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斗鸾- 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得章寂面前,明鸾与朱翰之依礼拜见了长辈,各自落座,老张吩咐丫头上茶,便趁着蘀章寂安放引枕之际,悄声把事情告诉了他。章寂蓦地一惊,迅速看向朱翰之,又再看明鸾,见他俩神色并无异状,便又将心绪按捺下来。

但他并没有隐忍多久,朱翰之很快就说出了自己的来意——他是来告别的,或者说,他是来打招呼的,虽然事情决定得很仓促,但他过两日就得走了。

章寂脸色发白,欲言又止,把屋里其他人都打发走了,又让老张到门外守着,不许人靠近,才问朱翰之:“可是……可是出了什么大事?还是……皇上有差事交给你去办?”他虽这么问,但心里却知道后一个可能是没有的,皇帝从来不会把要出远门的重要差事交给兄弟去办,即便真有差事,那也是燕王的差遣。

朱翰之笑了笑,朝明鸾眨了眨眼,明鸾心中有数,便起身笑说:“祖父,我瞧瞧弟弟们去,他们是在厢房里玩耍么?”也不等章寂回答,就走出去了。

章寂见状更加狐疑,朱翰之就把事情原委说了出来——当然,是删减过的,他只是提到皇帝可能得了某种不可告人的隐疾,因此想要差他去跑腿,但他委婉地说出自己的为难处,希望避嫌,不料皇帝更糊涂了,居然直接要求过继他将来的儿子,他又委婉地说出自己要过两三年才能娶妻,因此帮不上皇帝的忙,本以为皇帝就不会再提这件事了。没想到对方居然要求他先纳侧室,生个儿子好过继给皇室做储君,解决对方的大难题。

朱翰之一脸的义愤填膺:“这怎么可以呢?!别说我与三表妹早已有约定,即便没有。我也不能在娶正室前就先纳小!更何况,皇上要过继我这侧室之子为皇储,更是荒唐!若将来三表妹嫁给我以后,生下了嫡子,那叫这孩子如何面对皇储?岂不是要他以嫡子之尊向庶兄三跪九叩,俯首称臣?这嫡庶岂不是乱了?!”

章寂也震惊不已,他从前只觉得皇帝虽不算聪明强干。但好歹性情仁厚,做个守成之君还是没问题的,心地善良一点,耳根子软一点,又偏重母族一些,起码说明他不是个残忍刻薄之人,在这样的君王手下做臣子,章家几个儿子也能多得些保障。反正他又不至于因为心软而祸乱朝纲。

但是,会想出过继兄弟的庶长子为皇储这种馊主意,还打算让兄弟在娶妻前先纳侧室。这已经不是糊涂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了,他其实是傻了吧?章寂深深地愧疚着,认为自己在接了皇帝去德庆之后,只是放纵他主仆二人躲在山上静养,而未能及时对他进行教导,好纠正沈氏教给皇帝的错误观念,实在是大错特错!他是罪人啊!居然眼睁睁看着先帝的好孙子叫沈家姐弟给教废了!而进京后他居然一直在家中躲懒,未能及时有效地制止沈氏对皇帝造成不良影响,真是不忠至极!

朱翰之没想到轻轻几句话就把章寂的眼泪都引出来了,不由得慌了手脚:“姨祖父。您别难过,皇上虽然身上有些不妥,但那只是因为长年受苦,伤了根基,一时未能调养过来罢了。他也是一时心急才会说起糊涂话来,等他想清楚了。就不会再提那等蠢事了。过得几年,他把身体养好了,还怕没有子嗣么?您……您别伤心啊!”

章寂深吸一口气,默默拭去脸上的泪水,哽咽道:“皇上……果真能治好么?”

朱翰之迟疑了一下:“论理应该可以吧?我也是听他说的,并不知道太医是怎么讲的,想来这种病……似乎不难治……就是在子嗣上有些艰难罢了,并不是不能生……”

章寂叹了口气,皱起眉头:“你年轻,不知道这种隐疾的坏处,世家大族里也不是没有子弟得过这种病,若是细心调养着,兴许有希望生出子嗣,但那是绝不能劳心劳力的,还得有医术高明又专精于此的大夫盯着调养。皇上……若是有半点风声传出来,只怕朝上就有动荡了。”他顿了顿,看向朱翰之:“你避一避也好。要是叫人知道了这种事,你是头一个要被人盯上的。”哪怕朱翰之现在的身份只是远支宗室,但上层人家里知道他来历的也不是一个两个。

朱翰之也明白这一点,便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因此才打算到北平住些日子,好避开京里这些风波。”

章寂深深看了他一眼:“只怕你要避的不仅仅是这件事吧?否则何必选择去北平?但你可千万要小心才好,那里……未必就比京城安全。”

朱翰之笑了笑,并不以为意:“您老人家放心,我既然敢去,自然有我的道理。”

说话间,明鸾又回来了,站在门槛外往里张望:“可说完了?我能进来了吗?”

