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4个新编镇,在山东驻守。
参谋们也想了不少的可能性,不过却被一一否决了,最釜底抽薪的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干掉日本的登陆部队,这一点,西北有这个实力,超过3000架远程轰炸机,可以笼罩整个渤海和黄海,真的轻载一些的话,甚至可以直接威胁到的日本,真的破釜沉舟的话,以集群的飞机部队,在演习之中表现的实力,在防空还没有出现的这个时代,对于海上运输的船队而言,简直是噩梦,别说是40万大军,400万大军,也足以把他们炸回去。
炸沉,是一劳永逸的方法,却不现实,因为不但所有船都是英法美的,甚至他们还进行了护航,这种情况之下,一旦出现问题,宣战是必然的,来到西北的时间太短,借助着一体机的神奇和他的眼光,他创造了世界级的奇迹,却还没有跟英法美这些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且占据了整个世界几百年的列强们正面对抗的实力。
必须要再耐心的等待一下,还有几年,只要把几年的根基扎下,科技和武器的实力再推高一点,当船坞里面,那更大规模的船队服役,并且形成了战斗力会后,他们会把所有的损失都收回来的。
参谋们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最终形成的方案,就是加大宣传攻势,杨元钊很清楚红党当年的宣传攻势起到了何等的效果,可以说红党能够拿下政权,宣传占据了绝对重要的一个领域的。
日本人的残暴,那不是西北编的,那是事实,到处都是屎的情况之下,也不用西北来泼了,在西北情报局内,有一些现成的,日本在东北的屠杀的事情,这些不单单是有文字信息,还有一些受害者控诉,最关键的是,从德国的渠道之中,得到了一些曾经德国记者拍摄相片,当时甚至在德国报刊出版过,很是引起了一番德国人的反响。
宣传攻势是一方面的,另外一方面,就是招工吸引,青岛大规模的建设,虽然只是靠近青岛城区范围之内,炮台最密集的区域的,也足以容纳300万以上的劳动力,以西北的工资水平,一家人前来也没问题,这样的话,说不定能够引来几百万人,这样双管齐下的情况之下,有可能把这一次危害降低到最低。
不管日本人如何的残暴,当人口密度降低,特别是他们行军的方向上面,人口密度显著降低的话,造成的伤亡和杀害,就会降低到一个比较可以接受的程度了。未完待续。211
。。。
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海而来()
在山东,对日本的宣传,正在如火如荼,众多山东父老,在实际例子和宣传的带动之下,进入到了青岛,发达的铁路,让他们可以迅速的抵达,工资上面的承诺,还有居住条件,西北为了安置这些人,紧急从包头调集了大量的钢构材料和板房材料,这些可以在起重机的帮助下,迅速构建的房屋,在相当长时间之中,会成为青岛主要的民居。
眼见为实,一些抱着试一试态度山东人,安定下来,而便利的交通,也把他们的见闻,传播到了他们的家乡,实打实的兑现和更加优越的环境,让这些民众相信,并且加大的移民的速度。
宣传队在发现了这一切之后,主动的调整宣传方向,把侧重点放在这个上面,并且聘请了一些前往青岛的新老移民,现身说法,效果不错,到日本人抵达的时刻,日本前进区域之中,民众移走了9成以上,而青岛区域之中,最终集中了210万左右移民,庞大山东,足足有3100万人口的山东,除了西北绝对控制区域之外,只剩下了不到70万人,可以说降低到了极点。
在山东这边,尽量的减少人口,防止被凶残的日本军人屠杀的时候,在日本,一个100艘左右的船队,正在准备起航,日本派出了大量的护航舰队,几乎占现在的剩余舰队的一半,甚至还没有进行训练,就匆匆的上船了。开动着时间跨度高达25年战舰,才能够东京进入到了日本海。这个部队是日本海军拼凑出来的舰队,还有陆军的先头部队第六师团(上一章笔误为第四师团。已经更改!),他们的任务是赶往青岛,救援神尾光臣部,并且尽可能的打听清楚,在青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明治维新之后,从原来各地驻军改变过来的师团的,在日俄战争之后。变成了常设师团,这是日本陆军力量全部。第六师团。是日本战斗力较强的师团,有熊本武士的称号,战斗力非凡,是常设师团之中。战斗力最强大的师团之一。
