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豹出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飞豹出击- 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赫鲁晓夫带领的苏联政府代表团参加完中国建国10庆典活动后,并没有急于回国,而是在中国国家主席**的陪同下,参观了北京,天津、上海和南京等地的一些工厂,人民公社,部队,学校和普通劳动者的家庭。他们亲身感受到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过程,感受到了中国在突飞猛进地前进步伐。

赫鲁晓夫表情专注的对陪同他参观访问的**说:“刘同志,我们这次来到你们伟大的中国,就是要向中国党和中国政府来请教,来学习来了。请您告诉我,中国党和政府是如何使中国人民这样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一心一意的参加国家的建设,并以中国速度不断的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的吗?

**略作思忖的说道,毛ZD同志说过,穷则思变,要干,要**。中国人民在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过,饱受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穷怕了,被欺辱怕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不想再受穷了,不想再受欺辱了。这就是他们最原始的动力。中国人民充分的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就要被别人欺辱这个道理。我在这里的所指的落后,绝不是仅仅指物质基础上的落后,更多的是指制度上的落后、思想和意识上的落后。中国人民经过几百年血的教训得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个道理。中国必须在中国**的领导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最更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达到富国强民不再被别人欺辱的目的。这就是他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一心一意的参加国家的建设,并不断的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的真正动力。

中苏战争的失败和这次看到中国10年大庆在**广场上的大阅兵的场面已经在中国的一系列的参观访问,使赫鲁晓夫受了刺激,开了眼界,他若有所思的继续问道:“除此之外还有呢?我是指中国党和政府在这其中的作用。”

“当然,政策和策略是我们党的生命,”**神情凝重说:“中国党和政府的制定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方针加以引导这一点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文化水平不高的赫鲁晓夫是一个精力极其充沛、能耐很大却未能充分施展的人。他毫无做作好像自言自语的说:要有正确的政策,要善于学习和总结,学习中国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作为我们苏联加速发展的出发点。

在对中国10天的访问中,赫鲁晓夫及苏联代表团,怀着浓厚的兴趣先后参观了首都钢铁公司、天津电冰箱厂,上海蓝天汽车制造厂和南京腾胜电器厂等企业。

他在参观首都钢铁公司时仔细询问了工厂的设备、技术,并希望中国能把这里的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介绍给在苏联。使人感到了赫鲁晓夫急于赶上中国急迫的心情。赫鲁晓夫在访问中总是一边参观,一边比较着中苏两国的现状与差距。

访问南京腾胜电器厂时,赫鲁晓夫应邀来参观工厂的产品展厅,他看到全自动洗衣机连声赞叹道:“这个洗衣机很好,用起来很方便,可以把人们从琐碎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在微波炉的展台上,工作人员把一条新鲜的鲈鱼放在微波炉里面,加热5分钟后,请赫鲁晓夫品尝,赫鲁晓夫认真的看了看,然后拿刀叉吃了一口后,连声说:“好,好,味道不错。”

当随行的人民日报记者问赫鲁晓夫对这次访华有何感想时。他说:“这次访华,使我看到了中国在社会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伟大进步,真正的看到了什么叫现代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中国取得的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绩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在激励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的老大哥加快我们的建设速度。我们现在很需要快跑。以中国速度快跑。”

在赫鲁晓夫的心中中国是靠抗美援朝的胜利之威,要求日本进行战争赔款,强行拆出了日本的工业设备,强征日本第二产业的劳务人员进行工业化建设。然后靠拉动国内战后建设的内需和以轻工,电子产品的出口以及出卖专利技术迅速的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走上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模式虽然苏联不能完全的照搬,但很多方式方法苏联是可以接受和借鉴的,尤其是农业的联产承包制度,工厂化养殖的经验。

赫鲁晓夫带领苏联政府代表团十分罕见的在中国逗留了10天,亲眼看到了中国建国10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而且他的这次访问也是满载而归,光送给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团成员个人的彩、电冰箱、微波炉、空调这些家用电器就拉了两个专机。这些还都是撒撒水的小case。

重要的是中国的最高首长明确的表示,中国绝不当国际**运动的领袖,而且支持苏联继续充当国际**运动的头。这一点对苏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保证苏联的核心区域欧洲部分的战略地缘安全,苏联不能失去了社会主义阵营这个老大的领导地位,得到了中国的认可这个老大的位置就坐稳了。

另一项重大成果就是,中苏友好条约是1949年签订的,通过这次中苏战争是不是还有效?

