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那些事儿·诸子争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秋那些事儿·诸子争霸-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嘶崮耸亲醢砸档募绦Ω盟阍诔醯耐飞稀

《逸周书·谥法解》上说:“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屡征杀伐曰庄”,确实,楚庄王的一生,就是刀光剑影的一生,激情燃烧的一生,戎马倥偬的一生,南征北战的一生,《韩非子·有度》上说他“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其武功之盛,空楚国之前,绝楚国之后,可惜上天不是吝啬给一个人的才华,就是吝啬给一个人的年华,楚庄王的英年早逝,留给了世人最大的遗憾,如果多给他二十年,或许他能结束春秋诸侯割据的局面也不一定?

其实论武功,楚庄王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赶上汉武帝、唐太宗等人,这是由于他生命的短暂,也是由于当时历史的局限,可是论人格魅力,楚庄王却远远地超过了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庄王他虚怀若谷,爱护属下。有一次,庄王去云梦泽打猎,射中了一头科雉,申公子倍却不由分说冲上去夺了过来。大王的猎物你也敢抢,你不想活了,大家都以为庄王一定会大发雷霆重重处罚子倍,没想到庄王却大度一笑,没有追究。三个月以后,子倍突然得病死了。此时庄王正从邲之战回来,要大赏有功之臣,子倍的弟弟来见庄王,要求封赏子倍。他说书上记载,射中科雉的人活不过三个月,所以子倍抢到那头科雉,代替大王死了。庄王立刻下令到府里把古书找出来看,上面果然有这条记载,于是就重重地赏了他们家。这件事当然只是一个巧合,但它恰恰说明了庄王的臣子对他是多么的忠心,如果庄王平常不是那么爱护他们,他们会这么不顾生死,甘愿自领厄运吗?

庄王他以己度人,爱护百姓。先秦典籍《尸子》上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个雨雪纷飞的夜晚,庄王身着皮裘,看着窗外,只见天地一片萧瑟,他长叹一声道:“寡人穿着保暖内衣貂皮大衣都觉得冷,那老百姓和外地来的打工仔就更受不了了。”于是他派人巡查各地,看到没有地方住和没有粮食吃的人,就赶忙提供救济,国人感动极了,都说:“大王如此关心百姓的疾苦,感谢大王,感谢政府!”汉朝刘向的《说苑》也记载了类似的一个故事:“楚庄王伐陈,舍于有萧氏。谓路室这人曰:‘巷其不善乎,何沟之不浚也?’”以庄王之霸而留意于一巷之沟,其爱民可见一斑。

庄王他大智若愚,发现人才。“一鸣惊人”的史事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楚国和秦国不同,它地幅辽阔,人才辈出,不需要从外国引进人才,但如何甄选人才却又成了一个大问题,所以庄王在继位之初假装昏聩,暗中观察人才,终于发现了苏从、伍参、贾、屈荡等一大批忠贞国士。刘向的《说苑》还记载了楚庄王一个与众不同的“求人三法”。楚庄王喜欢打猎,大夫们很是忧心,于是劝他说:“晋楚两国是对头,楚国如不打晋国的主意,晋国必定打楚国的主意,现在大王您这样是不是太安于享乐了?”楚庄王说:“我打猎是为了求得人才,凡是能够凭榛木去刺杀虎豹的,我就知道这个人一定是个勇士;凡是能够和犀牛相搏斗的,我就知道这个人一定是个超人;打猎回来肯把猎物分给别人的,我就知道这个人一定是个仁者。”楚庄王凭借这三种方法而求得三种人才,楚国得以安定。

庄王他自律自省,居安思危。楚庄王天纵英才,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历史上这样的国君往往都非常的骄傲自负,可是楚庄王却不是这样,他武功越强,霸业越盛,心中反而越发谦逊谨慎。据《渚宫旧事》载:楚庄王见天不现妖(无水旱之灾),地不出孽(无崩震之祸),就祷告于山川说:“上天不要忘记我这个寡德的人,应给予警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楚庄王就是这样一个能够向上天检讨自己的过失的人,这样的人不会拒绝别人的劝告,也永远不会好大喜功,得意忘形。正因为如此,楚庄王虽然在邲之战大败晋国,但由于他的手下大将王子婴齐在此战中“三言而不当”,而让他十分忧心,他得胜归来,经过申邑,申侯请庄王吃饭。太阳已经在中天,而楚庄王仍然不肯吃饭,申侯以为自己招待不周,赶忙伏地请罪,庄王叹息着说:“这不关你的事,我听说一位领袖英明,而旁边又有人指点,他就可以王天下;一位领袖具备普通才智,而旁边又有人指点,他可以霸天下;一位领袖是才智低下的人,而大臣们还不如他,他就会自以为是,直至国破身亡。我是才智低下的人,而大臣们还不如我,所以楚国正面临着灭亡的危险。任何时代都有圣人,任何国家都有贤才;天下有了贤人,唯独我得不到,这让我怎么能不担忧得吃不下饭呢?”

