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国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身边的国人-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报纸在热炒,电视在〃克隆〃,专家们在研讨,《快乐大本营》的旋风愈刮愈猛。就在娱乐节目再次火爆之时,也有不少专家提出警告和忧虑。他们指出,娱乐节目过多过滥,将会导致一大批模仿《快乐大本营》的节目迅速枯萎,中途夭折。

    今天娱乐的误区,决不仅仅是个市场容量问题,而是对电视本体『性』认识的思维观念问题。比如,现在我们许多栏目都在跟进模仿《快乐大本营》,可又有多少搞娱乐节目的编导明白,《快乐大本营》为什么会在娱乐节目不景气的今天重新火爆?

    (2)《快乐大本营》为何火爆

    一些跟进模仿《快乐大本营》的编导也坦率地承认,近两年由于娱乐节目渐受冷落,收视率直线下降,他们几乎对娱乐节目失去了信心,甚至认为无『药』可救。受这种情绪的影响,许多娱乐节目的编导纷纷改弦更张,向其他方向发展。这次《快乐大本营》能够再次在电视界刮起娱乐旋风,的确让人甚感惊诧北京电视台文艺部的一位导演说得更直率:《快乐大本营》给电视界最大的震动就是,没想到观众会对娱乐节目还有这么大的兴趣和热情。本来大家都以为百姓已经厌倦了娱乐节目,兴趣开始向新闻、访谈节目转移,电视台开始把娱乐节目向新闻、经济、社会、法制各类专题『性』、谈话『性』节目调整。1998年初,文艺部讨论节目改版,几乎所有编导都认为搞娱乐节目没前途,是条死胡同。这次人家《快乐大本营》重新树起娱乐这杆大旗后,大家都从心底里佩服湖南电视台领导的先见之明。

    听了这些编导的坦言,我们既为他们的真诚所感动,又为他们的认识而悲哀。干了这么多年的电视,没想到他们对电视的本质还是缺乏最起码的认识。

    应该说,观众看电视,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获得一种娱乐上的满足,他们又怎么会对娱乐节目失去兴趣?

    近两年,观众对电视里播出的娱乐节目缺乏兴趣,意见很多,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不等于说,观众不需要娱乐节目。这就像一家饺子馆,由于厨师手艺不佳,饺子难吃,顾客不再上门,难道因此可以说顾客不喜欢吃饺子吗?一些电视编导之所以总把娱乐节目下滑的原因往观众身上推,就是要逃避自身的责任,给自己的窘迫和尴尬找一块遮羞布。

    这两年娱乐节目收视率下降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三点:

    其一,虽然观众永远都会对娱乐节目感兴趣,但他们感兴趣的点,他们的欣赏口味,会随着时代『潮』流的变迁,发生相应的变化。

    有一个时期,许多人都很苦闷压抑,精神上也比较颓废,取笑、逗乐的小品能让他们轻松,欢乐的歌舞能让他们暂时忘却现实。

    如今,人们整天处于躁动不安的状态之中,他们无法沉静,无法停下匆匆忙忙的脚步。他们不再喜欢柔情小调的轻歌曼舞,不再欣赏瞎贫、斗嘴的小品相声,他们需要刺激『性』对抗『性』的娱乐,开汽车、踢足球、玩电脑、蹦极跳成了时兴娱乐。

    我们中的一引进观众娱乐口味发生了改变,但电视里娱乐节目还是老一套,无非就是综艺、晚会、小品、相声。正因为节目好几年都不求改变,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是滞后不前,实难让人不厌倦。

    其二,不仅观众的娱乐口味会随时代发生变化,而且,即使在一个特定时期的娱乐,也需要不断变化创新。

    娱乐,往往就是追求刺激,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竞争才能产生刺激。新鲜才有好奇。如果一个娱乐节目一成不变,看一遍、两遍行,第三遍大概就没有人看了。所以说娱乐的一次『性』消费特点决定了娱乐节目需要不断创新,香港的电影界和美国的好莱坞正是针对观众的这一心理,不断推出新的刺激。

    可我国大陆的娱乐节目,唱主角的总是那几副老面孔,作词作曲也是你抄我我抄你。至于导演、制片,更是十年一贯制。而由这些人生产出的娱乐产品更是如出一辙、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观众看了又怎能不腻呢?

