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规矩不当回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别拿规矩不当回事-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处理。这时,做事效率低的人往往分不清哪个更重要,哪个更紧急。哪个是关键点,哪个是次要问题,把所有问题不分轻重地揽过来,他们只顾不停地做事,却少有梳理头绪的对付方法,最后不但没处理好事情,还使自己产生了厌倦情绪。然而聪明的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论他们处于多么复杂的环境中,他都会停下来审视一番,分出轻重缓急,先把那些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做了,再做那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甚至对某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放弃,如果这样处理事情,效率自然高了很多,既节省时间又有成就有收获。

    纽约的一家酒店为招揽顾客,于是找了一个身壮如牛的人,让顾客可随便地击打他的肚子。不少人都一试身手,可那个人竟毫发无损。一天晚上,来了一位瑞典人,他不懂英语。人人怂恿他去试试,最终主持人用打手势的办法让他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于是他走了过去,脱下外套,挽起袖子。挨打的那人挺起胸脯深吸一口气,准备接受那一拳。可他并未打他的肚子,而是照着他下巴狠揍了一拳,挨打人当时就倒在地上。

    这个故事告诉给我们:做事一定要击中要害,找到事情关键的突破口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抓住重点就是找准处理事情的关键点,把握用力的作用点,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做事情不能独断,而要多谋,但多谋还要善断,没有抓住要点,言不及义,这都不好。在听了别人的意见之后,要一下子抓住问题的要害。曹『操』批评袁绍,说他志大智少,『色』厉而内茬,就是说没有头脑。办事也要多谋善断,要一眼看准,立即抓住、抓紧。只有这样做事才能抓住重点。坚持这样做事,会使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卓有成效。

    抓住事情的关键点才能解决问题

    一个人如果做事效率很高,那么他一定具有独特的眼光,他善于抓住事情的关键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找到了事情的关键点,才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于是所有难题也就能迎刃而解。

    某公司因为一台电机出现故障而停产,于是请了一位电机工程师前来修理。那位工程师在电机旁边呆了三天三夜,最后在那个出现故障的电机的某个部位用粉笔画了一道。在这个工程师的指导下,维修人员把这里打开修理,于是机器很快恢复了正常。事后,那位工程师向公司要1万美元的作为酬金。对这么多的酬金公司表示难以接受,就对那位工程师讲:“你只画了一道,怎么会值1万美元?”

    那位工程师认真地说道:“道理很简单,如果说随手画一道只需要支付1美元,而知道在哪个关键部位去画,就需要支付9999美元。”

    要想提高做事的效率,仅仅靠双手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睿智的头脑,才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

    抓住要害再动手

    要找到做事情的关键点。首先,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又要有明察秋毫的眼力。“百智之首,知人为上;百谋之尊,知时为先;预知成败,功业可立。”也就是说做事,能一把抓住问题的要害,这是成大事的必要条件。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家,他们往往有如神算,似乎上知千年,实际上,他们也是平凡普通的,只不过他们善于根据社会形势、人事去分析得失成败,以及各种力量的对比发展罢了。所以,高瞻远瞩就成了统治者必不可少的素质,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做事情我们要看清事情的本质,不然就会浪费许多精力。因此最成功的成事之道在于——抓住要害再动手!

    做事抓重点才不『乱』——“得其大首”

    “得其大首”也就是“得其大要”,做事情要抓重点而不拘小节,赚大钱就要不计较小钱。如一个公司,做事要群策群力做大,每个部门独立充分自主。消减重叠的机构,压缩管理层次,掀起寻求最佳作业的方法的活动,学习和引进在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最优秀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提高工作效率。推行群策群力方法,让每个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而各级管理层有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打蛇打七寸,做事要从紧要处着手。

    如何才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只有认识到事情发展的复杂『性』与必然『性』,从而能从复杂的具体的事务中抽身出来从事组织管理与决策上的理论工作。想出一条简单有效的解决之道,将复杂的局面简单化『操』作。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回到简单,这样便符合做事的天然规律,成功有道。这一切都归功于“简单化『操』作”,即“得其大首”的做法,做事抓要害,才会出效率。

    9。适时创新,成功占先机

    世界上本没有路,只是走路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

    但人不能老走别人的路。一个人的成功,就是因为他走了一条别人不曾走过的路。世界上只有一个金利来,只有一个比尔?盖茨,只有一个『毛』泽东,他们都是成功者,他们都走了一条自己的路,一条创新的路。所以,我们就要学会转换思路,敢于创新。

    创新可推动事业成功前进,是你事业成功的加速器。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百十来年。为什么有的人在这短暂的生命之中创造出比别人更加辉煌的业绩,而有的人奋斗一生只是小有成就呢?还有的人更可怜,奋斗一生一事无成,最后不得不慨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或者自我解嘲一下:我虽然没有做出什么事业,但我一生奋斗了,我的一生仍然是无悔的。真的无悔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总结自己一生的奋斗历程时,你会发现有许多后悔的地方:那件事我要是那么做,就成功了;那件事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么做呢;那件事原本很简单,我把他想的太复杂了。有的人说,我比别人只是差一点点。而这一点点你知道差在什么地方吗?差就差在人家有勇于创新的精神,你而却总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的精神。

    创新就是要找出新的改进方法,创新就是发挥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超越常规的眼界,从特异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从而提出全新的创造『性』的方案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对自然事物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创造『性』过程。这是不容改变的事实。人类的进步需要新生事物来推动,人类需要创新。凡事只有学会创新,才能求得成功,求得平安。

    创新就是要面对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能够独具卓识,提出新的创意,不断有新的发现,实现新的突破。创新思维的特点是创新突破,而不是重复过去,它没有一成不变的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没有绝对有效的方法可套用,它在走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