楚庄王用武力降服了大国,以仁义使诸侯顺从,还忧虑自己不具备圣贤的才智,自己恨自己无才无德,想得到一个贤才帮助自己,而担忧得吃不下饭,这样的人还称不上伟大吗?

楚庄王就是这么一个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后记


春秋五霸的故事结束了,搁笔长叹,掩卷沉思,这五位身处两千多年前遥远时代的乱世豪雄的身影穿过面前那沓厚厚的故纸堆仿佛依然鲜活地呈现在我的眼前,他们身材高大,面容古朴,眼神坚毅。“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许只有《易经》中的这句千古名言,才能真正地概括我们这些遥远先民们传奇浪漫的一生和强大的人格魅力。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书五位伟大的春秋霸主吧!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就不用多说了,他能够大胆任用仇敌管仲,并与之亲密合作四十年,将齐国建设成一个天下第一富庶之国,然后以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数次以德报怨的仁义之举,将一盘散沙般的华夏诸侯历史性地团结起来,北灭山戎,南威荆楚,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演出了一段华美绚烂的英雄史诗。可以说如果没有齐桓公首倡“尊王攘夷”,而开创春秋时代霸主政治之秩序,华夏民族早在北狄南蛮的交相入侵下彻底崩溃了。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荒淫无道之主,但像齐桓公这样既荒淫,但却又有道的君主,实在是稀有动物。

齐桓公的确很伟大,但还有比他更伟大的。古人评论春秋霸事,总说“五霸桓公为盛”,又说“齐桓公正而不谲,晋文公谲而不正”。其实无论从历史功业来说,还是从个人才能来说,晋文公都比齐桓公强太多了。齐桓公用管仲,辛苦经营三十年,方使齐国国富民强,称霸一时,但亦不能给南蛮荆楚以有效打击,只能与之在召陵会盟,暂抑其北进之锋芒。而晋文公却能在颠沛流离十九年之后,以六十多岁之高龄继任晋君,然后仅仅花了四年的时间,就将一个历经数十年内乱的多山峦而少耕地之晋国,治理得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之后又在无比恶劣的国际环境下,不效召陵之盟,与楚妥协,反意志坚决与楚决战。他施展全身解数,与楚周旋足足五月,最终一战而予荆楚甚大打击,一举扭转天下局势,其成功之难,才能之高可想而见。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晋文公如此一个伟大之人物,在他风流外表之下,却有一个谦逊而朴素的古老灵魂。确切地说,晋文公更像一个平民英雄,他生性温和,并略带浪漫情调,对爱人与朋友始终都秉持着一颗热诚的赤子之心,所以他最终赢得了不少美女的垂青与贤士的追随,所以哪怕是离乡背井的亡命天涯之路,他也能走得充满旖旎和浪漫光彩。

还有,晋文公他博学多才,兴趣广泛,好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而且礼贤下士,为人亲切随和,没什么领导架子,更无一般公子哥儿的骄纵侈靡之态。据《墨子》记载,晋文公喜欢穿粗布的衣服和母羊皮的外套,还喜欢戴厚帛做的帽子,穿粗糙的鞋子。他简朴亲切的平民风范,他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不仅为他赢得了晋国的民心,也为他赢得了晋国百余年的光辉霸业。

故太史公亦曰:“晋文公,古所谓之明君也。”在中国古代的谥法中,“文”是有道德、贤惠的标志。从晋文公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实至名归。

并且,由于晋文公本身就是半个狄人,与之结缘素深,所以华夏与北狄之民族融合,正是从晋文公手底,开始日渐成形。这亦是他的一大历史功绩。

与大器晚成的晋文公相对的,是英雄出少年的楚庄王。

楚国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是中原华夏最可怕、最神秘的敌人。这个极带侵略性与扩张性的尚武民族,从春秋时代开始崛起,就没有一刻停止过他的军国主义道路。上至贵族,下至百姓,楚人皆以出征疆场为荣。在对敌斗争中,凡是冒险犯难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人,都受到举国上下的尊宠;而在战争中失败的楚军将领都主动自杀谢罪。就连堂堂楚王,也不例外,春秋时代第一位楚王楚武王,就是死在征伐随国的路上。春秋时代第二位楚王楚文王,出外战争失利,国都守门人竟然拒不接纳他入城,楚文王无奈,只得又去攻打黄国,结果也因劳累过度死在征途之中。楚成王就更不必说了,他一生以振军经武开疆拓土为最高职责,三年不出兵征伐,就视为奇耻大辱。

