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 第3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上,您说个时间?”或许是心里没底气,燕彼特意加了一句:“这是大家的想法。”

    吕哲不能也不再和蔼下去了,他喝了一声“混账”,而后板起了脸:“什么想法?没有我的允许,你们敢有什么想法!”

    哎呀,中央集权才被始皇帝提出不到三年的时间,现在臣子可不是谁的奴隶,在封建制度下他们是有“自己想法”的权利的,而不是君王就能“代表”所有人的权力。

    权利和权力,相差一字,有着不一样的解读。

    燕彼可没有被吓唬到,他是家臣,家臣的义务就是帮助自己的家主拾遗补漏,所以他梗着脖子:“您不能再犹豫了,哪怕不称王,也该将秦字的旗帜全部换掉!”……1292

第四百七十一章:都是些什么玩意() 
吕哲接见冯劫和董翳的消息很快传入了列国使节团的耳朵里,不是列国在吕哲那边有多少眼线,而是冯劫和董翳去面见吕哲的时候高出了大阵仗,使这件事情变得人尽皆知。

    选择先见秦国那边的人,对冯劫和董翳离去后前去求见的人婉言推延,这就不得不让列国的人好好想想有什么含义了。

    秦使和吕哲说了什么,这是列国使节最为感兴趣也是最想知道的事情,他们使尽了相当多的手段,千方百计地的想要获知那次都谈了什么,可是无论是开出多大的价码去收买和拉拢,都没有打听来只言片语。

    开什么玩笑啊!收买吕哲的亲卫甲士,列国是想干什么,难道不知道这种行为相当的恶劣吗?列国的收买拉拢不但没有收获,反而招来了吕哲派人进行最严厉的警告。

    吕哲的警告并不能达到杜绝的效果,毕竟出钱买消息在华夏大地上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之后的历史中还会再继续出现。

    不能大肆的用财帛收买,那么列国就针对甲士的亲人进行操作,严密关注列国举动的燕彼将列国的这一行为上报,吕哲本是想要将那些出面的列国人抓起来杀掉,可是不但燕彼,包括蒯通、萧何等等在旁的人都是出言劝阻。

    杀人是最野蛮的做法,他们这一势力崛起的时间太短,军力鼎盛已经个列国很深的印象,动辄杀人就要造成恐慌,也让列国抓住借口宣传吕哲这一个集团是兽类之邦了。

    出演劝阻的人是出自好意,不过心思并不多相同,有人很想试试保护吕哲的亲卫甲士会不会经不住诱惑,干出出卖吕哲的事情,若是有人出卖消息,那么就早早的让那个人人间蒸发,也省得在吕哲身边埋下足以致命的隐患。

    心思端正如萧何和郑君,两人的想法则是比较干脆,一个势力不能光是拥有无力,总是还要有值得称道的礼仪,华夏历史上收买拉拢从来都不会断绝,反应太过激烈势必惹下话柄。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大概就是这么一类的说法,因为使者代表着一个国家。

    “什么?已经警告一次,对方不收敛我只能当做没看见,这是诸侯该有的度量!?”吕哲很错愕,这都是什么说法,这种思维又是怎么一个回事?

    列国使节团带来的随从代表着使节的脸面,吕哲要是不想让所有国家都提示,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才是正确的做法。

    “太过强硬,会自绝于人。”郑君说着看了看左右,似乎是想获得支持,见到萧何颔首,郦食其微微点头,这才继续说:“主上已经是八个郡的君主,适当地在列国那边展现宽容,不是软弱的做法。”

    什么鬼道理啊?有着现代思维的吕哲做事相当的简单,谁做出不利的事情就该从**和精神上给予消灭,一再的忍让不是礼仪,会使人得寸进尺。可是他需要给臣下留点面子,如郑君站出来发言的次数在他们这一势力中很少见,郑君站出来,南郡本地的番贤、陆南、贾平等在核心任职的人也开始要活跃,这对于这个势力来说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呢?文臣之中早先只有蒯通和燕彼表现得最为活跃,其余人的人并没有什么活跃度。

    一些原本不活跃的人在吕哲南征长沙成功将百越的五十万人歼灭,季布和骆摇也率军占领闽南郡、南海郡之后,他们开始活跃了。

    之前的不活跃是他们认为吕哲的根基没有稳定,认为前途未卜之下心里发虚,因此将自己藏了起来。到了现在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吕哲在去除掉南方百越的威胁之后,九江郡和庐江郡或许还有变数,可是哪怕最不利的结果也能保存南郡、苍梧郡、长沙郡、衡山郡,怎么也能称霸一方,他们怎么还愿意继续深藏,是该展现自己的存在了。

