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鼠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仓鼠劫-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身为百官之长的丞相王绾似乎早已深思熟虑。他胸有成竹地说:〃立国之要,贵在以史为鉴,师法先王,顺承天意。当初周人偏居周原后不过是商朝的一个小小属国’小邦国’。周文王在位五十年,矢志灭商,终至三分天下有其二。武王继位后,经牧野之战,一举灭亡殷商。此后,武王也曾对如何控制辽阔疆土,处置殷商旧贵族的事忧心忡忡,与我今日之形势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由此看来,陛下欲安天下,当以周朝为师!〃 
  
秦始皇道:〃卿言以周为师即所谓迁殷顽民吗?〃   
王绾道:〃正是。武王初灭殷商,曾登高阜鸟瞰山川形势,慨然浩叹:殷商不善承天意,失去天命,当引以为戒!其弟周公进言,宜建立新都,迁殷人于新都近畿。武王然其言,迁殷顽民于成周,振八师兵力驻守监督,同时又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为诸侯,安置于商旧都,调蔡叔度、霍叔处、管叔鲜布于商旧都四周,监督武庚,号称’三监’。殷顽民遂渐臣服于周,不敢反抗。武王处置殷民之策,堪称良策,垂范于后世。〃 
  
秦始皇点了点头,道:〃卿言是也!朕迁六国豪富于咸阳正是效周王而行之矣!〃   
秦始皇提及的这件事正在进行中。秦始皇拟将六国故地的富豪之家全部迁到咸阳,约二十万户。还将迁三万家于骊邑,迁五万家于云阳。在此之前,他已经强迫个别豪富、贵族进行迁徙。灭赵后,将赵王迁流徙于房陵,将当地豪富迁于临邛;破魏后将魏之豪富也迁之于南阳。他这样做是出自以下考虑:这些豪富、贵族被迫离开原地,迁往陌生之处,人地两生,不易作乱。此外,由于远途迁徙,这些豪富不得不抛弃财产,这样便可削弱其经济力量,而将大部分财产留给秦国。秦始皇还拟迁徙平民在边疆戍守,用以巩固边疆。秦始皇闻听自己的做法可比之于周公,不禁心中窃喜。 
  
王绾见秦始皇正以赞赏的目光注视着他,精神大振,又道:〃以周为师还有良策可为借鉴!〃   
秦始皇道:〃请速速道来!〃   
王绾道:〃分封诸侯,以为屏障。此为周朝立国又一重大决策。周武王曾将同姓贵族、异姓亲戚、元老重臣封往各地,建立侯国,统治占取之地,充当周之屏障。继武王、成王之后,周王朝继续分封,渐成制度,周王以亲疏远近、封地大小定等级爵位,周王本人稳操赏罚予夺大权,封国承担保卫王室和贡纳、朝贡义务。分封建国,使封国与王室如群星拱月,内部联系纵横交错,坚如磐石,大周王朝因此取得了数百年安定。如此安国之策,实当趋步而效仿也!〃 
  
王绾在进行这样一番陈述时,情绪激动,声调也十分高昂,大臣们屏息静听,啧啧有声。   
秦始皇却不像他们这样兴奋。他一边听着,一边凝神思索,待王绾话音刚落,便急切地问:〃丞相之意,似当分封建国,当今天下,如何分封呢?〃   

王绾道:〃韩、赵、魏三晋之地,离我较近,可直接管辖;燕、齐、楚地处边远,若不分封设王,恐难镇抚。臣请陛下将这三国故地分封给几位皇子,以保长治久安。〃   
秦始皇有皇子扶苏、胡亥、无忌、子哀等共二十余人,若封诸皇子于燕、齐、楚故地,自然可以建立起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统治网,但是,秦始皇似乎不赞同这样做。他沉思有顷,环顾群臣道:〃众卿以为如何?〃 
  
丞相隗状、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等人异口同声地说:〃王丞相之见甚好,望陛下勿疑!〃   
群臣的一致赞同使这次议事成一面倒之势,王绾目视着追随者,报以感激的一笑。   
这时,廷尉李斯忽然站出排班,说道:〃臣请进言!〃   
秦始皇眉锋一扬,道:〃请讲!〃   
李斯道:〃事必师古,未必良策,臣以为当今天下,不宜分封!〃   
大殿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用惊疑不解的目光看着他,有的则对他鄙夷地撇撇嘴,大有不屑之意。   
秦始皇示意众人不要喧哗,对李斯说:〃卿请直言!〃   
李斯并不顾及大臣们的议论和鄙视,说道:〃文王、武王创立周朝,实行分封,天子为天下共主,其兄弟、子侄、近臣皆为臣属,各据一方,由周天子发号施令,进行控制,此做法确实带来了周王朝的数百年安宁。臣以为,此皆血缘亲情所至也。及至后世,关系渐疏,各诸侯国便不再将这种血缘亲情放在心上,彼此间为了各自利益而视若仇敌,互相攻打,征战无休,周天子奈何不得,至使当年号称盘根错节、固若金汤的周王朝分崩离析,各诸侯纷纷称王一方,如此看来,分封不过是权宜之计,非久安之策也!〃 
  
