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阶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玉阶辞-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莲生奴莫测一笑:“这一点阿兄不必担心。我羽翼渐丰,又有阿爹支持,日后地位会越来越稳固。时日愈久,对宋遥和康王愈是不利。阿爹卧病不理政事,对他们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他们必然不会安份。只要他们有所行动,我们便有了铲除他们的正当理由。”
长寿顺着他的话前前后后一想,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你说的阿娘她知道吗?”
莲生奴摊开双手,一脸苦笑:“她当然知道。这根本就是她设计的局面。我恼她不是因为她逼我选择,而是……她从一开始就没给我选择的机会。”

光耀二十七年的秋天,西京虽已暗流汹涌,表面上却让人窥不出半点端倪。除了奉命进京的邱守谦不知何故,一直被滞留都中以外,再无可让人侧目之事。这样的平静一直持续到临近入冬,才被一番新的波澜打破。
赵国公、御史大夫苏仁被言官弹劾,说他自恃圣宠,放纵家奴行凶伤人。
皇帝此时犹在病中,虽对其事略有耳闻,却并无精力为此事费心,只让宋遥查问此事。但苏仁毕竟是有功之臣,又是贤妃之亲,故他特意让人嘱咐宋遥,让他从轻发落。
宋遥正欲打击苏氏兄弟,架空他们的兵权,岂肯放过这天赐良机?他不但未顺承皇帝之意从轻发落,反而命人细细查问。一查之下,不但苏仁纵奴伤人一事属实,还查出了他其他罪状:收受大笔贿赂,并默许其家人在都中经商敛财。
国朝律令一向禁止官员受贿,官员家眷经商亦为朝廷所忌。皇帝当政执法严明,各级官吏很少有人敢于违背国律。苏仁身为重臣,竟有此等不法之行,不免让朝中物议沸腾。苏仁府上搜出的财物足够流徙,宋遥很快取得众宰辅首肯,将苏仁一家收押。
苏氏族人一向奉苏仁为首,他一获罪,苏氏顿时陷入慌乱,很快便有人给在北疆的苏仪发信,请他主持局面。可惜苏仪虽然作战勇猛,在庶务上却向来以兄长马首是瞻。苏仁不在,他便手足无措,除了接二连三的上表为苏仁求情,他根本想不出其他办法。
苏仪为求苏仁脱罪,表章中屡屡提及他兄弟二人的大功。他语气浮夸已让人生厌,又复喋喋不休,更让众臣反感,言官中甚至有人提出,苏氏兄弟互为唇齿,苏仪又一向听命于兄。苏仁有罪,苏仪不可不察。
此议一出,倒也不无反对之声,认为苏氏兄弟有大功于国,又是贤妃、楚王之亲,恐非他人所宜定罪,应等皇帝病愈才好处置。众官中颇有附议者,朝中舆论一时也有了犹疑。恰在此时,康王发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岂因其为皇室姻亲而循私?
亲王中以康王身份最为贵重。他一说话,局面顿时一变。宋遥很快以皇帝之名免去苏仪兵权,令他入京。苏仪虽然不满,多次上疏辩解,却终因顾忌狱中的兄长一家,最终还是交出了统兵权,领命回京。
苏仪一走,宋遥便挑选了亲信的门生接掌其职位。因皇帝数年来致力于分割边军权力,这位心腹门生又素来干练,在各方势力制衡之下倒也顺利接过了兵权。他给宋遥的信中言道,除了楚王恼怒朝廷处置苏氏,对他避而不见之外,北府一切平静。
宋遥一直担心楚王会利用边军生事,如今得门生密报,他已全面接掌北府,并在边军中架空了楚王,总算是放下心来。
他烧掉密报,悄访康王。
 康王也正等着他的消息,闻报快步出迎:“宋公,可成事了?”
宋遥点头:“北府边军已在我们掌控之中。楚王爪牙已去,我们可以行动了。”
康王微微发抖,不知是惧怕还是兴奋:“父亲知道我们杀了楚王会不会大怒……”
“楚王一死,这天下便是大王囊中之物。陛下就算震怒,又能如何?”
“可是宁王、越王……”
宋遥冷笑:“这两个人皆不足惧。何况既已杀了楚王,不妨将他们一并除去。届时陛下只余大王一子,还能把大王怎么样?”
“可是这样一来,宋公会不会……”
宋遥轻轻叹了口气:“陛下或会迁怒于某。但某既为大王行此大事,便已抱了必死之心。陛下若要处置宋某,大王不必求情,只须保全我宋氏族人。将来大王登基即位,多看顾我宋氏子孙,某也可以瞑目了。”
康王听宋遥说得恳切,不免感动,向宋遥长揖:“宋公大恩,崇设必不敢忘。”
宋遥受了他的礼,扶他起身。两人相视,各自坚定了决心。宋遥从袖中取出一道诏旨,双手呈与康王验看。康王细览,见这确是赐死楚王的诏令。他明白,这道伪诏一旦发出,便再无可能回头。
康王闭目深吸了一口气,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御印,在诏旨上盖了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卡了快两个星期,实在对不住大家。但是这几节都是重头戏,我实在不想草草写完。目前的版本不能算完全满意,但是先这样吧。下面两节就是派发盒饭了,哦耶!

