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太爷扶着元老夫人坐起来,在她的背后垫了一个枕头。
元善嘉让祖父让来,自己坐到了床沿上。
她舀了一勺白粥,轻轻吹凉,“来,祖母喝一口。”
“让翠儿他们来吧,你休息一下。”元老夫人阻止元善嘉,握住她的手。
元善嘉摇头,“不,祖母,让我来吧,难道孙女还不能给您喂一次?祖母是嫌弃我笨手笨脚的?”
元老夫人虚弱地摇头,“怎么会呢?你这丫头。祖母只是觉得你煮粥辛苦了,让你休息一下还不好吗?”
元善嘉抿嘴,“哪有辛苦啊,孙女又不用烧火,不用洗米,只是把米放进锅里面,然后动了动嘴皮子罢了。”
她去厨房,就算是真去动手,估计厨房那帮人也会拼死阻拦的。
何况有方便为何不用呢?
煮东西本来就是心意,如果能够有人按照指挥控制火候,煮出更加符合心意得吃食,才是最好的。
所谓的为了心意,亲自下厨,然后亲自烧火,什么都要亲自做。
那么最惨的后果就是苦了自己,苦了别人,还不一定讨得了好。
“你看乖囡,竟然把事情都说出来了,看来对我不是真正地孝顺呢。”元老夫人虚弱地笑出声,对着元老太爷抱怨到。
“乖囡那叫实诚,怎么不是孝顺?难道你希望乖囡弄得全身乌黑,然后煮出一团黑炭一样的东西,或者半生不熟的稀饭?”
元老太爷笑着打趣。
元善嘉安静地听着他们说话,手上动作不停,给元老夫人喂食。
元老夫人喝了几口粥,似乎又活了过来。
她瞪了瞪元老太爷,“你什么意思?是对我不满?嫌弃我厨艺差?”
“哪里敢?哪里敢?”元老太爷连忙投降。
元老夫人刚刚嫁给元老太爷的时候,什么也不会做。
她会做的其实有很多,琴棋书画歌舞茶,她样样都有涉猎。
可是就是不会用土灶亲自煮饭,不会种地,不会喂猪,农村的活,没有一样是会的。
不,应该说,她会吃。
可是即便是如此,当初她煮出来的黑乎乎的菜,半生不熟的米饭,全部都被他给吃了下去。
一边吃,还一边赞叹,第一次煮饭就能做到这个程度很厉害了。
米饭已经半熟了,下次再努力一把,就全熟了。
蔬菜有些黑,但是都是熟的,只是有点过火了,下次减点,就好了。
当时他就是这么说的。
元老夫人侧头,认真地喝着元善嘉喂过来的粥,眼角红红的,却是没有瞒过老太爷。
元老太爷也想到了新婚时候的那段日子,那段日子是最轻松最自在的时候。
没有孩子,不为生活苦恼,天天沉浸在新婚的乐趣中。
元老太爷也做到床上捂着元老夫人的手。
元老夫人象征性地挣了挣,没挣脱,任他拉着,嘴角流露出甜蜜的微笑。
元善嘉看着两人默契十足,心里不免有些羡慕,两个人能够一直走到最后,真的很不容易。
一盅粥,再多,也就十几勺子,很快就告罄了。
元老夫人意犹未尽地舔舔嘴唇,看向元善嘉,“乖囡……”
元善嘉摇摇头,“大夫说了,您不能多吃。”
“好吧。”元老夫人动动鼻子,叹了一口气。
“祖母,您现在好好休息,不要多想知道吗?”元善嘉把元老夫人身后的枕头扯走,扶她躺下。
元老太爷帮忙。
元善嘉将夏天的薄薄的杯子盖在元老夫人的肚子上。
等元老夫人闭上眼睛,元善嘉才对着元老太爷做了一个手势,起身离开。
走到门口,身后传来元老夫人虚弱而又坚定的声音,“你爹不会有事的,你不要担心。”
元善嘉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
小剧场
元老夫人:乖囡,我想再吃点~~>_<~
元善嘉:大夫说了,您不能多吃。
元老夫人:我不管,我没有听到!╮(╯_╰)╭
元善嘉:祖母,您不是小孩子!不要撒娇!(??。??)
