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钢铁时代- 第3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他们全部都拒绝了。除了在西北军校之中的,教授学生之外,就在蒋百里制动下,进行一些新型战术的研究。这一次正好更过来,顺着这个研究下去。

    对于登陆作战和陆军的海上作战,杨元钊也相当的重视,因为马上就有可能使用上了,对日宣战,如果在青岛这边。拖住日本的大部分力量,西北可以就两个方面着手,扩大影响力,一方面在东北,南满区域和俄罗斯控制区域,是首当其冲的,收回国土,扩大西北的影响力。另外一方面,台湾这个离开了大陆怀抱20年,受尽了日本人欺压的地方,也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西北早在几年前,就在做计划,当时非常的乐观,搜集到足够的船只,就可以越过台湾海峡,进行攻击,这样的作战计划,在杨元钊看来,简直是笑话,渡海作战那么的轻易,万一有海军攻击呢,这个提出的问题,却被蒋百里等人用合理的损耗给解释过去,只要有足够多的登陆舰,登陆海量的步兵上去的,一些必要的损失是可以接受的。

    当时杨元钊觉得这个有问题,却没办法说清楚,现在,事实证明了,在没有足够的海上力量的情况之,强行度过海峡,是一种赌博和送死的行为,如果不认真考虑,在解放台湾的时候,台湾海峡几十海里的宽度,对于任何的陆军而言,都是噩梦,这个损失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大。

    30个参谋还在做未来的作战计划,而蔡锷等人,不得不把眼光放在了青岛本身,这一战才是关乎这西北未来命运的一战,跟几年前的对俄一战相比,他们手中的牌更多了,对俄一战,是突然的遭遇战,从西北的神兵天降,解决了蒙古独立,到俄罗斯干涉,其中只有几天的时间,而西北当时,只有几个师的兵力,跟俄罗斯相比太少了。

    而现在,不但西北拥有193万,7个集团军的正规军,还有接近百万的预备役,生产建设兵团,铁路建设兵团,甚至是农垦兵团,都是依靠着军队的体系,甚至他们之中最忙的,平均每一个成员,每年都有14天的正规军事化训练,只要游戏需要,他们可以在短时间会中,改编为二线,或者是准一线的部队,相对于其他国家,直接招募普通人要好的多,这三个部队加起来,可是千万级别的,几乎占据了整个西北人口的半成以上。

    除了人手和军队,还有如无必要,暂时不会调动的飞机,这些杀手锏的底牌之外,还有就是飞艇,西北的飞艇基本上已经淘汰了,可是为了这一站,又连紧急调集过来,这部分是动用了为德国生产的飞艇部队,这部分临时组建,只有24艘巨无霸级飞艇的部队,将成为这一战之中,对日本海军打击的重要力量,都是30吨载重量,使用的也都是500磅以上的大型航空炸弹。

    不过,对于陆地固定目标的,飞艇加上瞄准装置的,可以做到命中率极高,可是战舰是会动,可以移动的目标,特别不规则的规避移动,命中率就会大大的降低了,本身,西北的计划之中,准备等待日本海军护送着登陆部队登岸的时候,进行袭击,那个时候战舰为了保证安全,会相对比较集中,速度也不会开到最快,当飞艇突如其来的袭击的时候,才会有 效果。

    可惜这样的机会跟炮台一样,只有一次,当这一次过后,接下来,对方不会轻易的接近,要对付起来就不容易了。

    如果没有台湾攻略,西北或许就会选择攻击,毕竟这一半战舰之中,拥有者日本最后的战力,两艘装廵,这可是最新的战舰,对于未来解放台湾之战,威胁太大了,真的按照蒋百里之前准备的方法渡海作战的话,只是这两艘装廵,就可以干掉大量的登陆舰队,西北暂时承受不了这样无谓的血战的损失,如果无法解决掉他们的话,恐怕在某种情况之下,杨元钊宁愿选择当青岛造船厂的战舰彻底服役之后,拥有足够的制海权之后,再进行攻击。这样对台湾的攻击,可能要拖延到一年,甚至是一年半之后。

    放过了一半的日本海军,等待更好的机会,反正这些海军绝对不敢靠近岸边,到把日本的师团送上来,就会远远呆着,没有多少的危险,因为之前岸防大炮的出现,他们不敢冒险进入到近海。

    指挥室里面,蔡锷和蒋百里还在紧张的商议着,如何确定接下来的防御计划,因为手里面牌多,选择也多,很大程度上,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增加战果,才是蔡锷等人考虑的。

