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之门161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时空之门1619- 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一些主动“投效”总兵大人(他们把这件事情当成是新任湖广总兵王书辉对黄州卫的处理)的官吏的带路和指认下,黄州地区的各个千户所和百户所等等各级军官,都被复兴军一个不漏的抓捕了起来。

房大壮是个吃过苦,知道老百姓的过得是什么日子的人。在他眼里,对付那些不是官员的普通卫所军户,根本就用不上复兴三式步枪。

他深刻的知道,对于和奴隶差不多,过得连个普通百姓都不如的卫所军户来说,馒头和烙饼可是比铜壳子弹和开花弹大炮对他们更有杀伤力。

在可以随便吃,能够全家一起上阵大吃大嚼吃到饱的条件下,黄州卫所属的上千户军户迅速的归顺了复兴军。

至于谁是湖广总兵,他们的顶头上司为什么被抄家,那些官员的家眷为什么也会被逮捕,这些问题他们都不关心。他们关心的只有一个,这种能够把粮食随便吃到饱的日子到底能不能像那些大人们(复兴军的干部战士)说的那样,天长地久的过下去。

第257章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5

有人说,中国人民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敢于反抗。这个观点王书辉并不怎么赞同。

从历史的角度上看,似乎在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此起彼伏的起义和抗争接连不断。可是,这是在五千年这个时间维度内进行审视得出的结果。

现实是,即使在封建王朝发展到末期的时候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论腐朽堕落的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是多么不合理,多么的荒诞不经,老百姓也总是会强忍着这种不合理和荒诞不经很长的时间。

从历史上看,中国人能够先后忍受元蒙、满清和日本人的殖民统治断断续续的总共长达几百年的时间,这就说明中国人对于统治者的忍耐力是非常强大的。

客观的说,中国历史上封建时代的历史比任何国家和地区封建时代的历史都要长,这就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当然了,王书辉本人也知道这种看法不怎么科学,也不怎么具有理论意义。这不过是一种民族主义情绪的反应。可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王书辉偶尔有时候也会觉得中国人的民族性这种伪概念似乎有着那么点道理。

特别是在收到了黄州卫接收工作的全面报告后,王书辉心里不禁产生了某种非常不正常的情绪。

王书辉的这种不正常的情绪就在于,中国人的这种忍耐力真的让他这个现代人觉得非常的难以置信。在明朝末年的卫所那么恶劣的环境里,总人数高达上万的黄州卫的军户们,就那么忍耐着卫所各级军官的层层盘剥。即使因为天灾被活活饿死,他们也不选择反抗。

王书辉可是通过现代的智囊团掌握着大量的这个时代的文献资料的。他可是知道,就是历史上说明朝末年的各种起义和兵变非常的频繁,可是在一亿四千多万人这个巨大的人口基数的对比下,那些主动的进行抗争的明代人的数量仍旧是非常的微不足道的。

复兴军在黄州卫只是用最平常的粮食,用能够吃饱饭的条件就轻易的使上万人的黄州卫军户归顺,这样的事情并不能让王书辉觉得快活。

用馒头和烙饼就能收买中国人,这种事情似乎一直中国上演着。

前面的历史上,中国人曾经臣服于北方的匈奴、契丹、女真、元蒙等野蛮民族的入侵者;后面的历史上,中国人又臣服于满清、洋人列强、日寇等侵略者的事实,让王书辉在面对明末中国人轻易的接受复兴会统治的事情的时候,心里面觉得非常的不舒服。

满清统治中国三百年。在抗日战争时代里,日寇入侵中国之后,几亿中国人成了日本鬼子治下的顺民。甚至于小鬼子在中国建立起了比自己的军队规模还要庞大的汉奸伪军的历史,让王书辉也不得不嘀咕:中国人骨子里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点儿奴隶性呢?

不管是什么人,发现真的可以用馒头和烙饼就能收买自己的同胞的时候,心里都不会觉得好受吧!

