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相爷-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要,高文兄弟,不要啊!”见高文壮若疯狂,自家丈夫眼见着就要支撑不住,钟氏扑到韩隗身上,大声哭号:“高文兄弟,是我夫妻不对,我向你赔礼了。”

    高文这才停了手,将棍子丢到地上,大笑道:“既然是你求情,今日之事就此罢了。某还忙着回家呢,再迟就进不了城门了。韩隗,我话已经撂在这里了,你若想报复,尽快的,我也不怕!”

    韩隗被妻子从地上扶坐起来,他满面都血,已经不成人样:“你还想走,你这傻怂,老子……”

    话还没有说完,“呼”一声,一柄黄鳝尾小插子已经顶在他的眉心。握着匕首的高文依旧是一脸的恬淡,但嘴角却带着淡淡的笑意:“你再说一句傻怂试试?”

    被冰凉的匕首顶在眉心,韩隗如中魔咒整个人都僵住了,浑身上下爆出一层鸡皮疙瘩。高文的表情虽然平静,可心中却知道只要自己有一句话说得不对,他肯定会毫不犹豫一匕首插下来。

    嗅到危险的气息,所有人都下意识地退了一步。

    扶着丈夫的钟氏苍白着脸,赔笑:“高文兄弟,你手稳一点,都是乡里乡亲的,至于下这种狠手吗?”然后有忙韩隗叫道:“该死的,还不快向高文兄弟赔礼,他要回家看老娘,你这混帐东西怎么能够不答应,人家有不是卖给我们的,快点头,快点头!”

    韩隗面上却是冷汗,心道:我若是能点头就好了。

    “高文兄……弟,是哥哥不对,你自回家去就是了。”

    高文却不收回匕首,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我改主意了,咱不是还有差使在身吗,可走不得。再说了,韩伍长对我这么好,我正好和你亲近亲近,如何舍得走?”

    韩隗没口子地叫道:“衙门叫我找民壮过来查缉流民,我另外叫个人来替你就是了。”

    “哦,这样啊!”高文悠悠地道:“可是,我不是还欠你的份儿钱吗?无论如何,得将那钱找回来,交到你手上才好。”

    “不要了,不要了,那份子钱权当是我这个做哥哥的一点心意。”

    “如此就多谢伍长哥哥了,可是……”高文的手微一用力,刀尖刺破了一层油皮,隐约有一丝血渗出来。

    “别可是了!”夫妻二人同时一声大叫。

    “哈哈,没别的了,告辞。”高文收起匕首,一声大笑,从容地朝院外走去。

    众人已经被高文身上的气势所摄,竟无一人敢去阻拦。

    高文也知道这个韩隗虽然不过是芥子般的人物,两衙门的三班都没挤进去,可却是个难缠的人。况且,他身后还站这个一个鬼见愁式的后台人物。

    自己今日将他打得极惨,又在这么多手下跟前丢了面子,只怕日后会有许多麻烦。

    但是,自己以前被他欺压成这样,若不还手,念头不通达。

    哈哈,想我堂堂穿越之人,即便是在现代社会也算是个人物。若连个土族二流子也治不住,岂不成了穿越者之耻?

    今日初临贵地,倒也酣畅淋漓。三秦好汉,赳赳老秦,丈夫行处是,自当如此。

第五章 家() 
着急回家,走到后面高文开始小跑。本章节由芗忖暁説網 。提供

    明朝实行的严格的户籍制度,百姓出门一百里都需要去衙门里办理路引,说明出门原因以及什么时候回来。若没有相关文凭,一旦被人查到,轻则丢监狱里关上几天,重则流放边疆服役。每座城市一到天黑就会关城门实行宵禁,自己若是回家迟了,被关在城外,岂不是要在野地里呆上一晚?

    这天已经渐渐冷下去,冻上一夜,非害病不可。

    这一路小跑就是十里路,直跑得浑身热汗,可奇怪的是气息却还平缓,心脏也跳动得稳妥有力,显然,新的身体非常健康。

    这让以前长期为心血管疾病困绕,时刻笼罩在死亡阴影下的高文格外欣喜。

    也是他的运气,等到了地头城门还没有关。

    但天色已经黑尽,城中燃起了点点灯火,璀璨得如同天上的银河。放眼望去,这座韩城显得分外的大。这有些出乎高文的意料,原本想韩城不过是家乡小镇的规模,横平竖直两三条街,城中有个一两万人口就算是不错了。尤其是在这种西北城市,自然不能和江浙上县相比。

    此刻一看,韩城还真是不应该有五六万人吧,即便是在现代社会,也算不错。其实这事也好理解,韩城乃是陕西、山西的交通枢纽,商贾往来不绝,市井繁荣。只不过,最近鞑靼入寇山西,流动人口才少了许多,不足往日三成。随着明朝和鞑靼也先的战事平息,这里应该很快就能恢复往日热闹的场景。

