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木匠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木匠皇帝- 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一直都是天启皇帝自己内库的银子,大臣这边想说什么也说不出来。
不过最近又传出了建立造船厂和编练水师的消息,大臣们此时都还在观望。只是不知道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会不会有大臣们站出来反对。这种可能性并不大,花的都是天启皇帝自己的钱,没人会去讨那个没趣。
如果天启皇帝建造宫殿,或许大臣们还会出来说一说,像火器厂这样的机构是没人会反对的。到时候天启皇帝说出对工部不满意的事情,在彻查一下官员贪墨的问题,恐怕谁的日子也不好过,毕竟谁的屁股底下也不干净。
沉吟了半晌,刘一璟沉声说道:“诸位,既然事已至此,那就将奏折呈给皇上吧!不知道诸位是不否和我一起进宫?”
刘一璟的心里也没底,还是要探一探天启皇帝的口风,人多一点也好说话。
“刘大人,我就不去了!去了也没什么作用,况且我这边还有事情要忙!”徐光启对着刘一璟抱了抱拳,语气淡然的说道。
几个人倒也没在意,毕竟徐光启一直都是这样,其余的人都没有反对。几个人结伴像宫里走去,他们也不知道这样的奏折递上去,会有怎么样的效果。
大殿里面,天启皇帝依旧在看着昏暗的天空,轻轻的揉了揉眼睛,天启皇帝不敢置信的说道:“王承恩,你看是不是下雪了?”
王承恩顿时一愣,他也不敢怠慢,连忙抬起头向外面看去,果真看到了雪花飘飘荡荡的落了下来。
“回皇上,是下雪了!”王承恩说话的时候小心翼翼的,生怕触怒了天启皇帝,十月飞雪,恐怕钦天监那边又会有人出来唧唧歪歪了!
天启皇帝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只是知道小冰川期来了,今后的日子恐怕不好过了。
“皇上,几位阁老来了!”陈林快步的跑进大殿里,对着天启皇帝便跪倒在地,恭敬的说道。
天启皇帝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几位阁老?这是要干什么啊?看了一眼陈林,天启皇帝沉声说道:“都谁来了?”
“回皇上,除了工部尚书徐大人,其余的几位阁老都来了!”陈林也不敢抬头,小心翼翼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说道:“王承恩,你去把几位爱卿带进来。”既然是这几个人一起来的,事情肯定小不了。
轻轻的叹了口气,天启皇帝也有些无奈,怎么就不能过几天安生日子呢?
时间不长,门口便响起了脚步声,在王承恩的带领下,刘一璟等人走了进来。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几个人一齐跪倒,整齐划一,显然经历过无数次的操练了。
“诸位爱卿请起,希望你们带来的不是什么坏消息!”看了几个人一眼,天启皇帝笑着说道。
向前走了一步,刘一璟对着天启皇帝一躬身,语气恭敬的说道:“皇上,这是辽东督师熊廷弼上的折子,内阁不敢拟票,请皇上过目。”
天启皇帝微微一愣,难道这辽东又出来什么事情吗?
第三百五十二章朝议辽东
将自己的思绪放下,天启皇帝将王承恩呈上来的奏折拿在了手里,慢慢的看了起来。渐渐的天启皇帝的眉头皱了起来,直到看完,天启皇帝也没有说话。
大殿里人人的摒住了呼吸,呼吸的声音都被压制的极低。良久,天启皇帝沉声问道:“刘爱情,今年的漕粮征收完毕了吗?”
众人都是一愣,谁也没想到天启皇帝会问起漕粮的事情,不过刘一璟马上接着道:“回皇上,今年全国的漕粮已经征收完毕了,总计一千八百万担。”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说道:“现在已经是十月份了,按照每年的进度还是来的及的。可是现在已经开始下雪了,漕粮一定要尽快进京。这件事情内阁尽快安排一下,一定要敢在运河封河之前将漕粮运到京城的仓库里来。”
“是,皇上!臣会去便着手安排!”刘一璟严肃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漕粮的重要性没有人不知道,明年一年的朝廷的开销全都在这上了。
看了一眼刘一璟,天启皇帝再一次问道:“刘爱卿,今年各地王爷和勋贵的禄米需要多少?”
几个人再一次愣住了,低着头想了想,刘一璟沉声说道:“回王爷,各地王府和勋贵的禄米大概需要八百四十六万担!这是今年的,明年可能还要多一些。”明朝的王府勋贵众多,禄米每一年都在增加,因为每年都会有新的勋贵出生。
天启皇帝的眉头再一次紧紧的皱了起来,这些人真的成了国之蛀虫了。每面一千八百万担的粮食,其中居然有八百多万担要给他们做禄米。余下的一千担才是朝廷供养大军的粮食,还有各地赈灾等等,朝廷的粮食怎么能不捉襟见肘。
不过现在显然不是对付这些人的时候,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将手中的奏折交给了王承恩,沉声说道:“下一次早朝议一议吧!看看大臣们有什么话说,这件事情朕不会独断专行。”
“皇上圣明!”几个人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轻轻的挥了挥手,天启皇帝沉声说道:“你们下去吧!”