这个第六师团,之所以强大,还真的就是因为熊本这个主要招募地,日本的常设师团,募集的人员还是沿用了之前的方法,从驻扎的地方招募过来,所以战斗力上面,有着相当的大的区别。比如熊本,比如仙台。这些比较落后的地方,战斗力强一点,相应的。一些经济发达的地方,比如第四师团来自于大阪,京都,和和歌山,这些地方都经济发达的地方的,战斗力可想而知。第四师团还有个称号是商人师团。日俄战争时间屡败屡战,还有就是没有什么不能卖的。有钱的话,手中的武器都可以卖掉的,这样的师团,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
第六师团就不一样了,这个来自熊本的武士,是整个日本最强大的师团之一,在很多战争之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正因为这样,才选择他们的,大本营相信,强悍的熊本武士,即便在最恶劣的环境之下,也会保持住的稳定的态势,为日本剩余军队的攻击,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争取能够打败西北,占据山东,为日本的接下来行动奠定基础。
第六师团,由于位置的原因,是在长崎登船,差不多是目前募集的战舰的一半,大概30多艘船,2艘装甲巡洋舰和3艘老式战列舰,速度不一,战斗力不弱,这些船再怎么说,在建设的时候是一等舰,哪怕舰龄较老,可是等级上面的差别,不是建设时间能够弥补。
就目前来说三海不是这些船的对手,三海拥有足够的装甲防护,在一定程度上面,可以跟装巡掰腕子,那个装巡是已经失去了一半左右战斗力的装巡,现在日本护航舰队的装巡,拥有全面战斗力的,建造年龄不超过3年,大幅度的增强了火力装巡。至于战列,虽然是20年前,实力连装巡都没有的,可是毕竟是5艘,火炮的口径也比三海要大,集合在一起,拥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这样两艘装巡,三艘战列舰,等于是5艘跟三海一样水准的战舰情况下,已经对三海具有了极大优势。三海借助着装甲的优势,在轻巡洋舰这个级别上,拥有了重巡洋舰的防护,并不代表他是重廵,吨位在海战之中,不能说是绝对的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作用。对面虽然装甲不行,可是厚度够啊,三海的210毫米火炮,根本无法对对方产生多少的威胁,这种情况下数量压倒的优势面前,西北的海军也没有多少作为。
至于岸防大炮,以前已经亮出来的大炮,不会有任何的用处,英法已经把西北炮台的位置,还有可能会拥有炮台的地方,都详细的告知了日本,指望对方上当,再被炮台打一遍,那是不可能的,日本人不会犯傻,除非的西北重新在神尾光臣的位置附近布设大口径岸炮。
这是一个诱人的想法,西北是有能力再构筑这个炮台的,能够用极小的代价,有些伏击的意思,一定程度增加对日本海军的打击力度,再一次的把日本海军送入到大海之中,这样的话,对于日本海军的打击,可比击沉的吨位强大多了。
15寸舰炮,绝对是一个好东西,威力大,射程远,在相对高的位置之上,绝对是任何战舰的噩梦,对于西北而言,如果有机会拿下中国的话,特别是在大部分的重要港口,都会布置大量的15寸火炮。伴随着西北的产业升级,特别是一些特种炼钢的新兴工艺的投入,制作高品质的炮钢的成本,相对于之前,有了巨大的降低的,按早国际惯例的估算的,西北生产一门15寸火炮的成本,只有英国14寸火炮的三分之一。
这样的成本优势,加上不断爆炸产能形成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强化整个中国的海港岸防,成为了可能,虽然岸防炮台,在目前世界主流而言,是落伍的,除非在关键地区,重要的海峡,才会布置,沿着国家海岸线来布置,有些太奢侈了,可是西北就能够这么做,就岸防火力来说,15寸炮,如果经过了升级和改装的话,特别是用更强的材料的话,即便用到50年之后也不算特别的落伍。
青岛这里,再增加一个炮台,几十门上百门炮,这不算什么,投入只有原料成本和人工而言,没有什么问题,相对于青岛的炮台,稍稍有些重复,不算浪费,增加了青岛的防御水平,再怎么说,这里是未来西北海军的军港,也是整个中国最大的军事造船厂。
杨元钊最终还是没有这么选择,杨元钊也发现,他布设的火炮稍稍有些多,英法那边,已经在旁敲侧击的打听,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多多15寸炮,如果他们知道,中国这边,15寸炮可以随便拿出来,大量的布置到了岸防火力上面,恐怕就会多想,哪怕陷身在欧洲大战之中,英法对于中国也相当的警惕,大力的支持日本,就是鲜明的证据的。
