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 我要做成什么事情?
2。 我为什么要做成这件事情?
3。 我遇到的困难或者障碍是什么?
4。 我真正做了些什么?
5。 结果如何?
6。 我如何知道获得了成功?
写完三段叙述之后,多读几遍。你不要将这三张纸带到面试现场,它们只是方便你准备面试的小纸条。你必须要为自己所具备的每项能力提供证据,把自己的这些能力当做不离自己左右的内在化的东西,就像呼吸一样。
现在,我明白求职和面试的确需要绞尽脑汁去想。然而,现在我仍为如何找一份工作以及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而发愁。
你的大脑作好了准备,但却没有想出本章所提出的问题的漂亮答案,那么你必须做的一件事情便是要搜集更多与自身相关的信息。
平心而论,我们的第一感觉往往是认为自己已经非常了解自己了。因为我们毕竟亲眼见证自己这么多年的成长,现在一定已经非常确切地了解自己了。但是,近40年与求职者打交道的经验告诉我,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而唯独对自己的独特优点视而不见。
如何才能发现自己与众不同之处呢?
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办法是拿出一张纸,在纸上随意写下任何关于你的信息,包括你的过去、爱好、业余活动、工作和成就等。将你写下的信息多读几遍,将你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用笔圈出来,然后将这些内容抄写在另外一张纸上。
如果我并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怎么办?因为我看过《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这一选秀节目,上面的人经常会过分夸大自己的优点。
经验告诉我,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如果你的确这样认为,那么还有一个补偿办法。我的朋友伊夫斯·勒姆斯发明了一个叫做Checkster的程序,你可以通过登录免费使用此程序。将了解你和你的工作的6个人(可以是同事、客户、上司或者朋友)的名字提交给Checkster。Checkster会以你的名义向这6个人发送一份问卷,让他们填写关于你的信息(仅需5~7分钟),并在7天内将问卷发回Checkster。然后,Checkster会将问卷和问卷答题者的姓名分开,为你提供一份匿名报告,将他人对你的能力及特点的评价进行总结。这份报告只有你自己才能看到,看完后你可以选择保留或者删除。这份报告可以让你了解别人对你的看法,如果你觉得报告说得不对,可以重新选择6个人,将他们的名字提交Checkster重新作一份报告。
如果你对结果还不满意,那么请做一下第11章的练习。

18种主要求职方法
关于求职的过程,我们知道得很多。职位空缺成千上万,而我们如何能找到它们呢?总结起来,共有18种方式。它们是:
1。 自我评估。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对自己最擅长与喜欢的可转换技能和兴趣进行彻底的评估,这样你便能明确地知道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向家人、朋友及雇主等传递这一讯息。然后,利用自己的评估结果去求职。
2。 互联网。将自己的简历放在互联网上,浏览招聘公司或招聘中介公司的网页来求职。
3。 关系网。通过朋友、家人或者社区人员的帮助求职。
4。 学校。向以前自己所在学校(包括中学、商业学校、网络学校、社区大学、学院或者大学)的教授、老师或者校友会寻求求职方面的帮助。
5。 联邦政府。向州政府或联邦政府失业服务部门寻求帮助。
6。 所在州。向所在州的职业介绍中心寻求帮助。
7。 公务员。参加公务员考试,以获得政府公职。
8。 报纸。假如你所在的城市或者小镇有自己的报纸,经常翻看上面的“招聘广告”。事实证明,星期日发行的报纸是最有用的。
9。 杂志。留意专业杂志,看上面是否有吸引你的招聘广告。
10。 临时工作中介所。临时工作中介所能提供短期合同制工作,可在短期内发挥你的能力与特长。你可以尝试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做临时性工作,直到某个公司对你说:“您能留下来做正式员工吗?”不管怎样,通过这种方式你至少可以增加你履历表上的经历。
11。 劳务市场。常去你所在城市的知名劳务市场转一转,那里会有用人单位现场招聘员工,在那里你也许会找到一份短期工作。如果你做得好,就可能转为正式的长期员工。一开始,你可能会干一些力气活儿,只要能填饱肚子,苦一点累一点也不要挑剔。
12。 职场俱乐部。参加或者成立一个“职场俱乐部”,在那里你会得到一些职场信息。同时,要注意联系当地的商会、教堂、清真寺或者犹太人会堂。
13。 简历。将你的简历发给本地的每一家用人单位。
14。 选择你感兴趣的单位。只要你对某家公司、工厂、组织或者机构感兴趣,你便可以与它们的负责人敞开心扉交谈,不管那里是否有职位空缺。
15。 电话簿。通过黄页锁定5~10家你感兴趣的位于你所在城市的单位,打电话或者登门拜访这些单位。
16。 义工。如果你的生活暂时还能维持下去,你可以选择在一家你感兴趣的单位做短期义工,不管这家单位是否有职位空缺。也许,这家单位最终会录用你。
17。 自主创业。注意观察自己所在社区中何种行业是空缺的,自主创业填补这些空白。
18。 接受再培训。返回学校重新接受你所从事过的工作之外的培训。
研究人员发现,几年以前,一名求职者找工作一般要花费15~18周的时间,其中有1/3~1/2的求职者在第二个月便放弃了找工作。他们为什么在一开始便选择了放弃呢?