    其三,观众对娱乐节目的鉴赏水平也是在不断提高的,这就要求娱乐节目的制作水平不断提高。

    过去人们的娱乐生活单调乏味,观众的要求也很低,能有歌有舞有小品相声相伴,已经知足了。可是今天则不同,街头报摊的报纸、杂志上百种,电视频道几十个,还有种种盗版vcd,观众的娱乐鉴赏标准一下于提高了几个档次。在这种情况下,演员、编导的那几招几式,在观众眼里已成了幼稚可笑的小伎俩。

    所以说,正是由于没有掌握当今观众的口味,适应他们的娱乐需求,没有不断创新与变化,没有跟上观众水平提高的节拍,这两年国内的电视娱乐节目才出现了下滑衰落的现象。

    而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正是因为『摸』准了观众新的需求脉搏,增强了娱乐节目的刺激『性』、对抗『性』、竞争『性』、博彩『性』、悬念『性』,才重新引发了观众对娱乐节目巨大的兴趣和热情。

    (3)对《快乐大本营》的质疑

    早在90年代初,电视小品、歌星热出现后,我们某些人担忧电视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过分地推崇感官的娱乐是否会降低它的精神文化品味。

    后来,随着《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电视精品的崛起,晚会、小品热的降温,这种忧虑变得淡漠,精品战略的呼声成为电视的主流声音。

    由《快乐大本营》引发的新一轮娱乐热,再次把电视大众化与精品战略的矛盾摆在各位电视同仁的面前。

    对于《快乐大本营》,我们不要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它对娱乐节目的影响上。它所带动的这场娱乐『潮』流向电视界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命题,那就是:电视该以什么作为它的主体追求?

    首先,从满足方面看,大众快餐的首要标准是满足观众宣泄、好奇、娱乐、刺激的需要,是〃过一把瘾〃的感官享受;而精品更看重的是满足观众欣赏、求知、思考、升华的需要,是〃余音绕梁〃的审美享受。譬如影片《天地大冲撞》是典型的大众快餐,而《魂断蓝桥》则是脍炙人口的精品。

    其次,从时间角度看,大众快餐强调满足一时的快感,因而使它具有一次『性』消费的特点,没有什么保存价值,〃过一把瘾就死〃,譬如30年代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曾经轰动一时,但很快就被人们淡忘了;而精品并不在于满足一时的快感,而是具有更长久的欣赏价值,讲究的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如沈从文的乡土文学,多少年后还让人回味无穷。

    其三,从价值标准看,大众化的东西更通俗浅白一些,在短时间内容易被大众接受,能很快获得广泛的观众群,因而具有较高的商业广告价值;而精品由于其具有思考的深度和欣赏的力度,观众群相对集中于知识阶层或对社会比较关心的人群,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生活的干预导向与推动作用方面,它具有较高的社会精神价值。像黑格尔与康德的价值,只能是精品的价值;而王朔的价值,可能大众化成分更多一些。

    最后,从生产特点上看,大众快餐对电视制作技术上的要求不高,制作起来相对简单,对制作人的素质要求也不是很高,更多地集中于策划、设计与组织,可以批量化生产,从而个『性』化『色』彩较弱,标准化『色』彩较强;精品则不同,由于要体现深度,要满足艺术享受,它对制作技术与制作人的素质要求较高,它更多体现的是创作者个人的感觉,是唯一『性』创造,无法进行标准化批量生产。香港的武打电视剧生产是典型的大众化流水线生产,据说什么时候美女出现,什么时候开始武打,以及隔多长时间笑一次与流一次血,都是做成表格的,哪个导演拍出来都差不多。而《望长城》就不同了,它绝对是精雕细琢的,是创作者的呕心沥血之作,打着很深的个人烙印。

    从两者定义上看,它们都是人们所需的,电视既要满足观众的感官娱乐,又要提高人们的精神修养。于这点应是基本统一的。

    电视人们的主要分歧点在于,电视作为一种日益广泛影响人们精神文化娱乐生活的传播工具,究竟是以满足人们的快感刺激为本,还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品味为本?也就是,大众化通俗化和精品战略,谁为主体『性』追求?

    现今,当许多电视的编导为娱乐节目再次火爆兴奋之时,我们也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有的电视人就非常不客气的指出:《快乐大本营》是很好看,也很好玩,可除了刺激有趣,还没看出它有什么更高层次的追求,更谈不上有什么精神上的价值。可电视只有好看、好玩就够了吗?它还要不要责任?要不要使命?现在电视已经够俗了,够堕落的了,还把大众娱乐化作为电视的主旨,只能使电视进一步走向堕落。

    有些专家还对《快乐大本营》所引发的新娱乐热提出更为深刻的质疑。他们指出:今天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已很难在电视的传播中找到感觉。本来,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就让他们感到苦闷和压抑,他们很想在电视中获得一种思考、审美上的愉悦与满足。然而,日益俗化、快餐化的电视节目却让他们更加无法忍受,难怪今天许多有涵养有知识的人都说要拒绝电视。

