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鼠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仓鼠劫-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斯的这一建议确实说到了秦始皇的心坎上。自打六国破灭,秦始皇便面临着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首先是法令不一致,各国各有其法,各不相同。就秦国而言,商鞅变法时,基本上采用了魏国李悝撰写的《 法经 
》,只是增加了〃什〃、〃伍〃连坐法,后来又逐渐有所扩大。   
其次是货币不一致。各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各不相同,计算单位也不一致。大致有币钱、刀货、圆钱和郢爰四大系统,而在这四大系统下,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又分别流行着不同种类的货币。仅就圆钱而言,便有方孔圆钱和圆孔方钱。不同形制的货币也采用不同的计算单位,有的用斤,有的用镒,各行其是。 
  
量制更为混乱,秦以升、斗、桶为单位,一般为十进位;齐国则以升、豆、区、釜、钟为单位;魏以斗为单位;赵国有斗、升、分、镒等计算单位。不仅计量的单位不同,实际大小也不一样。 
  
衡制:有的地方以镒、?为单位,有的地方以铢、两、斤、钧、石为计算单位,换算也不方便。   
文字的差异就更大了。同样一个字,往往会有多种不同写法,甚至一国之内也会有多种不同写法。如〃马〃字,齐国有三种写法,楚国有两种写法,燕、赵、魏、韩也各有两种写法。六国文字千变万化,无一定体系,秦国使用的文字为〃小篆〃,与六国文字也不太相同。 
  
这些情况,若在统一六国之前并不足怪,因为那是六个不同的国度,但现在不同了,现在是大一统的秦王朝,这样各循其制怎么得了?且不说皇帝的政令无法下达,就是各地的交流也有极大不便! 
  
今天,李斯谈起此事可谓急皇帝之所急。所以,秦始皇忙问有何良策结束这种混乱状态。   
李斯道:〃当此之时,唯一以定之,舍此别无出路。臣请先定文字。〃   
秦始皇知道,李斯颇善书,大臣无不推服。他曾对人说:〃吾死后五百三十年间方有一人替吾迹也。〃秦始皇还熟知李斯的用笔法:〃先急回,后疾下,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如游鱼得水,景山与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此法曾广传宫中,群臣争相效仿,秦始皇也时而习之,颇得其精妙。秦始皇极欣赏李斯书写的小篆,皇帝传国玺上那八个大字〃受天之命皇帝寿昌〃,秦始皇赞不绝口,以为这八个字使玉玺增辉,同为国宝。 
  
想到这些,秦始皇感到由李斯进行书同文之事可谓得人。便问:〃卿拟以何种文字一以定之?〃   
李斯道:〃周朝以来的大篆难写难认,六国通行的’古文’及异体文字更难识别,唯有小篆可以为本,只是尚须简化,使偏旁组合、上下左右更有规律。臣请书写一篇,请陛下阅示。〃 
  
秦始皇应允。李斯于是以小篆写体编写了《 仓颉篇 》一篇,秦始皇阅过,以为此种文字甚好。又令赵高编写《 爰历篇 》,令胡毋敬编写《 博学篇 
》,对字体结构进行了加工整理,使之规范化。这三篇文字共三千三百字,秦始皇将其颁布全国,并下诏废除各国的异体字,以简化的秦文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同时,还统一了偏旁部首,固定了偏旁的位置,规定了字体的书写笔数和笔顺。这样,字形固定,笔画简便,书写较为方便的小篆便成为全国通行的书体。后来,人们又创造出比小篆更为简便的新书体。 
  
〃隶书〃,即所谓〃秦隶〃,成为官方的标准化文字。文字的统一保证了国家的政令通达,便利了文化的传播和人们的思想交流,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其他方面的统一措施也在进行着:   
以原来秦国的法律为基础颁行了统一的法律,博采损益六国礼仪,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封建礼仪。   
整顿秦国的旧有货币,废除秦以外通行的六国货币,把货币分为二等: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方孔圆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统一后的方孔圆钱克服了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业发展,成为以后各封建王朝铜钱的主要形式,通行了两千多年。 
  
废除六国的度量衡,以原秦国的度量衡制度为基础,向全国颁行新的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及标准器。统一后的度量衡,度和量是十进位的,度的单位是分、寸、尺、丈、引等;量的单位是合、升、斗、斛等;衡的单位是铢、两、斤、钧、石,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发至全国的度量衡标准器具及诏版上刻着皇帝的诏文: 
  
