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CEO康熙回忆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CEO康熙回忆录-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伍先生从看似最平常的生活现象中揭示了营销的本真。在这个“治黄”的关键时刻,给我带来了更深刻的启示。

  3。渠道淤塞的解决之道

  李白的经典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浅显易懂地阐述了一个道理:高度决定速度,梯度决定强度。没有高度,流而不通;没有梯度,通而不畅,所以无论是清淤拓道,还是束堤冲沙,其理皆归为一点:落差才是根本。常言道:水往低处流。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是治黄的精髓思想。

  一个产品从出厂到被消费如同黄河从发源地流向大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价格没有落差,产品就很难销售,但只要价格梯度中的一个环节出问题,产品则很难通畅地到达消费者的面前。

  自进入六十年代以来,黄河流域一带的市场节节下滑,历来河道老总只知用“大禹的疏导法”,一味降价促销,结果市场全乱了套。由于价格太低,利润太薄,黄河流域一带代理商的产品一下全窜到淮河、运河市场一带去了,而淮、运两岸代理商的货却越积越多,最后只好也低价贱卖,其价格甚至比黄河流域市场的还要低。问题的严重性已超出了我的想像。

  糟糕的市场无外乎两种情况:滞销、自销。产品定价过高,消费者很难接受,产品流而不通,这便是“滞销”;产品定价过低,代理利润空间小,销售自然也就不会尽力了,产品通而不畅,这便是“自销”。

  靳辅认为,大清是两者兼而有之。

  “如今黄河一带代理商的利润普遍低于淮河、运河一带。在利益的驱使下,窜货在所难免,现形成竞相降价的恶性循环。销售量不同,政策自然有所不同,这似乎是常理,然而在市场上行不通。要治淮运,得先治黄,只有一碗水端平,才有可能使市场逐渐规范起来。”




一.靳辅的淤沙理论:市场治理定律(3)




  高士奇对靳辅的方法有些疑惑:“政策是代理商最为敏感的因素,动一发而牵全身,是不是慎重些好?”

  “政策虽不能轻动,但促销可是一门大学问,用好了则受益无穷。”靳辅说。

  “这个观点我认同,但淮、运两岸代理商仓库里的货可是堆积如山哪!”高士奇点了点头,然后又问了一句。

  “一般来说,新品上市大都能刺激市场。如果将新品与滞销产品一起捆绑销售,应该可以促进积压产品的销售。如此一来,窜货现象也一定愈来愈少。”靳辅说。

  “嗯,确有道理。淮河、运河两岸的市场不解决好,影响的可是大清集团。我给你七年时间,将黄河市场彻底整治好,你能否办到?”我问道。

  “完全可以!”靳辅的语气充满了自信。

  1677年的秋天,我亲自视察了黄河流域的市场。这次视察与往常不一样,大清的高管层几乎悉数出动,我的儿子们也全部到场。在“治黄”的关键时刻,我要让大清的经理人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在这次视察中,我让随同的儿子们亲自进入市场一线,访问基层客户,并将所有数据记录下来,写成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交给我。我希望他们能体察市场一线人员的艰辛,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市场如海,只有亲近它,才能了解它。

  4。 靳辅与于成龙的一场辩论

  十二月底,趁着召开年会的机会,我让靳辅回了一趟北京城。然而,靳辅的这一次回京,引发了一场针锋相对、旷日持久的争论。原本是讨论买赠促销的会议,却成为了两种营销方略之争。这次会议,几乎所有的高管层都参与其中。与往常的头脑风暴一样,这次“治黄”方略研讨会依然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种观点。一方是靳辅,一方是直隶分公司总经理于成龙。他们争论的焦点有两个:一个是否撤换窜货代理商,由公司直接运营;另一个是为了规范市场秩序,是牺牲利润,以低价产品抢占市场,还是提高价格,以新产品重新开辟市场。

  虽然前一天靳辅已对治黄方略进行系统地讲解,但我仍不敢妄自论断。我将所有高层叫进会议室,命他们俩当面辩论,各申己见。

  关于代理商的问题,于成龙说:“撤换代理商,必会引发低价抛货,这会给市场乱上加乱。再说,他们与大清合作了几十年,岂能说撤就撤?撤代理商一事,断不能实行!”

