的那片宝贝土坯。
  幸好后院那这大片空地还没被王韩氏种上早青菜。不然,小二要是搁前院里弄土坯,被别人看到后指不定又是一场风波。
  小二给晾了一夜的土坯翻个身,把有些硬的土坯立起来,然后他就开始再次做土坯,等他把空出来的地方填满,王韩氏和妞妞也起来了。
  吃过无盐无油的面汤和大饼,小二就揣着铜板背着竹篓走出家门。他有王小二的记忆,知道去镇上该咋走。又想着好好看一看王家村到灌江镇这段路上的情况,也就没有和别人一道走。
  他走后,王韩氏就抱着妞妞拿着陶罐去了隔壁郑家。
  正在刷锅的郑冯氏见她来了,就说:“陶罐你家先用着就是了,我们家还有俩个呢。”
  王韩氏笑了笑:“不了,小二去镇上买了,这几天谢谢你。”说着就把陶罐放到灶台上。
  “对了,他嫂子,你早两天给我说的那个事。。。。”
  “有合适的了?”王韩氏忙问。
  郑冯氏好笑的看向她:“看你急的,先听我说啊。先前我仔细想了一下,我娘家的邻居家有个姑娘今年刚及笄,看着倒是和小二挺般配的。。。。。现在我就想问问你有没有啥要求,要是那姑娘合你的要求,到时候我就直接跟人家说说。”
  “这个。。。”王韩氏犯难了:“虽说长嫂如母,可你也知道我们家的小二主意正,这事儿我还得先问问他是啥个意思。”
  郑冯氏理解,常人道,后娘难当,岂不知这长嫂比后娘难当多了:“那你回头给小二说说,赶明儿给我个准信。”
  “行!”王韩氏笑着点点头。
  郑冯氏道:“那就这样说定了。我去打猪草,你呢?”
  王韩氏想了一下才说:“我跟你一块去吧。”接着就回家拿背篓,然后同郑冯氏走到山脚下专门挑鲜嫩的草割。
  郑冯氏见她只挖一种草,就问:“你家的猪还挑食啊?”
  “啊?”王韩氏看了看手中的野菜,下意识往四周看一看,见周围没有人,就说:“婶子,你多挖点这样的草,等咱们回家我再跟你细说。”
  郑冯氏听到这话心里止不住犯嘀咕,但看到她一脸紧张,也就没拉着她问为啥。
  等竹篓子满了,两人回去后,一到王家郑冯氏就忙问:“你刚才咋滴了?”
  王韩氏就把“野草”可以事告诉了郑冯氏,谁知她的话音还没落下,郑冯氏就怪叫道:“你没说笑?”
  “这事我哪能跟你开玩笑啊。”王韩氏抱着闺女:“妞妞,咱们中午吃这个好不好?”
  小姑娘一见她娘手里的野菜,一双大眼瞬间眯成了一条线:“菜。。。菜。。。妞妞吃菜!”
  郑冯氏听到小姑娘的童言童语,诧异的看向王韩氏:“你们家还真吃过?咋做着吃的?”
  “特别简单,咱先去打猪草,回头我再给你说。”说着王韩氏指了指两人的背篓,郑冯氏一看,笑了,本来给猪吃的草突然变成了人吃的菜,可不要再去打草么。
  与此同时,小二也走到了打铁铺,按照记忆,同卖铁锅的店家砍半天价格,终于砍掉三个铜板,小二才松口说买下锅。
  店家开门做生意,本着来者是客的原则,和小二砍价砍的不耐烦又不能赶人,现在一见小二数铜板,都没容小二开口,就喊铺子里的小徒弟快把锅放到客人的背篓里,以致于能早点送走这个难缠的客人。
  小二也明白店家心塞,可他穿到了抠门小气鬼身上,要是不砍价,人家要什么价他就付多少钱的话,他浑身不舒坦啊。
  见小徒弟要帮他把竹篓递到他背上,小二忙说:“不用,我自己来就好了。”说着抓起竹篓往背上一扔,小二正要迈出的脚步突然不动了。
  随着他身子一转,店家心里一咯噔:“小哥,你还有啥事?”