事实表明,这与求职者采用了多少种求职方法有关。在一份对仅采取一种方法求职的100名求职者的调查中,有51名在第二个月便放弃了求职,这已经超过了半数。而在对采取多种不同方法求职的100名求职者的调查中,仅有31名在第二个月放弃了求职,还不到总数的1/3。
因此,似乎可以得出结论:运用的求职方法越多,便越容易取得成功。然而,事实也不尽然!

在学校学不到的求职经验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成功求职的机遇的确随着你使用的求职方法的增加而增多了,但方法不能多于4种。如果你的求职方法超过4种,你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又开始降低,并且每增加一种求职方法,成功率便越来越低。其中原因我有我自己的看法。然而,现在我只是想给出问题的核心:尽管人们对求职已经作了很多研究,但学校却极少向学生教授这些。这一点的确令人难过,因为知道这些研究结果能够更早地将人们从失业大军中拯救出来。
还想知道在学校中我们从来学不到的东西吗?
好。研究发现,在职场面试过程中求职者与面试官讲话各占大约一半时间的情况下,求职者被成功录用的机会最大。如果求职者的讲话时间超过90%,或者面试官的讲话时间超过90%,那么求职者很可能不会取得成功。
研究还发现,在面试中回答问题时,如果你回答问题的时间多于20秒少于两分钟,你便有更多被录用的机会。如果你无法在两分钟之内讲完,你可以在到两分钟时这样总结:“如果您愿意听,我还可以讲得更详细一些。”如果面试官表示你可以继续讲下去,那么你便可以继续,但不要超过两分钟。切记,切记!
还有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你在面试后马上发一封电子邮件和手写信表示感谢,那么你被录用的机会将大大增加。电子邮件会在第一时间传达你的谢意,而手写信则说明你更有人情味儿。如果你的字实在拿不出手,那么你至少应当将信打印在一张质量不错的纸(重量在30磅以上)上邮递出去。美国头等邮政服务的价格为:一盎司44美分,每增加一盎司加收17美分。电子邮件没有任何成本,但你发送了电子邮件,却不一定意味着别人能看到你的邮件。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给各种求职方法打分
我可以继续写下去,并且举很多例子,但是我现在可以得出结论了:学校除了教我们如何写简历和应对面试,不会教我们关于求职的其他事情。我们需要知道而且也能知道更多的知识,因为求职是人们研究最多的人类活动之一。
当然,研究并不只靠现有的资料进行分析,有时候它还要结合直觉,结合对不同领域的长期观察。
研究加直觉,让我们对各种求职方法的效率有所认识,这对每一名求职者或跳槽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中你会发现有些求职方法明显不如另外一些求职方法有效。
你还会发现,有些自古以来被我们奉为求职宝典的方法实际上并不好用。呃,我想学校应该告诉我们这一点。
下面便是一组按百分比罗列的数据,它告诉了我们求职者采取每种求职方法所占的百分比,以及每种方法的效果如何。

5种失败率较高的求职方法
4%~10%
利用用人单位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有关求职者通过网络成功找到工作的报道,屡见不鲜。
新墨西哥州陶斯县的一名系统管理员想到旧金山找工作,于是他在一个星期一的晚上10点在旧金山的一个网站()上发布了自己的简历。星期三早上,他便收到了来自70多家用人单位的回复。
还有,一名营销专业人士按照一家网站的指导写了一份简历,然后将这份简历投向了她感兴趣的两个职务。72小时之内,两家公司都联系了她。她目前在其中一家公司供职。
不仅媒体对此类事情大肆报道,我的邮箱中也收到了不少这样的案例。我收到的一封电子邮件写道:“5月,我工作了5年的公司出人意料地辞掉了我。后来,我在教堂那里发现了一本您指导人们如何求职的书。读过之后,我备受鼓舞。被辞退的那天,我便将自己的求职托付给了主。是主保佑着我,并为我提供了一些找工作的方法。互联网是我赖以找工作的工具,我找工作几乎不通过任何其他渠道。通过互联网,我不断发送自己的简历,有25%的简历得到了回复,从而使我有机会进行电话面试或者面对面的面试。辞退我的是一家软件公司,而我现在要应聘的是一家在网上找到的出版公司。”