    三个军团一起抵达山东,是已经确立的,早在得知日本进行了总动员的时候,就已经把调兵命令发往了西北,他们会用最快的速度过来,这点不担心。对于两位指挥官和众多的参谋人员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合理的把他们的位置分配好,减少相互之间的内耗,增加战斗力。

    西北不但很早就调查了山东这边的情况,遍布到山东各地,在做最后的宣传和努力的队伍,也成为了他们新的数据的采集者。完善的情报成为了他们判断的依据,首先是战区,在经过了慎重的考虑,分成了两个,一个是距离天津最近的新城,这里必须要是重点的派兵把守。

    日本要想快速的移动,铁路是必然会考虑的,因为是国境线之内,西北花费了大力气建设的铁路,轻易并不想要破坏,破坏容易,要重新建设那就难了,这些铁路节点是关键,因为主权的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城市,西北是有驻兵权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面,增加这个驻兵权,借助着城市的防御,对日本进行打击。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到日本,直接在渤海湾靠近山东这边登陆,这恐怕是日本在没有获得铁路运输的情况下,几乎必然的选择,英法对于日本的支持程度,也可以从这里看出来,他们会不会继续派遣商船甚至是护卫舰船,支持日本越过渤海湾,向山东半岛这边登陆,这是个疑问,可是当日本前线情况不好的情况之下,这是英法必然的选择。

    两个方案基本确立了,算是一个大方向,而接下来,需要做的工作更多,参谋们开始紧张工作,会确定到每一个的时间段,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区域,需要有多少军人在哪里,不但准备第一手计划,还有第二第三第四,完善战前准备,是西北战无不胜的基础,而这些,就在参谋们的努力之下,缓缓的在成型。未完待续。211

    。。。

第八百三十一章 分开布防() 
两个战区都相当的重要,加上的第一军目前主要防守在青岛,可以作为青岛战役这边的总预备队,第二军和第三军,也会在最短的时间达了,整个山东的境内,云集了西北军60万人,甚至比目前日本动员起来的不对都多。

    从西北到山东,特别是第二军和第三军,这两个军,没有驻扎在西北包头的,从西北的下去范围开始增大起,很多部队就向外驻防了,目前的包头新区,暂时只驻扎着直属于军部2个师的快反部队,这两个师,跟第一师的侦查团一样,都是全机械化部队,但是在训练上和要求上,基本上已经追上了特种部队的标准,可以说是整个西北最强大的部队。

    第一军目前已经在山东,而按照目前所在的防地来说,第二军在西安,负责陕西全境的警备,第三军则远在宁夏,需要震慑边疆的几个省,西安也倒罢了,伴随着陇海铁路的通车,从西安到安徽,然后转京沪铁路,顺着的一条连接山东的支线,前往青岛,距离不算近,却很顺畅,可是宁夏,在过去晚清,可以说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疆,也就是西北的开始修建前往新疆的大动脉开始,真正的跟西北的铁路核心结合到了一起,从西宁到包头的铁路,贯通整个大西北,一直到乌鲁木齐。

    正因为铁路的出现,改变了地域和空间,接近2000公里的路程。对于以往的战争来说,那简直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两三个月的行军。再强的战士,也会被拖垮,清朝曾经远征过大小金川,不过是在四川北部,而宁夏则更远,远离中原之地。现在西北铺设的铁路线,主干线路火车的速度达到120公里的情况之下。从集结到进入驻地,总用时不会超过72小时。其中的大半时间,还是集结和进入驻地浪费的,真正的路上时间,不超过1天的时间。铁路带来的强大的方便性,尽显无疑的。

    从地域上面,比日本距离青岛还要遥远,西宁到青岛,差不多是2000公里,如果加上中间绕道和进入阵地,这个距离会更远,而青岛到长崎距离不过是970公里左右,只有西宁到青岛的一半左右。依托着西北花费了数年时间,兴建的的,从内地调兵到沿海地区。只花费了几天的时间,甚至到第二军第三军进入到阵地之后,日本的军队还没有完成集结,就算是最早出发的第六师团,也还在海上飘着,距离青岛的距离还远着呢。

    快速化反应部队。一直以来,都是杨元钊所要求和倡导的。这个时代的软硬件条件不足,快反部队没有足够的软硬件支撑,无法做到全范围打击和快速布防的实力,可是一定程度上面,增加他的集结速度,加上,却可以在中国之内的,快速的机动,发挥出一个师等于1。5个,甚至2个,3个效果。

