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鹰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鹰犬- 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横行无敌的存在,一句“事涉谋逆”,就可以直接让人家破人亡、丢官罢爵,也勿怪乎不论是官员、勋贵、富商还是普通百姓、江湖高手,全都闻锦衣卫色变,不愿与之冲突。

    也正因此,养成了这些锦衣卫中下层军官,行事无忌、目中无人的风格。

    然而,此时被乔闵一击打飞在旁,受了不轻内伤的那名锦衣卫高手,在听到“武安侯”三个字后,脑子却是一阵嗡鸣。

    勋贵和勋贵,档次和层级是不一样的,哪怕是同样的爵位,靖难之后受封的,相对而言,都要比靖难之前的更有权势一些,毕竟新鲜出炉,更炙手可热,圣眷正隆。

    不过,如今的大明,有且只有那么一位“侯爷”,是锦衣卫绝对不敢招惹的。哪怕是那三位靖难后封的国公,都比不上这个人对锦衣卫的威慑力。

    而这个人,就是“武安侯”王戈!

    但是……武安侯不是在之前高阳郡王的刺杀案中,重伤昏迷了么?还一直有传闻,其实他已经死了?

    怎么会突然就出现在了这里?

    他愣愣地看着乔闵,只期望着是乔闵认错人了。

    而此时,那敞开门的包厢内,传出一个淡漠的声音:“你认识我?”

    跪在地上的乔闵,也不管带来的一众手下懵逼的表情,依然低伏着脑袋,恭谨回道:“回武安侯,洪武三十四年的时候,属下在京城,随梁大人拜见过武安侯……”

    朱棣登基后,将建文的年号格除,复返洪武年号,建文三年便被称为洪武三十四年。也就是说,这乔闵是在靖难刚刚结束的时候,随梁启鸣见过王戈。很显然,当时的乔闵,跟在梁启鸣身边,应该也只是个不起眼的跟班,根本都没有资格在王戈面前提起名字的。

    乔闵真正在锦衣卫中崛起,也是在梁启鸣升任锦衣卫指挥使,而锦衣卫开始大规模抓捕建文遗臣,起大案、兴大狱的时候,正是王戈离开京城,又受伤昏迷这段时间。

    “锦衣卫办案,自有章程。你们离京在外,代表的是朝廷,是皇上,更应注意。你这手下,大庭广众之下,不按锦衣卫章程办案,违规拿人不止。还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找上本侯,欲要将本侯牵连进‘谋逆案’中?你说说,他该死不该死?”

    王戈慢悠悠地说道,之前那锦衣卫小头目,找的是沈青儿的麻烦,但沈青儿是王戈的人,王戈要说是找他麻烦,要将自己牵涉进去,那自然也是没有一点问题的。若是换个普通人家,哪怕是大家富户,守在包厢外的护卫、随从被诬为反贼,逮去牢中,包厢里的主家,又怎么可能不被牵连?只在那小头目的一念之间,即便不是家破人亡,也要倾家荡产。

    乔闵立刻回道:“这瞎了眼的腌臜货,自然是死有余辜。死在这位姑娘手下,也是便宜他了,若是落到属下手里,定要叫他后悔来到这世上……不过还是要叫侯爷知晓,不是属下强词自辩,这厮……其实并非属下的部下,而是钱大人派来办案的……”

    王戈笑了笑:“怎么,你的意思是,这是钱大人的人,你使唤不动他?他干的事,和你无关?”

    乔闵口中的“钱大人”,便是钱衡了。

    当初朱棣创立东缉事厂,交由王戈负责,王戈将大部分和他关系好的人都拉进来了,沈平、钱衡这俩从孩童时在那无名山谷中一起受训的伙伴,自然也都邀请。但钱衡却拒绝进入东厂,进入了锦衣卫,直接升任指挥同知,是指挥使梁启鸣之下的锦衣卫二号人物。

    甚至因为钱衡的出身,他在锦衣卫的权势,并不会比指挥使梁启鸣差多少,很多时候,即便在锦衣卫内部,也表现得比梁启鸣更激进、更强势。

    王戈其实知道这乔闵,这段时间他虽然“昏迷”,但其实大明各处,包括京城朝堂、各衙门、机构的情报,都依旧送到顺天(北平)。

    所以他其实很清楚,现在锦衣卫可以称得上权势滔天,缇骑一出,不论官民,都是闻风丧胆。

    但锦衣卫内部,却一直都不太平,不断地在内斗着。

    按理说,锦衣卫指挥使梁启鸣,是锦衣卫老人,几十年的锦衣卫经历了,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人、心腹,手段也有,不论名义上还是实力上,都应该很强势。问题是,指挥同知钱衡的来头更大,在皇上还是燕王时就是密探,参加过北平的靖难起兵,是道衍和尚姚广孝一手带出来的人,和兴国公张诀、武安侯王戈、沈平等人都是老相识,深得陛下信任。甚至有时候陛下要吩咐和布置锦衣卫做事,都会直接叫钱衡进宫,自然而然,他在锦衣卫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有压过梁启鸣的架势了。