不过,王书辉的这种唯心主义的民族论情绪也只是在他的脑海里肆意了一小会儿。很快,他的头脑就被科学社会学的理论重新的武装了起来。

“军事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民族问题等等等等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经济问题。”在这样的视角下,王书辉在复兴会强大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力的基础上,对黄州卫接收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行了重新的判断。

高等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低等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着绝对的优势,这就是王书辉对复兴军轻易的接管了黄州卫的事实进行的理性认识了。

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阶段。我们可以这么看待这个事实,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明清两代已经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它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在封建时代里,明朝和清朝的手工匠人们的技术水平,可以说也是达到了顶峰阶段。

当然了,因为满清朝廷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具有半奴隶社会性质的封建王朝,它先天的落后基因使得中国的生产力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所以说,明代手工匠人的水平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应该是最高的。

在黄州,黄州卫张铁匠家可谓是远近闻名。一个铁匠家能够出名,原因自然而然是因为张家铁打的非常好。

张铁匠家是黄州卫的军户,更详细的说,张家是黄州卫卫所里的匠户。当然了,到了这个年代,地方军卫里的匠户们在本卫所里的本职工作已经没什么可干的了。

在明朝末年这个环境里,地方卫所里的匠户们,最多也就是做一些帮助各级已经变成地主的军官老爷家修一修农具什么的。打造兵器这样的事情,可能是他们上几代人就已经不干的事情了。

黄州卫的张家之所以在黄州府里这么有名,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家打铁的手艺好,活儿干的很精。但是更主要的是,张家打出的铁制品质量非常的高,甚至能达到钢的水准。

事实上,黄州卫张家在世代的打铁中总结出了一个新的钢铁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十几年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是有记载的。那就是使用联炉炼铁的方法,把铁矿砂炼成生铁,再由生铁炼成熟铁,然后由生铁、熟铁合炼成“灌钢”。

张家人还发现了在炒铁炉的生铁上撒上泥灰,用作熔剂,然后用木棍搅动,以帮助氧化的办法可以提高出钢率的诀窍。

作为世代铁匠的卫所匠户,张家人上百年来一直在从事打铁的工作。可是这一百年来张家人的手艺并没有产生什么根本性的飞跃。

黄州张家能够在黄州府成为远近闻名的好铁匠,那完全是因为张铁匠的小儿子张兆欢。

黄州卫张铁匠的小儿子张兆欢,是个非常不同寻常的人。

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卫所匠户家庭出身的孩子,他居然非常的喜欢思考!

要知道,对于底层社会里时刻处于生存危机边缘的老百姓来说,思考绝对是个非常奢侈,非常难以理喻的事情。

第258章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6

在农业文明时代,一切技术突破基本上都是在第一线进行生产的手工业者手中实现的。

黄州卫匠户张家已经在生产实践方面进行了上百年的积累,那么,一旦有一个比较有心的人在张家人中产生,那么张家的钢铁生产技艺的突破就有了可能。

作为匠户家最小的儿子,张兆欢这个孩子确确实实是有些不同的。在他小时候,他的在家里的地位非常的低下,几乎是一个不被家人重视的可有可无的人。

古代底层百姓的家庭生活绝不是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温情脉脉的。在老百姓看来,一个家庭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怎么能够活下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出去工作,能够通过工作赚到钱的人,在家庭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张铁匠家,张铁匠和张铁匠的大儿子是家中最重要的人。这倒不是因为什么儒家的孝悌思想的影响,而是纯粹的因为,张铁匠和他的大儿子,是整个张家唯二的能够出去工作赚钱的人。全家人的生存都维系在这两个人身上。

自然而然的,无论是在哪一方面,张铁匠和他的大儿子都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家里有了点干粮是他们两个吃。家里有两条正经的裤子也是他们两个穿。无论是张兆欢还是张兆欢那个在卫所里给百户老爷当佃户的二哥,都是在家中没有什么地位的。

两个铁匠,还是两个在卫所中手艺一般的铁匠,他们就是能够出去找点活儿干,实际上也没有那么多的活儿给他们干。所以,张铁匠和他的大儿子能够从外面赚回来的钱也是十分的有限的。

张家的日子有多艰难呢?从张铁匠那个年老力衰的父亲和他的那个年纪才不过四十多岁的母亲全都是自己绝食而死的,大家就能看的出来了。

像一切底层百姓家的孩子一样,张兆欢从出生以来,他的最主要感觉就是饥饿。和那些即使饥饿也会忙不停的跑出去玩耍的孩子不一样,年幼的张兆欢非常喜欢观察自己的父亲和哥哥干活,而且为了驱散生理上的饥饿,他经常通过思考打铁炼铁的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就这样,常年的观察和思考,使得张兆欢在十四岁那年第一次进行**炼铁的时候,应用了他常年思考得出的一个设想。他把炼铁炉和炒铁炉的串联使用,把从炼铁炉流出的铁水直接放进炒铁炉一次性的炒成了熟铁。