    经济学家厉以宁曾经说过:“对手来了,硬拼是不行的,只有创新才能生存。”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有一个乞丐到富人家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

    乞丐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这个可怜人,此时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

    “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么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乞丐于是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

    “可是,你总得放些盐吧。”厨娘说,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

    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在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可是,如果在这之前,乞丐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那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因此,伊索在故事的结尾处总结道:“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这是创新思维的根本。

    有了智者的头脑,有了创新的精神,有了科学的规律,这样的人,很容易成功。而保守思想,只会冻结你的心灵,阻碍你的进步,干扰你进一步发展的创新能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善于转换思路,敢于创新的人,就能争取竞争的主动。

    勇于创新的人不一定是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为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办法。我们都知道可口可乐这种饮料,这种饮料在风靡全世界之前是没有的,他的配制秘方现在仍无法得知。他的创始人以前是一位店员,有一名医生给了他这个秘方,由此这位年轻店员花掉了500美金,这是他当时的全部积蓄。这个奇妙配方将创造多少大的奇迹,年轻店员也无太多把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用这种秘方配制出来的饮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后来,店员遇到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他请她品尝了铜壶中的饮料,姑娘赞不绝口。最后,这位姑娘成了年轻店员的妻子,他们一起用那位医生的配方生产饮料,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有一位年轻的画家,他一无所有,唯一有的就是理想。为了理想,他坚持着。刚开始他到堪萨斯城的一家报社应聘,他非常需要那里的良好氛围。但主编看过他的作品之后,认为缺乏新意而没有录用,他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后来,他替教堂作画,因为报酬太低他没钱租画室,他只能借用一家废弃的车库。有一天,疲倦的画家在昏黄的灯光下看见一对亮亮的小眼睛,是一只老鼠。他微笑着注视着它,而它却溜了。后来老鼠又一次出现了。他从没有伤害过它,连吓唬都没有。有时那只老鼠会在地板上做多种运动,表演杂技,他就会奖励它一点面包屑。久而久之他们相互信任,建立了友谊。

    不久,画家被介绍到好莱坞去制作一部以动物为主的卡通片。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但他又一次失败了。

    晚上,他苦苦的思所自己的出路,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天赋。就在这个时候,他想起车库里的那只老鼠,灵感在暗夜里闪出一道光,于是他迅速地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于是,伟大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就这样诞生了,沃尔特?迪斯尼也因此扬名。把创新当成一种习惯,习惯『性』创新。只要我们用心,也可以创新。创新没有限制于某一个人,只要一个人想创新,运用他的知识才华、行动就可以了。创新意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只是积极的人是在有意识的运用,而消极的人则任其消长。

    所以,我们要学会转换思路,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创新精神是可贵的,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适者生存,创新是生存发展之道,不创新就要落后,一落后就要挨打。

    创新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对于好的传统我们当然坚守,遗留的弊病更加要抛弃。今天的我们更要如此,有别出心裁的想法,突显自己与改变世界的企图。不要跟别人一样,而要别出心裁,与众不同,那么成功就离我们越来越近。

    想要成功,就要学会创新。创新就是一种力量,是幸福的源泉,人类一系列发明,创造社会的进步,都靠不断创新来实现,世界上因创新成功的人数不胜数。创新不需要天才,在于找到新的改进的方法,在创新中发展。一个人没有创新能力,是不可能开拓进取的;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不可能繁荣富强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到处都充满了荆棘与曲折,只有不畏艰难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别拿规矩不当回事 第六章 人情至上,“规矩”通行(上)

    你相信“只要‘情分’到,就没有办不了的事”这句话吗?曹雪芹在书中还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说的是懂道理,“人情练达”讲的是识事理。现代社会中,什么都要有规矩,在处理人情关系时,不通“规矩”根本是行不通的。

    1。人情债务,是冷是暖

    什么是人情?专家们曾对他下过如此定义,人情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因血缘、情义、帮助等而产生的金钱与感情的对等付出,也是一项不用偿还的债务。但随着社会趋于物欲化,人情这个原来很平常的世袭观念很容易遭到贬值,也随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每个人都是需要帮助的,正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今日铺就“人情路”,他日即可能在关键之时踏上别人为你铺就的坦途。孤立无援的人则往往会失败的。

    人情起源于习俗,中国人几乎每天都有所接触,所以他纯属一种“潜规则”,两人间的事情是人情,若一旦离开两人关系,涉及到团体或公共社会,那就不是所谓的人情,而是人情债了,这种债务关系是无可厚非的,纯洁的,也是合乎情理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在现代的社会中,把金钱的交易人情逐步改变为对彼此情感的关心和关注,社会人情也会随之普遍地升温的。

    人情债务,是最难背负的债务!在某些方面类似金钱动作,可是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人情的社会里,总是无法避免的会被这样和那样的人情所围绕、所牵绊。比如,我欠你一笔人情,这就是人情债,如果长期不还,还要承受人情压力,就像经济上的债务压力一样。而依据“债权优先”原则,债务人对你有恩,而被债权人随意使唤还不得表达怨气,这是你的义务,只有偿还债务后你才会感觉轻松,但是,如果你没有背负人情债,便会背负上“无情之人”的报复。从债权意义上讲,敢于欠人情债是一种勇气,表明你敢承担义务,说明你有能力偿还“债务”,这和敢于借债做生意差不多。

    人情社会冷暖自知

    张老汉已经年过六旬,老伴很早就过世了,膝下育有一对儿女。为儿女上学而打拼了一辈子的张老汉以为在儿女找到工作后就可以享清福了,结果天有不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