  靳辅则说:“市场秩序要规范,必须杀一儆百。我们不能让代理商牵着鼻子走,更不能让代理商肆意妄为。长期下去,市场永没有规范的一天。”

  关于用何种产品策略,靳辅的意见是:低价产品虽然能够提升销路,扩大市场份额,但可能导致品牌贬值,况且以后回升价格将会异常艰难。而于成龙的意见是:原本低价产品的销售都艰难无比,何况提高价格后的新产品?一旦市场久而不胜,必将影响代理商的信心,到时降价恐怕为时已晚。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有来有往,越辩言辞越激烈。于成龙说:“你知道吗?代理商对你意见极大,都不愿意与你打交道!”靳辅则反驳说:“我为公司效力,查处了很多窜货的代理商,他们自然心有怨气!但我问心无愧!”

  对于成龙的意见,我认为比较老成持重,靳辅的做法投入太大,用于成龙之法,不至于让大清财务捉襟见肘。

  靳、于各有各的理由,争论没有达成共识,我决定再广泛征询意见。我让所有故乡在黄河、淮河、运河的经理人,每人都写一份意见,并将他们的意见交决策委员会裁决。

  结果,几乎所有人都赞同于成龙的方案。我由此认为于成龙的治黄方略更得人心。不久,靳辅被调职,于成龙接替靳辅成为了新一任河督。

  靳辅离职后不久,就有人向我报告了两件事,一是运河市场出现窜货,当地代理商希望派靳辅去解决;另一个是淮河流域的宿迁市场形势一片大好,要追加进货。这两件事使我左右为难,这事实上证明了靳辅所提出的方略是正确的。




一.靳辅的淤沙理论:市场治理定律(4)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对于一些重大决策,大多数人的意见未必正确,很多时候往往只能体现最有权威的决策者的意志。像这次关于“治黄”方略的讨论,几乎没有人支持靳辅,并不是大家都不赞同他的观点,主要是因为我支持于成龙的意见,大家不过是顺应我的意思而已,其结果就是让“治黄”走了一大段弯路。后来我虽想重新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经理,可他心灰意冷,无意复出。这对我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二.于成龙的“万民伞”理论(1)




  在大清有两个于成龙,其一是山西永宁人,曾任两江分公司总经理的汉人于成龙;另一便是曾任直隶分公司总经理、河道总经理的汉旗人于成龙。一个是为人端方的模范总经理,一个是做事勤勉的栋梁之材。

  山西的于成龙被称为是大器晚成的人,四十五岁才任职一个县级经理,这是大清内位阶最低的经理职位。他从基层市场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从县级经理升为区域经理、省级经理、分公司总经理,所任之上无不成就斐然。

  “感动消费者”是于成龙的核心思想。我把它定为大清的企业价值观之一,那便是:尊重、平等、诚信,为顾客创造价值。

  1.“感动顾客”与“为消费者做主”

  我曾问于成龙:“大清集团里就数你的口碑好。从广西罗城到两江,几乎每到一处都会有人给你送‘万民伞’,这是为何?”

  于成龙指着自己的胸口说:“将心比心,才能换得真心!无论是代理商,还是顾客,我都将他们视为我的亲人。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有人说是培训消费者,也有人说是启蒙消费者,但我认为,营销的最高境界在于感动消费者。”

  在罗城时,于成龙曾制定一项铁的规定:消费者进入公司办公室,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拦;只要是消费者所反馈的意见,事无巨细,都必须记录在案。

  有人觉得这样未免有点过于教条。他却说:“平时我们作市场调查,跑断了腿也不一定能听到消费者真实的想法;而今,消费者主动上门,我们有理由拒绝他们么?”

  “做品牌如做人”,企业每一个行为的都体现着企业独有的文化内涵。同样,于成龙的每一个行为,也是大清价值观的体现,那便是关怀、回报与诚信。随着大清不断地全面推行这种价值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感动,大清的口碑也越来越好,品牌也更加得到市场的认可。我明白,这种效果仅仅靠广告是很难达到的。

  2.最挑剔的顾客是自己

  在我的会议室有一幅于成龙所赠的画:画上是一群向右游的鱼和一条孤零零地向左游的鱼。这是我非常喜爱的一幅画,喜爱它并非因其工笔如何细致精巧,而是因为它的意境。

  如果说换位思考能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习惯,从而减少失误;那么逆向思维改变的则是一个人的思维方法,可帮助我们解决困难。有时,循规蹈矩往往困难重重,成效甚微;换个角度,独辟蹊径,却往往能出奇制胜。

  在一次员工座谈会上,我突然问:“最挑剔的顾客是谁?”

