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作品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施蛰存作品选-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湘西白族人。我又问起这件事。他说:他也知道。古书上记载的巫术,尽管现代人已不信其为真有其事,但也不能绝对否定。难道古代的学者都是说谎的人吗?
  这是我五十年前知道的怪事,写下来,说不定还可以给民俗学者参考。 
  
 
 本书由免费制作


 
 
本书来自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本书来自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
 
 
  
古今中外的“小说” 
  读《〈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工作信息》二十五号,似乎已被“逼上梁山”,不得不把“小说”的种种概念叙述一下。
  现在我把历代文学史家及一般人士,对“小说”这个名词的认识列一简表:〔汉代〕小说家见《汉书·艺文志》,指杂家的思想流派,其著作有历史、政治、方技等通俗书。
  〔魏晋南北朝〕指各种新异、神怪的故事,是实有的,作者不承认是虚构的。有《殷芸小说》书名为证。
  〔唐代〕唐人不用“小说”这个名词,大概还以为是“小家杂说”,不是讲故事的。
  唐人用“小话”或“传奇”。“话”即故事,传奇有裴铏作《传奇》书名为证。
  〔宋元〕说话人分四家,其中之一为“小说”。说的故事内容为: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朴刀、赶棒。《三国志平话》不属于小说,而属于另一家:讲史。
  〔明清〕混乱了这个名词的概念,几乎把上述一切都称为小说。于是不得不加上一个说明体裁或内容的修饰语。如“笔记小说”、“演义小说”、“章回小说”、“公案小说”、“才子小说”(金圣叹称为“才子书”)等。
  〔近代〕小说有了两个概念:(一)、继承旧概念,加上新的修饰语。于是有“言情小说”(即烟粉、传奇)、“神怪小说”、“冒险小说”(即灵怪)、“历史小说”(即讲史)、“侦探小说”(即公案)、“武侠小说”(即朴刀、赶棒)。(二)、西洋文学名词,通过日本译语,传入中国。但虽然是个译语,还是借用中国旧名。因为西方语文中没有符合“小说”二字的名词。
  现在,我们再看一看欧美关于小说的一些名词。
  希腊:古希腊文中没有“小说”这个字,只有“历史”。历史事实人神不分,我们今天以为有小说的成分,但希腊人以为都是历史。
  英国人称故事为Story,这个字是History(历史)的简化。法语中没有Story这个字,他们仍用“历史”本字(Histoire).英国人称长篇小说为Novel,这个字源于拉丁文Nova,意义是“新事”。
  法国人称长篇小说为Roman,此字源于“罗马”(Roma),因为罗马颓废时期才开始有这种文学作品。又中古时期出现了歌咏美人与骑士的诗本小说,称为Romance(音译作“浪漫史”,或译作“传奇”)。欧洲大陆人称长篇小说都用Roman,只有英美用Novel。
  无论Story,Novel,Roman,日本人一概译作“小说”。英国人称短篇小说为Story,法国人称为Conte,意义都是“小故事”,等于中国唐宋人所谓“小话”。
  英语“短篇小说”(Shortstory)这个名词大概是十九世纪后期美国报刊编辑创造出来的,其实不通。Story本有短篇的含义,长篇的就叫Novel或Roman了。但这个名词,现在已全世界都沿用了。
  英语中还有一个字:Fiction,也译作“小说”。在中文里无从区别,但在英、美都有区别:(一)、fiction是总的类目,一切长篇、短篇、纯文学小说、通俗小说,都归入这一类。故外国旧书店的图书目录常把存书分为二大类:“小说”和“非小说”(nonfiction)。(二)、图书馆的正式图书分类,总是把严肃的纯文学小说列入“文学类”或“Novel”类,而把侦探、惊险等通俗小说列入“Fiction”类。这个字就有贬义了。
  我们现在使用“小说”这个名词,应当用近代意义,近代小说的特征是:(一)、故事是虚构的,有创造性的,不用社会实事。
  (二)、故事有情节结构(Plot)。(现代派作家已否定了这一项。)(三)、人物性格有典型性。
  因此,我说:“笔记小说”不是“小说”。说得明白些:“不是我们现代所谓小说。”
  《容斋随笔》、《子不语》,都是“笔记小说”,都不是“小说”。《聊斋志异》中大部分不是小说,只有几篇唐人传奇式的作品,可以认为宋元人的“小说”。看来,宋元人所谓“小说”,倒是接近于现代观念的。他们不把“讲史”列入“小说”,表明他们已注意到讲史的内容是历史事实,而且没有故事结构。
  一九八八年十月十八日 
  