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一之。   
与这些统一措施颁行的同时,秦始皇又收缴了民间兵器,铸成钟座和十二金人,以杜反抗之源;拆毁原六国的都城城廓和阻碍交通的堡垒、关塞,破坏其分裂帝国的割据凭借;颁行私田和赋役制度,结束授田制、私有制并存的不平衡状态,〃使黔首自实田〃,即令土地占有者如实呈报占有额数,国家承认其私有权,根据数额改租赋,等等。 
  
一个统一的秦王朝在秦始皇君臣的多方运筹下渐渐走向正规。它像一乘装备精良的六马车,载着帝国的希望,奔驰向前!  
第十章刻石颂德   
一   
三十九岁,人生的盛年。秦始皇的三十九岁是他事业最兴盛、功绩最卓著、作为最突出的一年。这一年,他尽灭东方六国,结束了长期战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被时人称为〃明天子〃。曾有歌谣唱道:〃元元黎民兮,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兮,人人自以为更生。〃 
  
听到这样的歌谣,秦始皇深以为荣。他觉得自己的功劳无人能够相比,整个国家是他自己的私有财产,他要以终身皇帝的身份将这私产传之子孙后世。他崇信以权治国,认为自己的意志就是法律,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他把巩固万世一系的家天下看作是自己的终极目标,把骄奢淫逸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于是,他很快地由贤明而昏庸,从英雄转变为暴君…… 

在秦始皇的这一可悲的转变中,李斯堪称是历史的见证人。他出谋划策帮助秦始皇成就了统一大业,建立了新的王朝,也目睹了秦始皇贻害天下的种种恶行。统一六国之前,李斯的所思所行是为了争名逐利,而当秦始皇急剧走向反面之后,李斯则是一心想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利禄成了他的负担,他背上了太多的沉重。他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唯利是图,因此,他毫不奇怪地把自己绑在了秦始皇的战车上,或为其前驱,留下了一道道罪恶的辙印…… 
  
李斯是极善揣摩人主心理迎合君意的人。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一路顺风地登上了左丞相的高位。现在,李斯又开始对他奉若神明的〃始皇帝〃寻幽探密了。他从皇帝的语言、神色举止中发现,秦始皇已经恃功而骄,一心想炫耀武功,奴役天下,于是,这位精明的谋臣马上调整自己的思路,以最快的速度并入秦始皇的轨道。 
  
〃陛下,如今天下大定,黔首大安,陛下难道不想巡游国中,扬威天下,饱览我朝大好河山吗?〃这天,李斯这样对秦始皇说。   
李斯知道,秦始皇喜欢实地巡察。前些年,每逢重要战役或攻下重要都城后,他都要亲往巡视。那年秦军攻入邯郸,秦始皇就亲至赵都,接受了赵王迁的投降,捕杀了其外婆家的仇人。近期以来,秦始皇也流露过这样一些想法:六国虽灭,但六国旧贵族尚在,他们不甘灭亡,很可能会掀起复国恶浪;皇权虽尊,但在六国故地还没有建立起足以震慑人心的威望;政令虽好,但在六国臣民中还未深入人心。所以,他总是放心不下,总想出去走走,用巡游的方式进行一次示威和宣传…… 
  
李斯这个建议正合秦始皇的心意。秦始皇微笑着对这位善解人意的丞相说:〃朕早有此意。卿欲与朕同行否?〃   
〃若能幸伴君侧,当然是求之不得的。〃李斯说,〃只是道路不畅,狭小崎岖,怎容得下陛下大驾?若有奸人藏于路旁,可怎奈何?〃   
〃你是说先将路整治好?〃   
〃臣正是此意。臣拟以咸阳为中心修建两条车马大道:一条向东直通齐、燕故地;一条向南直达吴楚。此道若成,将大大方便天子巡行,也有利于调兵遣将,驻扎兵力,一旦发生变乱,可以迅速调兵前往需要之地。〃 
  
〃嗯。〃秦始皇抬起右手,伸出中间的两个手指,点了一下,那意思是说此事可行秦始皇自从以皇帝为号,便不再像当秦王时那样喜欢与朝臣议论国事,交谈看法。他变得越来越高高在上,目空一切,不可冒犯,脸色总是阴沉沉的,威严冰冷,使臣僚们渐渐对他敬而远之,更无人敢于轻易和他说些什么。 
  
李斯当然会察觉到秦始皇的这种变化,更清楚秦始皇这个高傲的动作意味着什么。他不再多言,应诺而退,并开始主持修建这条联系全国的交通干线。   
这条大道也叫〃驰道〃,即天子车马所行之道。驰道是这样设计的。道宽五十步,路面要高出地面,用铁锤夯实,路肩培土,砌筑砖石,使之平坦坚实,这样,既利于排水,又收到整体坚实的效果。中间三丈是皇帝专用的道路,皇帝专用道路用青松隔开。由于规格统一,平坦坚实,有利于车马的高速行驶。 
  