另外一封邮件写道:“如果没有互联网,我不可能在仅仅8周的时间里找到这份理想的工作。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公司,给了我很多不错的机会……”
因此,我们看到互联网的确能够将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一点在10年前那是难以想象的。有专家认为,招聘网站现在已达到了1 000家,还有人说是5 000家、10 000家、40 000家甚至是100 000家。正是这些网站,使得招聘求职的速度加快了。
当然,互联网也并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许多尝试通过互联网找工作的人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研究发现,每100名利用互联网找工作的求职者中,仅有4名幸运儿最后找到了工作,而剩下的96人都失败了(他们仅仅利用互联网去搜索工作职位)。
例外:如果你要找的工作是技术类、IT行业、设计、金融或是医药行业,成功率会高一些(大约在10%)。而对于人才市场中的其余两万种岗位来讲,通过网络成功找到工作的概率仅有4%。
这些你在学校里学过吗?肯定没有!那么你完全有可能认为通过互联网找工作适合每一个人。如果你这样想,一旦无法从互联网上找到工作,你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心情日益苦闷。
7%
漫无目的地向用人单位发简历。据报道,这一求职方法的成功率为7%。也就是说,每100名漫无目的地向用人单位发简历的人中,最终会产生7名找到工作的幸运儿,而剩余的93名则以失败而告终。
实际上,对于互联网求职的成功率我还是有些高估了,因为一项调查表明,通过互联网投出的每1 470份简历中仅有1份简历的投递者获得了工作。另一项调查表明,一个职位会引发1 700份简历的投递。通过互联网投递简历,很可能就是石沉大海。据报道,互联网上一共存放着大约4 000万份简历。没有人会去统计一下到底其中有多少份简历让求职者最终成功获得了工作机会。
7%
通过专业期刊的招聘广告求职。这一方法同前一个求职方法一样,其成功率也为7%。即每100名通过专业期刊的招聘广告求职的人中,会有7人最终找到工作,而剩余的93人则以失败而告终。
5%~24%
通过当地报纸求职。通过这一方式求职的成功率在5%~24%。也就是说,每100名通过当地报纸求职的人中,会有5~24人最终找到工作,而剩余的76~95人则与工作无缘。
(之所以出现5%~24%的波动,原因是职位的薪水高低不同。对工作岗位的薪水要求越高,成功求职的概率便越低。)
5%~28%
通过劳务中介或者猎头公司求职。通过这一方式求职的成功率在5%~28%,成功概率同样取决于对薪水的要求。每100名通过劳务中介或者猎头公司求职的人中,有5~28人最终幸运地找到工作,而剩余的72~95人则失败了。
(波动的原因同上。有趣的是,近年来,女性通过这一方式求职的成功比例越来越高了。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的女性求职者通过劳务中介在两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
除了上述几种方式,我们还注意到,至少还有4种效率低下的求职方式,它们是:
? 通过劳务市场求职,这种方式的成功率仅有8%。
(美国工人中仅有的人加入了工会,但有报道称,去工会的劳务大厅求职的人中有22%的人找到了工作。然而,关于他们花了多长时间找到工作以及他们上岗后工作多久,报道都没有提及。有时候,他们仅会找到一份工作几天的活儿。)
? 参加公务员考试,这种方式的成功率为12%。
? 咨询自己以前的老师或教授,这种方式的成功率也为12%。
? 咨询州政府或联邦政府服务部门,这种方式的成功率为14%。

可以改变你一生的求职方法
上面谈到的都是不好的求职方法。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好的求职方法有哪些,它们如何能够对你付出的努力作出回报。
请思考一下你的个人精力。在求职过程中,你的精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当你找工作的时间延长至数周甚至数月时。因此,采取何种求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你最后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