    虽说是个县城,归西安府管辖,但韩城中除了县衙之外,还是同州潼关道的治所,可见此地的要紧。实际上,即便是在后世,这里也是个副地级城市。

    脑中即便残存在以前那个高文的记忆,此番也是他第一次近距离观摩古代的城市,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鲜,不觉放慢了脚步。

    一连出了十来天大太阳,地面上早就积满了尘土,被小风一吹,满眼黄色,口鼻中满是沙土。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终于到了自己位于火神庙的家外。

    火神庙早已不知道在什么年月倒塌,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以及狭窄的巷子和低矮破旧的房屋,这里应该是韩城的平民窟,生活在这样的社区之中,想来韩家的日子也过得困苦。

    到了这里,眼前顿时一黑什么也看不清楚,立在巷口好半天也没恢复视力。穷人家能混个三饱一倒就算不错了,自不肯浪费灯油照明。再说,晚上也没有是事情好做。

    即便记忆中知道自己家的位置,可一时间,却是难觅方向。

    就在这个时候,有低沉的“砰砰”声传来,这声音虽不大,在黑夜里却如此清晰。仿佛是条件反射一般,高文朝着那声音走去,很快就到了那熟悉而陌生的家门外。

    有黄色的灯光投射而来,眼前是一倒已经塌了半截的土墙,最低处只有两尺高,后面种着荆棘以为遮挡。土墙后面是一座颇大的院子,约百余平方。古代的土地不值钱,尤其是这种贫民窟的地。

    在院子那头是三个房间,正中的堂屋门关着,里面点着灯,有一条佝偻的身影映在窗户纸上。

    那是母亲正在织布,方才那“砰砰”声正是织机在响。

    突然间,织机停了,然后是一个苍老的声音:“文儿回来了?院门没关,快进来吧!”

    是母亲的声音,高文吃了一惊,老人家的耳力竟然好成这样。

    “恩”闷闷的应了一声,他还没有想好如何面对这个世界的母亲。心中既是期待,又是烦乱,真真是归家情更怯,不敢见故人。

    “文儿,差使做完了,可吃过晚饭?”

    “恩。

    ”高文推开虚掩的院门走了进去。

    “吃过就好,这天已经冷下来了,还是早些歇息吧!你且等等,等娘将这匹麻布织完,就过来替你洗脚。”织机又响了起来,节奏比先前快了一些。

    我都十八岁的成年人,如何还能让人提我洗脚,高文心中忍不住苦笑,看来,这个身体的主人生活自理能力极差,难怪会被人唤做傻子。

    一阵大风吹来,吹散天上的云朵,突然间一轮明月高挂天穹,将乳白色的月光照射下来,院子中清晰明亮。

    就看到,墙边放在一只石锁,杵着一个兵器架子。

    兵器架子上立着一排武器,有白蜡秆子、长枪。兵器架子旁边还有一面用麦草盘成的箭靶子,在自己房间外的木板壁上还挂着一把弓和一壶箭。

    由此可见从前那个高文是个喜欢练武的武夫,不然缘何在家中放了这么多兵器,也不怕惹麻烦?

    又回头一想,其实在古代老百姓在家中收藏几件兵器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尤其是在关中这种武风盛行之地。自北宋开始,迄今差不多有好几百年了,陕西民间就组织了不少诸如弓箭社之类的乡兵团体,用来位置地方治安,战时也能源源不绝地为国家提供合格的兵员。

    到明洪武年间,这种准军事组织自然不会允许存在,但民间练武的氛围却保留下来。国家也不禁止百姓收藏兵器,用来打熬气力。当然,铠甲和弩是必须要禁止的。

    铠甲、火器和弩是正规军队的制式武器,你一个小老百姓收藏这玩意儿做什么,想拉杆子造反吗?

    看到墙上的弓,高文心中突然涌起一阵压抑不住的冲动,忍不住拿到手中把玩半天,又抽了支羽箭搭在弓臂上,“喝”一声拉圆了朝远处那张靶子射将出去。

    弓臂呼啸,在月影下飞舞张扬,如同醒来的蛟龙。

    “夺”一声,正中圆心,且直接将麦草靶子射了个对穿。

    看着一矢中的,正在土墙上颤巍巍抖动的羽箭,感觉到双臂澎湃的力量,高文心中大惊:咝,我什么时候有这样的准头,这么大的力气?

