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 第3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陆承启得意洋洋地说道:“不仅如此,折将军连同禁军厢正指挥使卢尘洹,已然攻入了安南腹地。只恨兵力太少,不然安南早已灭国!据监察司禀报,卢将军已然攻破安南京都升龙城,军事重镇宣光州、安沛府……”

此言一出,更是满朝哗然。

小皇帝野心甚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出征交趾这么大的事情,他居然就独力一人拍板了,众臣毫不知情。文官们已经从癫狂,慢慢地恢复了理智。要是小皇帝日后都这么干的话,他们这些文官,拿什么掣肘武将?

有见地的文官,已经在脸上显现出担忧的神色来。(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七章:战略大迂回

陆承启也敏锐地察觉到文官们态度的转变,心道:“看来这些文官真的是贪心不足啊,连战事都想插一手!”

但想到战争始终是要为政治服务的,文官们想要过问,其实也不算逾越。只是这些文官的眼界都太过狭隘了,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不会看到长远的利益。就拿高丽来说,整一个养不熟的白眼狼,他们却当高丽是宝,每年送出一堆又一堆的回赠礼品。可高丽当大顺是什么?冤大头啊,每年拉来一些不值钱的“土特产”,换取大量金银财宝,绫罗绸缎,赚得盆满钵满地回去。

一旦大顺不给了,他们就憋着心思使坏。你不是不给我好处吗?行,我转换宗主国!

就这样,高丽转投辽国的怀抱。原本按理说,这就好像夫妻不和,大家好说好散。但高丽这种在背后捅刀子的做法,太不讲道义了。好在陆承启知道事情轻重缓急,如若不然,像正史上隋唐那样,几次征高句丽也是可能的。

现在打交趾,也是为了敲山震虎,杀鸡儆猴,提醒一下周边想搞小动作的国家,大顺还是那个大顺,富庶强大,不是你们能惹的。

当然,要是能将交趾灭国,纳入大顺版图中,那更是锦上添花。

陆承启有心刺激这些文官,故意问道:“卢将军所向披靡,安南大军望风而逃,只可惜兵力过少,不能一竟大业。诸位卿家,大可说说,朕应当再遣多少兵马,方能遂了天下臣民之心愿?”

言下之意,自然是想问这些文官,事情说得很明白了,你们说说看,增多少兵马,才能灭了交趾。

出于对武官的制衡,立时便有文官跳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大顺虽是师出有名,但本为礼仪之邦。征讨一番就可,何必灭人国度?安南之前虽然猖獗,但现在元气大伤,日后定然不敢再犯边了。再者,那安南也算是立国在先,我大顺乃天、朝上国,这点容人之心都没,何德何能威服其余藩属之国?”

此话刚落,就有武官跳出来反驳道:“末将不能苟同,须知打虎不死,反受其害。安南虽为弹丸之国,却野心勃勃。今日我大顺已然攻破其京师,其如何能不怀恨在心?与其在枕边养着一条随时能噬人毒虫,何不趁其首尾不能兼顾之际,一举灭之?再者,那安南本就是我中原旧土,如今收复,陛下功业,可追太祖高宗啊!”

武官到底不如文官说得好听:“征伐多年,却换来区区一州之地,岂是天下黎民百姓之福?莫说安南已然脱离中原百年之久,便是那安南百姓,亦不曾认为自己是汉人罢?”

文官这般一说,武官就更不服了。双方分成两个阵营,吵了起来,场面堪比菜市场。

陆承启见状,猛地一拍龙椅的悬臂,怒喝道:“朕已决意出兵,你们争些什么?”

这一声怒喝,总算让大庆殿上安静了下来。

陆承启冷冷地扫视了一番廷下,一字一顿地说道:“你们的小心思,莫道朕不清楚。征伐安南,乃是朕亲自拟定之大计,关乎大顺日后百年国运!你们不知兵,何来底气说见好就收?不怕和你们说,卢尘洹已经将安南搅了个天翻地覆,正在进行战略大迂回。就等着援兵一到,将安南所有州城一并拿下!”说到这,陆承启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此事早已定下,朕让你们廷议的,不过是此次出兵几何,谁人领兵。你们倒好,在这里给朕说这仗打得不对?人家都欺负上门了,你还以礼相待?你们读书读傻了吧?”

其实陆承启心中明白,这些文官不是读书读傻了,反倒是越读越精明。他们故意混淆视听,其实就是想削弱武官掌权的势头。这些文官,精明得很!