  看到店家一脸紧张,小二心底暗笑:“他们刚才在说啥?”手指着往外走的几人。
  打铁匠人问:“谁呀?”
  “就是搁旁边看犁铲看了很长时间又没买的那几个人。”小二说。
  “哦,我当你问啥呢。”打铁匠人明白了:“这不春耕的时间到了么,县令大人要到各个村上查看春耕的事,他们可能是想把田地整好点,在县令大人跟前露露脸。。。。”
  余下的话店家没说出来小二也明白了,制作一头犁对他们来说太贵,囊中羞涩的几人最终选择继续用铁锹翻地,便放弃犁辕走人了。
  “县令大人下村?”小二奇怪:“啥时候的事,我咋没听说过?”记忆中也没有啊。总不能因为那什么政绩考核,这县令才如此反常吧。
  县令突然反常起来自然不会因为考核,而是打去年秋收过后,灌江镇上就来了一位大人物,说那人是天子近臣也不为过。
  县令想在大人物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可大人物是位油盐不进的主,灌江镇周围一没盗匪,二没天灾,各地民风淳朴,无所事事的县令大人就自己找事干。
  所以,就有了下村查看这茬。
  匠人见小二什么都不知道,就低声说:“就这才开始的。县令大人到段家寨查看的时候,见一户人家的田耕的好,还奖给了那家人三十个铜板呢。”
  小二眼一瞪:“两斤大肥猪肉?”
  “可不是!”匠人说着摇头:“早知道有这好事,我也到地主家租两亩地了。”
  听到这话小二暗笑,难怪这店家能为了三个铜板跟他争半天,合着也是小气鬼一枚啊。乐过之后小二想到他还没买陶罐,便出了打铁铺。
  走在街道上,放慢脚步仔细一听,就听到三三两两的行人在讨论县令下村的事。
  看到从他身边经过的两个人满面红光的扛着一头犁,嘻嘻哈哈的畅想着县令大人也奖给他们几十个铜板,小二摇头,哪还有那么好的事啊。
  县令这样一搞,谁家还不认真仔细的耕地啊,到头来奖励谁的是,一个村庄能有一家得到奖赏的就不错了。
  想到这里小二脚步一顿,再回头,总算发现了不对。看着渐渐远去的两人,他的眼睛要是正常的话,那两人扛的犁分明是,分明是传说中的直辕犁?
  直辕犁是什么,后世知道的人不多,但一说曲辕犁,生长于农家的小二想不知道都不行。他小时候机械作业还没普及,家里犁地用的犁就是改良后的曲辕犁。
  后来上中学的时候历史老师又特意讲曲辕犁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耕地质量。印象再次被加深,小二如今站在古代的街道上,闭上眼睛还能把曲辕犁绘制出来。
  虽说曲辕犁的出现对传统农业耕种意义重大,但它的制作对常和机械打交道的小二来说真真太过简单。
  小二想到这些,突然觉得他无论如何都应该把曲辕犁制出来。只是,他制出的曲辕犁怎么才能让县令见到,从而给他丰厚的奖赏呢。
  还有,他该咋和大嫂解释曲辕犁的事。。。。。
  小二忍不住挠挠头,算了,先买陶罐,然后再去打铁铺让匠人给他打个原世记忆中的犁辕。
  忽悠大嫂的理由么,慢慢想总能想到的。
  而以后被忽悠的王韩氏见太阳都到树梢头了还没见小二回来,忍不住担忧:“婶子,你说我们家小二在镇上会不会遇到啥事?”
  “他能有啥事。”郑冯氏摇头:“说不定是买东西的时候给人家砍价砍忘了时辰。”
  “这个,不会吧?”王韩氏真不信。
  “那是你嫁过来的时间短,小二往镇上去的次数少!”郑冯氏见她还不信:“你一嫁过来你公爹就生病,接着是你婆母,一般的时候都是大朗去镇上抓药,去年你们家又守一年孝,你说说这几年小二去镇上几次?”
  王韩氏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