    而乔闵,正是钱衡、梁启鸣内斗后的牺牲品,被逮到了错处,从试千户降到了百户,派到了扬州来办案,有点像当年的尹少亭。只不过当初尹少亭的老大哥蒋瓛已死,而乔闵背后的梁启鸣,现在还是锦衣卫指挥使。

    乔闵这番话看似是想摘除自己的责任,实际上却是往钱衡的头上扔了一锅。

    “锦衣卫的章程,侯爷是知道的,大家都是领了‘驾贴’出京办案,大家负责的案子各不相同,要查的案犯也不一样,属下虽然官职在其之上,却也没有权力直接过问……”乔闵也是回答得有理有据,一副你提章程,那我也跟你说章程的架势。当然,他是一点都不想和王戈对抗,不想得罪王戈的,否则也不会刚一认出王戈,就立刻下跪服软。

    作为梁启鸣的心腹,乔闵没少听这位锦衣卫指挥使谈论如今大明的权势者,对于在锦衣卫里和其分庭抗礼的指挥同知钱衡,梁启鸣是颇为不屑的,但一旦提到这位靖难勋贵、武安侯、东厂的掌控者,脸上都是敬畏中带着一丝羡慕的表情。

第463章 一言翻案() 
第四百六十三章一言翻案

    乔闵记得,在他离京之前,锦衣卫在京城梁启鸣曾经跟他说过,在大明朝,即便对他们这些天子亲军而言,也有两个绝对不能得罪的人。

    一个是道衍和尚姚广孝,别看道衍现在只是僧录司的左善世,还是出家人的身份。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个老和尚依然是皇帝最信重的人,只要他愿意,随时都能还俗封公,入阁参政。而在大明的情报体系中,道衍更是一个身份非常特殊的存在。那些权倾朝野的朝臣或许没法决定他们的生死和去留,道衍却可以轻易决定。

    另一个,便是以中军都督府右都督之衔提督东缉事厂的武安侯王戈了。

    如果说道衍是因为皇帝的信重和过往在“燕王”情报体系下累积的声望,而有此威势和影响的话,那王戈就基本都是因为他的实力了。

    越是早跟着朱棣的人,越是参与机密多的人,越是清楚王戈的实力,知道这个“武安侯”,其实在靖难中的作用,一点都不会比那三位国公差。而且麾下能人众多,又与多位宗师高手都有交情,手段诡谲,消息灵通,是大明情报体系的绝对第一人。

    便是梁启鸣,也是在成为锦衣卫指挥使,知道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事情后,才知道王戈有多强大和可怕。

    如果王戈没有因为朱高煦遇刺事件重伤昏迷,即便有皇上的支持,西厂也不太可能一开始就压过了东厂。

    而现在,王戈已经醒过来了,而且到了扬州,看这架势,很快就要去京城。

    乔闵知道,对梁启鸣而言,虽然锦衣卫愈加强势,权势正盛,但内有钱衡,外有西厂,面临的问题并不少,局势并不轻松,否则的话,他作为梁启鸣的亲信,也不会被轻易拿中一个错漏就扁到扬州来。

    现在王戈的出现,很可能有机会帮梁启鸣解决这两个难题。

    大家都以为钱衡和王戈都是道衍手下成长起来的前“阎王密探”,关系应该极好。但乔闵和梁启鸣却知道,在靖难之后,钱衡其实一直都对王戈不太服气,这也是为什么他没有像沈平一样进入东缉事厂,而自己进了锦衣卫的缘故。

    ……

    乔闵的想法和意图,王戈自然一下就猜到了,信息情报的作用就在这里,你可以很清楚地判断出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且以此推断出对方行为的目的。

    “这么说,他所办的这个案子,也并不归你管喽?”王戈并没有接乔闵有关那小头目是谁的人的话茬,而是话音一抓,把话题引到了那案子上。

    “这……”乔闵犹豫了一下,按理来说,其实那被杀的锦衣卫小头目所办的案子,他其实也是有插手的权力的,现在小头目被杀,他更是理所当然地可以接手案子,但王戈突然问这问题,让他下意识地觉得会不会是坑,没有敢立刻接话。

    王戈却没给他思考的时间,直接对之前那几个小头目手下的锦衣卫问道:“他们三个,犯的是何事,涉及什么案件?”