116、北门 
赐死的诏旨很快送往北府。
信使走后;宋遥和康王心情皆有些复杂,不约而同的沉默了一阵。
“某在北府的那位门生颇为机警;”迟疑一阵后宋遥开口;“倘若成事,他应该很快就会有消息。”
康王点头,慢慢道:“若是成了……”
宋遥闭目片刻,深深吸气之后才缓声道:“我们要面对的就是陛下了。”
楚王毕竟是皇帝一直属意的人。他们矫诏杀死楚王,他必然震怒。皇帝或许会因为没有其他人承继帝位而不对康王下手,但并不代表皇帝不会有所迁怒。而康王多年在父亲阴影之下,即使他早已做好心理准备,想到其威仪仍不免一阵惴惴。
大约是看出康王不安;宋遥心里虽也五味杂陈;却竭力用平静的口吻对他说:“成事以后才是真正的较量。这两日请大王养精蓄锐,迎接将来的局面。”
康王回答:“我明白。”
“鄱阳王那边……”宋遥有些迟疑的开口,“也需要一道相同的诏旨。”
康王犹豫片刻,有些艰难的点了头。此时多说无益,两人简短的告别,各自准备迎接将要来临的险恶。
正如宋遥所料,他派往北府的那位门生极为干练,很快便传回了消息。只是这消息无法让宋遥和康王乐观——赐死的命令并未得到执行。诏旨送到都督府,却不见楚王人影。那位门生在都督府从人们支吾时果断下令搜查全府,最终只找到一叠预先留下的公文。门生心知不妙,火速报与宋遥。
宋遥接令,急与康王商议。康王本已焦躁不安,闻得消息更是如雷轰顶,喃喃自语:“怎么会?怎么会这样?”
宋遥铁青着脸:“一定是有人走漏了风声。”
“现在怎么办?”
宋遥踱了两步,忽的狠狠一拍桌子:“楚王知道我们要对付他。这个时候离开北府,他只能回京。想必他打的是陛下的主意。他现今必在回京路上。咱们必须抢在他入京以前把京中局面控制住。”
“那我们要做的是……”康王的声音微微发抖。
宋遥深吸一口气:“咱们必须马上调动兵马入宫。”
“这是……”虽然有所准备,康王还是被宋遥如此急切的提议吓了一跳。
“楚王不是寻常之非,他若无一点把握,不会轻易离开北府。咱们现在的优势是陛下近在咫迟。所以唯今之计只有挟天子以令诸侯。若陛下亲自下诏,以擅离职守的罪名发落了楚子,事情尚可挽回!”
康王点头:“我明白了,这就去办。”
“事不宜迟,今日就行动。”
两人议定便分头行动,调动兵马入宫。不到傍晚西京的街巷上便有为数不少的人马出没。这些人马无一例外的打着龙武军和羽林军的旗号,并且都往皇宫方向汇集。西京在皇帝治下向来安宁,已经很久没有如此大规模的调兵。百姓们很快察觉出事情的不寻常,纷纷躲避。素来繁华的街巷在几个时辰内便寂静下来,仿佛成了一座空城。
宋遥和康王已无法顾及城内百姓的想法。二人仓促调兵,发现应召的兵马虽不足以控制全城,但攻入皇宫应已足够。两人当机立断,迅速带兵驰向皇宫。
北门当值的守将正是任全忠。他见二人领着兵马气势汹汹的向皇城奔来,似乎颇为惊慌,一面下令关闭城门一面让人高声询问他二人意欲何为。
宋遥与康王对视一眼,最后由宋遥出列,向任全忠道:“某与康王有要事求见陛下。事出紧急,还望将军通融。”
任全忠迟疑了一会,才让人传话:“令公与康王入宫无妨,可这些兵卫……”
宋遥刚要说话,却被康王一扯袖子。他在宋遥耳边低声道:“稳住他就好。我们随侍的人里有好手。进了城门我们便制住他,然后开门放兵马入内。”
宋遥略一思索,觉得可行,点出数十好手,令他们入城后直取任全忠,夺取北门。任全忠见二人将大部份兵马留在城外,略微放心,没再刁难,爽快下令开城。
原本以为要费一番口舌,不想行动出乎意料的顺利,宋遥与康王暗自心喜。两人刚入门内,任全忠便下令关门。
见他如此小心,宋遥与康王相视一眼,皆不动声色。康王见城门已阖上,便要低声下令让他们拿下任全忠,却听宋遥低声道:“大王,情形好像不对。”
康王抬头,见宋遥手指微颤的指着城楼。他循宋遥所指举目望去,见城楼上不知何时布满了弓箭手。密密麻麻指向他们的,全是锐利的箭矢。拉开的弓弦无一例外的对准了他们。
宋遥的心提到嗓子眼,却还勉加镇定,高声问:“将军意欲何为?”
城楼上寂寂无声。宋遥再度出声,依旧无人回应。直到他再三询问,才听见城楼上有人笑了一声,随即一个略显暗哑的少年嗓音朗朗道:“宋公别来无恙?”