元老夫人:不管!我就要吃!╰_╯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三章 馒头
芷香院。
元善嘉想到走之前祖母的话,喉咙有些发哽,像是有一大块石头堵在了那里。
祖母明明已经那么虚弱了,却还要安慰她。她知道自己必须做些什么来帮助父亲。
天气依旧燥热,知了什么也不知道,不紧不慢地唱着戏,悠闲自得。
城外。
难民营十分安静,也没有人出来走动。
一是因为天气太热了。
二则是因为疫病的事,他们或多或少都知道了一些。
有些人甚至在谋划着在半夜的时候逃出去,不然他们就很有可能命丧于此。
他们都想要好好活着,不想自己的生命在此刻停下脚步,离自己远去。
很多人都在屋里探头探脑的,虽不敢出声,但是耳朵却是支得长长的。
似乎想要听清楚那些官兵是否准备把他们都杀了。
大人们甚至怕孩子出声打扰,一直捂着孩子的嘴。
尤其是不满五岁的孩子,一个个都被抱在亲人的怀里,用衣服把他们的嘴盖住,只留出鼻子呼吸。
他们瘦弱的骨架,被衣服盖着,小小的,若不是偶尔颤动一下,就像一具已经逝去的骨骸。
有些大一些的孩子不知忧愁,他们躲在破布帘子后面偷看元天在的帐篷。
他们听大人说那是元将军。
他们以前都听说书人说过元将军是大英雄的故事。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大将军,所以都很好奇。
乌黑的脸上,是泥土和油渍还有一些鼻涕或者口水的混杂体。
干巴巴的脸上唯一有生机的便是他们的双眼。
那一双双眼睛黑白分明,巴巴地望着帐篷的帘子,渴望帘子被掀开。
那样他们好看看大英雄长什么样子。
而且如果是大英雄的话,他肯定会给他们带来吃的。
有些孩子想到这儿,下意识地舔了舔干涩的嘴唇。
他们下午的时候就一直没有喝过水了。
亲人们不允许他们去喝河里的水。
可是营地里烧的开水又有限,他们分配到的,就只有那么一大碗,喝完了就没了。
元天掀开帘子,他站在门口摸了摸胡子,叹了一口气,“这老天爷究竟是怎么了?”
这种灾荒年最受苦的只有底层的老百姓了。
“呀!他出来了!”一个小孩子惊呼。
孩子们躲在帘子后面,企图用破布,那些各处都有破洞的可以称之为碎布的帘子遮住自己。
这都没什么用处的,但是他们却以为是有用的,还在津津有味地讨论着。
“他长得真高大!”
“对呀,而且很多肉,长了很多肉。”
“真好,我也想长肉。”
“你就做梦吧!”
元天被他们的声音吸引,看过去,便看见破布后面,一溜串黑溜溜的眼睛。
“你们在干什么?”他看看自己的身材,和煦地笑着,对着他们招招手。
他不胖呀,怎么说他有肉呢?
孩子们躲在后面,一个推搡一个。
“他发现我们了!”
“叫你呢!”
“叫你!”
“不对,是叫你!”
“才不是呢,是叫你才对。”
“不要推我。”
一时间乱成一堆。
元天无奈地扶额,“你们都出来吧,我给你们吃的。”
说着,他吩咐石犀给他拿了一些吃的来。
那些孩子完了咽口水,终究还是没有忍住,都走了出来。
屋里的大人们也有些蠢蠢欲动,可是看了看四周的士兵,又想到元天的身份,终究是没有动作。
不过有孩子的大人,却是纷纷把自己的孩子推了出来,让他们也出来分一杯羹。
好歹能够垫一些肚子,让他们也感受着。
元天看着眼前的孩子们。
没出来前,他只注意到他们乌漆麻黑的脸。
等他们出来后,他才发现,这些孩子身上已经只剩下一层皮了。脸上的骨头都可以看出来了。
难怪会说他有肉了。
他们浑身上下,衣服空荡荡的,腰间都用麻绳或者树藤紧紧地系着。
以元天的眼力,她甚至可以看见那些藤蔓上还留着新新旧旧的牙印。
“您不准备给我们了吗?”一个黑孩子弱弱地开口道。
他看着元天不说话,只是看着他们,还以为他反悔了。
“是不是我说你有肉,你生气了?”有孩子心急地问道。
他十分后悔自己怎么随便说话。
其余的孩子也起弱弱地低着头,露着脚趾头的草鞋不停地在地上摩挲。
元天摇头,“怎么会呢?本将军说的话,不会食言的!你们去石副统领那里拿,按照顺序来,大的要让小的,知道吗?”
“知道!”孩子们类。欢呼。
他们排着队,认真地看着石犀,等着他分发食物。
食物是馒头,元天到了后,林先生那边送过来的,一整车。
看着不少,但是分发下去,却不是所有难民都可以得到的。
他这时候发给孩子们才是最好的。
“呀!是馒头!”孩子们十分惊喜。
“对呀,竟然是馒头,是荞面的!”
元天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地领馒头,眼睛里带着惊喜的目光。
他不由得想到元善琪小时候。
她几乎是被李氏用金子堆出来的,所有的吃食都是有人专门制作,十分养身。
李氏专门有个陪嫁的庄子,就是用来种植养殖她和元善琪所吃的东西,很少在外面采买。
白面馒头这类东西都很少出现,即使是出现,也是经过了精细地烹饪、雕琢。
而荞面馒头这种东西更是从来没有出现在元善琪的菜单上过。
再看看面前这帮黑不溜秋的孩子,只是一个荞面馒头,便是如此地高兴。
他想着难民,又想着那些世家大族,心里有些悲凉。
自己,似乎踩在中间,上不去,下不来,皇帝随时等着把他弄下马。
他却要在这里为他分忧解难。
哎!