章寂有些莫名其妙,朱翰之笑道:“说完了,剩下的话你都能听,进来吧。”

明鸾一笑,大步走进屋中,埋怨说:“也不知道你要跟祖父说什么,是我不能听的。”

朱翰之说:“也没什么,不过是几句男人的闲话,你不听也罢。我马上就要去北平了,到了地方,大概已经下大雪了吧?这时节北平也没什么好特产,待明年春暖花开时,我让人做几样那里的特色点心,送来给你尝尝,如何?”

明鸾哂道:“只怕东西到我手里时,都已经馊了。”又道:“你现在去北平,还真是大冬天呢,要比京城冷多了,衣服一定要带够。”想了想,“两天功夫虽然有些短,但我赶一赶,应该可以做件小袄出来。一会儿我蘀你量了尺寸,你走的时候可千万要等我一等。”

朱翰之听得心花怒放:“好啊好啊,不过……”又有些迟疑,“不会累着你吧?两天的功夫能做完么?要是不能,还是算了。我以后派人送信送东西回来时,你再给我捎去也不迟,时间多些,你也能做得仔细点。”

明鸾不以为意:“只是做件袄,又不绣花,又不掐牙,两天时间足够了。以后你送东西回来时,我再做好的给你。”

朱翰之脸上掩不住的欢喜,心里暗暗舀定主意,今年冬天就不脱这件小袄了,要一直穿到明年暮春时节为止!

章寂在旁听着不是滋味,忍不住插嘴道:“瞧你们说得这般热闹,北平那是什么地儿?冬天里大雪都能下了三尺厚,一件小袄顶什么?”又劝朱翰之,“即便要避,也不用现在就往北平去,不妨往旁的地方逛一圈,等春暖花开了再北上不迟。我听你四表叔说,当初刚到北平时,你害了冻疮,脚上都快烂了。这病最容易复发,可别叫你再受那罪!”

朱翰之忙道:“不妨事的,我得了个好方子,已是痊愈了。这种时候我不好四处乱跑,外头还有逆党未被清除干净呢。北平还算安全,若是换了别处,皇上也要担心的。”

明鸾便说:“北平是比南京冷多了,但那里不是有温泉吗?在小汤山,不知现在是个什么情形。你干脆派个人过去瞧一瞧,要是荒地的话,干脆趁便宜买一大片下来,修个避寒的温泉庄子,冬天就在那里度假了。有了温泉,种些花草瓜菜什么的,你就一年四季都有蔬菜吃了,多好呀!”

章寂听得惊奇:“三丫头,你怎么知道北平有温泉?”朱翰之笑说:“这事儿倒是真的,我也听人说起过,前头蒙古人还在时,就有达官贵人上那里泡温泉治病,不过如今已经荒废了,也没几个人去。既然三表妹这么说,我就试着买些地回来,横竖便宜得很,若真的修个温泉庄子,那可是难得的享受!”

明鸾听着也觉得高兴。她将来要是嫁给了朱翰之,就算去北平住,也有个泡温泉的地方了,心里不由得有些痒痒的,想到自己要是也能买一小片地,也有泉眼的,给祖父泡一泡也好。这念头一起,她就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她看了看章寂,再看看朱翰之,踌躇了下,心一横,道:“我觉得……现在北平住的人还不是很多,地价也便宜,要不要趁现在多买些房屋田地下来?等以后迁都时,咱们就占大便宜了。”

“迁都?!”章寂大惊失色,“三丫头,你在胡说些什么?!”

朱翰之却又是另一种表情:“这事儿是机密,我从未对人提起,你怎么知道的?”

第六十四章迁都

见到章寂与朱翰之的反应这么大,明鸾迟疑了一下:“这个……我也是猜的……”

章寂沉了脸,低声斥道:“这种事也是能瞎猜的?!若你说不出个道理来,我就要罚你了!别以为素日祖父总是宠着你,你就能无法无天地胡说八道!”

明鸾缩了缩脖子,觉得有些委屈。她都有好几年没受过章寂如此严厉的斥责了,可她又不是随口乱说的,历史上的燕王朱棣做了皇帝后,不就迁过都吗?虽然现在的燕王是他儿子,但处境、做法都挺象的,未必就没这种念头。她是为了章家日后的利益着想,才大着胆子说出这件事来,想着无论如何,章寂与朱翰之都是她最信任的人,不会有什么危险,没想到她还没把话说清楚,就先挨了骂,祖父也不听听她这么说的用意就骂人了……

朱翰之见明鸾挨了骂,也顾不得保密,连忙插嘴道:“姨祖父别生气,这事儿……三表妹也不是胡说的,从前在北平时,燕王府里的幕僚就提过,燕王叔也颇有几分意动,只是迁都事关重大,因此就没在外头提起。”

章寂脸色发白地瞪着朱翰之,什么话也没说。虽然朱翰之的语气轻描淡写,但他心里却清楚。如果燕王对皇位果真有图谋,那皇帝是绝对抵挡不住的,皇位迟早要换人做。既然燕王早有心迁都,他对这件事儿就绝不会只是几分意动而已,不定什么时候就成了现实。

章寂抿了抿嘴,没去看朱翰之,只盯着孙女的双眼:“你说,若不是有人告诉你迁都的事,你又是如何猜出来的?!你有什么依据?!”