但楚庄王却和他那些前辈君王不大一样,这厮秉承了楚文化幽深难测的传统,一出场就让人猜谜,浑身透着股邪气。但在他向中原进军的征程中,他的作为又一反楚人的常态,变得让中原诸侯琢磨不定。这位大王,一点儿不像那些前辈楚王唯利是图、唯色是取的样子。他尝试着用华夏的道德理念去与中原人打交道,宽宏大量地对待那些被他所征服的小国,以至于让这些国家的人民忘记了他只是个蛮夷君主的事实,而把一顶霸主的帽子奉到了他的头上。也正是从此时起,楚国便不再被正统思想视为华夏之外的蛮夷,人们开始渐渐把它看做是华夏的一分子了。

事实上,楚庄王虽然在个人事务上表现得极为叛逆,貌似不畏名教,但是在国家大政上却绝不含糊。楚国庞大而好战,但内聚力不强,经常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事情发生。所以楚庄王即位之初假装糊涂,暗地里却蓄势待发,找到机会就突然一飞冲天,大力整顿楚国顽旧势力,大举提拔新锐人才,并在军事斗争中学习遵从华夏诸侯的国际法,最终让楚国之霸业得到了天下的认同。齐桓晋文毕生之事业,就是为了化夷入夏,将楚国导入正轨,但他们穷毕生之力都没有想到,最终实现这个事业的,居然是楚国人自己。

这不仅是楚庄王的伟大胜利,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我们发现整个春秋的历史,其实就是“用夏变夷”的历史,从前的东夷,被齐国变成了华夏;从前的北狄,被晋国变成了华夏;从前的南蛮楚国,被自己变成了华夏;而从前祸乱西周的西戎,也是被秦国变成华夏的。

周平王东迁之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完全东移,遭受异族荼毒后关中之地,遂成为了戎狄杂居的废墟,这时,又一位春秋霸主站了起来,在这群狼环伺中冲决而出,三定晋君,与中原列强一争短长,称霸西戎,终使岐周故地重现文明之光。

这位春秋霸主,就是秦国国君秦穆公任好。

秦穆公虽未能在东方成为中原霸主,但晋国的百年霸业正是由他的鼎力相助而达成,且在他的晚年,秦国终于以强大的兵力与决心,扬威于晋国境内,称霸于西戎之间,从而大大加速了华夏民族与西戎民族的融合,为战国时大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历史之功业与奋斗之精神,将其列于春秋五霸之中,其实也并不为过。事实上,在齐桓晋文之后,秦穆楚庄已然出在尊王攘夷之外了,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故有概念中的蛮夷或半蛮夷。看来,此时之霸主政治已开始悄然转移,华夷之间的原先界限渐渐淡化,一个新的华夏眼看着就要喷薄而出,等到了战国,秦楚已经俨然华夏之正宗,天下统一之希望了。

然而秦穆公的一生,与另外一位霸主宋襄公一样,却都是一场悲剧。他们理想远大,他们志气恢弘,但他们不幸地碰上了比他们更加强大的敌人,所以他们的霸业都不完美,历史将他们列入春秋五霸之中,恐怕更看重的是他们的精神。他们那为了祖先的荣耀与远古的梦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永远让我们深深怀念。

回头看去,抛却了争霸的硝烟,其实只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生活在春秋时代也是一件让人艳羡不已的事情。

我没有办法不羡慕,那是怎样一个浪漫的时代啊,在中国数千里的大地上,上百个国家争强求霸,你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国家生活,不需要护照,不需要签证,君主们都想尽办法地富国强兵,争夺人才,只要你有才能,怎么都可以让你有一个能一展抱负的大舞台。即使你不想当官,也可以随意找一片富饶的土地,打柴放牛,挑水种菜,建个庄园,过起神仙般的田园生活,春秋时井田制已经崩坏,人们可以随意开垦私田了,特别是秦楚,都是地广人稀的地方,别的没有,土地多的是;如果你又害怕战乱的侵扰,那么你也可以跑到荒无人烟的南海之滨,建一所房子,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无须审批,也不用交土地税,多好。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敬仰的春秋先民,献给我们伟大的春秋时代。

谢谢大家,再见。





春秋那些事儿。吴越争霸卷


楔子


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到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这近百年的历史是一段很重要的历史,也是一段很有意思的历史。

期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思想文化的大变革。它为中国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代,也是所有黄金时代中的黄金时代——百家争鸣的春秋末期以及之后的战国。

此时,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空前自由,空前开放。从前由世袭贵族垄断国家政权与思想文化的局面被彻底打破,社会的中间阶层“士”开始崛起,并不断挑战那些逐渐腐化堕落的诸侯大夫们的权威。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