 
 本书由免费制作


 
 
本书来自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本书来自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
 
 
  
古文名句赏析 
  小引
  现在风行诗词古文赏析大辞典,有几位编辑先生已把我发表在报刊上的么小文字收录进去,事前没有通知我,使我没有改润的机会,现在我又写了几篇赏析文字,是东方、淳于之流的徘谐文章,我们杭州人说,是“玩儿不当正经”。希望天真的编辑先生不要看错,捡了狗矢去当金条。
  悠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名句。历代诗人,一致赞赏,连不懂诗的人,也随声附和,叫好不绝。好在什么地方?大家都说“好在自然”。苏东坡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晁补之说:“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悠然忘情,趣闲而累远。”总之,都是“悠然”二字的妙处。
  不过,我倒要研究一下。既然在东篱下采菊,陶公一定是向东站着的。如果偶尔抬起头来,眺望远处,也只能见到东山,怎么会见到南山呢?
  面向东的人,要望南山,必然要转过头去。转头看山,决非自然的无意识行为,因此,也决不是“悠然”的。我以为,陶公此诗,未免有些矫情。
  大概陶公虽然站在东篱下采菊,装出一副闲暇的样子,其实他心里常常在惦念南山。
  你不信吗?有诗为证:
  “种豆南山下”,可知陶公有豆田在南山下。
  “南圃无遗秀”,可知陶公的稻田也在南山下。
  “昔欲居南村”,可知陶公曾想搬家到南村去,靠近他的田产。
  但是,陶公始终搬不成家,可能也像我一样,领导上不肯给他分配房屋。使他每次到豆田里去除杂草,总要戴月回家。大概路相当的远。
  身在东篱,心在南山。手里采菊,眼里看到的却是豆苗与稻谷。你说,陶公能“悠然”吗?
  然而,诗毕竟是“悠然见南山”。岂不是故意矫情?
  可怜啊,陶渊明!
  先忧后乐
  范仲淹做了一篇《岳阳楼记》,整整三段写景,文体实在有些轻浮,难怪尹师鲁要讥讽它是“传奇体”。幸而最后一段写出了两个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使人把这篇文章刮目相看,列入“观止”的“古文”。
  去年苏州人纪念范仲淹,在范家祠堂里上了一块匾,题四字曰“先忧后乐”。于是这两个名句又引人纷纷议论了一阵。
  我仔细想想,这两句话也很有些不对劲。天下老百姓还没有什么忧虑,可知还在太平天下,你范仲淹却忧起来了,忧些什么?惟恐天下不乱,领导天下老百姓跟着你转乐为忧吗?天下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很好,大家都很快乐的时候,惟有你范仲淹却并不快乐,还在忧。忧什么?杞人忧天吗?等到人民快乐过去,天下形势有些不妙现象,人民开始有些担忧了,而这时,你范仲淹却乐起来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可乐的呢?除非是幸灾乐祸。
  两个名句,一经分析,实在只有一个意义:人民快乐的时候,你忧愁;人民忧愁的时候,你快乐。
  不和天下人民同感情,这是爱国主义吗?
  匹夫无责论
  顾炎武是一个明朝的亡国遗民。明朝之亡国,没有人要顾炎武负责。可是他却心血来潮,说了一句替昏君、暴君脱罪的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四百年来,有不少“匹夫”,把这句话奉为座右铭,俨然把“天下兴亡”的责任放在自己肩膀上,人人自以为“天下兴亡”的负责人。
  我,也是一名“匹夫”,却实在想不通。
  看看历史,天下兴,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功劳,也说不上责任。天下亡,是桀纣、陈后、隋炀、宋徽的责任,自负盈亏,都和“匹夫”无关。
  匹夫既不能兴国,也不会亡国。天下兴亡,对匹夫来说,只是换一个奴隶主罢了。
  然而竟有许多匹夫,吵吵嚷嚷,要干预天下兴亡,自以为天下兴亡,少不了他们。
  结果是天下既不兴,也不亡,而匹夫们却死的死,逃的逃了。因而我曾赋诗一首,曰:天坍自有长人顶,玉碎宁劳瓦块伤。
  冬去春来成岁序,匹夫何与国兴亡? 
  
