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相爷-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到礼部之后,等了半天,等到礼部祠祭清吏司的司长,不,郎中午休睡美了才见着人。

    是一个四十来岁的的官员,相貌生得不错,国字脸,甚是威仪。见了人都是一副风宪官那种不近人情的臭脸。

    高文便上前拜见:“下官见过郎中。”

    那郎中皱眉:“你就是高文?”

    高文:“正是下官,今日到任。”

    “早就听说过你了,是徐有贞的门生。好自为之,退下!”

    这郎中态度好象有些生硬,对高文也是报了恶感。高文也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得罪了,他,有些摸不着头脑。退下之后,想了想,因为是自己的老师徐有贞名声不太好,别人恨屋及乌,顺带着对他心生厌烦。

    高文立在檐下摸了摸下巴,心中叫了一声晦气:徐有贞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我做了他的门生也是恰好。那时的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童生,能有什么法子?还有,这明朝的忠臣、奸臣标准挺混乱的,至少在后人看来好象不是那么回事。

    罢,我也管不了那许多,先在这礼部呆上一阵子再说。

    礼部这个中央机关不大,也就十来个房间,五个院子。祠祭清吏司独居一座小院,三个房间,郎中一间、员外郎一间,另外一间挤满了书办,自己却不知道该去哪里,又该干什么?

    院子中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却没有人多看高文一眼,就当他是隐形的。

    高文又朝四周望了望,却不知道自己该去那里。饶得他是个见多识广从来不怯场的人,还是有点手足无措之感。

    正迷糊中,一个书办过来:“可是新到任的高知事?”

    高文拱手施礼:“正是高文。”

    书办一脸的不耐烦:“既然已经报了到,还不离去,怎么,还想呆在这里?”

    高文一呆:“怎么,我不能在这里?”

    “自然是,这里自是郎中和员外郎办公场所,你想呆在这里,等考个进士,点了翰林再说。”

    高文悄悄地将一锭银子塞在他手头,低声道:“我这不是第一次来这里吗,什么都不知道,还请教。”

    见了钱,那书办的脸才好了些,道:“礼部祠祭清吏司在城中另有个院子,主事和你们这些知事得去那边。”就说了个地址。

    高文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明朝开国的时候确实是大社会小政府,一个中央部委也没几个人。当初,朝廷初创,国家贫弱,事也不多。

    可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资本主义萌芽,海内升平,市井繁荣。国家无论是人口、经济体量不知道翻了多少倍。一个部院十来个官员要想管理这么大一个国家,已力有所不逮。尤其是户部这种管理人口和赋税的专业机关,明朝开国时总人口也不过千万,如今已经破亿,也管不过来了。

    于是,中央政府机构开始剧烈膨胀,雇佣和招聘了大量临时人员。六部衙门装不下这么多人。于是,各部各司都在城中另设了下属机关办公,礼部祠祭清吏司也是如此。

    谢过那个书办,高文就从礼部出来。沿长安街走了半天,拐进一个胡同,终于见到一座大院子。

    这院子颇为气派,门口立着头石狮子,还有门房把守。

    上前说明来意之后,门房“哎哟”一声,道:“原来是高知事,方才已经听说你要来,主事和大家都等着你呢!快快快,快随属下去更衣。”

    进去之后,里面的地方之大,当真叫高文大吃一惊。

    和普通住宅不一样,进大门之后没有照壁,而是一条长长的通道。通道两边是两个花园。

    走过通道,又有一扇大门,大门后面又是一个大花园,里面种着茂盛的桂花树。花园四周都是房间。前、左、右三面都有通道,通道后面还有院子。

    单就礼部祠祭清吏司的官署来看,甚至比整个礼部还大还气派。看来,国家是真有钱了。

    深秋季节,万物萧瑟,看到这满目的青翠桂花树,高文禁不住精神大振:这地方真是不错呀!

第252章 这个官职真叫人满意() 
最叫他满意的是,自己的办公室也相当的大。 。しw0。

    很快,门房就将他引到一个房间里,这是一里一外两个套间。外间是办事人员,里面则是归高文所有,都有二三十个平方大小。里面有书架,有书柜,有大案。地上皆是青砖,打扫得看不到一丝灰尘。表明身份之后,立即就有两个书办迎来,殷勤侍侯。敬了茶,又去领来一套从七品的常服,说是早已经准备停当,至于其他服装,以后补上。

    明朝的官服根据官员所要出席的场合不同又有区别,有参加国家大典的朝服;有皇帝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祭所穿的祭服;有在京文武官每日早晚朝奏事及侍班、谢恩、见辞所穿的公服。