    要知道,在以前,他因为身体原因,所有体育运动一概不能参加,走上一里地就喘得厉害,更别说弓箭这种需要长期训练的项目了。

    此刻,这张黄杨复合大弓落到自己手里,轻飘飘如同一根羽毛,又如同自己手臂的延伸,和他有一种微妙的血脉相连的感觉。

第六章 我有这个决心也有这个能力() 
一定是凑巧。本章节由芗忖暁説網 。提供

    心念一动,高文又抽出一支箭,仍然是毫不费力地将强弓拉成满月。这一回,他并没有急着射出这一箭,而是仔细地看了一眼靠在墙边的靶子。

    院子颇大,靶子距离自己其实也就三十来米左右。虽说不远,可正中那个圆心看起来却只是一个小点,加上夜里光线昏暗,要想瞄准了射中靶心,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是的,不过是运气好而已。

    高文手一松,羽箭夺弦而出。

    这个时候,他突然发现羽箭虽然射出,可自己同那枚飞矢的联系却没有断绝。好象自己的手臂朝前无限延伸,直接将箭戳在靶子上一般。

    “咻”“嚓”,又是精妙的一箭,根本就不用瞄准啊!

    想不到我高文也是个神射手。

    高文低下头,借着月光看了看自己满是厚茧的十指好象明白了什么。可想,拉弓射箭这个动作从前的高文不知道练习过多少次,击中目标已经成为一种本能。

    看来,这具身体自己还有许多需要熟悉的地方。

    放下弓箭之后,高文又摘下兵器架子上的一根白蜡杆子,手一抖,尖锐的呼啸声中,棍子舞成一团白光。似是受到白蜡杆子的驱使,身上的毛孔整个地收拢,眼前一黑,身体中那强大的力量仿佛要透体而出,带着自己翱翔于半空。

    正在这个时候,织机的声音停了下来,然后是堂屋门打开的声音,是母亲已经做完今天的活儿。

    眼前又能视物,高文心中惊讶:难怪先前痛打韩隗的时候如此顺利,难怪我一动手,其他三个民壮不敢上前,原来我却是一个武艺高强之人。

    只不过以前人有点傻,性子又和顺,这才叫别人欺到头上来了。

    高文啊高文,原来你以前是个如此不堪之人!想我以往也是堂堂知识分子读书人,这穿越到明朝,却成了赳赳武夫。不,严格说来就是一个能打的城管。

    其实,这也是一件好事。在缺衣少药,一场感冒就能死人的古代,有具健壮的身体比什么都强。而且,这里就是个弱肉强食的丛林,有一技傍身,遇到突发情况,也有保命的手段。

    在穿越过来的那一瞬间,我还想着科举入仕,做一个标准的古代文人。其实,有一身武艺和读书上进并不冲突。实际上,古代书生中有不少人都有不错的武艺。比如诗仙李白就是个剑客,王阳明也是武术大家。在明朝,不少读书人也带剑游历天下。所谓上马将,下马相。

    礼、乐、射、御、书、数,君子六艺。这射,除了指射箭,也包括杀敌作战的本事。可见,文武双全乃是士大夫阶层必备的个人素质。只不过明朝中期之后崇文抑武,读书科举牵扯了读书人太多的精力,这才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酸秀才层出不穷。

    听到门响,高文扔掉手中棍子,转头看去,却见一个五十出头的老年妇人一只手端着油灯,一只手摸索着走了出来。

    她面上有了不少皱纹,头发也已花白,声音孱弱:“文儿,娘刚织完手头布,这就去给你烧水。”

    记忆中,父亲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哭了好几日,身体就不成了。后来为了维持娘俩的生计,就买了一台织机,靠着织织补补将自己拉扯到现在。大约是因为常年熬夜纺织,用眼过度,她在三年前就看不清东西。

    虽然内心中还有不习惯自己生命中突然多了一个亲人,被母亲这么亲切地唤着,高文还是有些不自在。只是,一看到这中充满爱怜的脸,记忆深处那一股子母子亲情涌上心头,让他禁不住走上前去,一把扶助母亲,低声道:“娘,你眼睛不方便,不要管。我也累了,今天就不洗脚了。

    ”

    高母一笑:“憨子,你在外面忙衙门里的事情这么多天,有走了不知道多长的路,脚上也不知道臭成什么样子,不洗洗,睡得着吗?你现在可是吃公家饭的人,总归要有体面。”

    “什么体面不体面的,儿子就是个民壮,跑腿的。”高文心中暗道:至于吃公家饭,不过是一个城管,今日打了韩隗那小人一顿,说不好这饭碗也已经砸了。

    “这是傻话,就算你不是公家人,也得收拾得利索了。”高母握住高文一只手:“做人就得要干干净净的,咱们虽然穷,可不能叫人看不上。”

    身不由己地被母亲拖着进了灶房,母亲又摸索着从壶里倒了点热水进木盆,让高文将鞋子脱掉。

    原来,古人的灶头上都挂着一口陶罐,里面装着清水。如此,在做饭的时候灶口冒出的热气就能给罐子里的水加热。等到饭熟,水也开了。加上陶罐壁厚,保温效果不错,乃是寻常人家的必备之物。

    自己确实是有些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