    在乔闵跪地喊出“武安侯”三个字后,不论是跟他上来的锦衣卫、巡检司兵丁,还是原本留在二楼的那些锦衣卫,在微微一愣后,也全都是跟着跪地。

    跟乔闵上来的这些人还好,他们虽然也都知道提督东厂的武安侯王戈是谁,有什么样的权势和影响力,但天塌下来有个大的顶着,他们不过是跟着办事的,还没有和武安侯有什么直接冲突,并不是很担心。

    但原本留在二楼的那些死去小头目的部下,可就不同了。

    在知道包厢里的人是王戈后,他们跪在地上,脸都吓白了,身体止不住地发抖。

    刚刚那小头目被那女高手秒杀后,他们可是冲着包厢里,喊了不少大不敬的话语,这冲撞之罪,也是少不了他们了。

    听到王戈的问话,他们哪敢有什么反抗,立刻就有一名锦衣卫上前,将那四名年轻人的罪名道出。

    而四名被揍得鼻青脸肿本已心如死灰的年轻人,此时亦是看到了希望,普通百姓对靖难功勋的了解基本只停留在三大国公和道衍和尚这传奇人物身上,对于提督东厂的武安侯王戈,知道的并不多。但他们四人,出身都是豪富、官宦之家,又在离京城不远的扬州,自然知道乔闵口中的“武安侯”是什么人。

    他们知道,若是王戈愿意插手,那他们或许真有机会在锦衣卫的手里活下来。

    于是,在那名最开始持剑与锦衣卫对峙的年轻人带头下,四人都是跪在地上大呼冤枉,请侯爷做主。

    而让他们喜出望外的是,王戈在听了那名锦衣卫对案情的简单汇报后,直接大手一挥:“一丝证据都无,便无端牵连不相干之人,这厮必是渎职枉法!”

    东厂自创建以来,做下的事情,全都是和打击蒙元鞑靼密探有关,所以声名远没有将官场和民间都搅得腥风血雨,连兴数起大狱的新锦衣卫来的威风。但事实上,东厂的职能里,是有监督和审查锦衣卫在里面的!

    若是一般锦衣卫办案,王戈冒然插手,从程序上还要一些说头。但是现在,负责此案的锦衣卫小头目已经死了,而且还是在冲撞王戈的时候被杀,那他接管其案件,实在是再顺理成章不过了——本地的锦衣卫百户乔闵不也说了,这案子和他没关么?

    而这案子,也确实是一目了然的冤案,这四个年轻人之所以被牵连进去,和他们干了什么并没有关系,而是和他们的家世背景有关。很明显那名锦衣卫小头目,要么是想要趁机敲一笔,要么就是受了其他人的指使,有利益冲突关系,要搞四人的家族。

    王戈这话发的,完全的理直气壮。

    若是一般的东厂中人要管这事,那可能还要考虑一下这背后会不会牵涉到什么势力争斗,但王戈就不一样了,他一插手,要害怕和担心的,反而是这背后可能存在的人或势力了。

    在乔闵道出“武安侯”,外面包括锦衣卫、巡检司兵丁和一众懵逼的客人跪倒一片的时候,旁边一个包厢内,那“女主人”和“小丫鬟”也是被震到了。

    一个兴奋得满脸通红,手舞足蹈,一个挨在门边,看得眼睛都直了。

    “真的是大东家……”

第464章 莲荷() 
第四百六十四章莲荷

    包厢里的小丫鬟,其实并没有见过王戈,但她没少听自家小姐谈起这位靖难大功臣、传奇人物武安侯。

    她们是“醉仙楼”的人,她家小姐,就是这次扬州新开“醉仙楼”的当家人。

    她家小姐说过,和武安侯王戈以前经常见面,十分熟识。

    对于小姐说的话,她从未怀疑。她们“醉仙楼”明面上是青楼,实际上跟东厂、武安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她们都在私下里把王戈称为“大东家”,认为是柳红岩背后还要更高一层的老板。

    而且她还知道,小姐以前在青州醉仙楼的时候,便和还只是青州一捕头的王戈认识了。所以小姐说与王戈熟识,以前经常见面,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虽然她们从这个角度,投过包厢的门缝,看不到那边王戈所在包厢的情况,看不到王戈的模样。

    但乔闵下跪恭谨的架势,喊出的“武安侯”的称呼,以及包厢里传出的王戈声音,还是让那“女主人”十分确定,那就是王戈——就是当初那个在青州时,经常会到“醉仙楼”内院找红姑和小白珑的捕头。

    知道是王戈,除了遇见故人的激动外,更重要的,是让她知道王戈已经从重伤昏迷中苏醒,而且到了这里,显然身体也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恢复。当初在得知王戈于朱高煦被刺案中受重伤昏迷,生死未卜时,她可是没少抹眼泪。

    在知道那包厢里是王戈后,她也没有贸然出去相认。而是等到外面的事情都平息,锦衣卫的人和王戈都离开酒楼后,她才派丫鬟去联系王戈。

    ……

    看到从客栈后门偷偷摸摸进来的年轻女子后,王戈忍不住笑了起来:“小莲荷,没想到红姑是派你到扬州啊!”

    在那酒楼里包厢中的“女主人”,那负责扬州“醉仙楼”的当家人,就是当初王戈刚到青州的时候,就在“醉仙楼”里的莲荷了。

    当时莲荷还只是个十四五岁的小丫头,王戈去“醉仙楼”内院找红姑和白珑时,经常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