“是,陛下!臣等告退!”几个人行完礼之后,便恭敬的退了出去。
感受着天空中落下的雪,有一丝丝凉意,不过刘一璟几个人却没有心思理会这个。天启皇帝让将熊廷弼的折子在早朝上议一议,这已经代表了某种风向。如果是留中不发,那代表着天启皇帝不同意,现在至少天启皇帝在犹豫。
几个人也没有说话,各字低着头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出了宫门之后,打过招呼之后便各自上轿了。
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就到了十月初九,早朝的日子。
自从上次下了一场雪,虽然并不是很大,现在都看到雪花了,可是整个京城就像进入了冬天。对于所有人来说,这样的天气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冷。
早上天还没亮,所有人的大臣便要来上朝了,不过每个人身上都穿着厚厚的裘衣。在一系列礼仪之后,大臣们全都走进了大殿里。有的大臣还在轻轻的跺着脚,因为这天实在是太冷了。
“皇上驾到!”伴随着王承恩的喊声,天启皇帝缓步的走到了大殿里,做到了龙椅后面。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家都参拜之后,天启皇帝示意大家站起来,整套礼节才算完毕。
看了一眼下面喘着白气的大臣们,天启皇**觉得大殿里有点冷,不由笑着说道:“天气不怎么好啊!为难众位爱卿了!来人,将大殿的门关上,在弄些火盆来。”
“谢皇上!”这句谢皇上是大臣们发自肺腑的,天启皇帝心疼他们,他们自然知道。
笑着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说道:“天气这么冷,诸位爱卿,有什么事情快点说吧!”
“皇上,臣有本奏!”第一个站出来的是一个监察御史,显然这位又发现什么。
看到监察御史站出来,大殿里的大臣全都皱了皱眉头,千万不要说自己啊!这些监察御史官不大,没人敢得罪,可是却没有哪个大臣真的喜欢他们。
笑着看着站出来的御史,天启皇帝沉声说道:“说吧!”
“是,陛下!臣要参劾大理寺丞李敖,李敖公然命自己的下属为自己修建花园,肆意盘剥下属,请皇上治罪!”这个人也不客气,张嘴就把大理寺丞给参了出来。
听到他参劾的是大理寺丞,不少人都皱起了眉头,真是没事找事。不知道这个大理寺丞李敖又得罪了什么人,真是癞蛤蟆上脚面,不咬人膈应人。
天启皇帝也笑了起来,如今这大理寺和以前不同,在没有锦衣卫的情况下,大理寺负责抓捕和审理朝廷官员。可是在大明朝,大理寺没有这个功能,因为这已经被锦衣卫代替了。
至于其他的刑事案件,有刑部管着,大理寺也没有权力过问。除非刑部报上来的案子,大理寺有复查的权力,或者是皇上钦命三法司审理的案子,否则这大理寺就是一个摆设。
大理寺丞的品级也不高,不过是正五品,这个正五品可没有内阁大学士那个有地位。拿出这样一件事情,参劾一位无关紧要的大理寺丞,显然这是私人恩怨。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面带怒色的说道:“肆意盘剥属员,真是大胆妄为,大理寺丞何在?”
“臣大理寺丞李敖,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敖此时已经是满头的冷汗,心里不住的犯嘀咕,这是谁要整自己啊!
“可有此事?”天启皇帝把脸一沉,大声的问道。
李敖赶紧摇脑袋,这样的事情傻子才承认呢!况且自己也真的没有做过啊!
“既然有人参劾,那就不能不查。”将目光转向另一侧,天启皇帝沉声说道:“锦衣卫都指挥使!”
“臣骆思恭在!”骆思恭连忙站出来,恭敬的答道。骆思恭的心里对那个御史也是非常的不满,真是没事找事。
看了一眼骆思恭,天启皇帝沉声说道:“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们锦衣卫办理,记住好好的查,不可有什么疏漏。”
“是,皇上!臣一定竭尽全力!”天启皇帝说的认真,骆思恭更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知道的他是去查大理寺丞,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去哪里抓乱党呢!
在这之后,天启皇帝又处理了几件事情,见情况差不多了,天启皇帝对一边的王承恩说道:“你念一念吧!”说完转过头说道:“这里有一份辽东督师熊廷弼上的折子,事关重大,诸位爱卿议一议!”