文武向来不对路,毕竟权力就这么多。你得权了,我的权就少一分。把你的权削了,哪怕回不到我手上,我也还是赚了。这些文官你说他为国着想吧,确实有那么一点。但他们会先考虑个人利益,再考虑文官集团利益。至于国家利益,百姓利益,统统往后靠!只有不伤及个人利益、文官集团利益的前提下,国家利益才会被他们所考虑在内。

从这个角度看,就能解释得通了。为什么这些文官明明知道很多事情是有利国家,有利百姓的,他就是不去做。为什么?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啊!拿他们的利益出来,肥了国家,富了百姓,他们却什么都没落下,文官都是官场老油条,哪里会这么傻!这也是为何削弱官员特权这般难了,真的要开始削弱的话,那时候文官武官都是同一条战线的,肯定会想方设法搞破坏,直到你撤销了政令,死了这条心才罢休。

没有创造出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之前,陆承启不会动手。

至于这些官员免掉的赋税,暂时就让他们开心几年吧!

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将交趾纳入版图之中。不如留一个狼子野心的小国在身旁,总归是不安全的。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发疯,跳出来咬你一口?

被小皇帝指着鼻子骂,那些文官就算脸皮再厚,也不敢随意开口了。

至此,大庆殿中谁看不出来?这所谓征讨安南,还不是小皇帝一手策划的?估计小皇帝所想的根本就不是征讨这么简单了,以小皇帝的野心,肯定要借着交趾犯浑的绝好良机,来一个“收复故土”。

若真的能如愿,小皇帝在历史上肯定会留下浓重一笔,怕是能比肩太祖高宗。

文官们想通这一点后,武官已经七嘴八舌,定下了出征人数。陆承启也拍板道:“十万战兵,十万辅兵,也是合情合理。众卿预计,几日能到安南?”

“约摸月余……”

陆承启计算了一番,以卢胖子的能力,应当也能撑一个月吧?“众卿觉得,谁为主帅?”

武官们面面相觑,其实他们每一个都想去捡现成。卢胖子几乎把交趾都打下来了,不管是谁,领兵一到交趾,李日尊肯定会迫于压力投降。等于冷手捡个热煎饼,这样的好事哪里找?不过这些武官也知道,他们并非小皇帝的嫡系心腹。小皇帝有这么好的差事,哪里会便宜外人啊!

“既然众卿没有推荐,朕倒是有一个心仪人选。众卿觉得,枢密直学士杨文广为主帅,如何?”(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八章:议和?迟了!

前几日身为枢密直学士的杨文广,把重新编著好的《武经总要》呈给了陆承启看。

陆承启仔细看过后,下密旨让礼部刊印,发放到边军、禁军和皇家军校之中,作为士卒训练,了解大顺战阵兵法的主要书籍。

见杨文广都回长安一年多了,编著完《武经总要》也无所事事,还不如趁着他尚能提得动刀枪,挂帅出征,顺便带契一下还没成长起来的未来将领。杨文广为人稳重,用兵策略极其稳妥,用在正面与交趾争锋,再适合不过。再加上杨文广是个老将了,手上战绩也不俗,可以服众。在其麾下,配多几个刺头将领,好好打磨打磨,日后才能成大器。

有些东西,是要传承下去的。

比如军魂,比如军人血性,比如国家血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失去了血性,是一件悲哀的事情。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世界上,到底还是弱肉强食的世界。

见廷下无人反对,陆承启就拍板定论了:“既然如此,朕便下旨,枢密直学士杨文广,明日便挂帅出征,领兵二十万,不破安南终不还!”

这只是圣旨的草稿罢了,至于正稿,就要交给中书舍人刘庚拟旨了。如果负责草诏的中书舍人刘庚认为拟好的圣旨并无什么失当,或者他懒得多事,总之将诏书起草好了,也写得很漂亮,便可以进呈皇帝“御画”(签署画押),“录黄”(抄在黄纸上)行下。经中书舍人“宣行”,也就是:“授所宣奉诏旨而行之。”

如果宣行的中书舍人认为诏书不当,他还有权拒绝“署敕行下”,即拒绝在录黄上签名,实际上就是驳回诏书。陆承启很鸡贼,因为中书舍人并非只有一个人,所以他将苏轼升了官,做了中书舍人。没想到这苏轼居然不给陆承启面子,驳回了他很多录黄(准圣旨):“所有上件录黄,臣未敢书名行下。谨录奏闻,伏候敕旨。”直让陆承启气得牙痒痒,但好歹也算是自己人,才没有很追究。

中书舍人审过没问题了,便可签名表示通过,这叫做“书行”,再由内阁复审,最后还要到封驳司。封驳司如果认为诏书不当,也有权力封驳。但到了陆承启掌权后,封驳司哪里还敢随意封驳?这简直就是给小皇帝上眼药啊,你又不是他的心腹,还想不想在朝廷里面混了?