 
 本书由免费制作


 
 
本书来自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本书来自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
 
 
  
雨窗随笔 
  今年上海的天气,真是古怪。不但“清明时节雨纷纷”,直到立夏,也还是“雨纷纷”。窗外,整天是潇潇淅淅,室内,整天是昏昏沉沉。使我这个老人情绪不宁,无法工作,无心看书阅报。只好抓起笔来随便乱写。陆续写了几段,也有两三千字,暂且告一段落,应之曰《雨窗随笔》。既然是“随笔”,最适当还是向《随笔》投稿。于是套上一个信封,寄给《随笔》编辑同志,听从处理。
  一篇“译序”
  偶然看到一本《弗洛伊德思想的贡献与局限》,卷首有一篇“译序”,既不是翻译的序文,又不是译者的序文,不知道这个标题该怎么讲?
  序文是高觉敷先生写的。一位研究弗洛伊德学说的老专家,他的序文自有分量,我不能不先拜读。
  第一句说,这个译本“译文尚通顺可读,故愿为他的译本作序”。原来高先生作序的动机,仅仅是因为“译文尚通顺可读”。
  序文的最后一句是总结评论这本书的原著者的。高先生说,著者“并没有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以致在本书结束时,暴露出袒护托洛斯基,贬低苏联斯大林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倾向”。
  这篇“译序”作于一九八六年七月十一日,原来高先生还认为被“贬低”的人还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平等的批评
  陈伯吹主张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有教育作用。另一个人狠狠的批了他一顿。陈伯吹发表了答辩,要保留他自己的意见,但又表示欢迎别人的“平等的批评”。
  林放写了短评,赞扬陈伯吹的态度。
  我读了这三篇文章,感到脑神经混乱。
  欢迎批评,必然接受批评。
  不接受批评,何必还要欢迎批评?
  如果有十种不同理由的批评,是否全部欢迎?
  欢迎批评而不接受,如何体现欢迎?
  批评有“平等”、“不平等”的区别,如何区别?
  如果是“平等”的批评,是否就不用保留自己的意见?
  一个作家,或一个思想家,既要保留自己的意见,又欢迎别人的批评,欢迎而又拒绝接受,这是不是一个真诚的、高尚的、值得赞扬的态度?
  批评与自我批评
  说到批评,自然会想到四十年来,一个常常提起的口号:“批评与自我批评”。直到今天,似乎还是处处照行。
  在文艺界、思想界,一个艺术作品,一种思想观点,引起别人的批评,这是平常的事。人人有批评别人的自由,被批评者有接受不接受的自由,也有反驳、辩论的自由,也有“吾行吾素”,置之不理的自由。
  但是,许多国家、政党主张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的结局,似必是“自我批评”。这一原则成了好些政党的党纪。这些政党党员如果有不同于党的首脑的言论、思想,公然发表,党内就会向他展开批评,各种规模的批评,可以升级为“批判”、“批斗”。面对这种批评,被批评者没有应付的自由,只有进行“自我批评”,承认自己“犯了错误”。这种“批评”,往往是谴责、训斥;这种“自我批评”,往往是“服辩”、“悔过”。
  这种“批评”,好像一律都是自上而下的。极少见过一个政党的首脑接受群众的批评,而写一份“自我批评”。倒是在我国的历史上,好像还颁过几个“罪己诏”。似乎一些封建皇帝中间,还有一小点开明意识哩。
  人是政治的动物
  客问: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政治的动物”,此话怎讲?
  动物多得很,人是哪一种?
  主答:有些人是野兽,会吃人的;有些人是家禽,被吃掉的。
  客问:这与政治有什么关系?
  主答:前者是用政治来吃人的,后者是被政治吃掉的。
  人民的分类史
  汉朝把人民分为四类:士、农、工、商。士居第一类,有文士,有武士。
  唐宋以后,士只代表文士,武士的地位落在商人之下,不入流品。因此有了“贩夫走卒”这个成语。贩夫是商人,走卒即步兵。
  元朝把人民重新分类。第一等是和尚、道士,最下一等是儒士和乞丐。
  到了明朝,士获得大翻身,又成为四民之首。不少士人撅起尾巴,目空一切,造成士气嚣张的时代。《儒林外史》记录了两个商人穿了士人的衣服和头巾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