岸基炮台是要建设,对于青岛而言,眼下的这些已经够了,不依靠这些炮台,神尾光臣部加上那个即将前来的第六师团,也是很容易对付的,西北已经在外围形成了三道非常稳固的防线,足以驻扎20万以上的大军,这样防线甚至比曾经买卖城防线还要稳固,对付两三倍的敌军绝对没问题,只有不到1平方公里的登陆带,西北没有继续的攻击,可又能够容纳多少人。
更别说西北的陆军几乎是武装到了牙齿,不但每个师都拥有超过50门100毫米以上的火炮,迫击炮几乎下放到了排一级,甚至军区还有一个战略化陆军旅,这个临时,在师以下的编制添加的战略炮兵旅,一共拥有54门210毫米超重型步兵炮和108门155毫米远程重炮,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
第六师团整整一个师团,2。2万人登船,用了差不多30艘大小的货船,之所以四分之一的人员,却有之前神尾光臣部一半的船,是因为第六师团动用了全部重火力,还有第一师团支援的一个重炮大队,21门150榴弹炮,这部分就需要最少10艘船来运输,还有30艘大小不一的护卫舰。
这是一个庞大的动作,日本也没有怎么的隐藏,以情报局在日本不停的发展之下,根本就瞒不过西北的眼光,当确定准备出发的消息传来之后,情报局加大了对这些地方的调查。深入调查的结果,不但发现了这部分来自于第六师团,而且日本剩余的海军,并没有全部出来,只有不到一半,剩下的,因为人员和部分其他原因,还在各个军港会中,进行着整训,最快还要半个月的时间,才有可能出港战斗。
杨元钊需要打击日本人的话,海军绝对是最重要,无论是未来对朝鲜,对台湾,甚至是对琉球,少了日本海军在旁边,很多东西都可以做的更加轻松,甚至可以减少更多的损失,更容易攻占这些地盘。在知道了日本还有差不多一半的海军,并没有前来之后,西北就已经决定,暂时先不动手了,打蛇不死反被蛇咬的事情,西北不会去做。(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章 作战计划()
参谋本部之中,蔡锷同蒋百里一起看着军用地图,战争是催化剂,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很多东西,必须经过了战争,才能够获得提升,科技,武器,甚至是作战的方法。
杨元钊的到来,让西北拥有远超过这个世界的陆战水平,完善战壕,轻重机枪的使用,各种火炮的搭配和迫击炮,这些一战后期,甚至是一战之后才发展起来的陆战的,让西北的陆战实力相当的强,可是在海战上面,特别是跟陆军有关的登陆作战上面,西北几乎是一片空白了。
杨元钊也曾经有选择的,把后世的一些战例,当成是空想出来的,让陆军进行研究,可是西北没有参加过任何的登陆战和海战,连军校校长蒋百里的心中,都没有一丁点这样的影子,进度非常的缓慢,唯一有认知的,就是空军的轰炸,这玩意,不管对陆上,对海上,都是差不多。
这一次青岛作战,轻取日本联合舰队和部分精锐陆军,是西北的一次巨大的胜利,抛开这些不说,对于登陆作战一些感悟,说的上收获巨大,众多的陆军将领,包括蒋百里在内也看到了一些登陆知识,以前从未考虑过的问题,在登陆作战之中,陆军一旦通过船只运输的时候,是脆弱的,说不定几艘潜艇,就可以送几个师的军队下海。
行进之中陆军,受到攻击之后,会有巨大的损伤,可是相对于海上的损失来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大海茫茫,人类在实力进步的情况之下,发明了船只,可以跨越的海洋,进行行进和争斗,地理大发现就这样,成为了世界史上。一个有着里程碑意义的创举。
可是大海,毕竟是天然的鸿沟,当承载着人员的船只,受到了某种损害的时候。整船人都会危险,几乎是全军覆没的结局。在没有操纵制海权的情况下,贸然的运输,简直是在自杀。正是这种认知,让蒋百里收获许多。这一次带来参谋们,有一个跟青岛战役完全无关的议题,就是关于渡海作战和登陆作战的,如何在各种情况之下,选择合适的方法,渡过某一个宽度的海峡或者海洋,这成为了他们研究关键。
这个只有30个人的团队,是蒋百里一手培养起来的精锐,他们都是受到过严格的训练,并且从众多学员之中。脱颖而出,是蒋百里最为看重的学员,也因为能力,受到了包括各大军团的军团长的重视,他们只要完成必要的训练和实习,就可以承担起一个团级,甚至是旅级的职位,一举的由现在的毕业生,站到高级军官的行列之中。
不过,他们全部都拒绝了。除了在西北军校之中的,教授学生之外,就在蒋百里制动下,进行一些新型战术的研究。这一次正好更过来,顺着这个研究下去。
对于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