不知道内情的人,此时脸上一脸的担忧,难道辽东的事情又出了什么纰漏?知道内情的人则是一脸的凝重,总算说到了。
王承恩则是没有什么顾虑,事情怎样觉得都和他没什么关系,天启皇帝让他念,他自然是要念的。将奏折拿出来,轻轻的打开,王承恩大声的读了起来。
大臣们全都在认真的倾听,原本以为是辽东又出了什么变故,没想到居然说的是这件事情。大臣们全都面面相觑,废除辽东的卫所制,将士卒的军籍取消,全都转变为户籍。将原本卫所的田地分发给士卒,在辽东实行募兵制。
熊廷弼的奏折把所有人都震住了,不过很多大臣的心里却不以为然。怎么改和他们没什么关系,反正和他们又没什么关系。或者废除了卫所制,大明朝的边军能打胜仗呢?说不定也是件好事。
可是很多的大臣脸色却变得非常的难看,尤其是户部和工部还有吏部的一些官员。每年朝廷拨给卫所军的军饷都会被截留一部分,这些钱自然是他们得了。下面的将领为了盘剥士卒,很多时候就和这些官员上下其手。
倒是工部的官员现在没什么心思管这个,虽然他们也有牵扯,不过却不是直接的。他们现在担心的是工部将作监的事情,那里面他们牵扯的才深。
“启奏陛下,祖宗之法不可废,况且卫所乃是大明朝军制的根本。如果将卫所制改为募兵制,朝廷每年的军费开支必定成倍加大。毕竟卫所制下的士卒钱粮自给自足,朝廷每年所需的不过是一部分的军饷和器械。现在朝廷国库开支巨大,卫所制万万不能改啊!”户部的一个郎中站了出来,连忙将自己的意见说了出来。
看了一眼那个郎中,天启皇帝把脸色一沉,面色不愉的说道:“江陵相公张居正的改革使大明府库充盈,这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以后不要在说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废。正所谓世易时移,大明朝建立了两百多年,很多事情已经改变了。今天只说这件事情能不能行得通,不要说什么祖宗之法。”
大臣这下全愣住了,天启皇帝这是要做什么?难道要重新推行张居正的改革?很多大臣已经开始在心里打鼓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麻烦了。辽东的事情和他们没关系,可是真的改革和他们就有关系了。
第三百五十三章改制
天启皇帝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剪头接耳的大臣们,脸上没有露出任何的情绪。下面的大臣们此时也是六神无主,没有祖宗之法不可废这样的大杀器,他们真的不知道怎么反对熊廷弼的说法了。
毕竟每个人都不是傻子,募兵制和卫所制的优劣一眼就能看的出来。大明朝开过的时候,卫所制或许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现在已经不在适合了。原本文臣都有一个永久不败的理由,那就是祖宗之法不可废。
不过自从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之后,这种论调已经渐渐淡出了朝野,毕竟张居正改革的成效还是每个人都能见到的。只是万历皇帝废除了张居正的很多措施,事情可以说又回到了原点。
天启皇帝清洗东林党之后,朝廷中为张居正平反的事情自然被提上了日程,也没有出乎大家的预料,天启皇帝也确实为张居正平反了。在朝廷上来讲,张居正改革是有功,那改革也就是对的。现在站出来说祖宗之法,其实并没有说服力。很多大臣是赞成这样改革的,只是他们也不想做这个出头鸟,看看风向也没有什么不对。
“陛下,臣有本奏!”一个人大步的站了出来,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大声的说道。
见到有人站了出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个人吸引了,这个人正是内阁大学士徐光启。大臣们都知道,这位挂着工部尚书衔的徐光启,深的皇帝的信任。对于建造火炮非常的在行,现在正在进行火器厂和工部将作监的合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人居然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很多人已经在想了,徐光启这是代表内阁的意思还是代表天启皇帝的意思?
看了一眼徐光启,天启皇帝笑着点了点头,语气轻快的说道:“原来是徐爱卿,爱卿有什么尽管说吧!”
“回陛下,臣觉得辽东督师熊廷弼所奏之事可行也不可行。”徐光启扔出了让所有人都痴愣的一句话,他的脸上却是一片淡然。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说道:“爱卿有什么话尽管说!”
“谢陛下!臣先说这可行之处。辽东地处北疆,面对的乃是建奴的兵锋,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来和建奴决战。现在辽东的军队,数量非常的多,有二十万之众。这二十万人马每年消耗的粮草器械非常庞大,可是战力却并不可观,这也是为什么要熊督师提出改卫所制为募兵制的原因。臣以为无论这件事情成败与否,熊督师都是谋国之言。”徐光启说道这里看了一眼天启皇帝,其实他是在看会不会有人站出来。
大臣们或许不会同意该卫所制为募兵制,毕竟朝廷之中很多人靠这条线吃饭的。现在工部将作监那边已经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了,如果这条线在断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