    也有平日里在衙门坐班视事所穿的常服。

    其中,常服穿的时间最多,样式也最简单,一切以轻便为上。

    高文所着的从七品常服和正七品官员的也没多大区别,也就是一顶乌纱帽、一件团领衫、一根束带。

    看着镜子里自己身上的大红官袍和胸口所绣的那只鸂鶒,高文心中感慨:可算是进入体制内了,虽然说京城什么不多就官多,可本大人披了这一身官皮出去,还是能糊几个人的。

    旁边,就有一个书办赞道:“早就听说过高知事乃是本年陕西乡试的解元,我等早就盼着你来呢!心中想,却不知道是怎么个玉树临风的佳公子。今日一见,知事仪表堂堂,果然人中龙凤啊!”

    听到这话,众书办又是一通恭维,直将高文这个主官夸到天上去。

    说句实在话,这些人都是积年老吏,也都读过书,恭维起人来也相当有技术水准,含而不露,有节有度。

    高文身高臂长,本就是个衣服架,穿上这套官,分外威风。他虽然脸皮厚,却还是被人拍马屁拍得有些不好意,颔首致谢。

    好半天才安顿下来,坐到自己的工位,呃,官位上。

    这还是高文第一次做官,不过,心中却是不怵,径直从书架上抽了几份公文读起来,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中熟悉工作。

    见主管开始视事,先前那个服侍高文的书办抱着一大叠卷宗进来,说这是今年司中的积下的公务,还请知事先看看,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尽管问属下就是。

    这人姓安,是个伶俐人儿,一个下午都在高文面前晃。一会儿详细介绍司中事务,一会儿进来给高文换茶水,一会儿又将热毛巾把来给高文净脸,侍侯得异常熨贴。

    高文以前在韩城县衙做师爷的时候也侍侯过杜知县,侍侯别人的时候还不觉得,现在被别人时候,却感觉相当的爽。

    是啊,权力这种东西最是不错。即便是一个小小的从七品,那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此间有说不尽的风光。难怪古代读书人这么热中于名利,果然享受……高文啊高文,你一个现代人,怎么也喜欢这调调儿,俗了,俗了!

    高文:“安书办。”

    安书办:“知事有何吩咐?”

    高文:“平日间这衙门里有哪些大人当差,今日怎么一个也见不着?”在屋中坐了半天,既没有上司来传过去说话,又没有同僚来访,他突然有些气闷,感觉不太对劲。

    安书办:“高知事,这里虽然是礼部祠祭清吏司,可郎中和员外郎都在礼部衙门坐差,没事不过来的,平日就就史主事掌管这里,另外还有就是三个知事。今日史主事用过午饭之后就在房中歇了,到现在还没有起来,也不好去打搅。至于另外两个知事,都有公事出门去了。高知事你也不用急,明日一大早过来,准管能够和各位大人朝上面。”

    高文:“却也是。”

    看看时辰已经不早,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今日在衙门里枯坐了一个下午,高文又是个活泼性子,感觉分外难受,就站起来:“那好,本官今日就先回去,大家各自都散了吧。”

    无论古今,每到下班时间,领导带头,下面的人都不会先走,高文自然不会当这个讨厌鬼。

    见他站起来,其他几个书班都走过来,拱手讨好地笑道:“知事今天上任,我等已经吩咐了厨吏准备了一桌酒菜为高知事接风,还请赏个脸。”

    “高知事,后面厨院请!”

    高文:“怎么,衙门里还有食堂……不,伙食团……哎,伙房?”

    安书办:“高知事还不知道咱们这里有伙房?北京城实在太大,咱们这些做小吏和几个大人都住得远。每日午时若都回家用饭,一来一去实在太耽搁工夫。所以,就在这里设了个伙房。”

    听他解释了半天,高文才明白。原来这礼部祠祭清吏司专门修了厨院子,请了伙夫给大家做一顿午饭。当然,这开销自然要记在公家帐上。

    大家的工资都低,自然不敢像六部的大人们那样每天在外面吃馆子。

    京官苦,各部院的书吏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很多人为了节约,索性将晚饭也在厨院中一并解决了。

    吃饭可是一个增进同事感情的事儿,高文自然乐意,正要答应。可转念一想,不对,这厨院吃提供一顿午饭。自己第一天上任,就在公家的地头大吃大喝,好象不太妥当。机关不同于地方衙门,做事得小心,休要叫人抓到把柄。

    “大家天天在这衙门里吃还没有吃够呀,这样好了,本官做东,咱们寻间好一点的酒楼吃酒说话。”

    安书办:“高知事,这是属下的心意,如何能够让你花钱?要不这样,还是我们来吧!”