〃驰道〃的修筑是分段摊派的,同时动工。皇帝诏令〃驰道〃所经郡县,全力以赴,限期完工。随即,便有大批百姓被征发去服劳役,他们填沟壑,平高阜,连续奋战,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 
  
秦始皇的车马奔驰在驰道上了。他的身后是一班随行官员: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状、丞相王绾、丞相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等。跟随他的还有隆重的仪仗和庞大的车队,大驾属车竟达八十一乘!可谓威风凛凛,气势非凡。 
  
这一年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第三年,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这是他的第二次巡游。去年秋天,他在李斯主持修〃驰道〃的时候曾在原秦国境内巡游了一次,路线是从咸阳出发,经陇西郡、鸡头山,然后回到咸阳。那次巡游远不及这一次。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远途巡游,他将走出原来秦国的疆界,前往六国故地,在那些陌生的土地上展示秦王朝的皇威。 

车驾浩浩荡荡地由咸阳出发后,沿渭水南岸的所谓〃华阴平舒道〃前行,出函谷关,经洛阳县,至荥阳。在荥阳小憩二日,又向北进发。   
时间正是春季。春风送暖,大地复苏,杨柳吐绿,嫩草青青,一派明媚景色。刚刚筑毕的驰道平坦坚实,省去了颠簸之苦,两旁栽植的青松方经春风春露,饶有生意。秦始皇坐在车上,不时掀开车帷向外张望,他仿佛在欣赏一幅长长的画卷。他觉得,他便是这画卷的绘制者,是他带给了这大地以生机,是他带来了这一派平和的阳春。他为自己的杰作而骄傲,深觉趣味无穷,美不胜收。 
  
这日,车驾进入薛郡邹县,只见前面层峦叠嶂,巨石嵯峨,松柏苍郁,便向左右问道:〃此是何山?〃   
左右答道:〃此山名峄山,处于齐鲁故地,邹人以此山高耸,灵秀所在,常前往拜祭。〃   
秦始皇听罢,令车驾停下,吩咐李斯说:〃朕至邹峄山,不能无言,可刻石以记之。〃   
〃遵旨。〃李斯应诺,遂以小篆手书一文,令人立时镌刻,碑文是: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悠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令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熘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拥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这是一篇颂扬秦始皇威武圣德的文字,为始皇刻石之始,也是最早的一块书法碑刻。此前的碑石是立在宗庙之前系牲口用的,以纪事表功为内容,作为永久性纪念还是第一次。此碑的大意是:皇帝当初继位承王以后,振耀威武,讨伐乱逆,并灭了六国,建立了统一国家。今亲自巡视远方,群臣追思往事,以为皇帝的功德三皇五帝都不能比拟。如今皇帝统一了天下,战祸平息了,百姓安定了,特刻石以记之。 
  
此刻石辞藻华丽,字体肃穆方整,笔画刚劲有力,被视为小篆的规范字体。据说,此石刻成后,因其书法精绝,前来拓本的人络绎不绝,村民们疲于接待,便堆上柴把石碑烧毁了。然而尽管石碑残缺不全,达官贵人仍不断索求拓本,难于应付。后来有一任县令想了一个办法:在县衙上设置了一块根据古拓本翻刻的石碑,村民和衙役这才松了口气。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其诗中记述此事道:〃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即是说,因反复传拓,字体因〃肥〃而失去了本来面目。北宋时有一个叫郑文宝的人依照摹本重新刻石于长安,后来又有人分六次进行摹刻,唯有宋人据原拓的精刻更多地保留了李斯书法原作的风貌。此碑已断为三截,现存陕西西安碑林。 
  
峄山刻石是李斯为秦始皇献上的第一曲石刻的颂歌。其刻文为小篆之鼻祖、书体之珍品,但刻文对秦始皇不遗余力的歌颂却使李斯本不高尚的个人品格又向着阴暗和卑劣滑落。  
 
二   
秦始皇的巡游车队离开薛郡邹峄山以后便一路向北前往济北郡。这里仍属齐鲁故地,当年七强并立之时,东方齐国便是凭借着这一片富饶的土地和堪称强大的国力与秦国比肩而立,并称二帝的。今天,秦始皇巡行至此,不禁想到:齐之先王齐桓公堪称一代雄主,但曾几何时桓公的霸业灰飞烟灭,东方大国也一落千丈,这难道不是天意吗?我今受命于天,镇服四海,实应答谢上天的授命之恩,向天地神祇祈福,以求延祚益寿,帝业永继。 
  
秦始皇还想到,齐国曾是秦国的东方劲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