听闻此声,宋遥与康王皆是一震,向城楼望去。城楼上依旧不见任全忠的身影,却有两个穿着甲胄的少年。这两人一般的身高,并肩而立,正是楚王与宁王两兄弟。
一时间,宋遥心内无数惊涛骇浪,却仍故作镇定,高声斥问:“楚王受命坐镇北府,何以未奉诏令,擅自回京?且禁中布兵,究竟是何居心?”
城楼上长寿先沉不住气,向皇城外一指,冷哼道:“你带这些兵又是什么居心?贼喊捉贼,你还有理了?”
莲生奴抬手,阻止长寿说下去。他面带微笑,不慌不忙道:“某承认某居心不良,不过我很想听听宋公对这件东西做何解释?”
他抬手亮出一物。宋遥一见此物即面色大变。康王见宋遥神色,也凝神细看,顿时惊慌失措——从形状看,莲生奴手上正是那道赐死的诏令。此物怎会到楚王手上?这是二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长寿却管不了许多。他见宋遥露出惊骇之色,不待莲生奴说话,先自冷笑一声,疾言厉色的斥他:“宋遥,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矫诏意欲杀害皇室贵胄!你这贼子犯上作乱,还有脸质问我们?哼,等会我一定亲手诛你于剑下!”
“你……”宋遥指向莲生奴的手越来越抖,“原来是你们的圈套。从一开始,你就设好了局……”
“不错,”莲生奴扬了扬手中之物,遥遥向他一笑,“那些财物是我让人送入赵国公府中;也是我授意卫国公上疏分辩,解了兵权,让你以为胜券在握;宋公那位门生,则将这道诏令送到了我手上。有这道伪诏在手,还有何人敢质疑我的行为?我离府回京,为的是勤王平叛。这是再正当不过的理由了。”
“你……”宋遥气得全身发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他一生自负聪明,不想竟棋差一招,被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玩弄于股掌之间。
相较于宋遥的气急败坏,莲生奴意态闲适。他合拢双手,彬彬有礼的向宋遥一揖:“宋公,承让了。”
他身旁的长寿早已拉开弓弦。莲生奴的这句话就像是给他的信号。弓弦慢慢绷紧,随即发出一声细微的轻响,一支利箭离弦而出,直奔康王。康王见势不妙,早已暗自防备。听见锐箭破空,他迅速抽刀,砍断飞来之箭。他知自己处于下风,也不犹豫,立即转身欲驰向内宫求援。
长寿见他想逃,收弓挥手。城楼上万箭齐发,如雨而落。康王背心中箭,从马上跌落,随即被城楼两边涌出的兵马一拥而上,亡于乱刀之下。
宋遥臂上、腿上中箭,却没伤及要害。他被任全忠等人拖下马,缚于地上。莲生奴并不移步,仅立在城楼上冷眼旁观。直到宋遥就擒他才向长寿微一点头。长寿会意,缓步走下石阶。一边走他一边拔刀。宋遥抬头,第一次失却沉稳,满脸恐惧的盯着长寿。他想要开口,却连最简单的音也发不出来,只剩下含糊的嘶嘶声。
长寿面无表情的走到他身前,翻转刀刃,扬手一挥。
银光闪过,一代权臣的人头飞出,滚落于尘土之中。

117、平乱 
康王进入北门之前曾向左右暗示;他与宋遥会设法打开城门。是以二人入内后,门内传来撕杀声;他们也不以为意。然而杀声渐止;却不见城门开启,终于有人察觉不对,鼓噪起来。
“吵什么?!”城楼上忽然传来一声暴喝。
门外兵将听这声音陌生,都是一愣。接着只见城楼上令旗一挥,弓箭手纷纷转向,居高临下的对准城外。
众军哗然,不知皇城内发生何事。接着只见两个穿甲胄的少年出现。其中一个向外探了一下头,然后向城下抛出两物。这两件东西落地;人们才看清那是两个头颅。两颗头表情狰狞;又从高处落下,血肉模糊,几不忍睹。几位兵将上前仔细辨认,才惊觉这竟是康王与宋遥的人头。
众军大惊,一阵骚动。有人意欲退却,有人却高声怒骂起来,呼吁攻入城门,为宋遥、康王复仇。
“列位——”城楼上的另一名少年徐徐道,“宋遥、康王意图不轨,现已伏诛。诸位军将乃是国朝柱石,受其蒙蔽。寡人今日只诛首恶,无意累及无辜。只要列位放弃抵抗,各自散去,寡人保证将来绝不追究。”
少年说得很慢,又务求吐字清晰。兵将们在他平和的语调下渐渐安静。众人面面相觑,都吃不准是不是应该马上缴械投降。
“你是谁?凭什么保证?”终于有人出列向城楼喊话。
“大胆!”任全忠不知何时也上了城楼,厉声喝斥,“楚王身份尊贵,岂容尔等放肆?”
城楼上的楚王却摆了摆手,示意无妨。他转回头,依旧平和道:“凭什么保证?凭寡人受封楚王,凭寡人奉命执掌北府,凭寡人手上的数十万边军。”他俯视城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