联炉炼铁,这样的做法在后世人看来好像并不是什么非常了不起的突破。可是对于实实在在的一线劳动者张铁匠来说,这样的做法不仅节省了工时,而且直接省掉了第二次加温熔炼所需要的成本。在张铁匠看来,这样的技术突破可以直接为他节省大量的成本。

张兆欢在炼铁方面做出的尝试的成功,不仅直接的改进了张家的炼铁技术,为张家节省了大量的成本,给张家带来了更多的利润,更直接的改变了他在自己家里的地位。

张兆欢从过去要和二哥、母亲在灶台边喝稀粥,变成了可以和自己的父亲和大哥在房间里吃干饭了。

更主要的是,张兆欢在炼铁技术方面的尝试,正式的获得了自己父亲张铁匠的承认。在之后的几年里,张兆欢通过大量的实践,最终摸清了使用生铁和熟铁合炼“灌钢”的技术。虽然十炉钢水里只有三炉能够成功出钢,可是这样的技术仍旧比黄州城里的其他铁匠更具有优势。

当然了,黄州张家也算是生不逢时。“张家钢”在黄州不过才出名了五六年的时间,王书辉在枝江地区的钢铁联合企业就建成了。

在此之后,不管是黄州地区还是整个湖广地区的铁匠们都直接面对了低价高质的复兴会近代钢铁制品的全面碾压。

好在张家人算是比较具有危机意识。早在这些发生之前,张铁匠就用前两年赚到的钱在乡下买了几亩田地。在复兴会的钢铁制品将湖广地区的所有铁匠全部冲击失业之后,张家人还能够凭借着几亩田地艰难度日。

复兴军接管整个黄州卫之后,首先是对黄州卫所有的官员极其家眷进行了全面的逮捕。在此之后,复兴军就对整个黄州卫所属的所有卫所人口进行了全面的登记和整编。

在复兴军登记原则中,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人都会受到复兴会的特别的关注。至于各个军卫中的匠户们,复兴军则会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登记。

张铁匠一家作为黄州卫的匠户,自然也被复兴军所关注了。

在进行了简单的整编之后,为全体军户建立临时营地的任务就落到了黄州卫的那些匠户的头上。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复兴军工程兵的带领和指导下,使用复兴军随船运来的机械和材料建设“黄州生产建设兵团”的临时营地。

轰鸣的蒸汽大锯,隆隆作响的蒸汽挖掘机,力量巨大的蒸汽吊车,一下子就把年纪不到二十岁的张兆欢牢牢的吸引住了。

不像他的父亲和其他的工匠那样,一看到这种超越常识的机械就会感到无比的恐慌和畏惧,张兆欢对于这些冒着黑烟,发出大量的噪音,经常在运作中出现问题的蒸汽机械,有一种年轻人见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般的感觉。

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做一见钟情。但是很明显,张兆欢和蒸汽机之间结下了犹如初恋般的美好感情。

和那些土著匠户想法设法的想要躲开这些魔鬼般的蒸汽机械不同,张兆欢只要一有时间一有机会就会和那些操作着蒸汽机械的复兴军工程兵们套近乎。

工程兵战士也都是些年纪不大的年轻人。他们自然而然的也会喜欢这个总是带着讨好的笑容小心翼翼的和他们打听蒸汽机知识的年轻人打交道。

很快,张兆欢就和复兴军的工程兵们打成了一片。在临时营地建设工作结束之后,聪明的张兆欢已经能够熟练的操作这些复兴军的施工机械了。甚至于,张兆欢已经掌握不少蒸汽机的维修知识。

第259章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7

黄州卫总人口大约在一万两千人左右。

这一万两千人里,大约有五分之一是四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复兴会按照明朝末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进行的划分)。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是三十岁到四十岁的中年人。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是二十岁到三十岁的青年人。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是十五岁到二十岁的少年人。还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是十五岁以下的儿童。

现代人看到这样的人口年龄分布,一般都会觉得这样的年龄分布好像非常的健康。按照上面说的,一万两千名黄州卫军户人口里,有至少百分之六十,大约七千两百人是三十岁以下的青少年。这样的年龄分布似乎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讲非常的健康。

事实是,因为农业社会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即使在正常的年份里,整个中国的人的平均寿命都是非常低的。人的平均寿命低,这就说明了活在大明朝这个环境中的中国人的年龄都不会很大。

想想也是,明朝末年严重衰退的农业生产,落后的医疗手段,没有近现代的卫生防疫和社会救济。别说中国人了,这个时代的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人的平均寿命和活着的人的平均年龄都不会很大。

再者说,在大灾之年,往往那些缺乏劳动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