中国方面表示,这次边界冲突,并不影响中苏友好条约的有效性。中国党和政府庄严的承诺,如果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欧洲地区对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内的国家动手,中国将全力支持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反击帝国主义集团的侵略,中国保证中国的领土就是苏联可靠的战略后方。中国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在苏联代表团临走时,还送给了苏联代表团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欧洲地区所部署的全部中、远程导弹基地的卫星照片和坐标方位。并承诺尽快的将派出中国专家,帮助苏联进行的武器装备的开发和研究。当然前提条件是这些武器装备不能部署在亚洲地区。对于这一点苏联是能够理解的,谁能用自己帮助开发研究的武器用来打自己呢。

赫鲁晓夫代理苏联党和政府表示苏联愿意和中国在更广泛的领域内进行着全面沟通,增进友谊、化解矛盾,加强合作,共谋发展。把两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搞的更好。把整个国际**运动经营的更好,在制度上证明社会主义对比资本主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更强大的优越性。

中国表示,中国真诚的希望,苏中之间的全面合作关系能得到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加强,全面的提升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中国坚决支持赫鲁晓夫的改革,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稳定。

赫鲁晓夫这次访华之后,苏联出现了一股“中国热”,大批苏联政府的党政军考察团涌入中国,一些中国专家、学者被请到苏联讲课,中苏政府成员会议相继举行,官方之间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日趋活跃,两国间的政治、经济、军事、贸易、技术合作迅速发展。

随着中苏两国实现了在双方接触地区的大规模撤军,应苏联国防委员会的邀请,中国方面的一些武器专家进入了苏联的各个武器研究所和武器生产厂。

中国的坦克设计制造专家,带着T62坦克的资料对苏联现在正在进行研制的T62坦克进行技术指导,在中国专家的指导下,T62坦克在1961年提前一年定型,在1962年提前两年实现了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1963年10月首次出现在红场阅兵行列中。这为苏联节省了大量的研制经费。在以后的10年时间里,苏联哈尔科夫坦克厂、苏联第75坦克厂,163坦克厂等共计生产约20000余辆T62坦克。并装备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

中国3机部各6字头的研究所也紧随其后与带着对苏联现有飞机的改造方案,与苏联的苏霍伊,米高扬和雅可夫列夫等著名的飞机设计局展开了密切的合作。对苏联的各种飞机进行“设计指导”和改造。当然更多的是在悄然向苏联学习

继1960年12月11日,中苏双方政府正式签署了苏中两国在乌拉尔山脉以东,贝加尔湖以西,北纬53度以南地区,建立中苏两国共管的西西伯利亚特别行政区,进行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经济技术合作的联合声明。同时中苏两国政府批准了《西西伯利亚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之后。1962年5月中苏两国政府按照实际停火线签署两国边界东段协定。1962年11月中苏双方按停火线又签署了两国边界中段协定。1963年12月中苏双方按停火线最后签署了中苏两国边界西段协定。

至此,中苏之间解决了两国最根本的矛盾。中苏两国又重新的走到了一起,进入蜜月期。随着中苏两国不断的了解和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相互信任程度的提高。中苏这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之间的边界成了世界上最为漫长双方军队均不设防的和平边界。这样就使双方都节省了大量军事人员和军费的开支,把有限的战争资源全部用于反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上。

【第三百二十二章中国速度】

在苏联和东欧国家不但出现了持续的“中国热”还流行着一个政治名词“中国速度”。这是所有的国家都希望学习和效仿的。

“中国速度”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奇特现象,这可不是别的国家可以学习和仿效的。中国很多项目是不经论证,不经勘探直接就上,而且似乎一切都事先计划好了一样,手到擒来,马到成功。

在帮助苏联设计制造T62坦克和改造米格21时,很多苏联专家苦思冥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中国专家的眼里小菜一碟,问题一经提出马上迎刃而解,把苏联那些顶级专家们惊得目瞪口呆,对中国派来的专家佩服的五体投地。他们无不佩服的说:“中国的专家就是厉害中国速度就是快”