    这一点,是杨元钊唯一从54混编协时期就强调的,一直贯穿到了西北军成立的全过程之中,士兵们从进入到军营的第一天,除了训练纪律性和服从性,还有基本的军事训练,就是训练这个了,如何更快的完成集结,如何更加完美进入到作战状态,这一点不但参谋们注重,设立的计划都是一步步严格的科学推理的,士兵们也是严格训练的。

    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增加了西北军的凝聚力,也增加了西北军的反映速度,很多的步骤已经精确到分钟和秒,在这些关键的环节之中,每一次减少的时间很少,可是整合到一起,就成为奇迹一般快速反映,按照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的数据显示,只要不是在彻底的休假状态,哪怕是在普通戒备状态之下,一个集团军也可以做到从分散的状态,进入到了铁路运输状态的,其中最多花费36个小时,这在这个时代的军人而言,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至于一级战备准备那就更快了,几乎是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最多3小时,就可以整装出发了。

    出色的反应能力,强悍的运输能力,让西北军几乎从作战计划设定之后,就开始了准备,第一军固守青岛,负责处理青岛附近的侵略者,而第二军负责山东附近12个城市的驻防,他们距离比第三军近的多,也最少提前了12个小时抵达的,然后按照顺序,依次的布防到那些城市之中,第三军,则顶在胶州湾的外部,在烟台威海一线布防,准备随时应对日军的重点进攻,在陆上进攻没有起到效果的情况之下,日军恐怕不会选择在陆上接连突破,而是选择走捷径用海运前往到胶州湾的附近,这个情况下,第三军,就派上用场了,他们会沿着胶州半岛靠近渤海湾的一线,陆续布防。

    60万大军,齐聚山东,这一切,没有人知道,所有的专列,都是在晚上时间快速的通过西北之外的地区的,呼啸而过的专列,大部分的武器装备都是打包的,就连士兵们都是乘坐着专门的闷罐车,在外面,根本就看不到,里面到底有什么动静或者是情况,就这么样,悄无声息之中,西北已经做好了全部的准备,虎视眈眈的等待着日本的抵达。

    此时此刻的,日本的大本营之中,还沉浸在兴奋之中,英法的支持的资金已经到位了,1200万英镑的低息贷款,直接汇入到了日本政府的户头,给了他们极大的帮助,军工企业得以全力以赴的开工,日本花费了几十年时间中,建起来军事工业,生产处了大量的装备,新军招募和预备役招募工作,都在顺利的进行,依托着种子,可以兴建25个新的师团,日本人也很清楚,仅仅靠17个常备师团,未必能够一举拿下青岛,但是青岛却是日本大陆计划的重要一步的,只要拿下了青岛,把山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的情况之下的,整个山东的资源加上日本国内兵力,就可以逐步的攻略了,山东距离西北的核心地带,已经相当的近了,再加上跟革命党和北洋的关系,之前的协议,现在可以一起进行,三家共同出兵,瓜分西北。

    日本在情报上面不行,可是近在咫尺之下,却知道西北拥有何等的财富,行销在全世界的西北制造,救命神药磺胺和丝袜,兼职是日进斗金的,抢到了这些,日本的生产力,会得到一个巨大的提升,使用到西北的工业基础,依托着中国的庞大国土和人力,日本必然会迎来明治维新之后,更大的成功。

    一笔笔资金拨付下去,不但有英法的1200万英镑的低息贷款,还有日本这段时间累积的起来的财富,这一笔钱本身是应该投入到产业升级之中的,现在全部都投入到了军事领域,不但海军开始拿钱购买各种的战舰,陆军也开始扩张军备了,他们直接联系了美国,从美国最少的进口超过120门100毫米的重炮,预计在三个月之内,运抵日本。

    河北沧州和滨州的之间,其实靠近滨州的地方,是12个铁路枢纽城市最靠北边的一个,当夜晚的时候,一节军列进入到滨州城内,整整一个师,西北军第23师,乘坐着15辆,先后的抵达了滨州,这个城市顶在天津和山东之间,加上3条铁路从这里通过,算的上是区域的铁路枢纽城市,所以这个小城也相当的大,23师接近2。7万的人,基本上可以全部驻扎到城内,但是这样容易被密集火力所攻击,考虑再三的情况之下,最终还是决定,指挥部和一部分炮兵和陆军驻扎在城内,大概有5000人左右,剩下的,依次在滨州新城的城外20公里的方圆面积之中逐步的布防,扼守住一些交通要道,即便日本人抵达这个附近,也不容易越过这个,攻击到胶州湾。

    滨州新城,算的上是最后一个布防城市,这已经在山东的北部了,即将进入到河北的境内了,不过按照约定,新城本身就是在西北的管理之下的,只用每月给管辖区政府交纳一些税费而已,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