幸亏这日不是苏轼当值吗,不然事情很可能又多一番波澜。

其实苏轼这么明事理,懂大体,怎么会像那些只顾自己利益的文官一样?这也是陆承启惯着这个大文豪,不然以苏轼“耿直”的性子,做了个中书舍人几个月,几乎就把满朝文武都得罪了。没有陆承启的“照顾”,苏轼早就像正史那样,一辈子郁郁不得志了。

圣旨顺利地发了下去,杨文广接了旨意后,当日便点起了王韶、杨怀玉、杨怀仁、杨怀兴、杨怀恩等杨家将,领兵二十万,以及粮草、辎重。破晓便出发,直往交趾而去。

这次出征,估计最开心的就是杨怀玉了。这一年多以来,他在皇家军校都快憋疯了。荷尔蒙弥漫的青年,哪里按捺得住悸动的心?

“爹爹,你怎么想到我的?”

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杨怀玉就好似一个多动症一样,在四处张望着,感受着最为熟悉的军队,心情一阵畅快。他在皇家军校,除了演习时能摸一下杨家枪,其余时间,无不是在学习兵书,学习各种韬略……杨怀玉自小野惯了,哪里肯服?

只是皇家军校里藏龙卧虎,还有一个妹夫在,杨怀玉怕王韶告刁状,才没有做很出格的事情。

“你这野小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听闻在皇家军校居然这般定份,老夫还正当说的不是我儿子哩!”

杨文广也难得说起了笑话,周边的士卒听了,都忍俊不禁笑了起来。

杨怀玉辩解道:“这不是妹夫在么,小妹好不容易找了个如意郎君,我怎么也得给她点面子才是!”

“谁要你给面子了?”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响起,王韶身后闪出一个英武的小将军来。

“小妹?”

“闹红?”

“你怎么在这?”

杨怀玉和杨文广都愣住了,连王韶都吓了一跳:“娘子,你不是在家学女红的么?”

杨闹红狡黠一笑:“都道上阵父子兵,我今日便来个上阵夫妻兵。夫君,你常年累月在皇家军校,可记得有多久不曾回家了?若不是我从阿娘那里得知,你要出征,说不定又要大半年不能相见……”

王韶对杨闹红是有些愧疚的,抛却娇妻,丢下四个儿子给她,自己却“躲在”皇家军校里,不似为人父,为人夫的模样。听得杨闹红这般说,他登时软了下来:“都出了京兆府了,你跟着就跟着吧!”王韶知道自己娇妻的实力,在马战上,不知道比王韶高明多少,也不算得累赘。

只有杨文广虎着脸,斥道:“胡闹!都做了别人妻子,还这般任性……”

杨闹红辩解道:“爹爹,我这不是怕夫君有甚么闪失么!”

一旁的杨怀恩打圆场道:“爹爹,小妹来都来了,就让她随军出征吧。小妹的枪法出神入化,连我都不是对手,爹爹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杨文广其实也是偏爱这个小女儿的,实在狠不下心肠呵斥,抛下一句话来:“你在军中,就要守军纪,不然莫怪爹爹不讲情面!”说罢,抹不开面子,催马上前,脱离了众人。杨闹红做了个鬼脸,然后隔着马拉住了王韶的大手,一脸幸福的小女人状。

交趾,升龙城,龙德宫内,大越皇帝李日尊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龙德宫内来回踱步。

“陛下,汉军派出了二十万援兵,来者不善啊!”

“陛下,升龙城内仅十万守军,如何能敌大顺二十万精兵?宜及早做决断,是守,还是弃城……”

“陛下,不若我们进降表,归服中原罢?”

“陛下须要为七百万户百姓着想啊,趁早与大顺议和,方能弥消大祸啊!”

“陛下……”

李日尊听着满殿文武急切的话语,他何尝不想议和?但是两国交战都到了这个份上,想要议和,已经迟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九章:拟国书

李日尊来回踱步,却也拿不定主意。

大顺这次的认真,是他不曾料及的。他原本就想着占个便宜就走,就算占不到便宜,那也能跟大顺宣示以下肌肉。哪成想大顺居然早有准备,在钦州城候着他了。

若不是把几万精兵葬送在了钦州城下,他何必那么被动?

其实这也算是贪心作祟,李日尊要不是这么贪心的话,按照节奏步步为营,总有一日能把占城大部分国土侵占了,然后再蚕食真腊。直到成了东南亚第一大国的时候,就算是大顺,也要对李朝礼让几分了罢?就算是陆承启贵为大顺天子,也要和他平起平坐了。

只可惜贪心不足蛇吞象,李日尊的胃口太大了,太想在有生之年把交趾变成一个强国,可他也不看看交趾先前是怎么样的基础?

一个人口不足三千万的国家,妄想和一个国土是他好十几倍,人口是他三倍的大国开战,不论军事、经济,哪怕是纯拼人口,他也打不过啊!

现在李日尊后悔了,只是此刻后悔,好像迟了。

那边厢,卢尘洹的两万禁军,就好似钻入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一样,在交趾腹地,搅得天翻地覆。

这边厢,大顺还有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交趾国内人心浮躁,兵力捉襟见肘不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