咕噜咕噜。
远处又过来一辆马车慢慢地行驶过来,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领了馒头的孩子们一哄而散,逃进了屋子里。
没领到馒头的孩子左顾右盼,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不知该走,还是该留。
元天对着孩子说道:“你们继续领吧,不用担心。”
孩子们这才放心了一些,有些还大胆地偷看马车上,想要知道究竟是什么人。
元天转头仔细一瞧,马车上面有皇宫的标志。
难道是皇上?
☆、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上口谕
不对!应该不是。
元天觉的自己真是好笑。
皇上怎么可能来这儿呢?
这儿可是疫病首先发生的地方,他怎么可能过来?那么惜命的一个人。
他眯眼站在帐篷门口,任由阳光晒在自己脸上,有些刺眼。
车上首先出来的是一个小太监。
小太监掀开帘子,帘子里伸出一只雪白的手,像贵妇人的一样。
出来的却是太监总管庞太德,他一身蓝衣,带着黑色的帽子,绳子系得紧紧的,干瘦的脸拢在里面,帽子就像随时要掉下来一样,和他雪白的手十分不搭配。
他一出来便猛地咳了一声,似乎是岔了气。
元天在心里恶意地揣度,明明跟在皇上身边,却长得跟个难民一样。
不知道是不是则是难民出身的。
因为父母没了希望,想要他活着,便让他进宫当太监了。
庞太德站在车架子上,没有下来,小太监扶着他,也没有下车。
他的身后也没有其余的人出来了。
马车停在官道上,并没有下来。
“庞公公?”元天挑眉,只能亲自上前。
庞太德脸色并不是特别好,头上留着虚汗,把帽檐都打湿了。
他的嘴唇赤红,像是涂了血一样。
“元将军安好。”庞太德拿出一张白色无绣花的手帕,擦了擦汗水,又在手中捏了捏,看着太阳眉头微皱。
元天站在太阳底下,炽烈的太阳在他的皮肤上摩挲着,眉头皱也不皱一下。
他早就习惯炽烈的太阳。
作为一名将军,若是连太阳都忍受不了,那也干不成大事情。
庞太德实在是不想再这儿多呆,他一出车门的时候便觉着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让他不由地岔了气。
他微微拧眉,站在车上,居高临下地看着元天,依旧没有下车。
那个小太监不知是不是胆大的,见了元天连礼都不行一个,庞太德竟然没有管他。
“庞公公亲自来此,可是皇上有什么吩咐?”元天问到。
他仰着头,看着庞太德。
这太监的面子还真大,竟然还要他仰着头说话。果然不愧是太监总管,皇上身边的大红人!
不过这也要看他能不能受得起了。
元天虽是仰头,但是气势却一点儿也不弱。
让人看着有种血气迎面扑来的感觉。
庞太德被他一震,手脚麻木了一下,但却依旧没有下来。
他道:“将军,皇上让奴婢带来口谕,让您带着难民往外驻扎一里,在龙栖山下停留。”
元天眉头一跳,气势全开,问道:“皇上之前怎么没说?怎么还劳烦公公你跑一趟?”
庞太德身体僵硬,感觉像是被猛虎锁定了一样。
他又抹了抹汗水,“这奴婢就不知道了。皇上的心思哪里是我们这些下人能够琢磨的。想必是因为之前太担心百姓的安危,忘记交待了。”
“那这些百姓迁到龙栖山,要住在哪里?一时半会儿的,也难以把房租建完。”元天皱眉,似乎有些怒气在胸中萦绕。
庞太德也知道皇上不太道德。
但是做下人的,哪里能置喙主子的决策。
他连忙解释到:“将军不用担心,皇上给您了五天期限,加班加点,肯定可以完成的。”
元天心里不爽。
五天,说的好听,一百个工人一天到晚不停歇地做,才有可能做得完。
而这么热的天,谁愿意大中午建房子,又不是找死!
如何加班加点,哪儿去找工人?最后肯定是要兵将们一起动手。
疫病发生,累着更加容易得病,这不是要兵将们的命吗?
还有加班加点,不要钱吗?也不说派银子下来。只带了口谕,有什么用?
“将军,皇上的口谕宣完了,杂家这就回宫了。”庞公公说完就急匆匆地走了。
他真的是一刻都不想多呆。
这里的场景让他有些不好的回忆。
让他手脚冰冷,有些想吐。
“庞公公慢走!”元天冷声说道。
庞太德并不在乎,让驾车的快点回宫。
“将军?”董长乐走到了元天旁边。
他刚刚布置好,就过来了,刚好听到庞公公宣口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