明鸾不服气地道:“依据自然是有的。首先,燕王大军奉了皇上的命令打入京城时,皇宫起火,虽然不知道是谁放的,但大军入宫后可没怎么热心救火。以至于皇宫损毁严重。皇帝登基前,都只能住在小偏殿里。现在他都登基几个月了。又立了皇后,封了妃子,还只修缮了几个宫殿。那么多人挤在一处。如果是要继续以南京为都城。为什么连皇宫也不修呢?想必是觉得迟早要迁都的,没必要费那冤枉钱了吧?”

章寂板着脸道:“你知道什么?皇上说了,他初登基,朝中百废待兴。有银子也该用在更要紧的地方,他在宫中并不是没有地方住。住得也还算舒适,也就不必大兴土木了。这是皇上仁德爱民之处,怎能说他是想着要迁都呢?”

“好吧,那咱们就说别的。”明鸾道,“这皇宫当年建的时候,花了多少时间?现在烧了大半,要原址重建,就得先把废墟清理了,再盖新的,又要花多少时间?多少银钱?若是……”她颇有深意地看了祖父一眼,“若是皇上在位期间,风平浪静,国库也渐渐富裕起来,让人慢慢修宫殿,确实迟早有修完的一天,可是……如果中途发生什么意外呢?跟原址重建皇宫相比,另找地方修一座全新的,要省事得多,当然如果原本就有大片建筑群做底子的话,修起来就更轻松了。”

章寂脸色一变,他明白孙女的意思了。如果在未来几年内,燕王取皇帝而代之,坐上了皇位,与其劳民伤财地重修南京皇宫,倒不如在北平燕王府那一大片地的基础上修建新宫殿,更别说燕王府本身就是元代时的皇宫所在,位置、风水,都是正合适的。而且北平正是燕王的地盘,他定都在那里,做事远比在南京时更得心应手。

明鸾瞧着祖父的神色,知道他已有几分信了,忙又问朱翰之:“我听说燕王、舅公和大伯父他们带兵把蒙古人打回去了,那蒙古人还会再打回来吗?”

朱翰之马上就理解了她的用意,笑道:“十年之内,他们是休想恢复元气了,但十年后却难说。虽然大军进袭是不可能的,但小打小闹却保不齐。北方边境大城不多,有些小城小镇或是小村子遇上蒙古人,半点抵抗之力都没有,每年总要叫蒙古人抢走不少粮食财物,也要死上许多人。我在燕王府时就听人提过,因为燕王镇藩在外,离京城远,朝中又时常有人猜忌于他,让他行事多有不便,即使有意铲除这些害民之匪,也是有心无力,生怕朝中大臣会参他妄动兵事,因此多年来都苦恼不已。”

明鸾忙道:“就算朝中无人猜忌他,他要出兵打蒙古人,也要先问过皇上的意思吧?记得从前在德庆时,你就跟我提过,他要趁着发兵南下之前先赶紧把蒙古人收拾了,断了后顾之忧,但担心建文帝和冯家一伙人会用这个理由发难,所以就耍了点花招,让奏折多耽搁些日子才到建文帝手里。虽然建文帝一向看他不顺眼,但这想必也是规矩了,藩王在外要动刀兵,肯定要先得到皇命允许才行。万一蒙古人发兵南下,从北平到南京,两千多里地,起码要隔几天朝廷才能收到消息,哪里还来得及?若是定都在北平,别的不说,消息也能灵通些,蒙古人想要搞事,就没那么容易了,朝廷随时都能发兵灭了他丫的!”

朱翰之抿嘴掩住笑意,点头道:“确实是这个道理。不过南京是祖宗定下来的都城,也有它的好处,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迁走的。”

“这个我知道。”明鸾道,“就算要迁都,也不是一年半载能解决的,大不了两边都是都城,皇帝视具体情况而决定在哪边住好了。这边离凤阳近,要祭祖什么的,自然还是回来南京方便,夏天热的时候就去北平避暑,冬天北平冷了,就回南京避寒,衙门也可以两边都设,公文档案什么的统统一式两份。我记得不是有个京杭大运河吗?重新修一下,两边来往就更方便了。”

“胡说八道!”章寂再斥孙女,“事情哪有这么容易?无论是修建新皇宫、迁都还是修运河,都是劳师动众的大事,你以为象你两片嘴皮子一碰说句话这么简单么?!”斥完了,他心下细细一想。心情更失落了。不提孙女说的理由,样样都有道理,只看朱翰之的态度,就知道燕王一但登基,迁都之事至少有六成的可能会发生。既如此。他又何必再自欺欺人?

明鸾见他的脸色不好。不由得生出些不安:“祖父,您别生气。我……我并不是有意说这些让您难过的,只是想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