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CEO康熙回忆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CEO康熙回忆录-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会议结束前十分钟,一位经理人的说法深合我心:“我会选择品牌,人才来来去去,资金今有明无,秘方一成不变,唯有品牌方可恒久!因为它代表了市场,更代表了企业价值,它才是一个企业最需要保留的东西!”

  我又问:“你知道为什么人们要买名画吗?”

  年轻人回答:“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身份和尊贵。”

  我继续问:“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何价值连城,而一幅工笔完美、几乎以假乱真的仿图却只值纹银数两呢?”

  他一语中的地回答说:“张择端本身就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品牌,其文化内涵不同,所以画的价值也不同。”这个人便是李光地。

  品牌没有文化,如同一个人没有修养。产品只有创新才可以长久,品牌有了文化才能永恒。品牌有了文化的内核,就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认同感,为商品创造巨大的附加值。

  1。品牌的裁决来自消费者

  1681年三月,李光地转交给我一份万言书,那是一份由上万名小消费者签名的意见书。当我看到这份万言书的时候,我被感动了,也被震撼了。我为这一群小消费者的热心与支持而感动,更为他们心底最真切的呼声而震撼。在万言书中,那些小朋友用稚嫩的话语将大清品牌“高处不胜寒”的处境描绘得生动而鲜活。

  长久以来,我以为品牌是营销的自然累积,企业抢占了市场,品牌自然能够提升。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耿精忠的福建市场被大清占领后,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大清乳品在福建市场反馈不错,但并未深入当地的消费者心中。当地人甚至以为,大清不过是靠资金与实力堆砌起来的二流品牌,在他们心目中,靖南公司才是最佳品牌。我曾为此困扰,但如今,这份万言书给了我一个准确答案:大清追求市场份额,而忽视了品牌的本真——民意。

  1681年夏天的某一天,我和李光地在一间茶餐厅吃饭。无意中,我看见对面一家洋快餐店里人潮如涌,突然间想起了全球化这个词语。全球化,这几乎是每一个企业帝国的雄心。许多年来,大清虽然成为了中国最具规模的企业,但恪守本土化经营之道的祖辈们从未考虑向海外拓展。

  在饮料行业,大清掌握着奶茶核心的配方技术,经过无数次的测试,这个口味的饮料受到了各种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好评。这是一个契机,它激发了我全球化的宏图大略——事实上,许多海外公司成功登陆中国,已成为了我的榜样。全球化像蛰伏在我心灵深处的梦想,而此刻它已被激活。

  “无论大清是否现在进入国外市场,我们都要做到未雨绸缪!”我兴奋地对李光地说:“我打算挑选集团旗下的优秀产品,以大清的名义进军海外市场,你抽个时间查查看,大清的注册商标能否在国外注册?”

  我原以为海外商标注册之事会顺顺当当,没想到大清沿用了三十年的商标却在海外二十多个国家遭到抢注。

  这次海外抢注事件,让我更坚定了换标的信心,但不少高层经理人对此依然不解,他们认为:与其花巨资来换标,不如将资金用在提升市场业绩上。说服他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还记得那年夏天,在顶层的会议室里,我召集公司各部门经理人开会,并要求所有人都必须出席。这次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塑大清品牌。我对所有人说:

  “大清文化就像一个摇篮,我们的业务、我们的人才、我们的价值都根源于此。品牌是企业文化的代言人,在不同时期,它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三十年了,大清一直在发展,大清产品的消费者群体也在发生着改变,但大清的标识却一直都没有变过,它已不能准确地传达大清的核心理念。这次换标,就是为了重塑大清的品牌,我们要告诉世人,大清不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公司!大清的品牌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就应该因时而变。”




三.万言书:民意决定品牌(2)




  2。大清换标的特殊意义

  三十年来,大清一直沿用祖父时代的品牌形象,但如今它已被很多人所诟病。在一次调查,大清被评为了最不受年轻人欢迎的知名品牌。在我微服私访的过程中,一个刻薄的评论者批评大清的LOGO像皇帝雕刻的“玉玺印章”。“也许大清的领袖们在内心深处有种霸权主义思想,天生就不喜欢和群众打成一片,事实上,大清已高处不胜寒、身处累卵之危了!”这个家伙毫不留情地如是评价。

  在商标中,“大清”二字是秦时用的小篆体,被处理成方头印章的模样,而图案部分则是粗线条的草原图案。进入七十年代,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认识小篆字体的“大清”,这是品牌传播的致命障碍。一个品牌的价值在于可识别,而尴尬的是,太多年轻人因为对这两个字不熟悉,而放弃认识大清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些崇尚自由、时尚的年轻人认为大清正如小篆般固执、刻板、守旧而老土。

  大清发展到现在,业务种类高达十多种,而大清标志上的图案表达的却是“草原”与“牧场”。乳品只是大清业务的一部分,远非全部,一个企业的业务可以无限扩大,而企业的标志却是恒久不变的。因此,标志要代表的是这个企业的精神,而非某项具象的业务。具象化的标志已不太适宜,大清需要能够表达企业文化、具有独特内涵的标志。

  1681年的冬天,我正式宣布启动“品牌再造”工程。李光地给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长信,对大清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在信的结尾处,他写道:

  我曾有一个梦想,梦想大清是一艘驶向成功的船,船员们齐心协力、和谐友爱,在激流中奋进,那竿风帆指引着我们的航向,虽历经浪,却巍然挺立、傲视滩头。

  这封信震撼了我,这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大清吗?大而强,快而勇,我心目中的大清不是那笨重的巨轮,而是能乘风破浪的战舰,而那竿巍然挺立的风帆不正是这种理念的绝好象征吗?这封信让我找到了渴盼了很久的“大清品牌文化” 的真正感觉。

  十二月十二日,李光地将设于酒店的会场布置得像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在会场的中央,放着一个长达十米的巨型船模型,它以郑和下西洋的那艘船按比例缩制而成,它上面盖着一块金黄色的绸缎——船桅的顶端是大清的新标。在四周的墙壁上,喷绘着栩栩如生的巨龙和凤凰图案,一律的金黄色——这是大清LOGO的标准色。 “大清品牌再造新闻发布会”就在这里隆重举行。

  “西洋有诺亚方舟,中国有郑和之舟,而今天大清则将启动梦想之舟,迈向未来。”主持人的开场白有点像某个电影节的开幕典礼。

  这是李光地的主意,他希望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打破人们对大清“顽固守旧”的印象。在记者们的印象中,大清的新闻发布会是最沉闷的。“如果你想睡觉,那你最好去大清的新闻发布会。”一个记者曾如此调侃。而这次发布会,这个记者却全神贯注,瞪大了眼睛。

  我清了清嗓子,像一个等待掌声的颁奖礼主持人:“你们也许会问,未来的大清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停顿片刻,我继续说道:“今天这一切就是你们所感受到的新大清,活力、平易、可信、梦想!”我走向会场中央,掀开盖在船模型上的绸缎,大清的新LOGO赫然在目。

  我望着台下的嘉宾,激动地说:“启动梦想之舟,开创辉煌未来。今天,新大清在这里启航!”台上掌声一片。

  这次品牌再造活动,让那些财经记者们足足兴奋了两周,关于大清“换标行动”、“梦想之舟启航”的报道铺天盖地。大清品牌再造运动被称为了“1681年度国内最令人瞩目的营销之举”。


本图书由www。87book。com(wzt114)为您整理制作
更多txt好书 敬请登录www。87book。com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