    另外,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观众来说,他们除了要满足感官的享乐,也有失业、保险、上学与买房的困『惑』需要解答分析,也有人生、命运、理想与信仰的问题需要思考和梳理。

    所以,从观众的需要考虑,电视也应呼唤精品,提倡精品。

    再者,现在中国社会中正激『荡』,其处在社会转型之时,改革且多样的无耐交织在一起。就业、保险、治安、公平竞争、治理腐败等等,一系列难题扑面而来。对此,电视作为具有社会精神价值导向的强势媒体,不能袖手旁观,放弃责任,电视应该积极干预生活,强化监督,承担起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使命。正因为如此,电视也应生产创造出更多的精品。

    今天,青少年是一个庞大的电视观众群,电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他们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期,处于身体发育阶段,需要铁来活跃血『液』,需要钙来强化骨骼,电视应该是提供补铁补钙的〃保健品〃,而不应只是嘻嘻哈哈玩娱乐的〃大众食品〃。电视应多拿出一些精品节目来,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健全他们的精神品格。

    主张精品战略的人还认为,精品追求也有助于电视人自身的成长。对个体的电视人来说,纯粹以大众娱乐作为电视追求,会在这类节目制作的惯『性』中降低自己的电视素质。人人都有理想有追求,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当回首往事时,电视人也希望有几个闪光的节目来充实他们的记忆,这是对青春流逝的反动,这是对电视工业化生产的超越!

    正因上述种种理由,我们认为应该以高标准来要求电视人,应该在电视界呼唤精品,把生产优秀作品作为电视的主体和战略方针。

    我们必须承认,上面的说法非常有道理。尤其当《快乐大本营》火爆大江南北,当娱乐『潮』热涌我国电视界后,这种呼唤精品的声音就显得更为凝重,而且颇令我们感动。

    但电视精品无论从社会、历史、审美等诸多方面都更具价值优势,或许从欣赏口味上,电视精品更会引起人们,特别是有知识,有涵养的人的钟情,从思想情感认识上,推进精品战略更能推动时代的发展,不过,从理『性』上,从现实的选择上,从电视本质特征上,今 天的电视发展还不得不以大众化,快餐化,以及感官上的娱乐满足作为它的主体『性』追求。4。电视媒体与人类生活的〃终结〃

    我们也许听一西方著名预言家说过,1999年将是人类最后的末日审判,但后来无论是什么原因,那末日没有如期来临,并说是推迟了三五十年,这时对正在发展的中华民族也无乐观可言,因为某些所谓民族精英的有权有势者便借机去充分他们过去不敢想的人间快乐,并可从当代影视文化中〃秀『色』可餐〃的方式去获得同样丰富的心理满足,甚至到了〃过一把瘾就死〃的可悲的地步。

    但是,现在又完全不是预言中的世界末日。首先,它与人类各个时期的预言家讲的那种极其痛苦的最后审判截然不同,它不仅没有发生什么灾异现象,而且各种自然现象在现代科学的解释下都正常得不得了;另外它也没有伴随着什么巨大的毁灭。恐怖与灾难。所谓灾难将临时的心态与表现,实际上人们依然一点也看不到。在20世纪末极端膨胀的消费文化中,人类不是因为走向毁灭而提心吊胆或者表现出什么超常的道德本『性』,而是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更加快乐更加乐不思蜀。

    在这种意义上讲,1999年世界末日也可以说如期到来了,正是在世纪末这种穷凶极恶的快乐氛围中,人类文明可以说从此终结了。所谓的〃人死了〃、〃历史的终结〃,实际上也就是这种现实。与预言中的末日降临的惟一不同仅在于,它不是伴随着古代预言家所预示的恐怖、苦难与毁灭,而是在鲁迅先生讲过的那种在铁屋子中昏睡的、没有痛苦感受的死亡。电视文化所提供的过剩的工业文化形象,尤其是其中作为食物隐喻的现代物质享受,以及作为『性』象征的各种『色』情或半『色』情的画面,也就正好成为缓解或者排遣这种因生活资料紧缺而造成的内在饥饿与压抑的〃无本万利〃的替代品。尽管这种感官消费不可能解除真实的生命饥饿,但聊胜于无,〃眼福〃虽不如各种实际消费值钱,但是与两者都缺乏的双重饥饿相比,借助各种高技术所批发的高清晰与高保真的〃文化幻象〃所获得的抽象满足,当然也就有一种〃丑妻恶妾胜空房〃的实用价值。这正是西方古典理『性』精神、现代主义精神都无法在我国普及,而以大众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