  有说是无理取闹的顾客,有说是吹毛求疵的顾客,有说是代理商的,也有说是竞争对手的,众说纷纭。对这些答案,我笑着摇头。

  在众人百思不得其解之际,我指了指会场的每一个人。此时,所有人才明白:最挑剔的顾客其实就是自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就永远不知对方所想。只有设身处地地站在顾客的角度去思考,去体验他们的感受,才能知道顾客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认为,顶尖的销售员首先应是一位挑剔的顾客。做最挑剔的顾客,须扮演两种角色:

  一是“白老鼠”。在乳品等新产品上市之前,大清都要进行一次品尝会,公司的所有决策者都会参与,品尝者被戏称为“白老鼠”。在大清,每个员工都可能是“白老鼠”,而我通常是第一只。体验之后就要综合大家的意见反复改进,调整口味,直到大多数人满意为止。绝不让消费者去做“白老鼠”,这是大清一贯的原则。

  二是挑刺者。面对越来越挑剔的顾客,不少员工百思不得其解:我们有最好的产品,最优质的服务,顾客还有什么理由去挑剔呢?理由有千万条,但解决办法只有一种:让自己做最挑剔的顾客。只有尽可能地多给自己挑刺才能让服务没有瑕疵,让顾客获得完美的消费体验。

  3.让上帝尊敬你




二.于成龙的“万民伞”理论(2)




  在于成龙的办公室里,张贴着一幅标语:员工舒心,顾客才能惬意。这条标语也许能最好地表达他“尊重员工”的风格。

  “为了兑现服务上门的承诺,小王花五十元的路费送一瓶奶,你认为值得么?”

  这是于成龙在一次内训会中作的一项调查。在这份调查中,几乎所有人选择了“值得”,理由是:守信践诺是企业的立足之本。让所有人意外的是,于成龙否定了他们的选择,因为在他看来,诚信是一个战略问题,而非一个执行问题。在会上,他仍旧以小王为例进行了一次现场问答:

  “我们再作一个假设:如果公司所有客户服务人员都如小王般,每天花五十元去送一瓶奶,你认为值得么?”

  这一次,所有人都没有举手。

  “服务的价值从何体现?是顾客的满意度么?是,但不全是。既然服务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毫无疑问,服务也是一种商品,有成本、有质量也有营销策略,唯一不同的,它必须依附产品而存在。

  “消费者将产品买回家,并不是销售的终点。只有企业对消费者承诺的服务完全执行到位,才算销售最终达成。所以,在商品装入消费者的购物篮前,我们得考虑服务的成本及所创造的价值。

  “诚信固然是企业生存之本,但企业一旦作出过高的承诺,那么企业只有牺牲成本换取诚信。从营销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失败的。

  “也许有人问:小王尽心尽责的服务至少让顾客产生好感,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我要说,这种行为只能获得顾客的满意度,永远得不到顾客的尊重。一次优质服务也许能获得消费者的满意;但要获得顾客的尊重,却必须提供始终如一的优质服务。

  “从消费者心态分析,小王的服务会导致三种结果:

  “一是顾客对服务甚为满意,从而产生依赖感,这将会加大企业的服务成本;二是顾客质疑这种服务的可延续性,难免会对企业的诚信造成影响;三是顾客因心理负疚而犹豫,从而不继续选择此项服务,这无法促进顾客的第二次购买。无论产生哪一种结果,都不是企业所愿意看到的。”

  “服务没有价值,赢得顾客尊重将是一句空谈。所以,千里送鹅毛,在历史只能出现一次。”于成龙总结道。

  一般的企业将顾客视为“衣食父母”;优秀的企业遵行“顾客是上帝”的理念;而卓越的企业则力求做到“让上帝尊敬你”。作为大清的经理人,于成龙真正做到了“让上帝尊敬”的境界。

  1680年十二月,为了表彰于成龙对大清所作出的贡献,我们亲自给他颁发了“大清第一经理人”的奖章。




三.万言书:民意决定品牌(1)




  1681年年初,在一次大型经理人会上,我曾问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大清有朝一日遭遇了一场大火,你会选择保留什么?” 大家意见不一,有说是工厂的,有说是资金的,也有说是秘方的,更多的人说是人才。

  在会议结束前十分钟,一位经理人的说法深合我心:“我会选择品牌,人才来来去去,资金今有明无,秘方一成不变,唯有品牌方可恒久!因为它代表了市场,更代表了企业价值,它才是一个企业最需要保留的东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