秦始皇理着胡须,陷入沉思。王绾及众臣跃跃欲试,准备驳斥李斯,重申分封之议。秦始皇却摆手制止了他们,说:〃请李廷尉细陈高见!〃   
李斯接着说道:〃分封之策不可行在于易生祸乱,易起纷争。到那时,非但会使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兄弟阋墙,亲戚相斗,而且将使陛下来之不易的一统江山四分五裂,陛下的惨淡经营将付诸东流,实堪忧也。如今赖陛下神威,天下已建郡县,当再行规划,以至完善,形成固定体制,如此陛下无忧,国家无虑矣!〃 
  
王绾插上来说:〃皇子乃陛下血缘,勋臣乃国家股肱。如此皇戚近臣久蒙陛下隆恩,分封断然不会与陛下离心。李廷尉多虑了吧!〃   
李斯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初周王分封诸侯也皆亲戚近臣,而背弃周天子者正是他们的后人!丞相可担保一世,岂可担保万世?〃   
王绾一下子噤了声,不知所言。李斯则谈锋愈健,道:〃皇子与功臣,要他们坐食赋税并加以重赏,足矣,何必分封?分封泥古不化,危及后世,实不可取!〃   
李斯的意见从大秦王朝的千秋大业出发,句句中肯,字字在理,使秦始皇深表赞同。他对李斯心底无私、力排众议的精神也颇欣赏,兴奋地说:〃昔者天下之所以陷入战争泥淖,苦斗不休,皆因诸侯和诸王之故,今托先祖庇佑,天下始得安宁,若再分封立国,岂不是自寻战乱吗?李廷尉所言甚合朕意!〃 
  
秦始皇的这番话给这场争论作了最具权威的结论。王绾等大臣们虽心里一时想不通,但不敢再坚持己见。因为始皇帝的权威刚刚重申,臣下只有服从,不得冒犯!   
李斯胜利了,他在秦始皇心目中地位大大上升。就在这次议事之后,秦始皇与李斯等人进行了认真筹划,在全国设立了三十六个郡。其中,在原秦国境地设巴郡等四郡;在原韩国境地设三川等三郡;在原赵国境地设太原等六郡;在原燕国境地设上谷等五郡;在原魏国境地设上郡等五郡;在原楚国境地设汉中等九郡;在原齐国境地设齐郡等三郡;在越族地区设闽中郡。三十六这个数字是圣数〃六〃的自乘数,如此分法,可谓苦心孤诣。 
  
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亭、里、什、伍。郡设郡守,郡守之下有郡尉、监察御史。万户以上设县令,不足万户设县长,县令、县长下有县尉,县内分若干乡,乡有啬夫,交通要道设亭。里是民间居住区,有里正。居民十家为什,什有什长,五家为伍,有伍长,什伍互相监督,有罪连坐。这一决定以皇帝诏令的形式颁布于天下,并很快付诸实行。 
  
郡县制的设立使秦王朝从朝廷到地方、从郡县到乡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统治网,国家层层控制、权力向上集中,对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起到了重大作用。   
紧接着,秦始皇与李斯等人又着手秦王朝中央政权的建设,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统治机构和官僚制度:   
高居于整个统治机构之上的是皇帝。皇帝高于一切,总揽军政大权,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中,丞相是中央机构中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太尉是中央机构中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事事务;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掌管监察臣下。三公之下设卿,即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管皇帝政令和警卫;卫尉,掌管皇宫警卫军队;太仆,掌管皇室车马;廷尉,掌管全国刑罚司法;典客,掌管外交和少数民族事务;宗正,掌管皇帝宗族亲属事务;治粟内史,掌管全国租税和财政;少府,掌管皇室财务。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掌政、军、监察大权,互不统属,决断归皇帝一人,进而避免了大权旁落,保障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在这一系列的政权建设中,李斯忠心辅佐,精心设计,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的建立贡献出一个朝廷重臣的赤诚。   
此后不久,李斯被任命为丞相,占据了百官之长的要职。   
三   
这一阵子,李斯特别忙。他经常应召出入咸阳宫,与秦始皇商议安邦之计,回到家中也是翻阅书籍,冥思苦想,不得休息。他觉得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胸中奔涌着澎湃的激情,似乎生命的黄金季节已经来临,事业的峰巅仰首可望。他不能辜负这宝贵的时光,决心为秦王朝描绘一幅最新最美的图画。 
  