当然中国专家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你要把T62坦克建造成象中国的“摧毁者”坦克那样,回答你的肯定是,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现在苏联的条件还不具备。你要把米格21歼击机建成象中国歼10战斗机那样,对于这类问题中国专家会十分肯定是告诉你,不行,这个技术问题解决不了。这些中国专家非常谦虚,他们十分注意苏联同行们的意见和一些奇思妙想,有时还会出一些难题和大家一起讨论。

“中国速度”在西西伯利亚特别行政区的建设中也一一次的得以体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秋明油田的开发。象开发秋明油田群这么大的项目,通常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历时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前期的勘探,确定石油的储量,然后论证是否具有开采价值,怎么进行开采等等,这样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而中国就不是这样,他们完全的打破常规。首先悄无声息的完成了萨莫特洛尔、普拉夫丁斯克、马蒙托夫、乌斯季巴雷克、西苏尔古特、费多罗夫、萨雷姆、梅吉翁等这些可采储量超过1亿吨以上的大油田的征地。

之后,中国远东石油公司的先头部队率先开进了荒无人烟的可采储量为28。5亿吨的萨莫特洛尔这个世界上少有的超级油田地区,他们不是带着石油勘探设备,而是带着星位定位仪等各种定位仪器,按照测绘图上标注的坐标点进行精准的多点定位,然后用木桩标定每一个坐标点的准确位置。

当然,参加定位的这些工作人员绝大多数并不知道这些坐标点,是根据基地空警2000预警机和轰八战略轰炸机中大型计算机存储的后世卫星地图中这里的每口油井的位置。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质量。当他们完成这些标点的测定后。紧随其后的是一支支石油钻井队开到标定一个个坐标点,在其周边安营扎寨,搭好钻井平台,直接进行石油开采。

中国远东石油公司东风钻探钻井一队的3856钻井队,这支在中国东风油田会战中,就打出了第一口高产油井的英雄队伍,在西西伯利亚特区的秋明油田再一次的创造了辉煌,仅用90天零5个小时,顺利钻完井深为第一口超高产油井,这口编号为QM1268号油井,经过二十四小时正式投产试喷,共喷原油1798吨;天然气108028立方米。

“出油啦?”中国速度让苏联人的脸上露出了惊疑的表情,太难以想象了,从征地到打出第一口油井。连一年时间都不到,仅仅用了11个月零10天。中国人也太神了真是太了不起了

中国远东建筑总公司第10分公司和中国远东石油公司的先头部队同时开进秋明油田区。他们不顾长途跋涉的辛苦,马上投入了秋明油田的基础建设。一条条公路连接着个个油区,一条条石油管道东方伸延,一座座配套完备的住宅小区纷纷落成。在西西伯利亚中心城市之一的秋明市一座38层综合写字楼——中国远东石油大厦,以三天一层的速度拔地而起。成为了秋明市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成了秋明人的骄傲。

苏联人也不示弱,油气开采叫你中国占了先机,我炼油也马上跟进、全面铺开,在与中国远东石油公司签订了原油供应合同后,苏联投资的一座大型现代化炼油厂也随之在秋明建成。

秋明市虽然始建于1586年,但规模一直也不大,只是一些本地乌拉尔土著人和少数的斯拉夫以及车臣人,总共也就是几万人。中国远东石油公司的到来很快把秋明变成以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为中心的“石油之都”形成了以原油和天然气生产为基础;以石油化工为龙头;同时带动了化肥工业,化纤工业以及塑料工业迅速发展;使之成为一座新兴的石油工业城。随后一些为石油行业服务的石油机械制造、金属加工、木材加工、化工、轻工和食品行业也都向秋明集中。这又进一步的促进了秋明市的城市发展。

这可乐坏了秋明市市政府,秋明市政府利用特区土地使用、开发、出租所得收入,在秋明市修建立了许多小区,拓宽了街道,修建了公路,建造了很多桥梁,仅用了3年的时间秋明就发展成了具有第一大城市。

随着秋明油田的开发,这一地区的交通运输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秋明市已成了西西伯利亚特区的铁路枢纽和河运与铁路运输转运的重要基地。随着秋明市的国际机场的落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和苏联航空公司每天都有可直飞中国各主要城市和莫斯科的班机。

前来参加西西伯利亚特区开发的除了中国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