    对于多数人的变化吕哲看在眼里,蒯通和燕彼也明显发现了,他们心里可能对开始活跃的人有着这样那样的看法,可是从某些方面来说哪能不知道这些人的活跃代表着什么。无非就是吕哲完全被看好了,他们这一势力站稳脚跟了,愿意展现自己才能的人开始巴望着能分到一些利益,在中枢才会表现活跃想要获得自己的话语权。

    心里可能会不喜,甚至是稍微的厌恶,但是吕哲是君主,君主从来都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做出决定,该选择的是对势力有助益的那一面,所以不但不能表现出内心里的不喜和厌恶,还要适当的进行鼓励。

    人是群体社会,政体就是由多数人来组成,以至于事情从来都不止有白与黑,灰色从来都占着很大的面积,吕哲欢迎更多的人来展现自己的存在,相信蒯通和燕彼也是抱着支持的态度,因此才会在那么多人想要展现存在感的时候选择默默站在一旁。

    但是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吕哲是欢迎更多的人凑过来,可是不会允许任何人来在大是大非上改变自己的意志,所以有人提出应该停止袭扰即将联姻的楚国这个议题,吕哲立刻抬手阻止。

    “什么混账话!”吕哲的脸上没有怒意,君主从来都不是依靠愤怒来展现自己的威严:“国策已经制定,怎么能朝令夕改?”

    口误了啊,他们还没有立国呢,怎么能叫国策。

    不少人听到吕哲说出“国策”两字眼睛亮得就像是灯泡那样,他们隐晦地互相用眼神交流了一下,最终燕彼站出来当出头鸟。

    “主上!”燕彼的语气里满是兴奋:“决定撤换旌旗了?”

    为了将“秦”字旌旗换成“吕”字,不少人已经连续多天明里暗里都对吕哲提起过,燕彼更是在偷偷的命家里的仆从制作新的旌旗,这一行为可以看出这个“第一家臣”是多么的迫不及待。

    “嗯?!”吕哲明显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刚才还在商议战事,谈完针对百越的后续入侵,话题转到楚国,现在燕彼贸贸然出来谈什么旌旗?

    更换旌旗是大事,不是说扯掉代表秦国的旗帜换上一个新的就算完事,而且所谓的换成“吕”字也是明显不按规则来,要是真的将军队的旌旗全部换上“吕”字,那以后真的立国就只能叫“吕国”了。

    按照自己姓氏立国是有习俗的,例如三家分晋之后的赵、魏、韩。按照封号……既是曾经被封为什么侯、什么王,在征战天下获得最终胜利后,封号也成了国号。

    吕哲从来没有想过按照自己的姓氏来作为国号,不是说谦让还是什么,光是觉得别扭这一条来作为理由就足够了。

    “您不是说过‘是应该换了’的话吗?”燕彼没有气馁,他是家臣啊,家臣就该敢说他人所不敢说。他行稽首叩拜大礼:“现在是正名的最佳时机,换了吧!”

    一众人等在面面相觑之后也加入行列,不过他们不是家臣不需要稽首叩拜,只需弯腰成为九十度供起双手执礼。

    吕哲看向没有加入行列的蒯通和萧何,还有从北方被召唤回来的共尉,风尘仆仆从前线回来的季布、骆摇,他看完了才将目光转向那群出列行礼的人:“你们随我来。”

    蒯通、萧何、共尉、骆摇知道是在招呼他们,行礼的人群抬头看见吕哲站起来已经转身离去。

    “你们……”蒯通好气又好笑的抬手指了指:“主上是一位非常有主见的人,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自有决断,你们这样的行为不应该再有下一次了。”

    到现在还看不出来就不是蒯通,燕彼或许没有那样的心思,可是已经被当成了出头鸟,其余人等看看都是谁,是那些急于表现的人,今天的一切很明显是他们对吕哲的第一次试探。

    还是关于地位和话语权的问题,吕哲的成就最低也会是一方霸主,他们是在试探吕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不能被人所影响。

    很多时候臣下都会试探君王,一旦是易于被影响的君王,他们就会变本加厉地争夺话语权,更多干出一些私心极重的事情来向上爬。

    今天的试探已经有结果了,吕哲是一个认定了什么就是什么的君王,这样的君王不是谁都能施加影响力的。且他们从吕哲所表现出来的姿态来看,这样的试探是不能再继续了,特别是不能再像一起商量过似得,纠结起来成为团伙一同的劝谏,不然该是结党行为了。

    自己效力的君主只招呼几个人就离去,那是在表现出不满的态度了,他们怎么还敢不知道收敛?只是他们有点犯糊涂也有点失望,燕彼身为家臣都猜不透吕哲的内心想法,难得与吕哲有过接触的人该怎么去猜?猜不中一位君王的想法,那只能干出实打实的政绩才有晋身之资。