每当看到他伏案无歇,夫人冯氏便不由得紧皱眉头,他担心李斯累坏了身体,因为他毕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   
莹女也已成了这个家庭的成员。起初,李斯将她从上蔡携来咸阳原本出于对曾经害过他的熊缺的报复,但自莹女来到家里,李斯却觉得她楚楚可怜,颇有几分动人之处。特别是回想起当年去凤山仓途中莹女给他的最初印象,更有好感。于是李斯收她为妾,感情渐深。冯夫人是个贤慧的妇人,她得知了事情的原委之后,理解了丈夫,容纳了莹女。那莹女又是极明世故的,对冯夫人以姐姐相称,恭敬有加。或许因为新与李斯结缘之故,莹女对李斯的关照更是细致入微,柔情绵绵。她虽不知道李斯在忙什么,却也和冯氏一样关心照顾着李斯,奉献着一片挚情。 
  
对冯氏和莹女的好意李斯是深深领会的。他感激她们,但他却不能听从她们。如今王朝新建,百业待兴,千头万绪,岂可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况且,他又是新任丞相,皇帝重托在肩,怎不应加倍努力?他好像是在开辟一片荒原,他要尽快耕耘、播种,以便在春风春雨之后获得第一个好收成。 
  
此刻,李斯正在给始皇帝起草一份奏疏,主要是想谈一下在全国规模的军事行动结束以后,如何进一步统一边疆。李斯在奏疏中说,百越中的于越已随着楚国的灭亡归入秦王朝的版图,但尚有东越、闽越、南越和西瓯等部族据守在东南和南方,应派兵平定之。东北和北方,是胡人和匈奴聚居、游牧之地,他们骠悍善骑,经常袭扰边境,甚至有〃亡秦者胡也〃之说,万不可视若等闲,应兴兵讨伐平定。为了永除北方边患,从根本上阻止匈奴人的进攻,还应修筑新的长城,以作为秦王朝的北方屏障。 
  
李斯这些建议是经过周密思索和多方论证后提出的。特别是修长城之议,他作了慎重的考虑,对耗费民力之弊和防御外患之利作了衡量和比较,最后才决定上奏皇帝。此疏上呈以后,秦始皇御批曰〃可〃,很快付诸施行。 
  
统一东南和南方的使命交给了尉屠睢,由他率领五十万大军向这些地区进攻。进攻中,秦军因河道纵横遇到了军粮运输不便和途中受阻等问题,为此,秦始皇又派御史禄负责凿渠以通粮道,开出了一条连接湘水和漓水、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一条长约六十里的灵渠,为沟通南北交通运输起到了重要作用,保证了对南越进军的顺利进行。 

攻伐匈奴的重任由大将军蒙恬承担。他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先是夺回了河套以南的地区,接着又夺回了河套以北阴山一带地区,不久又迁内地三万户到北河、榆中屯垦,阻止了匈奴的侵扰。 
  
秦国以前曾修筑过长城,那是防御魏国的,后来又筑上郡塞以防赵,此次新修长城准备在原秦、赵、燕长城基础上进行修葺、增补、新筑,将北方的长城连接起来。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大批民工刑徒被胁迫到工地,开始了异常繁重且旷日持久的劳作。 
  
李斯把上述建议称作〃固边之策〃。他同时又上〃安内之策〃,进行了更为宏伟的构想。   
那天,李斯前往咸阳宫,向秦始皇面陈此策时,秦王政先让他概言其要,李斯想了想,伸出手掌,在掌心写了个〃一〃字。   
秦始皇有些纳闷:〃此是何意?〃   
李斯神秘地笑了笑,说:〃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若云其小,微不足道,若论其大,宏阔无极。无一则无以至万亿,彻悟一道可贯万机。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戴之,则安;一人有庆,天下赖之。一德一心,立定厥功;一粟一粒,可积万钟。一失足能贻千古恨;一气俱可并万物生。一苇杭之,可绝江河;一篑亏之,功败垂成。如此看来,这’一’字岂可小视?〃 
  
秦始皇道:〃丞相博学多才,听你之言,这’一’字可做一篇大文章!〃   
李斯道:〃做大文章者并非小臣,而是陛下。陛下振耀威武,一统寰宇,一主天下,贵为国中第一人,成就了一个亘古未有的大事业,这岂不是一篇大文章吗?〃   
秦始皇笑道:〃卿言过矣。若无卿等相助,朕这篇大文章还不知从何做起呢?〃   
李斯道:〃陛下是否还要做下去呢?〃   
秦始皇道:〃那当然。如今吞灭六国,天下归一,不过是万里远航,刚刚扬帆;千里之行,刚刚起步。若以为大功告成,高枕无忧,不思进取,岂不可笑?朕自君临天下,似觉诸事更加繁杂,百业尚待振兴,定天下之难远胜于打天下也!〃 
  
李斯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以为,若大定天下,还需从’一’做起。〃   
〃此话怎讲?〃   
〃陛下统一了疆土,但田畴异亩,律令异法,衣冠异制,文字异形,极需统一法制,统一币制,统一量制、衡制,书同文,车同轨,使普天之下,整齐划一,如此方可万众一心,万方归一,一切大权都集中到陛下一人手中。〃 
  
〃说得好!朕多日来正为此事为难,卿知朕心意啊!〃   
李斯的这一建议确实说到了秦始皇的心坎上。自打六国破灭,秦始皇便面临着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