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半城-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6、唐宣宗李忱:公元810-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公元846—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李怡,初封光王。唐武宗死后,以皇太叔的身份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十三年,年号“大中”。
  唐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宣宗时期是唐朝继会昌中兴以后又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八月唐宣宗病逝,享年50岁,葬于贞陵(今陕西咸阳泾阳县)。
  唐宣宗为僧之事的来源,主要是韦昭度的《读皇室运寻》和令孤澄的《贞陵遗事》,在这两篇文章中,他们说唐武宗为了争夺皇位,曾想杀死光王(即后来唐宣宗)。于是派中常侍四人将光王抓来,浸在宫内厕所里。有个叫仇公武的宦官有心搭救,便假意借口已杀死光王,而将其送出皇室。三年后,武宗死,宦官头子才将光王请出来当皇帝。
  经过佛教徒的渲染,五代时《中朝故事》、《北梦琐言》及宋陆游《避暑漫钞》中也都有光王潜逃到江南遁入空门的简略记载。五代末,宋初人赞宁《宋高僧传》也说,宣宗为僧,曾游方到杭州,齐安禅师很好地照看了他。宣宗即位时,齐安已死,宣宗为了报恩,便敕赐寺名,谥齐安为悟空大师,还御制哀诗悼念。又,唐宣宗李忱为光王时,为武宗所忌,曾晦迹云游至百丈寺,并留吟《百丈山》诗而去。唐大中元年(847年)宣宗即位后,特敕赐百丈寺“大智寿圣禅寺”的匾额,从此百丈寺闻名全国。
  7、蒋伸:字大直,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今宜兴芳庄镇五牧村人。唐宣宗初进士,曾任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大中十三年,蒋伸任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不久,被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懿宗即位后,蒋伸先后兼刑部尚书、任河中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少保、太子太傅。因年事已高,辞官回乡。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去世,赠太尉。
  8、朔方节度使:又称灵武节度使,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十月六日始置,也称灵盐、灵武、灵州节度使,是唐朝在今西北地区为防御后突厥汗国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驻地在灵州(治回乐县,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以朔方作为朔方节度使方镇名。唐朝朔方节度使约有70位。
  文中涉及朔方节度使如下:
  第16位、李林甫
  天宝十年(751)以宰相兼充朔方节度副大使、安西大都护、单于副大都护
  第19位、郭子仪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乾元二年(759)五月任灵武郡太守(灵州刺史)、灵武郡都督府长史(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节度副大使、单于安北副大都护(其中757年九月—759年三月,兼河西节度副大使)、六城水运使。唐肃宗元年(762)二月—宝应元年(762)八月任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等州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军兵马副元帅、本管观察处置使、关内河东副元帅。广德二年(764)正月—大历十四年(779)闰五月任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大使及关内支度营田盐池押诸蕃部落使及六城水运大使(大历三年公元768,兼充邠宁庆节度使)
  第21位、李光弼
  乾元二年(759)七月—上元二年(761),任太尉兼中书令、朔方节度副大使
  第23位、仆固怀恩
  宝应元年(762)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宝应二年(763)任朔方节度使
  第47位、王宴平
  太和六年(832)—开成元年(836)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灵盐节度使
  第48位、李廓
  开成元年(836)任朔方灵盐节度使
  第49位、魏仲卿
  开成元年(836)任朔方灵盐节度使
  第59位、唐持
  大中十一年(857)—大中十三年(859)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节度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