    高文摇头笑道:“各位同仁每月才多少俸禄,本官还有些身家,还请大家给个面子,一并去热闹热闹。”

    先前安书办说让大家凑钱请客,众书办本有些不乐意。见高文执意要请,都高兴起来,借道:“要得要得,如此,恭敬就不如从命了。”

    于是,高文就带着一群属下出了司衙,进了一家叫湘雅楼的地方。

    高文将一把银子塞给小儿,命他只管将好酒好菜上来就是。

    这一顿饭自然异常丰盛,直吃到天黑,众书办这才散去。

    看得出来,众手下对高文都异常恭敬,至少表面上已经对他表达了忠诚之意。

    高文对自己这个官职也相当满意,其实,如果以后就这里每天在衙门里坐坐,看看书,得空在邀约上同事吃喝玩乐也是不错的。

    打了个饱嗝,看看天色已经不早,正要回家去。安书办就将一盏茶水递了过来,道:“知事饮了不少酒,先用些茶水提些精神。”

    高文:“你还没有回去,有事?”

    “正有话要同知事说。”安书办道:“知事今日没有去厨院吃酒当真英明,属下的甚是佩服,否则还真着了那群胥吏的道儿了。”

    高文一怔:中了圈套,什么圈套,老子怎么看不出来?

    不过,表面上他还是做出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淡淡道:“安书办,你又为何在本官面前说这样的话儿?”

    做官得有个官样,无论你多么迷糊,都得稳住了,虚虚实实,叫手下猜不透心思。

第253章 宁死不从() 
见高文如此模样,安书办以为他是在考较自己。

    有心卖弄,便道:“这礼部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上有尚书和左右侍郎,下面又有各司郎中、员外郎,再下来就是主事。尚书和侍郎们高屋建瓴,管的是天下事,郎中、员外手头的事务也是繁忙,对于衙门里的事情也不甚上心。而且,大人物们咱们平日间也见不着面,同大家也没有关系。可面朝着主事们,却要分外小心。实际上,司中的具体事务都是主事一手掌握。若是不入了他的眼犯了他的忌,日后须不好相处。”

    高文:“恩恩,继续说下去。”

    安书办:“属下在这礼部祠祭清吏司中也当了几年差,算得上是个半老不新的人儿,衙门里的事情多少知道一些。没错,这厨院中是可以免费吃喝。可怎么说也算是公帑,若是用来为知事到任庆贺,却难免给了人口实,知事大约还不知道史主事对你来做这个官儿颇多怨言。若今天知事在厨院吃了这顿酒食,只怕明天史主事就要在你面前大摆官威。书办中有史主事的人,起了坏心要给你设套。还好高知事识破了这一点,这才没有叫有些人得逞。”

    高文莫名其妙:“史主事对我来做在这个官儿颇多怨言,这又是怎么说的?”

    大凡一个部门,一个机关,无论职位高低,都有得势和不得意之人。得势的想要保主自己的那点利益,而不得意的则要寻机会上位。安书办以前在礼部祠祭清吏司中混得很不如意,过得郁闷。

    这次上头突然派下来高文这个主官,而且和司中的官员们都不对付,估计将来会要受到排挤,别人的书办们都是机灵鬼儿,都拿他不当回事。

    可安书办却觉得这是自己的好机会,别人都烧热灶,自己去烧高文这口冷灶。将来高知事若是混得好了,自己说不定也能咸鱼翻身。

    因此,高文今天刚一到任,他就过来隐情讨好。等到众人散去,他特意留了下来。

    高文这一问,正中他的下怀,就正色道:“高知事却不知道,在你来这里之前,史主事见祠祭清吏司知事出了缺,就在吏部使了银子,要将他的小舅子补进来。本来吏部已经答应了,结果半路上高知事杀将出来,坏了他的好事。你说,史主事将来会不会找你晦气?”

    安书办又说:“史主事最是惧内,他那个小舅子在京城候选多年,好不容易得了这个机会,结果煮熟的鸭子飞了。史夫人见天跟他闹,都将他闹得不敢回家。史主事这人是个势力眼,早在几日前就去打听过高知事的来历。听说你是徐有贞的门生,徐大人又是太上皇帝的老人,犯了今上的忌。从陕西回京后,一直闲置不用,失了势。如此,史主事就没有什么好怕的,放出话来说,要好生整治整治高知事你。”

    “知事,明日说不好史主事会在你面前抖官威,千万小心。”

    “原来是这样,原来本官却是挡了别人的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