    后知后觉的燕彼终于是发现自己成了出头鸟,他认为要是自己这个家臣劝谏可能还会成功,可是加入这些利益熏心的家伙才使这件事情功败垂成,不由摆出一脸臭臭的表情。1152

第四百七十二章:都难啊 上() 
众人跟在吕哲身后进了内殿,他们脸上的表情也不是那么好,甚至可以说有那么点的忧虑。

    站稳脚跟了啊,认为是时候表现自己的人若是提出什么好建议也就罢了,可是上蹿下跳给的都是与国策相违的建议。

    在没有了解到相关的政策之前,迫不及待地出来上蹿下跳显得太迫不及待了,难怪吕哲会拂袖而去。换作一个脾气坏一点的君主,估计不是拂袖而去这么简单了。

    后脚跟入内殿的蒯通等人,他们穿过悠长的走廊来到内殿时并没有发现自家主上的身影,正疑惑间猛三前来相告,原来是吕哲来到这里时觉得漆的味道太重,改换到外面的花园去了。

    “漆味?”蒯通努力嗅了嗅才闻到那么一点,追问猛三:“主上身边都有谁?”

    古时候的漆基本都是类似于朱砂之类的天然物质,可不是现代化工反应出来的油漆,更加没有所谓的快速去味的辅助物品,新建的宫殿经过打蜡和上漆起码会留味一到两年。不过古时候的漆吧,其实闻起来不是那么难闻,古人也只是按照风俗在前一个月不进入,后面轻微的漆味就不在乎了。

    猛三挑了一下眉头,他狐疑地看了看蒯通,哭笑不得:“这不是您应该问的吧?”

    蒯通似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嘀咕:“嗯,对,主上身边有谁,我确实不该问。不过略略一想,现在主上的身边除了女眷还能有谁?”

    穿暖花开的日子,为了让怀孕的女眷有个休闲散心的场所,吕哲后来后立刻就安排人寻来花匠进行规划,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在宫城的偏东南位置造起一座占地约有五亩的花园。

    其实一座宫城的花园不应该这么小,包括草场、花卉、湖,必要的石子路、亭子,休息的阁楼等等。占地起码是要有十顷地以上。若是按照汉时的皇家林苑规范,林苑的占地起码是百里方圆,五亩的花园说实话在列国也拿不出手,不过只能暂时将就着,毕竟南陵的宫城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建好,只是完成了十分之二罢了。

    一行人被猛三与甲士领着,来到东南位置的花园时,远远看去吕哲果然是和赵婉、吕雉、卫雯、翼秀在亭子边。却也不知道诸女在说什么,吕哲做出一副倾耳聆听的模样,他的脸上还带着一丝丝满足的笑容。

    算起来吕雉和卫雯已经怀孕将近四个月。孕妇到了怀胎四月的时候腹部已经有了轮廓,两女在说话或者聆听时,她们总是时时刻刻用手抚着小腹。

    听到脚步声的吕哲转头看去,见到蒯通、萧何、共尉、季布、骆摇到来,他对诸女说了一句什么,而后在婢女的伺候下诸女都站了起来。

    回到南陵的武将都是留下了副手,不过他们恐怕也无法在南陵长待,只等间歇性缓滞进攻的司马欣也回到南陵,吕哲为在战争中建立功勋的文臣武将进行赏功。便又要各自回到前线。

    “回去吧,晚上我再过去。”吕哲对着行礼的诸女笑了笑,特别看了一眼赵婉。

    在诸女抬脚离去后,远处稍微等了一下的两文三武这才过来。

    他们进了亭子对吕哲行礼。然后在吕哲的抬手虚请下分长案而坐。

    “今天的事情给我提了一个醒,”吕哲见到有侍女在撤掉刚才的点心等物就停了下来,等待长案被收拾干净并换上新的茶水和点心、水果,拿起一个橘子一边剥皮一边讲:“礼仪制定和众臣职责该早早的细化定下来。”

    是在恼火那帮家伙上蹿下跳啊。有着很明显的厌恶味道。可是一个势力怎么可能就会那么纯洁呢?

    势力小的时候人不多,总是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位置。势力变大之后人员增加,但是职位总还是那么几个。有人急于上位就要表现,不表现怎么能进入君王的眼中。

    “是该表现,但不是这样的表现。”吕哲对那种不懂装懂的家伙很有排斥感:“竟然有个家伙建议停止对楚国动刀兵,是天真还是糊涂!”,他想了一下没想起那个家伙的名字,“是谁来着?”

    萧何与蒯通一阵对视,他们知道那人是谁,但是犹豫要不要说出来。

    萧何是执政,蒯通是首席军师,怎么也算是文臣中的第一、二号人物,有些话一旦经过他们的嘴说出来不合适,特别是这种惹君主厌恶的人,要是点出名字的话,岂不是在背后说人坏话的行为,实在与身份不符合。

    武将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